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后唐庄宗人生结局的教育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业难,守成更难1. 引言1.1 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业难,守成更难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乱世中创业,建立了后唐王朝,但更加难得的是他成功守成,将后唐王朝发展壮大。
李存勖身处割据时代,面对的困境和挑战重重,但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果断的决策,成功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建立王朝的伟业。
创业只是开始,守成更为艰难。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统治后唐王朝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内外困难和挑战,但他仍然稳健果断,坚定不移地守护着王朝的疆土和民众。
他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安邦,最终为后唐留下了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局面。
李存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他的历史意义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领悟创业与守成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奋斗之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2. 正文2.1 建立后唐的过程艰难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建立后唐这个王朝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艰难困苦。
他继承了唐朝的衰落遗产,政治混乱、战乱频繁,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为了重新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王朝,李存勖必须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种种挑战。
当时诸多割据势力丛生,地方豪强纷纷称王称霸,大唐王朝的统一局面已经完全崩溃。
李存勖不仅要应对敌对势力的威胁,还需要争取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官僚体系混乱、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李存勖还需要重新组建政府机构,整顿吏治,恢复国家的财政收入,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
更重要的是,李存勖还面临来自北方契丹、南方吴越等民族势力的威胁。
他必须处理好与邻国的外交关系,防范外敌入侵,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
建立后唐的过程艰难重重,李存勖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重建一个统一稳定的政权。
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才能确保后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2.2 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乱世之中,战乱频繁,各地割据势力林立,政治经济十分混乱,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伶官传序>读后感》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初读时只觉是一篇普通的史论,再读却从中品出了许多人生滋味。
文中所叙,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起初那可真是威风凛凛,意气风发。
他父亲李克用临终时交给他三支箭,让他报梁、燕、契丹之仇。
庄宗将这三支箭供奉于宗庙,每次出征都恭敬地请出,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凯旋后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他灭梁,燕王刘守光投降,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被吓得逃窜,可谓是战功赫赫,无人能敌。
那时候的庄宗,心中怀着为父报仇的坚定信念,带着手下的将士们南征北战。
这一路,他所经历的艰辛,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也许是顶着狂风暴雨艰难前行,也许是饿着肚子还在拼杀,也许是在生死边缘一次次徘徊。
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中有那三支箭,有父亲的遗愿。
记得有一次,庄宗的军队被敌军围困在山谷之中,粮草断绝,援兵未到。
士兵们又累又饿,士气低落。
庄宗站在高处,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心中也是焦急万分。
但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绝对不能退缩。
他大声地对将士们喊道:“兄弟们,我们如今被困在此,前有强敌,后无退路。
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想想我们的家人,想想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冲出去,杀他个片甲不留!”庄宗的这番话,让将士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们跟着庄宗,拼死一搏,最终竟然奇迹般地突破了敌军的包围。
后来,庄宗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建立了后唐,登上了皇位。
这个时候的他,开始飘飘然了。
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开始放纵享乐。
他宠信伶人,让那些只会唱歌跳舞的人掌握了朝政大权。
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被他抛在了脑后,国家的治理也被他抛在了脑后。
有一天,庄宗正在宫中与伶人们嬉戏玩乐,突然外面传来了警报,说敌军已经攻到了城下。
庄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军队抵抗。
可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了可用之人。
那些曾经忠心耿耿的将士们,早已对他失望透顶。
而那些伶人们,在关键时刻跑得比兔子还快。
最终,庄宗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读后感《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描写,阐述了国家兴衰、人事成败的道理。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作者通过感叹句的形式,强调了人事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性。
“满招损,谦得益。
”这句话是一句格言,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则能获得益处。
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是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总结得出的结论。
意思是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自身灭亡。
作者以此告诫人们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要沉溺于享乐而荒废事业。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句话意思是说,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疏忽累积而成的,而智勇之人也往往因为沉溺于某些事物而受到困扰。
作者以此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细节,不要因小失大。
这些经典语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事业成败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
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章强调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取得了江山,建立了后唐。
但是当他得到天下后,便沉溺于享乐,纵情声色,最终导致了身死国灭的下场。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奋斗、拼搏,才能取得成功;而贪图安逸则会导致失败。
《伶官传序》让我明白了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庄宗在得天下之前,能够礼贤下士,奋发向上;而得天下之后,却变得骄傲自满,荒淫无道。
这使我意识到,成功和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个人的品质、态度和行为所决定的。
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史论,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分析,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触动,感慨颇多。
文章开篇便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掷地有声,直接点明了国家兴衰不仅仅取决于天命,更在于人的作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而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积极努力地去改变。
庄宗李存勖在父亲李克用死后,继承遗志,发奋图强,“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最终消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可谓是意气风发,壮志凌云。
然而,当他取得天下后,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这巨大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
庄宗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宠幸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他忘却了创业的艰难,忽视了国家的治理,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够保持警惕,奋发向上;而一旦身处安逸之中,就容易放松自我,失去斗志。
庄宗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都不能贪图享乐,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文中还提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因为溺爱伶人,对他们的胡作非为不加约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小的错误和不良习惯,认为它们无关紧要。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日积月累,可能会酿成大祸。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自己的嗜好和欲望,不能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此外,这篇文章也让我对历史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兴衰更替,明白其中的规律和原因,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浅议后唐庄宗人生结局的教育意义[摘要]后唐庄宗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序》(参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下同)里曾谈到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在组织学生学习《伶官传序》这篇课文时,笔者从目标和压力的角度分析了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尽可能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目标和压力,积极进取,不断挑战自我。
[关键词]历史教训目标压力名言警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说的就是庄宗。
庄宗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我国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李存勖。
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二十来岁继承父业,只用短短1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父亲遗愿,建立了政权,可谓盛极一时,威风八面。
然而,庄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身死国灭,那一年他42岁。
按照欧阳修的看法,庄宗是做皇帝后宠信伶人(就是当时的艺人),成天与伶人混在一起,被伶人迷惑,朝政荒废,众叛亲离,最终走向毁灭的。
不管怎样,庄宗的人生结局无疑是一个悲剧。
他所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失败都值得我们深思。
欧阳修的思考与分析确有道理。
但笔者试图从目标和压力的角度探讨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鼓励引导学生制定好奋斗的目标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俗话说得好:心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
庄宗前期的奋斗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发誓完成父亲的遗愿。
课文《伶官传序》里提到,据说当时庄宗的父亲,也就是晋王李克用临死时给了庄宗三支箭,每一支箭代表一个遗愿,嘱咐庄宗务必完成。
庄宗继承父亲遗志,励精图治,整顿纪律败坏的沙陀兵,组成精锐部队。
他只用了15年,就逐步消灭了劲敌,实现了目标,建立了政权,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遗憾的是,他没有及时调整人生的奋斗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后,就丧失了斗志,自我满足了,以为天下太平了。
没有目标,犹如没有航向的船在海上漂泊,一个海浪就可以把它掀翻,葬身海底。
实现父亲遗愿后的庄宗不就是这样的一只“船”吗?人命之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险滩与激流,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压力。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分析,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意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重点字词1、原:推究,考查。
2、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3、晋王:李存勖之父李克用,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
4、矢:箭。
5、函:匣子。
此处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6、仇雠(chóu):仇敌。
7、逸豫:安乐。
8、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9、溺:溺爱,过分宠爱。
三、词类活用1、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2、一夫夜呼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仓皇东出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四、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判断句2、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3、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省略句五、文章结构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接着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进行论证。
得天下部分,叙述了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恨,成就帝业的过程。
他牢记父亲的遗志,“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最终“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建立了后唐。
失天下部分,着重描写庄宗由盛转衰的经过。
当庄宗成功之后,“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但他却“逸豫”起来,“智勇多困于所溺”,宠信伶人,最终“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章最后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结尾,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指出了国家兴亡不仅仅在于伶人,更在于统治者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庄宗好伶而亡的启示作者:刘建明时间:2013-10-23 16:02:26 来源:李存勖是中国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庄宗。
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在其父李克用与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争斗不利,节节败退面临覆亡的前夕继晋王位,以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三支箭代表的三个强大的仇人来激励自己,励精图治,经过数十年的征战,破幽州,灭后梁,驱契丹,终于一统北方,建立后唐,做了开国皇帝。
然而他称帝后,好声乐,宠优伶,不仅整日和优伶厮混,而且还亲自穿上戏装,登台唱戏,把军国大事抛置脑后,放任伶官胡作非为,使得伶人不仅能够对朝中大臣颐指气使,更让得宠的伶人在国中和军中担任要职,最终导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最终落得个“中流矢而亡”的悲惨结局。
庄宗因危而生、因伶而亡的传奇人生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好伶而亡”的教训至今仍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值得领导干部细细品味深思。
关于庄宗由兴盛迅速走向败亡的原因,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在《伶官传序》中这样写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切中肯綮,带给领导干部以诸多启示:领导干部如果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就骄傲自满,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之心,放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势必就会为群众所唾弃,最终害己害民,误党误国。
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仍有少数类似“李存勖”这样的人,他们年轻时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谦谨谨慎、埋头苦干、勇于拼搏,可是上升到一定位置,成了受人尊重的领导时,就开始追求风光潇洒、钟鸣鼎食,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享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享乐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思想懒惰、精神懈怠,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直至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玩物丧志与玩物长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物丧志,亡身误国。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智勇多困于所溺。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辈子在玩,有业无业、有名堂无名堂地玩,玩醉了,玩透了。
他玩出了古鉴成就、收藏成就、学术成就、美食成就……
有些人“玩物丧志”,有些人“玩物长志”……关于“玩”,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借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例以及欧阳修《伶官传序》的名言,批判了“玩物丧志”的危害,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材料第二段话则通过“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经历,表达了对“玩物丧志”的不同看法: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说明这些人是“玩物长志”。
“玩物丧志”与“玩物长志”,一字之差,大异其趣:前者属于丑陋,害己害人害社会,愚不可及的傻乐、穷玩;后者,将鸿鹄之志与文化娱乐、社会交际,糅合、交融在一起,快乐了自己,愉悦了别人,装点了社会——只有像历史上的苏轼、现实生活中的蔡澜,这样的大气度、大手笔人物,方能做得出,玩得转,快意人生。
“玩物丧志”还是“玩
第1页共5页。
《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伶官传序>读后感》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初读时只觉文字简洁,道理浅显,然而细细品味,却能从中领悟到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中讲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从盛极一时到身死国灭的兴衰过程。
他因父亲的遗命,心怀壮志,南征北战,最终消灭了仇敌,建立了后唐。
可就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却沉溺于享乐,宠信伶人,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
为了能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天早早起床背诵知识点,晚上又挑灯夜战做练习题。
那段时间,真的是辛苦但又充实。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知识点怎么都记不住,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出错。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终于,到了竞赛的那一天。
我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考场,心里想着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考试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题目都是我熟悉的,心里暗自高兴。
答题的过程也很顺利,我觉得自己发挥得很好。
比赛结束后,成绩很快就出来了。
当我听到自己获得了一等奖的时候,那种喜悦和自豪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也对我称赞有加。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却开始飘飘然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努力学习。
上课的时候不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玩耍和享受上。
渐渐地,我的成绩开始下滑。
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觉得只是偶尔的失误。
可是,后来成绩越来越差,我才开始着急起来。
但是,想要重新把成绩提上去,却发现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之前落下的功课。
这不就和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经历很相似吗?在取得成功之后,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继续努力,那么之前的成功就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满招损,谦受益。
”这是一句古老的名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看法,对于后唐庄宗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处在新时代的你,还会有哪些看法和认识?请把你的感受和认识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答案】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
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忧虑意识,居安思危。
非洲兰洽河两岸分别有两群羚羊,令人奇怪的是,两地羚羊的繁殖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是品种的优劣?是基因的变异?都不是。
原因很简单--东岸有狼群。
众所周知,狼是羊的天敌。
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定律,使得东岸的羊儿时刻警惕,以便发现狼群便奋力奔跑。
在它们的意识中都知道落后在后面的下场--死亡。
而西岸的羚羊在自己的领域中随心所欲,没有一种忧患意识,“逃命”的意识,以致危险来临之时,无力抵抗。
由此可见,忧患过活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西岸的羚羊们一样,不懂得居安思危,那么,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黯淡无光,不堪一击,我们的民族亦会变得如同龟裂的土地一样失去灵性。
有人说,我只想像陶潜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却说不定有一天战火会烧焦你的菜园子;有人说,我只希望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却说不定有一天空气中都是漂浮着血色的颗粒……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
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你!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它会死于饥饿。
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却不会因为你想安逸而让你安逸。
浅议后唐庄宗人生结局的教育意义
[摘要]后唐庄宗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序》(参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下同)里曾谈到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在组织学生学习《伶官传序》这篇课文时,笔者从目标和压力的角度分析了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尽可能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目标和压力,积极进取,不断挑战自我。
[关键词]历史教训目标压力
名言警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说的就是庄宗。
庄宗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我国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李存勖。
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二十来岁继承父业,只用短短1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父亲遗愿,建立了政权,可谓盛极一时,威风八面。
然而,庄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身死国灭,那一年他42岁。
按照欧阳修的看法,庄宗是做皇帝后宠信伶人(就是当时的艺人),成天与伶人混在一起,被伶人迷惑,朝政荒废,众叛亲离,最终走向毁灭的。
不管怎样,庄宗的人生结局无疑是一个悲剧。
他所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失败都值得我们深思。
欧阳修的思考与分析确有道理。
但笔者试图从目标和压力的角度探讨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鼓励引导学生制定好奋斗的目标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俗话说得好:心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
庄宗前期的奋斗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发誓完成父亲的遗愿。
课文《伶官传序》里提到,据说当时庄宗的父亲,也就是晋王李克用临死时给了庄宗三支箭,每一支箭代表一个遗愿,嘱咐庄宗务必完成。
庄宗继承父亲遗志,励精图治,整顿纪律败坏的沙陀兵,组成精锐部队。
他只用了15年,就逐步消灭了劲敌,实现了目标,建立了政权,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遗憾的是,他没有及时调整人生的奋斗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后,就丧失了斗志,自我满足了,以为天下太平了。
没有目标,犹如没有航向的船在海上漂泊,一个海浪就可以把它掀翻,葬身海底。
实现父亲遗愿后的庄宗不就是这样的一只“船”吗?
人命之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险滩与激流,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压力。
这本是很正常的。
然而,不少同学却害怕压力,把压力当作包袱,畏首畏尾,束缚自己,甚至到头来怀疑自己。
人们常说:压力与动力是并存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的压力有助于把事情做好。
压力使我们做事时不敢松懈,陪伴我们越过险滩、渡过激流,培养我们克服艰难困苦的决心与勇气。
譬如,一个塑料桶,如果是空的,放在平地上,一阵风会把它吹倒,但若是桶里装有一定的水,那它就不会轻易被风吹倒了。
压力正像桶里装的水一样,能让我们站稳脚跟,经受风吹浪打。
庄宗的前期有目标,自然会面临为实现父亲遗愿而产生的压力。
他出征时总是把父亲留给他的三支箭带在身边,以时时警示自己要奋发图强,不能有半点
松懈。
所以这时候的庄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能与部下同甘共苦,部下也与他同仇敌忾。
遗憾的是庄宗做了皇帝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他不但不听忠言,反而把功臣抛到脑后,重赏无寸土之功的宦官伶人。
后来更放纵了,全无进取之心。
本来,庄宗自幼就喜欢看戏、演戏。
登上皇帝宝座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如此自甘堕落的庄宗哪还有心思管理朝政?于是,就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宦官伶人。
伶人当中谁技艺好,谁马屁拍得好,谁蟋蟀斗得好就可以受到重用。
而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纷纷贿赂有权有势的伶人,很快导致吏治腐败,国势衰微。
四年后,屯驻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的军人皇甫晖趁机勾结党羽作乱。
有意思的是,深受庄宗宠信的伶人郭从谦乘庄宗众叛亲离的时候也起兵叛乱,庄宗感到很没面子,愤而率兵抵御,不久在乱军中被乱箭射死,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试想,如果庄宗后期与前期一样有奋斗的目标,有奋斗的欲望和进取的压力,那情形会怎么样呢?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然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取启示,汲取教训。
我们可以从庄宗的身上“读”出很多很多东西来。
就拿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既要有短期目标,如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然后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脚踏实地去做,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用理想规划人生。
周恩来小时候不是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吗?同时,正确地积极地对待奋斗中成长中的压力,不能让它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要成为奋发的动力。
如在学习中,我们会面临不少压力,尤其是考试考得不理想的时候。
这是难免的,不必惊慌。
我们要坦然面对,认真总结,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成功最终是属于自己的。
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乱飘飘。
我们能让庄宗的人生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吗?
当然,凡事有一个度。
如果目标太高,压力太大,不仅不能转化成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水壶烧水时,如果没有压力水壶里的水就不会滚,倘若压力太大,水壶就有爆炸的可能。
要像水壶那样,把多余的压力释放出来,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正如人们所说:适当的压力,是一缕徐徐的清风,吹送风筝无数,是一阵阵清冽的甘霜,润泽嘉禾万顷,是一双强劲的翅膀,推我凌空翱翔,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