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七章护士工作与法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302.96 KB
- 文档页数:18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一、基础护理学概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
基础护理学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沟通学等内容。
二、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
护理伦理学主要包括护理伦理原则、职业道德规范、护理伦理冲突解决等内容。
1. 护理伦理原则护理伦理原则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保持护理人员的专业行为等。
2. 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护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安全、保持职业操守等。
3. 护理伦理冲突解决护理伦理冲突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护理人员应通过咨询、协商等方式解决伦理冲突,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活动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护理心理学主要包括患者心理评估、护理干预、心理支持等内容。
1. 患者心理评估患者心理评估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获取患者的心理信息,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2. 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3.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的抗压能力。
四、护理沟通学护理沟通学是研究护理活动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效果的学科。
护理沟通学主要包括沟通技巧、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等内容。
1.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指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观察等方面的技巧,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2. 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情绪问题等,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克服沟通障碍。
3. 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达到相互理解、信息传递顺畅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逢考必过版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
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 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 内。
2、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6、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
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
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
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
有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
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答:(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半坐卧位适用范围答:(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端坐位适用范围答: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8、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有:(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2)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3)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4)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护理1.普通病室内适宜的适宜的温度是18~22℃,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老年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24.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病区白天较适宜的噪声强度是35~40dB,医院病室白天噪声应控制在40dB以下,夜间控制在30dB以下.2.按照卧位的自主性分(1)主动卧位(2)被动卧位(3)被迫卧位3.睡眠的两个时相(1)慢波睡眠(2)快波睡眠4.医院饮食的分类(1)基本饮食(2)治疗饮食(3)试验饮食基本饮食的分类(1)普通饮食(2)软质饮食(3)半流质饮食(4)流质饮食5.义齿的保存方法,不可放于哪些溶液:暂时不戴的义齿,应浸泡于清水中保存,每日更换清水1次.义齿不可侵泡于热水或乙醇等消毒溶液中,以免变色、变化和老化.6.为昏迷病人做特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①擦洗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黏膜,特别是对凝功能较差的病人。
② 昏迷病人禁忌漱口,需用开口器者应从臼齿处放入,对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开口;擦洗时棉球不宜过湿,以防溶液吸入呼吸道;棉球要用血管钳夹紧,每次夹1个,防止遗留在口腔。
③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④有活动义齿应先取下,用牙刷刷净义齿各面,用冷水冲洗干净,待病人漱口后戴上。
暂时不用的义齿,可浸于冷水中备用,每日更换1次清水。
不可将义齿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义齿变色、变形与老化。
⑤传染病病人用物须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7.特级护理适用对象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的病人②重症监护病人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病人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特级护理护理要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并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②备好急救所需物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⑤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⑥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⑦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适用对象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④生活部分自理里,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基础护理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础护理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晨间护理的内容?A. 整理床单位B. 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C. 测量患者体温D. 为患者提供早餐答案:D2. 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A. 办理入院手续B. 进行入院评估C. 介绍病房环境D. 立即执行医嘱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生命体征的范畴?A. 体温B. 脉搏C. 血压D. 呼吸E. 疼痛答案:E4. 护士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B. 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C. 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D. 操作过程中可随意交谈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冷疗的目的?A. 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B. 减轻疼痛C. 降低体温D. 促进炎症的局限E. 促进血液循环答案:E6.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B. 选择适当的静脉C. 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D. 输液过程中不定时巡视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热疗的目的?A. 促进血液循环B. 减轻疼痛C. 降低体温D. 缓解肌肉痉挛答案:C8. 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使用开口器时动作要轻稳B. 从外向内擦洗牙齿C. 擦洗舌面及硬腭时,嘱患者张口D. 擦洗时棉球不可过湿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患者出院时护士应完成的工作?A. 停止医嘱B. 通知患者及家属C. 进行出院指导D. 整理患者床单位E. 为患者开具出院证明答案:E10. 护士在进行皮肤护理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B. 定期更换床单C. 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D. 皮肤破损处可使用酒精擦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晨间护理的目的包括:A. 保持病室整洁B.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C. 促进患者舒适D. 增进护患关系E. 节约医疗资源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A.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B. 用血压计测量血压C. 用听诊器测量脉搏D. 用呼吸器测量呼吸E. 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疼痛答案:ABE3. 无菌技术操作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B. 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C. 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D. 操作过程中可随意交谈E. 操作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活动答案:ABCE4. 以下哪些是冷疗的禁忌症?A.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B.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C. 组织损伤、破裂D. 对冷过敏E. 昏迷患者答案:ACDE5. 以下哪些是热疗的禁忌症?A. 意识不清B. 急性炎症C. 皮肤湿疹D. 出血性疾病E. 感觉障碍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晨间护理是每天早晨进行的护理工作,包括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测量患者体温等。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逢考必过版一、护理基本理论1.生物医学科学基础:复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2.护理学理论:复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过程、护理模式和护理评价等内容,了解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3.护理伦理与法律:复习护理伦理、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法律法规等知识,了解护士在实践中的职业责任和法律义务。
二、护理常用技术1.基本护理技术:复习常见病人的生活护理技术,如卧床护理、体位转换和床位清洁等操作方法。
2.检查护理技术:复习常用的体格检查和护理评估技术,如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和体温测量等操作方法。
3.医疗操作技术:复习一些常见的医疗操作技术,如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和皮肤伤口处理等操作方法。
三、护理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规范:复习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了解护士在实践中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2.护理沟通与关怀:复习护理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管理,了解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关怀技巧。
3.疾病与死亡观:复习护理对待病人疾病和死亡的态度,了解护士在面对病痛和死亡时应具备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能力。
四、实践操作技能1.医疗仪器操作:复习常用的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吸痰机、血糖仪和心电监护仪等。
2.护理计划编制:复习护理计划编制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如何根据病人的特点和护理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临床操作技能:复习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采血、导尿和抢救技能等。
以上是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复习,可以提高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考核,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医院环境医院:运用医学科学和技术,对患者、特定人群或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的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病床、医务人员和必要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已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医疗是医院的主要功能和中心任务。
通讯设备:设有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
一切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我、定期检查维修。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配合抢救:①吸痰②吸氧③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记录:①记录要及时、准确,字迹清晰②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如实补记,并标注抢救结束时间及记录时间医院环境特点:①服务专业性②安全舒适性(首先应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③管理统一性(“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定院规,统一管理,保护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病室湿度: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①空间(病床之间距离不得少于1m)②温度22~24(室温过高,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和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散发;室温过低,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活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使患者受凉)空气调节器电扇暖气火炉火墙③湿度50%~60%(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减弱抑制出汗患者潮闷、胸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大量蒸发十分口干舌燥咽痛烦渴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尤为不利)④通风30min(降低室内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⑤噪声35~40dB(“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⑥光线⑦装饰第三章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实施卫生处置:1.急危重症患者和即将分娩、体质虚弱者可酌情免浴。
2.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者,其物品应消毒后带回。
护送患者入病区:对能步行的患者可扶助步行、不能步行或病情危重者可以用轮椅或平车护送。
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卧位以免患者不适,应保证患者安全,护送途中注意保暖,不能停止必要的治疗。
名解1.睡眠:是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的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地不做出反应。
2.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每次停顿10秒以上,每小时停顿超过20次,表现为时醒时睡,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高血压及肺动脉高压。
3.等长运动: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的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静力运动。
4.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引起肢体活动。
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动力运动。
5.舒适:是指机体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一种自我感觉。
6.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
7.主动卧位: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体位,称为主动卧位。
常见于轻症患者,术后及恢复期患者。
8.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
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的患者。
9.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
常见于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0.常用注射技术:⑴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⑵皮下注射法(H)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⑶肌肉注射法(IM)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4)静脉注射法(IV)是自静脉注入无菌药液的方法。
11.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有的可达50~300μm或更大的颗粒。
微粒的数量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
肉眼只能看见50μm的微粒。
12.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是受血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溶解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
下面是对基础护理学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1.生理学知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对护理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例如,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心脏的功能是泵血,维持血液循环;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分别起到输送血液、回收血液和交换物质的作用。
2.解剖学知识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对于护理学生来说,了解人体各部位的构造和位置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心脏位于胸腔中央,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肺位于胸腔两侧,左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3.病理学知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护理学生来说,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表现是必要的。
例如,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
4.药理学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的学科,对于护理学生来说,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适应症是必要的。
例如,抗生素是一类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药物,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5.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理论是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体系,对于护理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护理学的各种理论是必须的。
例如,冯·洛厄敦行为学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健康人类的和谐与河积是由于个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
6.护理实践技能护理实践技能是指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各种基本护理操作。
例如,体温测量、血压测量、皮肤护理等。
这些实践技能是护理学生进行实际护理工作的基础,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掌握和提高。
总之,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理论和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护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护理能力。
基护第七版第七章节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基护学中,护理评估的目的是什么?A. 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B. 确定病人的护理需求C. 制定护理计划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评估的内容?A. 病人的生理状况B. 病人的心理状况C. 病人的经济状况D. 病人的宗教信仰答案:D3. 护理诊断的步骤包括哪些?A.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定问题、制定计划B. 收集资料、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护理C.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护理D. 收集资料、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护理、评价效果答案:D4. 护理计划的制定应遵循哪些原则?A. 以病人为中心B. 以护理目标为导向C.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实施的步骤?A. 执行护理措施B. 记录护理过程C. 评价护理效果D. 制定护理计划答案:D6. 护理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检查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B. 评价护理效果C. 为调整护理计划提供依据D. 以上都是答案:D7. 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包括哪些?A. 客观、真实、准确B. 及时、完整、清晰C. 简洁、规范、保密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记录的内容?A. 病人的生理状况B. 病人的心理状况C. 病人的经济状况D. 护理措施及效果答案:C9. 护理沟通的目的是什么?A. 获取病人信息B.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C. 提供健康教育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沟通的原则?A. 尊重病人B. 保护病人隐私C.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D. 以上都是答案:C11. 护理教育的对象包括哪些?A. 病人及家属B. 护理人员C. 护理学生D. 以上都是答案:D12. 护理教育的方法包括哪些?A. 口头讲解B. 示范操作C. 提供书面资料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护理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护理质量B. 促进护理学科发展C. 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D. 以上都是答案:D14. 护理研究的步骤包括哪些?A. 选题、设计、实施、总结B. 设计、实施、总结、推广C. 选题、设计、实施、总结、推广D. 选题、设计、实施、总结、评价答案:C15.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研究的类型?A. 定量研究B. 定性研究C. 混合方法研究D. 护理实践研究答案:D16. 护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B.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C. 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D. 以上都是答案:D17. 护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A. 人力资源管理B. 质量管理C. 财务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18.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管理的原则?A. 以人为本B. 以病人为中心C. 以效益为导向D. 以上都是答案:D19.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病人B. 保护病人隐私C. 公正分配资源D. 以上都是答案:D20.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伦理的范畴?A.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B. 护理教育中的伦理问题C. 护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D. 护理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护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A. 生理状况B. 心理状况C. 社会状况D. 环境状况答案:ABCD2. 护理诊断的类型包括哪些?A. 现存的护理诊断B. 潜在的护理诊断C. 健康的护理诊断D. 以上都是答案:D。
基础护理学常考简答题(附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答案: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满足护理对象的健康需求。
其基本步骤包括:(1)评估: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诊断:分析评估所得信息,确定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需求,形成护理诊断。
(3)计划:根据护理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目标、干预方法和评价标准。
(4)实施:按照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给予护理对象相应的护理服务。
(5)评价: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判断护理目标是否达到,以便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2. 请简述卧位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
答案:卧位的基本类型包括:(1)平卧位:适用于全身状况尚好,无特殊需要的患者。
(2)侧卧位:适用于胸腹部有伤口或患者自觉呼吸困难的场合。
(3)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有伤口或患者自觉呼吸困难的场合。
(4)仰卧位:适用于昏迷、全身麻醉或患者自觉呼吸困难的场合。
(5)坐位:适用于心肺功能尚好,需要增加呼吸深度或减轻呼吸困难的患者。
3. 请简述鼻饲的注意事项。
答案:鼻饲的注意事项包括:(1)鼻饲前应证实胃管在胃内且通畅。
(2)鼻饲时应缓慢注入,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ml,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3)鼻饲液温度应控制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
(4)鼻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5)鼻饲完毕后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食物反流。
4. 请简述给药的基本原则。
答案:给药的基本原则包括:(1)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医嘱,确保给药剂量、次数、时间准确无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即查药品、查剂量、查时间,对患者、对床号、对姓名、对药液、对浓度、对方法、对反应。
(3)安全正确给药: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工具,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4)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第七章护士工作与法律知识脉络图第一节医疗卫生法规一、医疗卫生法规的概念医疗卫生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医疗卫生法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以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利为宗旨;②内容广泛,调节手段多样化;③技术规范和法的规范密切结合;④功能是保护公民的健康。
二、医疗卫生法规的基本原则(一)卫生保护原则卫生保护是实现人的健康权利的保证,也是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基础。
卫生保护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二)预防为主原则卫生法实行预防为主原则,首先是由卫生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次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预防为主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含义:1.任何卫生工作都必须立足于防。
2.强调预防,并不是轻视医疗。
3.预防和医疗都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治结合,是预防为主原则总的要求。
(三)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每个社会成员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
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合理配置可使用的卫生资源。
公平不是一个单一的、有限的目标,而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
(四)保护社会健康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
人具有社会性,要参与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就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
这个义务就是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社会健康利益。
(五)患者自主原则所谓患者自主原则,是指患者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的医疗问题作出合理的、理智的并表示负责的自我决定权。
患者自主原则包括:①有权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医生及其医疗服务的方式;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某一项医疗服务;③有权拒绝非医疗性服务等。
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都从不同角度对患者权利(如医疗权、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参与权、隐私权、申诉权、赔偿请求权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第二节护理立法护理法是指国家、地方以及专业团体等颁布的有关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一切法令、法规。
护理法包括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护理法规,也包括地方政府的有关法令,其制定受国家宪法的制约。
一、护理立法的意义(一)使护理管理法制化,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法的实施,使护理管理法制化,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二)促进护理教育及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法集中最先进的法律思想及护理观念,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护理活动的开展制定了法制化的规范及标准,使护理工作中有时难以分辨的正确与错误,合法与非法等,在法律的规范下得到统一。
促进了护理专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护理法规定的护士资格、注册、执业范围等,是不可变更的,以法律的手段促进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促进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
(四)明确了护士的基本权益,使护士的执业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护理立法,护理人员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范围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护理人员在从事正常护理工作的权利、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崇高的使命感和安全感。
(五)有利于维护患者及所有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对于不合格或违反护理准则的行为,患者可根据护理法追究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及所有服务对象的合法权利。
二、护理立法的概况(一)世界各国护理立法概况护理立法始于20世纪初。
19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新泽西等州首先颁布了《护士执业法》,作为护士执业的法律规范。
1919年英国率先颁布了英国的护理法——英国护理法。
1921年,荷兰颁布了护理法。
随后,芬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也相继颁布了护理法。
在亚洲,日本于1948年正式公布了护理法。
为了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颁布了适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护理特点的护理法规。
其中,值得借鉴的是,美国护士学会于1950年通过了《护士守则》,并于1976年和1985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除了各个国家对护理立法的重视外,有关的护士国际组织也十分重视护士的道德规范建设和护士管理立法。
1947年,国际护士委员会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护理立法的专著。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第一份有关护理立法的研究报告。
同年,国际护士会制定了《护士伦理学国际法》,并分别于1965年和1973年进行了修订,一直沿用至今。
《护士伦理学国际法》明确护士的基本任务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四个方面,指出“护理的需要是全人类性的。
护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权利。
护理工作不受国籍、种族、信仰、肤色、年龄、政治或社会地位的影响。
”1968年,国际护士委员会特别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护理立法史上划时代的文件——《系统制定护理法规的参考指导大纲》,为各国护理法必须涉及的内容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
(二)中国护理立法概况在旧中国,国民政府卫生署曾公布过《护士暂行规则》。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护理队伍的稳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关于加强护理_丁作的意见》。
1982年卫生部发布了《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其中规定了护理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护士的职责。
1988年卫生部制定了包括护士在内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等规章和文件。
多年来由于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考试、注册及执业管理制度,大量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涌入护士队伍;护理教育萎缩,严重地损害了护理事业的基础;也使护理事故难以控制,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难以保证。
鉴于此,为了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卫生部于1985年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及建议,对草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
为了配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实施,尽快建立护理资格考核制度及护士执业许可制度,卫生部经反复论证,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草案)》的基础上,于1993年3月26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是关于护理人员的资格、权利、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与法规。
其明确了护理的概念、独立性、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师的资格、考试及注册制度、护士的执业及行政处分原则等,对护理工作有约束、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护士条例》,并于同年5月12日起正式施行。
该《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护理活动,标志着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正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节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一、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范围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范围包括护理质量标准、执业考试与执业注册制度。
(一)护理质量标准护理质量标准清楚地限定了护士职责的法律范围,对护士进行护理时的要求明确了法律标准。
护理质量标准一般来源于:1.护理法规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护理法规,向公众展示了护理法的各项法律条款。
对不合理或违反护理实践准则的护理行为,公众有权依据这些条款追究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2.专业团体的规范标准由护理专业团体(如中华护理学会)根据法律所制定的各种护理标准及操作规范,清楚地向公众表达护士在法律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各种操作应该如何去做,其规范要求是什么等。
3.工作机构的有关要求、政策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都有针对护理工作的详细而具体的规范要求和护理标准手册。
护士应熟悉自己工作单位的要求、政策及制度,并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实施护理。
(二)执业考试与执业注册制度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统一管理,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
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才可取得护士执业的基本资格,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人不是法律意义的护士,还必须经过注册。
经护士执业注册后,便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护士,才可履行护士的义务,并享有护士的权利。
二、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一)处理和执行医嘱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评估及治疗的法律依据。
1.在处理医嘱时,护理人员要用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知识对医嘱仔细核查,确信无误后,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随意篡改医嘱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于违法行为。
2.在执行医嘱时,护士应熟悉各项医疗护理常规、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
如护理人员对医嘱有疑问,应进行核查。
如若发现医嘱有明显的错误时,应报告护士长或上级主管部门。
如果护理人员明知医嘱有错误,但不提出质疑,或由于疏忽大意而忽视医嘱中的错误,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3.为了保护护理对象和自己,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1)护理对象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综合判断是否应暂停医嘱。
(2)护理对象对医嘱提出质疑时,护理人员应核实医嘱的准确性。
(3)慎重对待口头医嘱。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在急诊等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应向医师重复一遍医嘱,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
在执行完遗嘱后,尽快记录遗嘱时间、内容、当时服务对象的情况等,并让医师及时补上书面医嘱。
(4)慎重对待“必要时”等形式的医嘱。
(二)实施护理操作1.独立完成护理活动时,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单位的政策及工作要求,超出自己职能范围或没有遵照规范要求,而对患者产生伤害,护理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2.委派别人实施护理时,必须明确被委托人有无担负此项工作的资格、能力及知识,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委派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临床护理记录书写临床护理记录时,应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其中包括体温单、执行医嘱的记录、患者的监护记录、护理病例、护理计划等。
护理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如发生医疗纠纷时,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可提供当时诊治的真实经过,是重要的法律证据或线索,如果被涂改、隐匿、伪造或销毁,都是违法行为。
(四)入院与出院护理人员接收患者人院的唯一标准是病情的需要。
当护理人员接待急需抢救的危重患者时,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以赴地创造各种抢救条件,配合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救治。
若护理人员拒绝、不积极参与抢救或工作拖沓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就可能被起诉,以渎职罪论处。
(五)患者死亡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患者在死亡前常留下遗嘱,有时护士会被作为遗嘱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