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2)
- 格式:xls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和密度-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与分解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3.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作用与反作用4.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的原理和应用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比热容和热值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的原理- 常见物质的热膨胀系数3.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蒸发和凝结- 沸腾和凝固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凹面镜和凸面镜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透镜的成像原理- 透镜的分类和特点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谱的形成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和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和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 欧姆定律的应用 - 电阻的串并联4. 电能与电功率- 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和电能的关系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机制 - 声波的传播介质 - 声速的影响因素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的利用- 声音传递信息- 声音传递能量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您可以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考试要求。
记得在文档中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并保持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二节 欧姆定律 电阻【知识点1】欧姆定律 电阻 【考纲要求】 知识点 学习水平说明欧姆定律 C掌握欧姆定律,会用公式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解读】掌握欧姆定律。
感悟欧姆定律的得出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描述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根据公式RUI =完成I 、U 、R 的计算。
【知识点2】欧姆定律 电阻 【考纲要求】知识点学习水平 说明电阻 滑动变阻器B 理解电阻;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学生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 会设计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学生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C 会设计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解读】1.理解电阻的概念。
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用公式IUR =计算电阻; 2.关注导体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方法,明白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设计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能根据探究的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能画出实验电路图,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会正确连接实验电路,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4.学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记住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和符号;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地把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或示意图画在电路图中,并能说明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5.设计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
一、欧姆定律知识梳理考纲解读(一)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RUI =或IR U = 注意:1.I 与R 、U 属于同一段纯电阻电路,即要做到一一对应;欧姆定律的理解: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021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2)6、电能知识要点:(☆☆☆)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
它是以KW.h为单位的。
表盘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50 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r/KW.h是指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3000r。
读电能表的示数时,我们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它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等于这段时间结束时读数-这段时间开始时读数。
根据“3000r/KW.h”字样能进行的计算:如果告诉我们转数为n那我们可以计算消耗的电能:W=1 KW.h/3000r(1转消耗的电能)乘以n如果再告诉我们时间为t我们可以计算这段时间的电功率:P=W/t(要注意单位是否配套:此时W取KW.h为单位;t取h为单位计算较方便)7、电功率知识要点:(☆☆☆☆)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
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
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v<f);2)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ff);3)物体在焦距处(u=f),成倒立、无限放大的实像(像距:v=无穷大);4)物体在焦点以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0)。
凸透镜应用:(1)成像;(2)矫正视力。
5.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6.凹透镜成像:无论物体在哪里,凹透镜都成立正立、缩小的虚像。
凹透镜应用:(1)眼镜;(2)放大镜。
第五章电现象知识归纳1.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单位是XXX(A)。
3.电压: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推动力。
单位是XXX(V)。
4.电阻: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单位是XXX(Ω)。
5.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V/R。
6.串联电路: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7.并联电路:电流可以沿着多条路径流动,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相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8.电功率:电流通过电器件时所做的功。
单位是XXX(W)。
9.短路:电路中出现低阻值的路径,导致电流过大,甚至损坏电器。
10.过载:电路中负载过大,导致电流过大,甚至损坏电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空气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
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初中物理知识点(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的计算公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2初中物理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初中物理知识点(3)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初中物理知识点(4)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初中物理知识点(5)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中考高效学习技巧中考规划学习时间,认真执行中考成绩下降或者一直没有提升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学生可根据平时做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学科上的薄弱点,然后开始定学习目标,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循序渐进。
再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
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中考应科学预习,及时复习从历年中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这些题目多出自于初三的课程,比如二次函数、力学等,因此在学习初三课程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浓缩版)一、声必背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声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3、真空不能传声光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用到科学推理法5、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6、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7、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过焦,过焦平行,过心不变,二焦相等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动态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
4、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物距(u ) 像的性质像距(v ) 关系 应用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2f u >v 照相机、摄像机u =2f 等大 v =2f u =v 测焦距f <u <2f 放大 v >2f u <v 投影仪、幻灯机u =f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1,六种物态变化(会背)(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必背)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必背)其实写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并不难,来看看吧。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
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中考知识点有哪些呢?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液化和气化(一)液化1.定义: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2.实现液化的手段(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二)气化1.定义气化即气的运行变化,哲学上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人体的气化是指体内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
2.气化分为(1)蒸发;(2)沸腾。
(三)蒸发1.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自身的温度;(2)液体蒸发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通速度;(4)液体自身的湿度。
(四)沸腾1.定义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2.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能从外界继续吸热。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声波: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机械能、动能、势能1.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我们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