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及答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5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学校“虞悦”文学社招贤纳士啦!班里同学组建了几个专题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思悟与感时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锻炼自己,提升素养,争取顺利成为文学社社员。
请你积极参与!活动一品经典之味1.诗歌组对七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10分)⑴将【主题一】【主题二】中的诗文补充完整。
(8分)⑵参照【主题一】样式,为【主题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2分)诗文·主题整理单【主题一】小我之思◎别提归期/我的心事你该明白/在这巴山湿漉漉的秋雨中/我的心事/你不明白解析:这是洛夫对《夜雨寄北》中这“①▲,②▲”两句诗的再创造解构。
◎“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正是江南好风景,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⑧▲”的壮志豪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领略青瓷之韵、探寻文化之根”研学活动,共赴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探寻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厚植爱乡情怀。
影视组想就此拍摄一则“永远的越窑青瓷”主题短视频。
2.以下是为视频片头的画外音配的字幕,负责人小影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和用词。
(4分)瓷源文化小镇,zuò①▲(A.坐 B. 座)落于上虞区上浦镇。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yùn ②▲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汇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古瓷尚青,青则清,清则廉,廉则威,威则公,公则明,明则正;熊熊炉火烧造出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给人们以清白廉洁的丰富想象,在历史长河中③(▲)地影响着上虞文化。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基础复习测试卷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是否让你发现了生活的可爱之处?你看,有情致丰富的万物,有真zhì热忱的人们,还有那份童趣盎然和哲思之美。
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滚tàng 和重量。
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字的脚印,去发现生活的péng 勃,人间的温暖……万物有灵诗句作者与出处深情之月,托付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羁之山,寄托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河流大野犹嫌束,(2)。
谭嗣同《潼关》愁苦之雨,见证羁旅中的苦涩与无奈君问归期未有期,(3)。
李商隐《夜雨寄北》坚韧之菊,不负秋阳,竞相怒放。
(4),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凌云之鹤,承载一腔豪情,直冲云霄。
(5),(6),刘禹锡《秋词(其一)》奔流之水,提醒时光流逝,且行且珍惜。
(7),(8),《〈论语〉十二章》【热身活动:“书”里有乾坤】(12分)1.以下是小组开展的有关“书”的研讨活动,请你一试身手,补充空白内容。
(12分)小语: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书”的字样是一只手抓住一个东西(刀或者笔)在器物上刻写,可见,“书”最早的意思是(1)。
后来,人们把写的东西装订成册,“书”就引申为成册的著作,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书中“(3),(4)”一句,说的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小文:“书”还有其他意思呢,如诸葛亮的《诫子书》,这个“书”的意思是(5)。
不仅如此,古代诗人还常常借“书”来寄托情思,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6)?(7)”传递思乡之情;李商隐在给妻子的“书”(《夜雨寄北》)中,用“(8),(9)”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
小嘉:在梳理“书”的相关义项时,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yóu rán ér sh ēng(1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安徽专版·七年级·语文上(R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7分)1.默写。
(10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4)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6)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7)《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14分)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报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chāng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hén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河埠.() 五chāng会()诧.()异hén()迹(2)在“却还分明如昨日事”中,“分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期末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复习试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默写填空。
(5分)(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2) ,风正一帆悬。
(3)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静谧(bì) 枯涸(hé) 啜泣(zhuì)B.骸骨(hé) 玷污(diàn) 清洌(liè)C.梦寐(mèi) 泯灭(mǐn) 分歧(qí)D.禀告(bǐng) 厄运(è) 迸溅(bì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留连忘返屈径通幽险象迭生恍然大悟B.瘦骨嶙峋黯然缥缈随声附合苦心孤诣C.小心翼翼精疲力尽各得其所嫦娥奔月D.一丝不苟得意忘形引人瑕思水波粼粼4.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C.《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D.《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2分)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D.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加上横线,并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小心冀冀→细心稽稽;苦心孤诣→苦心研究;决处逢生→关键时刻;明察秋毫→洞若观火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B、陛下(bì)澄澈(chè)缥缈(miǎo)洗濯(zhuó)3、下面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做事情要多方求证,谋定而动。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2分)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7、名著阅读1)五四运动后,冰心的《伊索寓言》和《寄小读者》成为了众多“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
2)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他是一个敏感、善良、有思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的遭遇和性格让我深受感动。
8、文言诗词填空。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曹操《观沧海》)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晏殊《浣溪沙》)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杨洪基《满江红·写怀》)4)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为政篇》)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之涣《登鹳雀楼》)6)翠翠几重城,水阔无涯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出行,太丘舍去后才到;无方入门不(顾)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太丘与友人(委)托彼此,但太丘却不履行;10、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对陌生人的尊称,“尊君”是对熟人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
七年级寒假期末考试卷姓名:自然名: 年级:成绩:一、积累及运用(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B.霎.时(shà)猝.然(c 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 ìn)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 é)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 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沧桑崭新海枯石蓝慧心未泯B.崇拜冷乱当仁不让海底捞月C.显拜弥漫心框神怡自食奇力D.住足积攒闲情逸至津津有味3.下面一段文字作者用到了哪些描写手法?(3分)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共8分)。
(1)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相互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下心洒在了妈妈的脸上。
______ 。
(2)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里,她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手里拿着几束鲜花儿,时不时停下来与村子里的猫咪言语,迎着寒风继续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站在百米起点,脱下校服,猛地蹬地,以光的速度向前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奶奶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识积累。
(6分)中国秦岭常见的乔木有哪些?写出5个就是满分。
比如: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十大艺术国粹有哪些?写出5个就是满分。
比如:刺绣。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综合性学习。
(10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鸡年),下面是一副鸡画。
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的言对鸡的状态(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60字。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含有“鸡”字的成语。
(2分)_____ 、_____(3)下面是一则关于鸡文化节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南方日报12月10日报道:世界最盛大的“鸡文化节”将于2017年的春节在西安创意城举办,它将架设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最盛大的鸡文化盛典。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以“全世界最盛大的鸡文化”为主题,涉及影像、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市民将有机会看到最大的鸡雕塑、最疯狂的鸡年舞会、最丰富的鸡文化展等,进入创意城即进入了全世界最盛大的鸡文化空间。
_____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7—11题。
(13分)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7.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3分)8.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出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
(3分)9.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2分)10. 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3分)11.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3分)捡来的手机周广华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
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
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
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
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
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
第二条无聊透顶。
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
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
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
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
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
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
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
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
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
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也赚不到钱。
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
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
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
”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
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
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
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
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
”挥挥手和他道别。
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
”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
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
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2009年第4期12.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
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2分)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②儿子的情绪:惊喜——()——心情很好——()13.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3分)14.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5.“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3分)16.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
(2分)四、阅读,完成17—20题。
(11分)英国科学家波意耳爱种花。
有一天,他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
做试验时,一不小心,他把几滴浓盐酸滴到了花朵上,他连忙把花朵浸入清水中,想把盐酸稀释掉。
过了一会儿,他意外地发现,紫蓝色花竞变成了红色花!(a)紫罗兰为什么会变色?一阵惊奇过后,他决心探根究底,搞个水落石出。
(b)他采来许多紫罗兰花瓣,先把几瓣陆续放入浓盐酸中。
一会儿,紫罗兰地花变成了淡红,又变成了红色。
他再把一片片花瓣浸入了不同浓度地盐酸溶液中,又用醋酸、硝酸、硫酸……做试验,结果完全相同:紫蓝色地花瓣都变成了红色。
经过反复试验,波意耳认定紫罗兰花浸出液可以检验溶液是不是酸性。
(c)但波意耳并不满足。
有没有检验碱性物质的呢?他把花圃中各种各样的花卉、根块、树皮、地衣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反应。
终于发现,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液体能使碱溶液变成蓝色。
这又是一项重要的发现。
但波意耳还不满足。
有没有既能检测酸性又能检测碱性的试剂呢?他试着把石蕊试剂滴入酸性溶液中,果然变成了红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逢碱变蓝,正是波意耳苦心寻找的双向指示剂。
(d)人们感谢波意耳,他却笑笑说:“应该感谢紫罗兰!”17为上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18 概述波意耳三次重要的发现。
3分19文中画线的三个问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表现了波意耳的什么特点?3分20第四段中“逐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五、作文(50分)2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的眼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字体规范,中心思想突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你感兴趣的事情令人难忘,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个足迹。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以“儿时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体规范,立意自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七年级寒假期末考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33分)1. A 2. B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自然环境描写)4.(1)拟人(2)动作(自然环境)(3)动作(4)神态5 (1)椿树,桑树,榆树,槐树,楮树(枸树),桐树,杨树,柳树,松树,柏树。
(2)刺绣,中医,武术,书法(国画),京剧,围棋,剪纸,瓷器,汉服,茶。
6.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