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平谷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12
2016年平谷区初三毕业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9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0分)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它是具体的(zào xíng)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于平衡和倚侧、协调.和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 (cuò luò)、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
这就决定了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为技术,二为境界。
前者很重要,它保证了法度的确立;而后者则是决定①,它展示人的灵魂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它超越于技术之上,是决定书法品质中那一层形而上意义的更加重要的因素。
王羲之《兰亭序》书于逸气满怀、兴味酣浓之时,其胸中快意与淡淡的伤感倾.泻淋漓;颜真卿《祭侄文稿》书于声泪俱下、②之时,其胸中失去亲人之痛与对叛匪逆贼之恨交织奔涌;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书于人生失意凄苦、生死难测之时,其胸中孤寂绝望的悲观与难卜未来的抑郁,从深沉低吟到放声倾诉,恸彻心扉。
这些墨迹的完成均没有形式设计之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一篇即兴手稿,一篇亡者悼文,一篇自书诗文,却成了书法史上的盖世华章,原因何在?只有一个答案:情动难耐之刻,书于必书之时。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内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协调.(diào)倾.泻(qīng)“万”字的第2画是“丿”B.协调.(tiáo)倾.泻(qīng)“万”字的第2画是“㇆”C.协调.(tiáo)倾.泻(qǐng)“万”字的第2画是“丿”D.协调.(diào)倾.泻(qǐng)“万”字的第2画是“㇆”(2)文中根据括号内的拼音书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造型错落B.造形错落C.造形措落D.造型措落(3)根据语意,分别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书法艺术精神高度的因素撕心裂肺B.书法艺术高度精神的因素满腔悲愤C.书法艺术高度精神的因素撕心裂肺D.书法艺术精神高度的因素满腔悲愤(4)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墨流笔端,纸上挥洒;情到心间,。
平谷一模 2011.5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 huì魁梧. wǚ脂.肪zhī断壁残垣.huánB.模.样mó强.迫qiǎng 细菌.jǔn 高屋建瓴.língC.倔.强jué负载. zài 卑鄙. bǐ鲜.为人知xiǎnD.氛.围fēn 处.理chù怪癖.pì贻.笑大方yí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摆(度渡)判断:“度”有“所打算或考虑”的意思,而“渡”的意思是“横过水面”,所以横线处应填“度”。
B.蔽(屏平)判断:“屏”有“遮挡、遮挡物”的意思,而“平”的意思是“安定,安静”,所以横线处应填“屏”。
C.气冲汉(宵霄)判断:“宵”有“夜”的意思,而“霄”的意思是“天空”,所以横线处应填“宵”。
D.人忧天(祈杞)判断:“祈”有“向神求福”的意思,而“杞”的意思是“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所以横线处应填“祈”。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们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B.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流连忘返....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C.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令许多观众发表感慨,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学生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成功的捷径,()可以帮助别人获得提高和发展,()可以为大家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基础。
A.要么要么并且B.不仅还并且C.如果就还D.只有才还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2016年平谷区初三统一练习(一)初三语文(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20分)1.(1)C (2)D (3)B (4)A(5)答案示例:联想到:“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
文天祥的砚铭中写到“守之弗失道自全”,根据他一生的经历,可知他坚守的“道”,正是一腔忠君爱国之心,也就是“丹心”。
而他身陷囹圄,誓死不降,最终名垂青史,可见其“照汗青”的精神追求。
因而自然联想到这句诗。
(共3分。
诗句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答案:A(共2分)3.答案:C(共2分)4.答案:(1)山岛竦峙(2)停杯投箸不能食(3)千古兴亡多少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共5分。
共5空,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5.答案示例:①同“弼”,辅弼②你(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6.答案示例:①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
②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7.答案示例: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晋庄公不忘父亲遗恨灭仇敌得天下以及后来失天下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人事(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第②空意思对即可得分)三、名著阅读(共9分)8.答案:A(共2分)9.答案示例:①醉打蒋门神②关羽③星期五④做人要知道感恩(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10.答案:B答案示例:比如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品栏目“感动中国”,通过展现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社会正能量的宣扬,起到道德引领作用,使人心向善。
这种行为,符合孔子的思想理念。
(共3分。
选项1分,举例1分,理由1分;“举例”和“理由”意思对即可得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共9分)11.答案:①沟通②疏浚(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12.答案示例:示意图显示,从涿郡到余杭,隋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这说明隋运河具有“水道长”的特点;示意图上还显示隋运河流经余杭、江都、洛口仓、洛阳、涿郡五个城市(或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这说明隋运河具有“流经范围广”的特点。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了迎接“第21届平谷桃花节”,初三(1)班组织了“芳菲四月·醉美平谷”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共15分)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中的发言稿。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
(共7分)①当江南的花信风吻别小桥流水(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抚过白墙黛瓦的时候,我们家乡平谷漫山遍野的花摩拳擦掌地要整装待发了!②听,柔软的东风吹起了震天的唢呐,它唤醒了那些在枝头沉睡整整一个冬天。
③于是在北京城东北的方向,一团团或白或粉、或红或紫的祥云腾空而起。
④在平原、在山冈.、在湖边、在河畔,一场极为【盛】大的花事开始了!“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当你在如潮的小金山桃花海中穿行的时候,一股股难以摹状、难以言说的情感在心头剧烈地腾挪翻转着。
那一朵朵淡雅精致的花,也许是从两千多年前《诗经》的四字方阵中采摘的;那一簇簇虬劲有力的枝,也许是从一千多年前《全唐诗》抑扬顿挫的平仄中嫁接的;那一株株参差错落的树,也许是从三百多年前纳兰容若的《饮水词》中移植的……其实当桃花还在睡梦中呓语的时候,北寨的杏花就早已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了。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它就那般在巷陌村落间浅浅地笑着,就那般在山谷溪涧中款款地行走着。
它儒雅,因为;它慈悲,因为;它吉祥,因为。
它从远古洪荒中走,不浓不烈;它从岁月深处走,不悲不喜。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内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冈.(gāng)“盛”字的第5笔是:丶B 山冈.(gāng)“盛”字的第5笔是:丿C 山冈.(gǎng)“盛”字的第5笔是:丶D山冈.(gǎng)“盛”字的第5笔是:丿(2)第一段文字中第一句话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
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分)标点符号修改:句子修改:(3)根据语意,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它曾经在唐朝新科进士游宴的杏园里驻足【乙】它曾经在三国时董奉行医的杏林间停留【丙】它曾经在孔夫子讲学的杏坛旁伫立A 【丙】【乙】【甲】B 【乙】【甲】【丙】C 【丙】【甲】【乙】D 【甲】【乙】【丙】2书法小组的同学们为大家准备了四幅有关桃花的书法作品。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__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__的一组是( ) A .__眷__(juàn)顾 __倔__(jué)强__荫__(yīn)蔽心无旁__鹜__(wù) B .追__溯__(sù)肃__穆__(mù)__谛__(dì)听断壁残__垣__(huán) C .__狩__(shòu)猎__簇__(cù)新__倚__(yǐ)靠叱__咤__(zhà)风云 D .__濒__(bīn)临__缄__(jiān)默狭__隘__(ài)张__惶__(huáng)失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 .心无旁__鹜__改为“心无旁__骛__” B、断壁残__垣__(yuán)D .张__皇__失措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__使用恰当__的一项是( ) A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为妈妈做了几道菜,谁知吃起来让人觉得__味同嚼蜡__。
B .歌手李代沫因聚众吸毒被北京警方抓捕,其形象也跌至谷底。
面对媒体的批评,李代沫的粉丝却__义愤填膺__,百般袒护他们心中的偶像。
C .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__循规蹈矩__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D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__引经据典__,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D 【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试题分析:A__味同嚼蜡__: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平谷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练(一)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2分)(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6分)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①。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
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广博、高深。
儒、释、道三家思想【1】,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
“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神(天地)、忠社稷(君)、重家庭(亲)、尊师道的②的【2】。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横线【1】【2】处的短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奠定(diàn)交相辉映文化内含B.举世瞩目(zhǔ)交相辉应文化内涵C.侵略(qǐn)交相辉应文化内函D.善恶有报(è)交相辉映文化内涵(2)根据汉字的形声字知识和汉字笔顺规则判断下列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慈”下形上声“义”先写撇,再写捺,最后写点B.“庭”外形内声“重”先写上面的撇和横,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C.“慈”上形下声“义”先写点,再写撇,最后写捺D.“庭”内形外声“重”先写上面的撇和横,接着写竖,再写日,最后写下面两横(3)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博学多才根深蒂固B.博大精深坚不可摧C.博大精深根深蒂固D.博学多才坚不可摧2.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平谷区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2023.4一、基础·运用(共14分)1答案: B (2分)2答案:B (2分)3答案:黄河水从天而降,势不可挡的气势。
(2分)4答案: C (1分)5答案:C (2分)6答案:C (1分)7答案:A (2分)8答案:C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默写(共4分)9.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1分)10.答案: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11.答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2分)(共4分。
每空1分,有一个错字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望岳》(共5分)12.答案示例:①激荡②灵秀和巍峨③陶醉痴迷迷恋 (共3分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13.答案:D(共2分)(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题(7分)14.答案:B (2分)15.答案:C (2分)16.答案示例:在工具简陋、人员极少、路途遥远、遭人讥讽等困难面前,愚公不畏艰难,信念坚定;(1分)同样苏武忍受了苦寒孤寂,吃雪食草的艰难岁月,不辱使命,心向大汉,也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
(2分)(共3分)三、名著阅读(6分)17.答案示例:①能看明是哪部书目(1分)②看图正确解释文字内涵(1分)③结合人物的具体经历阐释:成功是在挫折中不断奋发向上才能取得(3分)(共5分)四、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文本阅读(共8分)18.答案示例:虽然我国农民智能手机使用的人不少但是其他各项数字素养都远低于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值。
(共3分。
读懂图表2分,关联词语使用正确1分。
)19.答案:B(2分)20.答案示例:①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②政府、家庭、媒体多方协作,助力农民数字素养提升③打造符合未成年人心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共3分,每一点1分)(二)记叙文阅读(共13分)21.答案示例:②到县城,我有了紧靠大道而无院墙的宿舍,有点尴尬。
④垒墙的成功又激发我发明了节能灶,不禁大喜。
平谷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22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大地鸡鸣,人类的(chuī)烟升起。
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péng)勃,土地丰(ráo)。
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dǎo):大地,早上好!2.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
唯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苦心孤诣(A)的实践、持之以恒(B)的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D),活灵活现!3.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
(街头横幅)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
(公园告示牌)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
(社区标语牌)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
(药品广告)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古诗文填空。
(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③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 ,”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④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身处逆境而心怀天下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⑤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气魄雄浑意境开阔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6.赵翼《论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中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这里指文坛潮流。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考试试卷(语文)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
(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笨拙.(zhuō)处.理(chǔ) 强.迫(qiáng) 功亏一篑.(kuì)B.庇.护(bì) 氛.围(fēn) 仍.然(réng) 毛遂.自荐(suí)C.巢穴.(xué) 拮据.(jū)消耗.(háo) 前车之鉴.(jiàn)D.惩.罚(chéng) 唠.叨(láo) 怪癖.(pǐ)因地制宜.(yí)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闲暇和煦首屈一指无缘无故B.夜暮急燥明察秋毫语重心长C.赈灾僻静追本溯原班门弄斧D.筹备桥梁破釜沉舟得陇忘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滑稽,每每使大人笑得忍俊不禁....,使孩子笑得前俯后仰。
B.数不胜数的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营养。
C.解放战争中,我们从东北一直打到江南,不但占领了天津,解放了武汉,还要直捣南京,真是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D.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不见泰山4.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
而我,。
”A.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B.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C.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D.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5.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①王维②马致远③刘禹锡④范仲淹⑤《望岳》⑥《小石潭记》⑦《曹刿论战》⑧《饮酒》A.①③⑥⑦ B.①③⑤⑥ C.②④⑥⑧ D.②④⑥⑦二、填空题(共7分)6.背诵、默写(4分)(1),。
2016年北京市平谷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
(共11分)砚铭,是一种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位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它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形式,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就砚铭的书法字体而言,有篆、隶、楷、草、行;就内容而言,大体可归为三类。
砚铭有的(甲)。
“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
他得到这方端州石渠砚时,喜不自胜,便书此砚铭。
砚铭有的(乙)。
“尔本无名,托乎云水,云穷水尽,唯一坚粹”,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则砚铭。
他被贬黄州时,得端州马肝石一块,制成砚台,命名为“紫云端”,并精工刻于砚上。
苏轼将“石”比作“云”,是因为凿石工匠作业于岩洞,踏的是“水中天”,水面如天幕,凿“石”如割“云”。
作者颂砚之意不在砚,而在于抒发孤寂情怀,表明自己节操自守、坚贞不阿的性格。
砚铭有的(丙)。
文天祥曾经在砚侧镌铭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这则砚铭将一个民族英雄赤胆为民、忠心报国的情操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天祥后来卖尽家产,募兵抗元;身陷囹圄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无动于衷,誓死不降;最后慷慨就义。
砚贵有铭。
一方好砚,它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 丁 )【再】镌.刻上贴切的铭文,就好比锦上添花,身价倍增。
(戊)使人读后深受启迪,(己)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精神享受。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对【】内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镌.刻(juān)“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B.镌.刻(juàn)“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C.镌.刻(juān)“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D.镌.刻(juàn)“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2)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写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托物言志②抒发心情③表明性格A. ①③②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②③①(3)文段中提到的褚遂良是唐初书家四巨头之一。
右面是他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
B.采用楷书书体,笔画一板一眼,规规矩矩。
C.用笔方圆有度,粗细有变,章法疏朗,自然和谐。
D.上下紧密,左右舒展,呈现跌宕多姿的空间。
(4)文段(丁)(戊)(己)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果不仅而且B.只要不仅甚至C.只要从而而且D.如果从而甚至(5)依据文天祥的砚铭的内容和他自身经历,你会想起哪句古诗,简要说说为什么会想起这句古诗。
(3分)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②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
③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
④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⑤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
⑥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⑦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豪华雅致?⑧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张晓风《魔季》A.第①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突出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以“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B.第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山色彩缤纷的特点。
C.第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调”“斟”等词语突出表现初春天气的温和。
D.第⑦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阳光照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3.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语段(一)中画线语句,说的是母亲顺着小路望去所见到的景色;语段(二)是用“生命”解释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给人带来的感受。
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语段(一)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甲】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语段(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乙】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丙】生命。
A.【甲】冒号【乙】逗号【丙】破折号B.【甲】破折号【乙】逗号【丙】句号C.【甲】冒号【乙】分号【丙】破折号D.【甲】破折号【乙】分号【丙】句号4.古诗文默写。
(共5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1分)(2)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1分)(3)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1分)(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写出了环境的清静和自己生活的安适。
(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5—7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②。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③以一少牢④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⑤,函⑥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⑦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⑧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有删改)猪一羊。
牢,祭祀用的牲畜。
⑤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⑥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⑦仇雠(chóu):“雠”与“仇”同义,仇敌。
⑧本:探求,考察。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翻译:7.【甲】【乙】两文都在阐述忧患意识对于成才治国的重要性。
【甲】文列举了舜、傅说等人历经艰苦磨练成就事业的事迹,从而得出①的认识;【乙】文讲述了②的事例,进而得出③的结论。
【甲】【乙】两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乙】文中“盛衰之理”在于“④”的道理。
(①③④空用原文回答,②空用自己话概括)(4分)三、名著阅读(共9分)8.《朝花夕拾》中的许多句子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需要认真品味。
对下列句子出处及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是《五猖会》中开篇的句子,鲁迅先生直笔批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B.“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深切怀念。
C.“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D.“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是《藤野先生》中蕴含无奈之情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在民族自尊心受到损害之后的悲愤。
9.古今中外不少名篇佳作中都有类似的情节:《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感激唐僧的释放之恩,不畏艰险保护他去西天取经;《水浒传》中,武松为了答谢施恩的照顾之恩,①(情节),帮他夺回“快活林”;《三国演义》中,②(人名)为了回报曹操的知遇之恩,华容道义释曹操,放他一条生路;《鲁滨逊漂流记》中③(人名)为了感念鲁滨逊的救命之恩,和他在荒岛上相依为命,忠诚陪伴┅┅从以上这些典型形象的相同表现中,我们可以获得④的启示。
(4分)10. 阅读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作品,判断漫画的内容符合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再列举一个符合这句话思想的社会行为,并说明理由。
(3分)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1-14题。
(共9分)【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为了①(勾通/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它是历史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流经范围最广的一项水利建筑工程。
隋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成为纵贯南北的一条交通动脉。
【材料二】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以后,为了缩短从大都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元朝对大运河进行了②(疏浚/疏导)改造。
在山东境内开凿了会通河,在通州与大都间开凿了通惠河。
使大运河由“弯”变“直”,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
元朝大运河连接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不但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使粮食能够从南方直接到达北京,还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1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②处应填。
(2分)12.【材料一】提到隋运河具有水道长和流经范围广的特点,请你结合【材料一】示意图具体说明这两个特点。
(2分)13.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指出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14.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的一项是()(2分)A.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大运河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C.大运河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