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1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B B DCD C A D B C D A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D D A B D C A B A A C26.(12分)(1)内容:巡抚负责一省军民大政;总督同时管理多个省份事务;总督、巡抚属于京官,由中央临时派遣。
(6分)(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
(6分)27.(1)史实说明:1894年,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成为主战场之一;日俄战争后,旅顺口被日本侵占长达40年;日本投降后,苏军进驻旅顺口(4分)(2)原因:①位于湘赣交界处,远离城市,敌人在此力量薄弱;②山区易守难攻,便于革命力量的发展;③受大革命洗礼,群众觉悟高。
(2点4分)(3)体现:“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信心;“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6分)(4)重大事件:农民的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政治近代化的实践——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列强侵华暴行—— 南京大屠杀。
(3分)历史事件: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1分)意义: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基础。
(2分)28.(1)原因: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势力膨胀,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2)含义:多个力量中心重新崛起。
(2分)表现:西欧、日本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八校联考高三文综历史答案
(1)(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2分)
(2)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6分)
(2)(1) 有利因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革命的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
(8分)
(2) 影响: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3)(1)主要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开(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2分)
(2)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5分)
42. 【参考答案】
示例一:趋势:留学等各项目的地不断增多,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走向多元化。
(4分)原因: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同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思想认识不断变化。
(8分)
示例二:趋势:留学人员不断增加,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4分)
原因: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深造的经济实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发展对留学人才的需要。
(8分)
44.
(1)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8分)
(2)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7分)。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48分)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B.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C.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D.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2018届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宗法血缘关系被下级对上级的忠代替,并逐渐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2.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董仲舒发展了儒学,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加强统治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C正确;AD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统治,A从属于C,排除;B是董仲舒儒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不是目的,排除。
3. 郑樵《通志》卷二十五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这一变化A. 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B. 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C.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 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自五代以来,门第观念越来越不被重视,结合所学,隋唐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势力下降,门第观念淡化,故C正确;门第观念淡化与“公天下”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文官政治的形成、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排除CD。
1.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宗法血缘关系被下级对上级的忠代替,并逐渐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2.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董仲舒发展了儒学,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加强统治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C正确;AD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统治,A从属于C,排除;B是董仲舒儒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不是目的,排除。
3. 郑樵《通志》卷二十五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这一变化A. 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B. 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C.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 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自五代以来,门第观念越来越不被重视,结合所学,隋唐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势力下降,门第观念淡化,故C正确;门第观念淡化与“公天下”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文官政治的形成、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排除CD。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48分)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B.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C.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D.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三文科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二、13、4 14 15、()2,+∞ 16、3,12⎛⎫- ⎪⎝⎭三、17. 解:(1).A B C π++= []sin sin ()sin()A B C B C π∴=-+=+s i n s i n (s i nc o s )A B C C +-= s i n ()s i n s i ns i n c o sB C B C BC ∴++-= s i nc o s c o ss i ns i n s i ns i n cB C B C B C B C ∴++-= s i n(s i n c o s )C B B ∴+=,sin 0C >s i nc o s 0B B ∴+= tan 1B ∴=- O B π<<34B π∴=(6分) (2)由(1)知3,4B π=又2,b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 bCB=, sin 12sin ,22c B C b ∴===又02C π<<, 6C π∴=(8分)3()cos(2))cos 264f x x x x ππ∴=-++33cos 2cos sin 2sin 2cos cos 2sin )cos 26644x x x x ππππ=⨯+-++12sin 2sin 2cos 2cos 22x x x x x =++-+ 3sin 22)26x x x π=+=+ (10分) 由222262k x k πππππ-≤+≤+解得36k x k ππππ-≤≤+故()f x 的递增区间为,()36k k k z ππππ⎡⎤-+∈⎢⎥⎣⎦(12分)18. 解(1)依题意11102x +=,9x ∴= 又17121058y +++=,1y ∴=, n=70+40+10=120 因为是分层抽样,故该小区中包肉馅饺子的户数为(户)700120701200=⨯即该小区包肉馅饺子的户数为700户.(6分) (2)由(1)知9,1,x y ==10x y ∴+=,故第1小组的频数为10,频率为10=0.1100.0.10.250.0.4a ∴== (0.520.3750.125)0.40.11,b ∴+++⨯+=0.625.b ∴=根据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100户家庭的平均用肉量约为(1.20.25 1.60.520.625 2.40.625 2.80.375 3.20.125)0.4x =⨯+⨯+⨯+⨯+⨯+⨯⨯2.12()kg =据此估计该小区过年时各户用于包饺子的平均用量为2.12kg .(12分)19.解(1)依题意可得:C c e a =∴=,2a ∴=,1b ∴==,故椭圆E 的方程为2214x y +=(5分)(2) 点2(p a 在椭圆E 上,2312214a a a ∴+=,又11a =, 23243a a ∴= ,又{}n a 是等差数列,24(12)3(1)d d ∴+=+. 1d ∴=或13d =-,当13d =-时,411303a =-⨯=,与0n a >矛盾.1d ∴=,1(1)1n a n n ∴=+-⨯=(9分),111(1)1n b n n n n ∴==-++111111111122334111n nT n n n n ∴=-+-+-++-=-=+++ (12分)20.(1)证明: 在圆B 中,点P 为 CE的中点,BP CE ∴⊥ 又AB ⊥平面BCE ,AB CE ∴⊥,而AB BP B =CE ∴⊥平面ABP ,又CEG 平面⊂CE∴平面ABP ⊥平面CEG (6分).(2)解: 点P 是 CE的中点,60EBP CBP ︒∴∠=∠=. EBP ∴∆和BPC ∆均为正三角形.∴四边形BCPE 菱形.BCE ∆的面积等于PCE ∆的面积.1122232P AEC A PCE A BCE V V V ---∴===⨯⨯⨯=故三棱锥P AEC -21.解:(1)当1a =时,2()(2)21x f x x e x x =-+-+,()(2)22(1)2(1)x x x f x e x e x e x x '∴=+-+-=-+-=(1)(2)x x e -+∴切线的斜率(0)3k f '==-,又(0)1f =-,故切线的方程为13(0)y x +=--,即310x y ++=(3分)(2)(,),x ∈-∞+∞且()(2)2(1)(-1)(2)x x x f x e x e a x x e a '=+-+-=+, (i )当0a ≥时,0xe > ,20xe a ∴+>∴当1x >时,()0f x '>;当1x <时,()0f x '<.故()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 (ii )当02ea -<<,()0f x '=有两个实数根121,(2)x x ln a ==-, 且12x x >,故1x >时,()0,(2)1f x ln a x '>-<<时()0;f x '<(2)x ln a <-时,()0f x '>.故()f x 在(,(2)(1,)ln a -∞-+∞、上均为单调增函数,在((2),1)ln a -上为减函数. 综上所述,当0a ≥时,()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弟增;当02ea -<<时,()f x 在 (,(2))ln a -∞-、(1,)+∞上单调递增,在((2),1)ln a -上单调递减.(3)当0a >时,由(2)知,min ()(1).f x f e ==-又224()3g x x a x'=+-.a ≥ 06a <≤ ,()0.g x '∴>()g x ∴在(]0,2上为增函数.max ()82262g x a a ∴=--=-.依题意有min max ()().62.032e f x g x a e a ≤∴-≥-∴<≤+. 故a 的取值范围为03+2e ⎛⎤ ⎥⎝⎦,.22.解:(1)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1,x t y t =+⎧⎨=-⎩①② ,①+②得2x y +=,故l 的普通方程为20x y +-=. 又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2254(2cos 1)9ρρθ--=,即92228cos 9ρρθ-=,222,cos x y x ρρθ=+= . 2229()89x y x ∴+-=,即2219x y +=,(5分) (2) 点P的极坐标为3)4π,P ∴的直角坐标为(-1,1).∴点P 到直线l的距离d . 将11x t y t=+⎧⎨=-⎩,代入2299x y +=中得2101610t t -+=.设交点A 、B 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为12,t t ,则1285t t +=,12110t t =. AB ∴== PAB ∴的面积1255S =⨯=23.解:(1)当2a =时,1()22f x x =+ 又21,1()1,0121,0x x g x x x x ->⎧⎪=≤≤⎨⎪-+<⎩.故()g x 在(,0)-∞上递减,在(1,)+∞上递增由12122x x -+=+得125x =-,由12122x x -=+得22x =. 故当()()f x g x ≥时,225x -≤≤.∴不等式()()f x g x ≥的解集为2,25⎡⎤-⎢⎥⎣⎦. (2)由1212x x a -+=+得3225a x -=. 由1212x x a -=+得4223a x +=故当()()f x g x ≥时,222253a a x -+≤≤ []22221,4,53a a -+⎡⎤-⊆⎢⎥⎣⎦22152243aa -⎧≤-⎪⎪∴⎨+⎪≥⎪⎩,5a ∴≥,故a 的最小值为5.。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兹美麦。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B.耕地面积增加C.懂得精耕细作D.水利灌溉发达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5.《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6.“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26.(共20分)(1)6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仁义”“君舟民水”。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表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
(4分)(2)6分,原因:宋明时期封建统治者用三纲五常来强化专制统治,理学家强调妇女要遵守妇德,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批判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3分)明末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3分)(3)8分,理解:这一观点对明清启蒙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一个是封建社会衰落的体现,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宣言。
不同如下:①经济上,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欧洲资本主义则发展迅速。
(2分)②政治上,中国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西欧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2分)③理论上,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政治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分)④影响上,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分)27、(共16分)(1)4分,说明:①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4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2)6分,三个阶段:学术觉悟(1分):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
(1分)政治觉悟(1分):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要求政治变革(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A.代田法已经出现B.耕地面积增加C.懂得精耕细作D.水利灌溉发达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5.《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6.“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八校联考高三文综历史答案
41题:
(1)(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2分)
(2)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6分)
(2) (1) 有利因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革命的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
(8分)
(2) 影响: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3) (1)主要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开(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2分)
(2)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5分)
42. 【参考答案】
示例一:趋势:留学等各项目的地不断增多,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走向多元化。
(4分)原因: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同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思想认识不断变化。
(8分)
示例二:趋势:留学人员不断增加,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4分)
原因: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深造的经济实力;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发展对留学人才的需要。
(8分)
44.
(1)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8分)
(2)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