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 格式:pdf
- 大小:231.02 KB
- 文档页数:2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邢东媛来源:《神州》2010年第11期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和敏锐的写作视角一直在追寻女性主义形象的创作。
她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凡俗人生和普通的日常生活,尤其,她小说中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因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与读者亲近,并对我们思考当今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池莉小说女性形象女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从看到“男女平等”观念下的不平等,到撕破男权“爱情温床”,再到女性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并开始追寻自我的价值。
她们在成长中进行探索。
(一)追求爱情的女性正像尼采所说的那样:“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了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那么新时期的女性应该站起来了,尼采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一展新姿便提出这个最基本的实际上是恢复和觉醒,是女性维护自身尊严和权利的宣告。
此后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成为新时期女作家的写作主题。
在80年代初期文坛获得社会瞩目的小说《北极光》,便书写出一份对爱情的执着。
小说女主人公陆岑岑在拍结婚照的时刻毅然离去,只是因为她向往“北极光”一样珍贵的爱情:“宁可死在回来的爱情怀抱中,而不活在那种正在死去的生活里。
”[1]《北极光》中她的选择不单纯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向往,还是女性对自我尊重和对美好人性的深层觉醒。
在池莉的作品《来来往往》中林珠是新时期女性的代表人物。
从她的意识里就希望女性独立自主,应该独立自主的去追寻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一种生活。
她自己本身条件很好,年薪十几万的外企白领,美丽、大方,骨子里透着一股新时代大潮中新女性的风范。
但她却与年过不惑而且已婚的康伟业相爱了,成了“小三”。
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也不在乎结果,她在乎的是只要他们相爱。
当她与康伟业一起生活时,她才发现康伟业并不是她想要的男人。
康伟业思想保守,他希望林珠能像所有传统女性一样给她下厨做可口美味的饭菜。
浅论池莉小说女性内在精神气质的转变池莉是中国当代作家之一,在文坛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她的小说作品以女性生活为主题,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内在世界和精神气质的转变,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和矛盾心理。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浅论池莉小说中女性内在精神气质的转变。
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内在世界呈现出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在她的早期小说中,女性角色往往是被动的、受制于男性权力的,缺乏独立的意志和自主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觉醒意识的升温,池莉的后期作品中女性角色逐渐表现出主动性和自主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精神自由。
在《盛世女人》中,女主角从一个被动的家庭主妇逐渐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追求的职业女性,最终找回了自己的内心追求和价值。
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内在精神气质还呈现出了从柔弱到坚强的转变。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下,女性常常被视为柔弱、易受伤害的对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挑战这种传统观念,积极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池莉的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也不例外,她们通过各种困境和挫折,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并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在《封神》中,女主角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变故后,逐渐从一个柔弱的姑娘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性,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内在精神气质还呈现出了从被动到自我救赎的转变。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常常处于边缘和被动的地位,需要通过外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和救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从内心寻找力量和自我救赎的方式。
在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通过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矛盾,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在《秘密》中,女主角通过勇敢地面对过去的伤痛和罪恶,最终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和心灵的重生。
44池莉小说创作中当代女性形象解读文/吴媛媛摘要:作为当代女性作家,池莉在新写实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
她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勇于摆脱自己的“他者”身份,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独立的人格,即使经历了挣扎,甚至失败,也毅然依靠自己的坚忍与智慧,成功蜕变为生活的强者,为当代的女性形象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关键词:池莉;文学创作;女性形象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在那样的社会形态下,女性没有独立人格与社会地位,一切都要依赖屈从于男子,没有话语权,没有人生价值。
相夫教子、服侍公婆、温良贤淑,就是社会对她们的要求。
正如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瓦所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是后天逐渐形成的”。
但是,池莉却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极力渲染了女性意识的苏醒,将笔下的女性塑造为勇敢泼辣的生活主角,摆脱对于男人的依附状态,改变传统文学中柔弱顺从的一贯定位。
这批女性形象,虽然有的来自于市民阶层,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她们的共同点高度一致,就是敢于打破男性话语社会的桎梏,绽放当代女性的本真,于庸碌琐碎的生活中,不懈追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张扬自身应有的权利和个性,由灵魂自省到内心强大,最终依靠个人努力获得幸福生活。
一、拥有独立的权利与能力池莉笔下的当代女性,正如舒婷诗中的木棉形象,“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止像险峰,增加高度衬托威仪”,而是“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池莉笔下的当代女性,拥有独立的权利与能力,以及明确的态度与准则,敢于叩问人生、创造未来。
传统文学作品描摹下的女性的软弱与驯服,在她们身上已荡然无存。
比如,池莉在小说《太阳出世》中,塑造了典型人物李小兰、周琳娜和王珏。
从结婚到孩子一岁,李小兰和丈夫共同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转变,性格也从活泼烂漫变为了成熟稳重,尝尽了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带给人的烦恼。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作者:曾荣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6期【摘要】《来来往往》是当代作家池莉写于1997年的一部关于婚姻爱情的新写实主义小说。
本课题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文中所提到的四位不同时期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面临社会大转型,婚姻风气巨变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内心世界、观念、行为,去揭示作家所要倡导的一种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爱情婚姻女性意识觉醒第三者【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1-021.什么是女性意识1.1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女性意识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当代社会转型期,女性主体意识较之以前任何时期自觉性更强,内涵更丰富。
主要表现在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性意识等方面。
1.2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和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
女性意识的确立和发展是个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过程,其觉醒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体,具有人的共性,并按照人的全面需要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生活;其次,认识到女性的自身特质,塑造与自身生理、心理相协调的真正的女性气质,能够认识并自觉地承担平衡女性各种角色;能够正确地认识男性并与男性和谐地发展;再次,女性要做到自尊、自信,而非自卑、自弱,能正确地评价两性关系,坚持“男女平等”,而非“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也非“女性至上”;最后,作为“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在对成就、竞争、发展、性等方面的满足。
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要从个体的自尊、自信、自立,最终走向女性群体的自强、自为。
2.文本分析作为故事的男主人公,康伟业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文中的四位女性,分别扮演着他的初恋情人、妻子、第三者。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这两天读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颇有一些感想。
书里写了康伟业在戴晓蕾---段莉娜----林珠----时雨篷四个女性之间的情感更迭,来来往往。
首先,戴晓蕾是康伟业年少时的暗恋对象,她第一次给了懵懂的康伟业异性的接触的经验感知,并且一直以来都深深潜藏在康伟业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扮演着他内心中理想化的异性。
段莉娜是康伟业在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的合法妻子,段莉娜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军队高级军官,家里社会地位高,而康伟业当时只是一个工厂里扛冷冻猪肉的工人,还不是党员,可以说,他们二人的条件差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小,但是段丽娜偏偏还是看上了康伟业,康伟业也借助了段莉娜的力量从一个工人走上了干部,但是,这种身份、社会地位的差别反映为了他们二人在婚姻地位中的差别,这种由于社会家庭地位所造成的夫妻婚姻家庭生活上的强弱对比其实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个家庭解体,或者说是男性有了改变这种权力关系的能力,一切就随之改变了。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段莉娜父亲从领导岗位的退休,康伟业在朋友帮助下下海经商的大获成功,康伟业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任她摆布的男人,变得有了自己的底气,而相比之下的段莉娜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着装到言谈举止都显得不合时宜,并且仍然按照70年代的标准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求康伟业,但此时的段莉娜已经不是曾经的段莉娜了,康伟业也不是曾经的康伟业了,以金钱为标尺的权力置换,让他们陷入了尴尬的感情危机,而当林珠出现在康伟业的视线中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
情人一林珠,康伟业终于从不幸婚姻中暂时逃离,但是好景不长,当康伟业满心自信的实施他的离婚计划时,段丽娜再一次强势的击垮了他可怜的自信,但更加让他绝望的是,当他和林珠的爱情一旦从浪漫的理想走向现实时,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发现林珠和他的许多的格格不入,他们的观念思维变得那么的不同了,而这,竟是他以前从未发觉过的。
和林珠的分手将康伟业最后的希望打碎了,他的梦,醒了。
神州文学浅谈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蕊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当代文坛,“女性文学”以自己女性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属性。
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品中主要体现了她的否定意识、主体意识和渴望和谐的两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否定意识;主体意识;和谐意识;池莉至18世纪末女性主义的在欧洲国家的兴起,女性意识也随之产生,它是一种独立、自主、平等、博爱的自觉意识。
而中国自觉的女性意识,则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大都是从个性解放的角度来关注女性的命运,写出了女性的命运的悲苦以及朦胧的抗争意识。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新思潮再次涌入中国,成为对抗文革和反思现实的理论武器,知识分子阶层首先对两性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探讨,尤其是一部分知识女性,以此作为现代社会生存的方式。
作家池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的,,她从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作品以来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作为实力派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她非常关注女性的感情、婚姻及生活状态,表现出了对人类两性关系的困惑与思索。
一、否定意识黑格尔特别强调否定性的理性思维方式:“意的本质是思维,而思维的本质是否定”。
①在池莉的作品中,对男性的贬抑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她所塑造的女性总比男性强大,对男性主宰力量的否定也直截了当。
在她的笔下男性总是那么软弱可笑,甚至卑鄙无耻至极。
早在1981年,池莉就在《未眠夜》中刻画了孤儿杨唯敏这一独特的形象。
杨唯敏努力追求的爱情理想对象把爱情当作礼物谦让与人,结果她只能出于报恩思想而认同与自己不爱的养父之子的婚姻。
小说中男权中心社会的重重叠叠的关系就像交错盘结的绳索一样,牢牢套住了女性。
池莉让笔下的女性意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杨维敏“恨不能放开喉咙呼喊”:“多少年,多少代了,能够牺牲自己爱情的女人就是好女人,能够顺从上辈的女子就是好女子,不!生活不能总是这样!”②对传统封建道德的反叛,对爱情的呼唤与追寻,正是女性主义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