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练习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关于司法考试练习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司法考试的学生们好好做下面的练习试题。
单选题1、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正确答案:A2、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信用卡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都不可以是单位,只能是自然人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正确答案:D3、董某、陈某都和周某有仇,都伺机杀周某。
一天,董某在周某的饭里放了老鼠药,按其投入的分量,不足以致周某死亡。
恰在董某下毒后一会儿,陈某也在周某的同一饭碗里投下了砒霜,按其分量也不足以致周某死亡,但他们各自下毒的分量加在一起,导致了周某的死亡。
下列关于董某、陈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片面共犯B.构成共同犯罪C.以共同犯罪论处D.各自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4、曹某1996年8月,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1998年8月释放。
2003年6月,因酒后开车,轧死一路人,对此案应如何认识?A.曹某虽构成犯罪,但因为是酒后开车,可以从轻处罚B.曹某的行为已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C.曹某未构成累犯,因前后两罪并非均为故意犯罪D.曹某构成累犯,因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5年内所犯正确答案:C5、某甲与某乙因生活上的琐事经常发生纠纷。
一日某甲一时义愤将某乙杀害,其将某乙的尸体装入一密封包中,对某丁声称这是一包毒物,委托某丁带至湖边。
《刑法学(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犯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4.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数量方面要求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以上。
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5.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6.犯非法拘禁罪,具有殴打 . 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7.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8.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构成妨害公务罪。
9.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主体是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10.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11.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其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__伪造货币罪__定罪__从重___处罚。
12.保险诈骗罪,是指__投保人___、___被保险人___、___受益人__,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1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__婴幼儿___的,以绑架罪论处。
14.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使用暴力的目的在于__窝藏赃物___、__抗拒抓捕__或者__毁灭罪证__.15.侵占罪侵害的对象是__代为保管___的他人财物或他人的__遗忘物___、__埋藏物__.16.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__人民法院___的判决、裁定__有能力执行__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练习题第六版电子版一、选择题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未遂?A. 甲意图杀害乙,但未找到乙B. 丙盗窃他人财物,但未窃取到任何财物C. 丁谎报火警,但消防部门未出动D. 戊非法拘禁他人,但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3. 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B. 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C.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同一个概念D.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可以相互转化二、填空题1. 刑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________周岁不满________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判断题1. 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3.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四、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2. 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 简述累犯的认定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1. 甲某晚潜入乙家,意图盗窃。
在翻找财物过程中,甲听到有人回家的声音,便躲入衣柜。
乙回家后发现甲,甲持刀将乙制服,抢走乙家中现金5000元。
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 丙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在看守所期间,丙与同监室的丁密谋越狱。
某日,丙、丁趁值班民警不备,打伤民警,强行逃离看守所。
分析丙、丁的行为构成何罪。
六、名词解释题1. 罪刑法定原则2. 犯罪集团3. 非法拘禁罪4. 妨害公务罪5. 侵占罪七、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2. 论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与普通抢劫罪的区别。
刑法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国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刘毛毛过14周岁生日那天,和朋友喝过酒后去舞厅,在晚上九点时和另一人发生争吵,拿起刀把对方捅死,刘毛毛应负刑事责任。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死缓不是死刑,而是介于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刑种()7、张三1980年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11年,2010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距上次释放时间超过5年,张三不是累犯。
()8、李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15年,犯诈骗罪判处9年,犯盗窃罪判处3年,有人说总和刑期超过20年应判无期徒刑()9、王五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后因重大立功表现减刑,服刑5年即被释放。
()10、赵六制售假电蚊拍,生产3000把,每把20元,卖出2000把时事发,赵六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嫌疑人张某采用爬窗入室的方法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人民币500元后,见女青年宋某某单身睡在床上,顿生强奸的念头,即对宋采用卡脖子、按肩膀等暴力手段欲对宋实施奸淫。
由于宋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
宋为不被奸淫,即向张哀求,并提出让其摸摸的“建议”。
张自感宋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睡在宋的身旁,对宋进行猥亵后离开。
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哪种形态?()A、犯罪的预备B、犯罪的未遂C、犯罪的中止D、犯罪的既遂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杀人罪,对甲应如何处理?()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3、我国刑法第13条“但是”,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4、张某(男,1989年1月1日出生)与李某(女,198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1年7月起开始谈恋爱。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2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不构成故意犯罪行为?A. 蓄意杀人B. 擅自侵入他人住宅C. 运输毒品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2.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A. 几个人参与抢劫一家商店B. 一个人盗窃他人财物C. 一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D. 一人私自携带管制刀具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构成紧急避险行为?A. 在自卫过程中将对方打死B. 运输非法贩卖的药物C. 抢夺他人财物D. 在火灾中从楼上救人4. 下列哪种情况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将他人推下楼梯导致其死亡B. 故意开车撞人致其死亡C. 故意使用致命药物致人死亡D. 故意射击他人致其死亡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构成抢劫罪?A. 通过暴力手段获取他人财物B. 抢夺他人行李箱中的财物C. 以诈骗手法骗取他人财物D. 非法拿走他人钱包中的现金二、简答题1. 解释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违法,但依然故意实施该行为的情况。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并非故意违法,但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违反职责,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
2. 什么是紧急避险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或公共利益,采取的适当手段以避免危险或减少危害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因为其行为目的是出于保护他人或公共利益的目的,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
3. 请解释共同犯罪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同参与犯罪行为的情况。
他们共同计划、协作实施犯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例如,几个人合谋抢劫一家商店,其中一人负责守门,另外两人进入商店进行抢劫,此时三人都可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因为他们共同参与了抢劫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刑法中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是什么?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犯罪人具有杀害他人的主观故意,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模拟练习题(2)1.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
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
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
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B.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
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当负刑事责任C.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D.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
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2.下列与犯罪故意、共犯有关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甲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家现在存放的就是张三盗窃犯罪所得,但在知道真相后仍然对这些财物加以隐藏的,可以构成窝藏赃物罪B.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
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该贷款中的90万元用于贩卖毒品,乙构成贷款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应当数罪并罚C.丙发现李四掌管大量公款,即和其策划挪用一定款项赌博,李四欣然应允,就“借用”公款50万元给丙,丙属于单纯使用公款,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D.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许某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许某时,丁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并告知许。
由于丁不是特殊主体,不构成受贿罪3.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
刑法2 综合练习题内蒙古电大责任教师 霍建平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2.叛逃罪的主体是。
3.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的规定处罚。
4.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
5.犯非法拘禁罪,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分别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6.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
7.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犯组织卖淫罪或者强迫卖淫罪的,从重处罚。
8.为谋取,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1.某甲出于泄愤报复的个人目的,在工厂车间安放炸弹,将正在运行的机器设备炸毁,并将当班工人某乙炸成重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B.爆炸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 )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3.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 )以上且偷税总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A.5%B.10%C.15%D.20%4.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
A.广告经营者B.广告发布者C.广告管理者D.广告主5.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B.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6.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7.王某和张某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
王乘出纳员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
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为什么要考司法考试呢?每个人的指志向不同,能力也不同!下面是店铺收集的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下列选项中,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有A.不法侵害人利用麻醉的方法抢劫被害人的财物B.不法侵害人使用威胁的方法强迫妇女卖淫C.不法侵害人使用采用暴力的手段****妇女D.不法侵害人采用暴力手段杀人参考答案:CD2、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能是下列哪些情况?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参考答案:BCD3、甲女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派出所派张三、李四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
恰逢甲女之夫乙男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
便拿起一根木棍藏在门后,待张、李二人进门,举棍便打。
在张三遭到棍击后,李四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乙重伤。
李四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李四和乙均属于假想防卫B.李四和乙均属意外事件,因此,不构成犯罪C.乙构成犯罪,但李四某不构成犯罪D.李四构成犯罪,但乙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AB4、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参考答案:ACD5、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3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反而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己还击。
刑法练习题二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A、纯正的不作为犯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D、结果加重犯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
甲大喜过望。
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10、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11、齐某想出国,无奈手中缺钱,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吕某之子小东放学之机,骗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内,电话要挟吕某用20万换孩子。
吕某报警,齐某发现后将小东杀死。
对齐某的行为应当()。
A、以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B、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D、以绑架罪定罪处罚12、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13、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的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14、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
纪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属于毒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15、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的追诉期限内()。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16、保险事故的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应当认定为()。
A、保险诈骗罪的共犯B、伪证罪C、诈骗罪的共犯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17、王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罪,神志模糊,躺的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皮包。
王某就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3500余元)。
王某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18、王某假冒公安人员,以抓流氓为名,对妇女李某进行胁迫奸淫。
对王某应当()A、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B、以强制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C、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制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D、以强奸罪定罪处罚19、下列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
A、故意伤害他人造成伤害结果的B、以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但没有造成他人残疾的C、过失伤害他人,并致人残疾的D、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A、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的办公大楼抢劫的D、入户抢劫的二、多项选择题。
21、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
甲和乙属于()。
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22、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23、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D、坚持罪过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2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包括()A、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某甲B、因受贿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某乙C、因贩卖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某丙D、因构成累犯而被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7年的某丁25、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三、简答题26、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原则。
27、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四、辨析题。
28、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
29、请对“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
五、法条分析题。
30、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六、案例分析题。
31、甲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有三项罪行:第一项,伪造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章的批文。
第二项,持该伪造批文和所谓中国石材进出口公司出口业务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厂对该经理乙谎称能联系出口香港的石材业务。
然后以虚构的香港某公司的名义与石材厂签订了500万吨石材的购销合同,收取合同定金50万元后即不见踪影。
一年后公安机关将甲抓获,发现甲已将50万元定金挥霍一空。
第三项,审讯中甲还主动交待以下犯罪事实:甲曾说服在国有银行某营业所工作的业务员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时由甲前去营业所假装打劫,共同分赃。
丙、丁同意。
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时,甲冲进营业厅,用仿真手枪指向丙、丁。
丙、丁假装害怕,将预先准备好的100万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携款逃走。
之后甲、丙、丁三人平分赃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甲构成何罪?并请简要说明定罪的理由。
(2)对甲被指控的第一项和第二项罪行是否需要数罪并罚?为什么?(3)甲被指控的第三项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节?为什么?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1、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2、韩国公民金某曾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多次进行国际贩毒犯罪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韩国通缉。
某日,金某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金某即以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为由提出抗议。
我国依法可以对李某采取下列措施:()。
A、无权进行刑事追诉,应当立即驱逐出境B、因其是国际犯罪,应交国际法院制裁C、可以对其进行刑事追诉,依据是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D、可以对其进行追诉,但审判要有韩国、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的共同参与3、王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价值7600元)、现金6000余元。
则王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
A.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不构成犯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4、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5、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下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问,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过事件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6、李二憨一日到邻村赴宴时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因酒乱性,将其奸淫,酒醒后后悔不已,到乡派出所投案,对李二憨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A、李二憨是由于醉酒乱性才奸淫傻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观心态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只是一般违法,不应当认为是犯罪。
B、李二憨醉酒后意识不清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可以类比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期实施的行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