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谈谈妊娠期特点与心理护理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妊娠有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在这段期间内对孕妇的心理护理也引起了孕妇家属的极大重视。
处于妊娠期的妇女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初次面临生产及高危妊娠的妇女。
若孕妇的情绪没有得到好的疏解,那必然会影响到分娩,进而对母婴造成极大的影响。
基于此为了能够让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就需要多加注重对孕妇的心理护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应当怎样对处于妊娠期的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吧!1.妊娠期特点及心理护理方式1.处于早孕期的孕妇当妇女得知自身存有妊娠后,心理上会感到喜悦与自豪,对外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这时孕妇自身的早孕反应会较少。
不过少数孕妇会因自身的性格及内在原因,其神经系统极不稳定,情绪也较为脆弱,当这类孕妇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胃灼痛等消化系统反应。
同时还会伴随着尿频、乳房出现蒙氏结节显现以及自身的阴道与子宫颈会出现紫蓝色的症状。
当孕妇有这些症状发生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
其实这是一种较为早期的妊娠反应,持续时间一般在2个月左右,过了这2个月后,症状就会逐步消失。
但若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极大的不适感时,孕妇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处于早孕期的孕妇还需注意,在这段时期内,首先需要到医院做产前检查。
其次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胎儿,要避免遭受放射性照射,同时还需注意做好保暖、防寒措施,以避免出现感冒,若出现感冒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怀孕期间要忌烟忌酒,防止胎儿出现畸形。
然后孕妇需要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合理进行运动,保持健康良好的作息习惯。
接着孕妇还需注重膳食均衡,需要摄入或补充营养,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最后孕妇在确认自己怀孕后的3个月内禁止进行性生活,避免出现流产现象。
若孕妇出现异常情况,像是剧烈的呕吐、阴道有出血现象以及腹痛等,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1.处于孕中期的孕妇在孕中期的孕妇,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较为适应妊娠的一系列反应及变化,在这一阶段中孕妇会出现胃胀气、便秘、体重增加以及乳房增大等现象。
妊娠期心理健康的评估与干预方法妊娠期是每个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对于准妈妈来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评估和干预妊娠期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妊娠期心理健康的评估与干预方法,以帮助准妈妈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一、妊娠期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妊娠期心理健康是基于对准妈妈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妊娠期心理健康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特定问题的问卷,可以了解准妈妈在妊娠期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常用的问卷调查工具包括“孕期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
2. 口头询问: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与准妈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她们的疑虑、担忧和困惑。
通过沟通,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准妈妈的心理需求。
3. 观察记录:观察准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举止,以便发现心理问题的迹象。
例如,睡眠质量、饮食习惯、集中注意力等方面的观察。
二、妊娠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针对妊娠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准妈妈积极应对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妊娠期心理健康干预方法:1. 心理疏导: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准妈妈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会针对个人情况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准妈妈解决问题,调整心态。
2. 心理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知识和科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准妈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和情绪波动,培养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
3. 支持团体活动:组织准妈妈参与各种支持团体活动,与其他准妈妈分享经验,互相支持鼓励。
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准妈妈的自信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4. 生活方式调整:引导准妈妈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
这些调整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5. 家庭支持:鼓励准爸爸和家人积极参与孕期照顾和支持,提供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
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准妈妈缓解压力,增加幸福感。
孕妇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健康教育摘要:通过分析孕期妇女心理反应相关因素,掌握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孕妇调节心理平衡,使孕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围产期发病率。
关键词:孕妇心理护理孕妇是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躯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上均会产生一系列特殊反应,甚至会因精神紧张、焦虑,对妊娠和分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影响孕妇的主要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孕期妇女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的方式,对来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396例孕期妇女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健康教育措施,促进孕妇与胎儿的身心健康。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参加产前检查的孕妇396例,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27岁,妊娠8~35周。
调查对象包括农民、无业、个体户、工人、教师、干部等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由高到低分本(专)科、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分三个档次。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书面问卷的调查方法,针对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孕次、孕周、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孕期健康状况等)、妊娠心理状态、对婴儿的期望情况、期盼的婴儿性别、对自身的变化的反应、对家庭的要求、对分娩方式的要求等共设了20个问题。
问答的评分标准:不在乎1分,有点担心2分,比较担心3分,很担心4分。
分值越高说明担心程度越严重,通过调查找出单项积分较高的前6个问题。
2 结果2.1孕妇担心的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统计有效问卷为396份。
396名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孕妇首选最担心的6个问题分别是:①婴儿异常103例(26.01%);②分娩痛苦97例(24.49%);③分娩时婴儿的安全91例(22.98%);④分娩时自身的安全56例(14.14%);⑤产后体型变化27例(6.82%);⑥胎儿性别22例(5.56%)。
2.2文化程度不同对孕妇心理影响不同孕妇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按文化程度分组评分比较,396例孕妇按文化程度分为3组,本(专)科88例,中专(高中)136例,初中及以下172例。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浅析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详细分析孕产妇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分析与临床实践论述在孕产妇的不同时期心理护理的方法。
做好产前、产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缓解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并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理特征;心理护理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以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分娩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护理,可使产妇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妊娠期间精神愉快,分娩时信心十足,产褥期舒心调养。
1孕产妇的特殊心理特征1.1 妊娠期心理特征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发育过程。
多数孕妇在妊娠期情绪不太稳定,对周围事物感知敏锐,情绪较为复杂,既有想做母亲的喜悦感,又担心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是否聪明健康,还担心自己的体态变化,一些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还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务,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烦躁,少数孕妇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甚至还有担心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等。
如此复杂的心情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畸形。
1.2 分娩期心理特征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情:产妇害怕疼痛,尤其是初产妇看到其他产妇宫缩时阵痛,担心自己不能忍受,而害怕紧张,加上住院环境的陌生,医护人员的不熟悉,更加重了产妇孤独、恐惧、紧张的心理;忧虑情绪也是大多产妇普遍的心理状况:担心胎儿发育异常,担心难产,母婴不安全,不少家庭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从而给产妇带来心理压力,对生男生女忧虑重重,严重影响产程的进展;过度的期待心理在分娩阶段也很常见:过分期待导致心情难以平静,失眠,烦躁,注意力减退,直到顺利分娩后才能消失。
临床观察证明,分娩疼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能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致在轻微疼痛时产生强烈的反应。
〔1〕1.3 产褥期心理特征产褥期妇女,经历了艰难与痛苦终于产下胎儿,幸福、欣慰、喜悦、失望、沮丧、疲劳等等一系列的复杂情绪在不同的产妇身上各有体现,然而,过度复杂的心情活动都会给产妇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妊娠期抑郁症的医学干预策略一、妊娠期抑郁症的背景和特点妊娠期抑郁症是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的心理疾病,它是一种常见但被低估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20%的孕妇患有妊娠期抑郁症。
1. 妊娠期抑郁症的表现:- 感觉沮丧或情绪低落,并持续时间较长。
- 易激动,容易哭泣且情绪波动明显。
- 失去兴趣和乐趣,对生活事件缺乏兴奋感。
- 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或睡眠过多。
- 在日常活动中出现注意力涣散和决策困难等认知问题。
- 出现自我否定、无用感和思考死亡等负面思维。
2. 妊娠期抑郁症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产期抑郁症可能导致妇女行为的改变,如饮食不当、药物滥用。
- 孕妇抑郁会影响产后恢复速度,增加产后抑郁症风险。
- 孕妇抑郁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胎儿发育问题相关。
二、 1. 识别高危群体: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准确评估工具等方法,及早识别高危孕妇。
这包括家族史、孕前或孕中有心理疾病史、怀孕时遭遇负面事件等。
2. 提供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向所有孕妇提供有关妊娠期抑郁症的信息,增加大众知晓度。
教育孕妇了解抑郁症的特点、影响及可以寻求支持的途径。
3.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在早期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对于减轻和预防妊娠期抑郁症很重要。
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解剖学模拟等方法。
4. 药物干预的考虑:药物干预通常被视为妊娠期抑郁症的最后手段。
医生和患者需要权衡孕妇药物治疗的风险与益处,并严格按照专业指导进行。
选择使用影响因素小、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
5. 家庭和社会环境干预:提供孕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包括关爱、重视情绪变化等。
确立家人的角色,共同分担责任;同时也需要社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资源支持。
6. 运动与营养干预:定期进行体力活动以及均衡饮食,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负担释放。
7. 持续监测和随访: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学 术 论 坛227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全过程平均约40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极其协调的生理过程[1]。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使女性几乎成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伴随着生理变化妊娠期妇女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而这些怀孕心理变化有时会大于身体的变化,成为影响能否顺利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孕妇心理的变化,维护母婴健康及家庭的和谐。
1 妊娠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1妊娠早期心理问题准妈妈们还没有准备好担任母亲的角色,依然沉浸在蜜月期的甜蜜中。
此期孕妇常有心理矛盾,对妊娠有不确定的感受,同时因为身体的不适症状而感到焦虑[2]。
怀孕头3个月是孕妇较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各种怀孕征兆及反应,通常使怀孕的女性很难总是保持心理的平静和愉快。
1.2妊娠中期心理问题丈夫、家人和朋友一直过度呵护,准妈妈们的心理依赖性增强了。
虽然距分娩时间还有一段时间距离,但是准妈妈们已经开始感到有压力了。
此期孕妇已接受妊娠的事实,身体不适症状逐渐减轻,由于胎动增加,对胎儿充满幻想和期待[2]。
但是还是有一些孕妇无法接受,主要表现为焦虑,担心宝宝发育不良及其他[3]。
怀孕中的中间3个月,孕妇的体型发生改变,孕期的妇女害怕自己的形体引不起丈夫的性兴奋,久而久之夫妻关系会渐渐的疏远。
1.3妊娠晚期心理问题临近预产期准妈妈们是既高兴又紧张,担心生产分娩时的疼痛,又担心宝宝有什么不正常。
此期孕妇常会感受到很脆弱且易受到伤害,对分娩既抱着期待但又非常恐惧[2]。
怀孕末3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常蹬腿,翻身,孕妇产生想象,猜测孩子的性别、长相、健康、害怕临产、分娩,初次怀孕的女性此时为即将做母亲而激动、茫然。
部分孕妇还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婴儿性别不满意而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导致自卑、焦虑、抑郁[3]。
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
作者:余红芳林梅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09期
摘要:孕妇精神心理因素将会影响孕妇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从而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
为此,本文针对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妊娠期妇女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母婴的健康及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妊娠期妇女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27-01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全过程平均约40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极其协调的生理过程[1]。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使女性几乎成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伴随着生理变化妊娠期妇女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而这些怀孕心理变化有时会大于身体的变化,成为影响能否顺利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孕妇心理的变化,维护母婴健康及家庭的和谐。
1 妊娠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妊娠早期心理问题
准妈妈们还没有准备好担任母亲的角色,依然沉浸在蜜月期的甜蜜中。
此期孕妇常有心理矛盾,对妊娠有不确定的感受,同时因为身体的不适症状而感到焦虑[2]。
怀孕头3个月是孕妇较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各种怀孕征兆及反应,通常使怀孕的女性很难总是保持心理的平静和愉快。
1.2 妊娠中期心理问题
丈夫、家人和朋友一直过度呵护,准妈妈们的心理依赖性增强了。
虽然距分娩时间还有一段时间距离,但是准妈妈们已经开始感到有压力了。
此期孕妇已接受妊娠的事实,身体不适症状逐渐减轻,由于胎动增加,对胎儿充满幻想和期待[2]。
但是还是有一些孕妇无法接受,主要表现为焦虑,担心宝宝发育不良及其他[3]。
怀孕中的中间3个月,孕妇的体型发生改变,孕期的妇女害怕自己的形体引不起丈夫的性兴奋,久而久之夫妻关系会渐渐的疏远。
1.3 妊娠晚期心理问题
临近预产期准妈妈们是既高兴又紧张,担心生产分娩时的疼痛,又担心宝宝有什么不正常。
此期孕妇常会感受到很脆弱且易受到伤害,对分娩既抱着期待但又非常恐惧[2]。
怀孕末3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常蹬腿,翻身,孕妇产生想象,猜测孩子的性别、长相、健康、害怕临产、分娩,初次怀孕的女性此时为即将做母亲而激动、茫然。
部分孕妇还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婴儿性别不满意而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导致自卑、焦虑、抑郁[3]。
2 干预措施
2.1 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和保健
孕妇产前检查时,由医务人员讲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自我照顾的方法,指导孕妇练习产前运动;与孕妇讨论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指导孕妇的睡眠和饮食搭配;帮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减轻紧张、恐惧心理[4]。
通过社区的产前健康教育及时向孕妇传递一些有关妊娠的科普知识,了解妊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当这些心理和生理变化发生时孕妇就能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3]。
2.2 做好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首先应多同孕妇交流,鼓励她们倾诉,排解心理问题。
对孕妇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对妊娠种种紧张恐惧的想法予以疏导,明确妊娠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些问题则需要勇敢的面对。
同时告知心理护理效果,取决于心理护理者与孕妇的共同努力。
其次可通过看图片、录像等让产妇认识分娩的过程,顺利完成分娩[5]。
转移注意力,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怀孕是每位妇女几乎都要经历的人生过程,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不必为此背上思想包袱[3]。
2.3 发挥家庭支持系统作用
产前要对包括丈夫、公婆及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宣教。
处理好与孕妇之间的关系,使其丈夫及家人对生男生女均持正确态度,让孕妇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支持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
让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共同参与。
让他们掌握孕妇的妊娠情况及伴随的种种情绪变化,以正确对待妊娠、分娩,这对帮助孕妇缓解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症状非常重要[6]。
孕妇在有心理压力时,要及时得到来自丈夫、密友、亲人的关心和支持,这样她的抗压能力会增强,消除压力的能力也会增强,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和疏导[3]。
给准爸爸的建议是在妻子这段妊娠的特殊时期,温存与体贴、快乐与幽默、理解加包容地安排好妻子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才是稳定妻子的良方[3]。
2.4 积极的心理暗示
孕妇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在心里默念,我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宝宝了,我的宝宝真漂亮,等等。
这样可以让孕妇减轻一些心理压力,期待分娩[3]。
准妈妈们还可以多看看一些有关孩子的电视剧等,提前感受到孩子的天真与可爱,从而在心里幻想着自己宝宝的美好样子,相信自己的宝宝也会是可爱纯真的,增加对宝宝的期待,近而减轻一些紧张的心理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进身心愉快。
3 结语
总之,怀孕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妊娠可以作为重要的应激源给孕妇带来众多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境,一般地说怀孕等因素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多的烦恼、担心、抑郁和焦虑。
这些不仅影响孕妇的妊娠过程,而且还会对胎儿的智力、情绪和行为发展带来明显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努力端正服务态度,在整个孕期给予孕妇合适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安慰及有效的干预,积极参与妊娠情感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3]。
妊娠虽是生理现
象,但对于孕妇来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
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状态。
必须重视孕妇这一阶段的情绪变化,给予早期心理干预以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63.
[2]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109.
[3] 刘娜.围生期孕产妇心理问题及干预[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8).
[4] 李琳.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1(5).
[5] 杨桂涛,张侃.护理模式与护士角色变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02.
[6] 张艳丽.孕产妇产前心理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