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与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
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
一、注意评价主体及方法的多元性——激趣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评价较多,主体较为单一,被评价者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一)教师评价,以温情感染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不是很满意,于是我因人而异,对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优秀学生,我多给予启迪。
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如“像××这样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科学家小时候就是这样认真、努力、积极思考的。
”对班上中等生,我诚挚地欣赏。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佳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
评价时,我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时,他们会努力向优秀的学生靠拢。
如“这句话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你的进步真神速!”“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自豪。
”对于差生,我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各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
因此我细心地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进行评价;发现闪光点,打消他们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别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
”“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会答对的,对吗?”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评价语言,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语文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评价语言的角度,探讨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评价语言的多样性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应该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客观评价,还应注重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词语、句子和篇章等元素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主观评价注重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和反思,如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收获和思考。
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目的。
二、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评价语言是笼统的、模糊的评价往往给学生造成困惑,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应尽量准确,注重实际效果。
评价语言要具体、明确,能够准确体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评价语言还应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评价语言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绪状态。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评价语言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大胆思考。
同时,评价语言还应给予学生合理的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
四、评价语言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评价语言也应该具有个性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给出个性化的评价建议。
评价语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培养个性化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评价语言的沟通性评价语言不仅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具有沟通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能,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就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语言的艺术。
”语言就是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句评价语言的尺度,使它不损伤我们孩子的进取心、自尊心。
如:“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等!”“这个词老师也经常读错,只要多读读就可以了。
”“你真会思考,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评价语言,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评价语言的尺度,它的可比性在于同学与同学的对比,同学与老师的对比,艺术性地运用评价语言,有效地进行激励。
一堂课如果没有波澜,所有的评价都是泛泛的,如“你真棒!”“你很了不起!”等,听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厌倦,发挥不了评价语言的功效,教师就要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注意评价语言的“升温”。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富有情感的语言纵情渲染,使课堂学习热情高潮迭起,推波逐澜。
比如课堂上对课文读得好的学生可以多种方式评价:“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仔细读读,让大家欣赏欣赏!”“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动得热泪盈眶!”“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可见,对于不同时段的朗读,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课堂学习的温度就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德斯多维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学的本能,而在于动机、觉醒和鼓励。
”因此,教师即时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把他们带入知识的殿堂。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语言的艺术。
”语言就是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句评价语言的尺度,使它不损伤我们孩子的进取心、自尊心。
如:“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等!”“这个词老师也经常读错,只要多读读就可以了。
”“你真会思考,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评价语言,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评价语言的尺度,它的可比性在于同学与同学的对比,同学与老师的对比,艺术性地运用评价语言,有效地进行激励。
如果课堂上没有波浪,所有的评论都是笼统的,比如“你很棒!”“你太棒了!”长时间听后,学生会感到疲劳,无法发挥评价语言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关注评价语言的“升温”。
课堂的开始和高潮往往要求教师沉迷于情感语言的渲染,从而使课堂学习热情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地高涨,一波又一波地推进。
例如,在课堂上读得好的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对课文进行评估:“真的很好!我听说你读了你的理解!”“很高兴听你朗读!”“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仔细读读,让大家欣赏欣赏!”“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动得热泪盈眶!”“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朗读阶段,不同的语言被用于评估,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课堂学习的温度持续上升。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语文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态度。
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的方式也需要进行革新。
一、评价语言的背景和重要性语文作为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重大使命。
语言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适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语言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评价语言的内容和方式1.语言能力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评价语文课堂效果的重要参考。
语言能力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问、语句填空、听力理解、课堂演讲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他们的优势和提升空间。
2.文化素养评价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文字、语法和表达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评价语文学习的同时,还应该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程度,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尊重程度。
可以通过问答、写作、阅读等方式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关怀。
3.思维能力评价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评价语文学习时,除了传统的记忆和运用能力,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问题解答、作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4.态度和情感评价语文学习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情感和态度的塑造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未来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语文学习时,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度,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课程下,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如何评价小学生的语文表现,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从评价中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
一、评价小学生的语文表现新课程要求语文评价应该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运用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而不仅仅是重视考试成绩。
这样的评价要求,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简单“分数至上”的评价观念,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表现。
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表现:1.常规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本、错题本、书法集等,从学生的书写、拼音、语法等方面进行常规评价。
2.现场评价: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总结、调研和测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中平时总结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调研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测试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无论是常规评价、现场评价还是综合评价,评价时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合理给出评价结果。
二、评价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改要求课程评价应该突破重考试、重成绩的框架,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评价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学设计:评估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体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2.教学过程:评估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生动有趣、互动与评价充分。
3.教学效果:采用诊断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同时也可以补充课程缺失,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语言的作用和意义也逐渐凸显。
评价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主要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评价语言的目的是多元化的。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判,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程突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因此评价语言的目的也应与此相适应。
评价语言应既注重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评价语言应该突出语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其次,评价语言的内容应具体丰富。
评价语言的具体内容应与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程的要求相匹配。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字语言、词汇、句子理解和创作能力,评价语言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评价语言不应只注重学科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评价语言应从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体验、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发展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特点之一。
评价方式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也包括观察评价、小组评价、互评、自评等多种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进行小组互评,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来培养自己的评价意识和判断能力。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评价依据,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和记录,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和引导。
语文论文之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邱隘实验小学董丽翔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定要服从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那就是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中,还存在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
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
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种声音,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合适与否,大都以“好的!”、“真棒!”、“大家掌声鼓励!”来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是我们不屑的。
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诸如“你真会读书!”、“你讲得太好了!”、“你的感受真深刻!”、“嗯,你讲得真不错!”……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也充斥课堂吗?这与大家一向反感的“棒!棒!棒!你真棒!”又有何区别?其实,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教育机智的课堂评价语的有效发挥。
由以上教学现象,我对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有效性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出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
曾听过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下面是孙老师组织辩论的教学片段:师:刚才大家的观点不相同,有的要做落花生,有的要做桃子、苹果、石榴。
你想做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大家展开争论,看谁能够说服对方?(学生纷纷举手,情绪高涨)生:我想做落花生,因为落花生很谦虚。
要是太夸耀自己,就会遭到别人嫉妒,甚至会挨打。
生:我想做花生,因为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桃子、苹果、石榴挂在枝头容易遭受风吹雨打。
(大笑)而且苹果摘下后容易腐烂,花生在地里可以保存很长很长时间。
师:好,我们听听桃子、苹果、石榴怎么说。
生:(争先恐后地)桃子、苹果、石榴长得好看,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确实很有用,它们有炫耀的资本呀!(学生、老师齐鼓掌)师:好,讲得好!生:孔繁森就像落花生。
他在边远贫困地区为藏族同胞服务,不讲体面,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为革命工作。
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课堂评价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
能力,通过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和建议,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评价语言是否合适、准确,关乎着教学质量,也关乎着学生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
评价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评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正面
评价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的互动和合作,从而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四、规范学生行为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评价,可
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品德素养问题,明确学习方向,规范学生行为。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文明、准确和恰当,千万不能使用辱骂、侮辱、
威胁等负面评价语言,而应该使用正面评价、建设性评价、探究性评价等语言来引导学生
学习和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个性差异,注重实践和服务,促进教育发展。
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教师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作者:王娇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5期
在教育领域,课堂评价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课堂评价语言。
可以被看作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来看,它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信息反馈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及其应用问题
(一)评价观念的滞后性
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言评价滞后性,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武断性的评价语言和功利化的评价语言,是语言评價观念滞后性的一种表现。
在某地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中的《和氏献璧》一课进行讲解,在指导学生对卞和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我以为同学会认为,卞和在双脚被砍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国君进献宝玉的做法说明他是一个做事情勇于坚持的人物,由于这个答案与教师的预设答案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故而在听到这一答案以后,教师对这位同学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另外一位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提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答案,卞和明明知道自己手中有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却在没有对其进行证实的情况下,将玉石贸然进献给了君主,他因被君王误解而导致自己失去双脚的经历可以说明这个人是一个做事情愚钝的人[1]。
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态度来对这一答案进行了否定性的评价。
从第二位学生的观点来看,卞和可以通过一些更为完善的方式来向君主表现自己的忠诚!这种武断性的回答往往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模糊性
一位教师在对当地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生命》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用一两句话对文中的事例进行概括”这一问题,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对文中所涉及到的第一件事情进行了总结:“作者在灯光下写稿子的时候,发现一只飞蛾在她头顶上飞来飞去,作者嫌它很烦,就用手抓住了它,但在作者看到这只飞蛾在她手中极力鼓动双翅,试图逃生以后,她被飞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深深地震撼了!”在听到学生的回答以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一事情概括,学生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后回答出了“飞蛾求生”这个答案,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用“很好”这两个字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教师并没有进行点评[2]。
二、课堂评价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深层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深层学习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学习内容中进行应用的过程,从深层学习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来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深层学习也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影响学生深层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
从前文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实例来看,教师在对课堂评价语言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重判断轻描述的评价方式,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在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的过程中获得一些较为零散的信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新知识缺乏有效衔接的情况下,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促进作用自然会大打折扣[3]。
(二)影响学生学习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语言的应用,也应该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武断的课堂语言往往会让课堂反馈语言与课堂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结论:遵循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评价语言的应用原则,武断化和模糊化的评价语言,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带来阻碍,对评价语言的灵活运用,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高超.试论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及其影响——以小学语文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4,02:58-61.
[2]任洲仪.小学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晋桔.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