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妙用句式,让素材充分燃烧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里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意思是说,作者论辩问题,必须按照事理逻辑剖析是非,针砭时弊,才能钻坚求遗,使问题迎刃而解。
写议论文同样如此,不但要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更要学会深入分析,让素材充分燃烧起来。
一、用好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议论文的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要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基本结构:材料+反向假设推论+结论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假设类句式:如果不是……就没有……如果没有……就没有……假如……就(不)会……要是……就(不)会……没有……就没有……如果(说)……那么……素材呈现“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谈何防沉迷2020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报告称,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与一般模式无差异,形同虚设。
报告显示,在9个体验样本中均有青少年模式,打开APP就会弹出相关提示。
除了2家平台规定“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外,其他7家平台均可以通过输入密码,延长青少年模式下软件的使用时限。
考场速用示例1: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无数青少年在享受互联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诱惑和挑战。
由于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却不足,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网络中“沦陷”了,过于沉迷其中,影响着自己的三观,也刺痛着家庭和社会。
所以,无论是企业方,还是监管方,或者是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共同发力,追求“青少年模式”的精细化落实,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护航。
而要想“青少年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社会和政府层面对具体平台进行有效监督和纠偏,要让违规成本远远大于他们获取的利益,让违规越轨空间越来越逼仄。
只有这样,“青少年模式”才能真正做到“防沉迷”。
百变视角:互联网/价值观/监管运用技巧:该语段首先从互联网的影响说起,然后运用假设分析法分析“青少年模式”的弊端,并从“怎么样”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让素材充分燃烧起来。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写道:“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800
写作导引
45
(开头引用心理大师的名言,切中话题,针对性强。
)
化妆2012
化妆品
(所选素材扣住话题,但是“最美”热点素材过于俗套、泛滥,缺乏吸引力。
)
(娱乐方面的素材缺少意蕴,可读性不强。
)
化妆品
48
化妆
张爱玲
写作
艺人周杰伦
张爱玲周杰伦54
清雅如许生命如虹
生命的化妆清雅如许,人生的色彩定会如彩虹般绚烂。
40
化妆
论文。
《议论文写作之叙例——让论据充分燃烧》活动单编制:陶卫星金颖慧审核:蔡成兵学习目标:学会用具例式和列举式方法叙例。
活动方案: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要求简练概括,力求有文采。
叙例片段引导语段诊治:阅读下列文段,思考文段1、文段2在叙例上有什么缺陷?文段3、文段4对其又是如何修改的?文段1:细小的事,决定成败。
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兵逼退的事例。
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城内只有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楼抚琴,使得司马懿因而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草收兵,恐有埋伏。
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才布下此局,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成败啊!《细节决定成败》文段2: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试成绩很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
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于国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
种种事实证明,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文段3:细节决定成败。
空城计中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司马懿的四万大兵逼退诸葛亮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常的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注重了细节:藏起旗帜,大开城门,每扇门派二十个军士洒水扫地;而他自己就穿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弹琴;甚至还没忘记点起檀香。
如果诸葛亮不是抓住了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如果他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布置得天衣无缝,又怎能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又怎能留下战争史上的奇迹?试想,假如有一个扫地的士兵露出了慌乱的神色,假如他自己的纶巾系得不端正……任何一个细节露出了蛛丝马迹都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我们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胆大不得不佩服他的心细,实在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啊!《细节决定成败》文段4: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高考作文技法:材料作文“舞动幻想的翅膀”写作导引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看,这则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我们抓住材料中提示语“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围绕“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多个角度立意。
当然,聪明和细心的考生还可以发现材料中的例子有一个特点,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幻想小说,我们可以谈文学家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幻想小说的独特魅力,相信从这个角度立意,作文一定会别出心裁。
不过,这里的“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虽然有些幻想是荒诞无奇的,但在幻想的深处都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了解和认知,以及对于社会法规的理性把握。
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这样的幻想。
如果考生认为只要与“幻想”有关的任何立意都可以入题,那肯定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旨要求的。
【考场原文】舞动幻想的翅膀你可曾知道,每个人都应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就是幻想。
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就存在于现实当中,带领我们走向成功。
请舞动你幻想的翅膀。
(开篇切题,扣住主题,但中规中矩,毫无新意。
)李彦宏是舞动幻想之翼的能手,从普通人之一员到现今的“百度首席执行官”,他的成功之路上铺满了幻想,为了摆脱平凡,一开始他便幻想着对人生做出规划,他幻想着很多目标,并不断摸索着前进,几十年如一日,正如他说的“专注事情,莫让幻想中止”,终于,他在奋进中成功了,也实现了他的价值。
让论据充分“燃烧”
万安(编写)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一篇议论文,如果说论点是骨架,那么论据就是血肉,骨架坚实,血肉丰满,文章才有活力;如果说论点是主干,那么论据就是枝叶,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能成为亮丽的风景。
那么,如何运用论据充实文章的内容,让论据之花在笔端绽放呢?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万安(编写)
【作者单位】湖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生活中的燃烧现象——炉具中的充分燃烧》教学设计与评析 [J], 周志源
2.如何用事实论据让论证更充分 [J], 杨孝茜
3.中心明确论据充分——议论文写作升格示例 [J], 刘高伟
4.充分让事实说话——兼谈事实论据选取原则及使用技法 [J], 张晓耕;庞晓丽
5.一材多用典型充分——论据的选用之一 [J], 少锋;顾显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一年级作文如何增加论据的充分性初一年级的作文在增加论据的充分性方面,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为作文的指导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提升论据的充实性,使其作文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首先,我们可以把论据比喻为作文的“支柱”。
就像建造一座房子需要坚固的支柱来支撑整个结构一样,一篇好的作文也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想法。
所谓的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依据和证据。
而论据的充分性,则是指这些依据和证据是否足够多、足够强有力,能够使读者信服并接受作者的观点。
其次,要提高论据的充实性,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者相关的统计数据,这些都可以作为论据的支持。
此外,学生还可以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案例或者个人经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体,还可以增加论据的充实性。
另外,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可能相对较窄,因此在写作时,可以通过扩展阅读和多方面的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见识,从而为作文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论据。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够积累足够的信息和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写作提供充足的论据。
最后,要提醒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论据不仅要充实,还要具有说服力,能够很好地支持作者的观点,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和紧凑。
因此,在选择论据时,要注意其与主题的相关性和有效性,避免无关的论据或者无力的论证,从而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初一年级的作文要增加论据的充分性,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举例说明等方式,提升自己论证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的优秀作文,展示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能力。
巧妙剪辑,合理选材作者:未知高考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泉水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
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考题详解这是一则寓意性质的材料作文,材料选取自然界中常见的泉水喷涌的现象,并在材料中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这段材料浅显易懂,语言简明,学生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障碍,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水平。
从内容和命意上看,文题依然保持了湖北卷的作文特色,强调思辨性和人文性。
材料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
如何寻找材料的切入点,是我们准确立意的关键。
由于寓言材料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寓言中出现的多个事物来展开分析,分别从它们的象征意义来寻找立论的角度。
当然,对于这些论点,我们还需要加以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有价值、有新意的论点。
在这个寓言中,主要提到的事物有:泉水、喷泉、人们,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生发立意:一、从“泉水”的角度去立意,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蓄积”“默默不语”等,可以展开的角度有:1.人生只有在岁月中不断锤炼,经过历练,才能在积淀中升华自我、成就自我;2.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潜心修炼,方能水到渠成、华丽蜕变。
二、从“喷泉”的角度去立意,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骄傲”“奔向远方”等,可以展开的角度有:1.每个人只有善于把握机会,展示个人才能,方能绽放自我;2.成功需要抓住机遇,全面、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
三、从“人们”的角度去立意,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鲜有关注”“众人瞩目”等,可以展开的角度有:1.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平凡的人,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我们在赞叹美的呈现的时候,更不要忘了那些默默的坚守者。
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
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其中在运用论据时要叙折结合、点石成金,也就是说要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不能仅仅堆积论据材料。
大家知道:一簇干柴,融之以火,便有那熊熊的火光,辉映一方星空,一组论据材料,分析阐发,便会有思想的光辉烛照全文。
前者是燃烧,后者也是燃烧。
后者这种“燃烧”就是议论文分析论证过程,充分“燃烧”就是最不限度发挥材料的作用,使论据紧扣在论点上,又让论点扎根于论据之中,使二者成为一个不被分割的整体,以增强文章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同时达到点题的效果。
因此,论证材料是否燃烧是议论是否透彻的关键。
论据燃烧方法
一、发掘点化
在援引材料之后,我们通常采用的“燃烧”方法就是立足材料本身,进行发掘点化。
发掘是对材料内蕴的分析阐发和挖掘,是议论的过程,点化则是在发掘基础上指点升华契合论点,是议论的归结。
发掘方法:分析推理、评议阐发、探求根源、揭示内蕴。
事例一:
诚信,昭示着一种责任感,一种人格魅力。
武汉都阳湖有一座建于1917的楼宇,名曰“景明大楼”。
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20世纪末,也即那座楼宇度过了漫长的80多个春秋后的某一天,设计事务所给这楼的业主寄来了一封信函。
信函告明: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设计本限为80年,现已经超期服役,敬请业主关注。
真是闻所未闻!不说当初的设计者,就连当时施工的工人恐怕也没几个在世了呢。
然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仍有人为这座楼的安危操心。
操这份心的是一个远在异国的前初的设计所。
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更新数茬人的机构仍然对80年前设计的异国楼宇表示关注?即诚信,也只能是诚信。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变迁,美国建筑设计事物所,仍然默守着一份诚信,铭记着一种责任。
他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行动,为“诚信”两字增添上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诚信》片段)这是2001年高考作文节选。
作者在陈述材料的基础上,先对材料进行了分析评论,然后巧妙设问------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更新了数茬人的机构仍然对80年前设计的异国楼宇表示关注?沿着这条“为什么”的思路,阐发探究根源,发掘其本质,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材料内蕴:是诚信,也只能是诚信。
这一分析发掘的过程就是“燃烧”,在“燃烧”中闪现出材料的思想光辉,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义理契合。
点化就是与论点契合,常见方法有两种:1、用精警语句升华哲理。
2、用形象语句扣合论点。
例一:他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行动,为“诚信”两字填上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用形象的语言扣合论点,是一个亮点。
)
例二: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而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表面的行为举止。
作者罗列高人雅士的潇洒之后,进行概括提炼:他们的潇洒带着时代印记,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先点龙,后点晴。
以精警之语立于段末的重要位置,点化出时代不同,个性不同,潇洒各有千秋,这一点明主旨。
(精警语句升华哲理多是对列举的事例进行概括提炼,立片言以居要,明主旨以切题。
)
例三: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完美社会为志。
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
孔子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2006全国卷----找准自己位置)
二、假设推理(正例反推,反例正推)
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除了立足材料本身进行发掘点化之外,还可以跳出材料之外,形成假设反推的“燃烧”方式,既可正例反推,还可以反例正推。
例: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家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经历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分析:文中用“试想….如果…于是……”的思路,从而有力地证明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例: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
其中的白炽灯至今在沿用。
当初爱氏为了找白炽灯的灯丝材料,经过一千多次试验,淘汰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才会获得成功。
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恒心,能经受着一千多次失败的考验吗?(《论恒心》)
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分析:在前文例举反面事例并加以阐发的基础上,正面推理判断强化“弊在赂秦’’。
三、因果分析
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者结果与论点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如:贾谊《过秦论》一文,末尾一段分析秦灭之的原因,在前文列举秦始皇的种种暴政,多方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前后水到渠成地推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生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可谓一语破天机,深刻独到。
例四: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知识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括论、解析如何等多方面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的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作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了事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了论证的力度。
四.求同辨异(比较对照)
通过比较,认识不同事例中的同,辨识同类事例中的异,或通过比照揭示出材料的意义,从而发挥论据的论证作用。
例五: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见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侮辱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归狼烟,这是一种豪壮的选择;纵然身清苦终日难饱,也要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002《选择永恒》)
这段文字论述时通过求同论证论据得到了燃烧,达到了论点与论据契合。
“楚大夫”“魏武帝”“陶渊明”他们虽然选择的方式不同,有的执着,有的豪情,有点高雅,但本质是一样的,选择的是永恒。
这就从不同的事例中寻求同一个主题,同一个观点,达到了论点论证的目的。
通过燃烧达到了论据与论点契合
例如:商纣王高傲自大,一孤独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诗如流》片段)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人物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燃烧”方法,无论运用哪种,都必须牢记充分燃烧材料是为例更好的证明论点,同时燃烧的方式还可以交叉综合运用,使议论文句式灵活、章法多变,焕发理性的光辉,照彻读者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