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6、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重点)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难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重点)2、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一、自主学习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三、课堂检测1、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
彩:○1颜色○2彩色的丝绸○3称赞、夸奖的欢呼声○4花样,精彩的成分○5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6获胜的预兆彩排()喝彩()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张灯结彩()2、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春节食品:春节玩具:元宵彩灯:3、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节日活动()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4、请按详略的不同将下列内容分类○1腊八这一天要做的事○2孩子们为过年做准备○3大人们为春节做准备○4过小年○5小年后的准备○6除夕夜○7大年初一的景象○8店铺开张○9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景象○10春节结束详写的内容:略写的内容:四、相关链接各民族春节习俗壮族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
6 《北京的春节》学习内容:6 《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的?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 板题,读题。
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4.检查读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四、归纳提升: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写巩固;2.根据意思写成语:A、挂起灯笼,系上彩绸。
()B、所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六、反思总结: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气,感受春节的繁华、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妥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习俗习气,感受传统年文明的共同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言语作风,学习有顺序、详略妥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备:«春节序曲»;歌曲«好日子»。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播放«春节序曲»。
能猜出这是什么曲子吗?或许在哪儿听过?随着愉快的春节序曲,我们再次走进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先生一同读春联: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先生结合阅读说出〝繁华、忙乱、喜庆、聚会〞等初步感受。
〕春节的三个高潮区分是什么日子?.3.如今,我们就直接走进课文,让老舍先生率领我们走进老北京,感受春节的繁华喜庆,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共同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明。
二、走进元旦,感受年味。
1.指点读〝元旦真繁华〞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繁华、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滋味,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滋味是爆竹的滋味A.爆竹的声响,是春节特有的声响,文中都有哪些中央写到?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滋味、烟火的滋味,过年的繁华、火爆气氛尽在其中。
真可谓:〔2〕年的滋味是甜蜜的滋味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厚〕。
B.人们一年辛劳休息之后,对自己休息所得的展现与享用,弥漫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滋味是聚会的滋味。
抓住〝万不得已〞、〝肯定〞教学,一年的辛劳都放下,一年的汗水没白撒,香味四溢的气氛中,此时此刻,年的滋味还是亲情的滋味、满足的滋味、幸福的滋味……〔4〕守岁,老人守岁是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自己的晚辈增寿。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
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2.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3.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教学准备
1.教材:《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2.板书:春节习俗,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询问学生们最近是否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
2.引入新课《北京的春节》。
2. 阅读(15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标记重点;
2.分别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庆祝、传统、节日、开心、贴窗花、吃年夜饭等。
3. 阅读理解(30分钟)
1.给学生发放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每个问题;
2.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尤其是细节性问题;
3.让学生阅读完毕后,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4.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学生们的答案。
4. 总结(10分钟)
1.询问学生们关于自己阅读过程的感受,是否有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效果,引出下节课内容。
课后作业
1.默写本课的生词和课文中提到的春节习俗;
2.完成《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题目;
3.尝试在家里学习如何贴窗花或制作年糕等春节习俗。
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掌握了阅读理解的一些技巧;
2.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北京的春节》人教新课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材理解】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2分钟)孩子们,从今天起咱们就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的目录部分,看看这组课文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对,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中国的民风民俗”。
我们中华泱泱大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去感受“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齐读)(春节是哪一天?除夕是哪一天?)【课前预习】二、检查字音,了解课文语言特色(5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课文,现在开始验收学习成果。
1.检查自音,感受语言特点。
师: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字音字形。
(开火车,一人一词,跟读两遍)(指导“熬”“麦”的笔画笔顺)师:老舍的文章语言有一大特点,谁还记得?对,就是“京味十足”,那是因为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北京话轻声,儿化音比较多。
《北京的春节》导教案【教材理解】春节,是我公民间最盛大、最喧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点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有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风气风俗画卷,显现了中国节日风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喜爱。
文中列举了大批的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情味盎然,学生喜闻乐道,生动形象,回味无量,字里行间到处显出人们欢欢欣喜过春节的心情,反应出老北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学情剖析】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处于活跃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关于春节这一传统风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关于老北京人如何过春节,学生认识得不多,也所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课中,让学生在自主的念书过程中抓住要点句子领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形,同时还着重指引学生踊跃利用课外资源,增添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认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觉春节的喧闹、喜庆氛围。
3.学习课文有次序、详略适当的写法。
【教课要点】认识老北京风俗习惯,感觉传统年文化的独到魅力【教课难点】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次序、详略适当的写作方法。
【教课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课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认识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2 分钟)孩子们,从今日起我们就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的目录部分,看看这组课文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对,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中国的风气风俗”。
我们中华泱泱大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绽放着56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点的风气风俗。
不同样的节日,不同样的衣着,不同样的食品等等,这些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区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
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
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导学案项目具体内容备注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的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学习目标本课学习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完成教材7-13自然段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可将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在答疑时间一并解决。
课前准备:《北京的春天》课文图片打印相关资料(导学案、教材图片、作业小卷)在第28-48页幻灯片提示下,完成课后习题并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相关资料。
1.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
2.在相关资料的辅助下,了解更多春节习俗。
在第1-12页幻灯片提示下,找出相关段 1.感受除夕热闹的气氛。
落,感受除夕热闹的气氛。
(预计5分钟) 3.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流程1.朗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说说作者笔下的正月初一给你留下的印象。
2.通过对比,感受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观看幻灯片13-20页,学习课文的第8、9、10自然段。
(预计6分钟)在第21- 27页幻灯片提示下,完成课文学11-13自然段的学习。
(预计6分钟)1.朗读课文,感受元宵节的热闹。
2.学习“首尾呼应”。
必做:1. 完成作业小卷2完成今日作业(预计15分钟)对照答案,用红笔批阅,于16:00—17:00 将书面作业拍照上传至班级微信群。
提交作业1.如不方便打印相关材料,可对照图片学习,将作业答案写在纸上。
2.如单独播放音频、视频等资料,建议使用QQ 影音,优酷等播放器,Windows 自带的播放器,可能会有不同步的现象。
3.拓展资料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知识储备的好素材。
建议读一读、看一看。
温馨提示(预计8分钟)。
师:“色如翡翠”(强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有什么好处呢?形象生动
师:老北京的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也很有特色,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色味双全。
(二)小年:
你从哪些词能够看出孩子们兴冲冲渴望过年的心情?
(三)除夕:
本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师:下文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句写的,这在结构上叫做——总分(板书)
师:文中哪些语句围绕着中心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节是热闹
的?
生:家家敢做年菜……(课件强调)。
师:谁来读?读出除夕的热闹,
此时,咱们似乎听到了那一声声彻夜不绝的鞭炮声,似乎看到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不时还能闻见从远处飘来的扑鼻饭香,说不定大家还能看见急冲冲赶着回家的行人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必定”(强调)赶着回家呢?
师:是啊。
除夕之夜,合家团圆、欢声笑语,来,孩子们,看着大屏幕齐读本段。
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的到来。
(生读)
(四)初一:
1、“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一点也不相
同
师: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生:除夕人们在家而大年初一走出家门拜年;
师:除夕人们忙着做年夜饭,赶着回家而大年初一人们则悠闲的逛庙会、看美景……多自在。
来,喜欢过大年初一的孩子们咱们拿起课本来一起读。
(五)元宵节
师:(出示课件)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