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一年级的小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上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低年级的特点,音像结合,视听结合,创设学习意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依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0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骡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民诉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民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特点及歌曲的歌词和情绪特点,并能够用自豪的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比演唱,认识力度记号f (强)P (弱),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带来的歌曲情绪的变化。
3、通过歌曲学习、舞蹈动律、打击乐伴奏、幻灯片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性、服装特点,拓展学生对于多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已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度记号,但是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还很弱。
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还不错,但是部分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稍有差异。
第六单元这个朋友真奇妙教学内容:唱一唱:这个朋友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二、游戏:猜猜我是谁1. 学唱游戏歌曲①老师范唱②提问:歌曲中讲了什么?③用听唱法学唱歌曲④按节奏学念歌词⑤学唱歌曲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
参加游戏者每人自报姓名,让大家熟悉自己的音色。
3.先不蒙眼睛练习一下。
以熟悉游戏规则和方法。
4.蒙住眼睛,分批进行游戏活动5.老师纠正不明确规则的同学三、复习歌曲1.用LU哼唱歌曲2.边拍节奏边唱3.歌表演四、课堂小结五、师生告别,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一听:阿童木之歌听一听:钟表店唱一唱:这是什么玩一玩:记录美妙声音的科学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道音乐中音有长短、音有高低、音有强弱。
2、用清脆的声音演唱《这是什么》,使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了解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形象。
3、运用节奏练习和创造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能够用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表演歌曲,感受强弱并能分辨音乐中的强弱,感受音乐情绪,体验活动快乐。
教学方法:体验、模仿、探究与合作教具准备:钢琴、课件钟表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教师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教师准备三角铁,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轻轻敲击,其他同学用“当”把正确的音高模仿出来。
再请一名同学用撞钟到前面轻轻敲击,同学模唱后比较出两种音的高低。
( 屏幕上出示“高低”)2、教师弹音阶“当”长音来做发声练习。
三、节奏练习1、教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敲击双响筒,提问“和三角铁相比,发出的音一样长吗?(屏幕上出示“长短”)2、多媒体出示节奏2/4 ××××| ××××| ××| ×— | |先请一名同学把节奏读出来,纠正后全班齐读节奏。
3、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双手拍击节奏后用打击乐正确敲击这条节奏。
也可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节奏。
2022一年级鄂教版下册音乐教材2022一年级鄂教版下册音乐教材学唱歌曲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保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贵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一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准备:教师:电子琴、课件、打击乐器:响板、碰钟、双响筒、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说鼓励的话让学生大胆的动起来。
二、导入新课: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生:答,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一鄂伦春族。
老是带着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生听范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黄渠河第二小学------董丽芳一年级下册音乐目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单元春天里的歌唱一唱报春嘀哩嘀哩听一听杜鹃圆舞曲[/url]玩一玩小燕子我们来开音乐会第二单元我们去旅游玩一玩旅游车唱一唱祖国妈妈的金项链玩一玩“节奏”火车听一听江南好玩一玩对歌第三单元童谣童趣唱一唱童谣玩一玩村居听一听咏鹅玩一玩十二生肖歌第四单元家乡的歌谣唱一唱家乡有座黄鹤楼听一听雀尕飞玩一玩画三峡第五单元在动物园里唱一唱在动物园里听一听鸭子拌嘴唱一唱到小熊家里去听一听大象玩一玩小狗兄妹种瓜第六单元这个朋友真奇妙唱一唱这个朋友真奇妙听一听阿童木之歌唱一唱是什么听一听钟表店玩一玩记录美妙声音的科学家第七单元在欢乐的日子里唱一唱在欢乐的日子里听一听玩具进行曲玩一玩我心爱的小马车听一听捉迷藏扑蝴蝶跳绳第八单元小小动画城唱一唱人们叫我唐老鸭听一听花仙子之歌玩一玩动画片名接龙第一单元春天里的歌唱一唱《报春》教学目的1、培养三拍子的韵律感,体验大自然美丽的风光。
2、培养学生用赋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报春》。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报春》前两段。
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赋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报春》。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能正确的唱歌准音高。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范唱法、示范法、听唱法。
六、课型:综合型。
七、板书设计报春1=D 3/45 3 0|5 3 0|2 1 2|1 - -|2 2 3|4 - 2|布谷布谷在森林叫,让我们唱吧布谷布谷不停地叫,来到田野3 3 4|5 - 3|5 - 3|5 - 3|5 - 3|4 3 2|跳吧跳吧春天春天快要快要来草地和树林春天春天你快来1 - -‖啦。
吧。
八、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师生接唱《我家的小花猫》。
1=C 2/46 3 3|2 4 3|2 1 7|6 -|2 1 7|6 -|6 3.|6 3.|2217|6 -‖3、新授课:⑴老师用谈话的方法激发学生去寻找春天,热爱春天。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2-05-28 13:36:28来源:作者: 【大中小】浏览:11次评论:0条第一单元春天里的歌教学要求:1、在欢唱、倾听、玩乐中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愉悦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学唱歌《报春》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才艺展示。
1、小组展示才艺。
2、评价与小结。
二、找春天,导入。
首先让学生倾听、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春雷的声音、冰雪融化的声音、布谷鸟的叫声,春雨沙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已来临。
然后通过节奏朗诵《春晓》,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感受春的信息。
接下来欣赏《春天举行音乐会》,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美妙动听的声音,唤起学生对春天的无限遐想。
最后让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春天,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三、学习新歌《报春》。
1、欣赏范唱。
想一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一学。
2、朗读歌词。
讲一讲歌词大意。
3、复听歌曲。
自由跟唱。
4、指导唱法,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5、指导歌唱姿势。
6、反复练唱。
7、自由表演。
四、小结。
布谷鸟用优美的歌声为我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第二课时一、才艺展示。
1、小组展示才艺。
2、评价与小结。
二、游戏《照镜子》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
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三、综合训练(一)、解决难点: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屏幕显示风景,两只小黄鹂飞入,向学生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2、师:小黄鹂不仅有礼貌,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屏幕显示两只小黄鹂唱歌,并随唱在小黄鹂的一侧出现节奏和歌词。
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这两句。
要求声音轻巧、有弹性,咬字吐字清晰,两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四、学习歌曲师: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大家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发现的?”)1、欣赏范唱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来到了。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最新5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2、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并背唱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能力。
教学准备:软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2、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1、导言。
2、放风筝:(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建议。
(2)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由小组同学评定。
3、选一选、打一打:(1)分小组进行。
先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
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两三名同学伴奏。
(3)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加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小结: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1、导言。
2、聆听《铁匠波尔卡》(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
复听乐曲。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
试着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
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2、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三《长鼻子》一、教学内容:1、聆听《小象》2、聆听《大象》3、表演《小象》4、表演《两只小象》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音乐,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模仿动作和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能力。
3.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乐理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2. 学生准备乐器,如小鼓、手鈴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做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一首节奏欢快的音乐。
2. 学生闭目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音乐中使用的乐器和音色。
三、音乐表演1. 教师示范乐器演奏,引导学生模仿演奏。
2. 学生分组,使用自己准备的乐器进行表演。
四、音乐知识学习1. 教师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符等。
2.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并通过示范乐谱进行实际操作。
五、音乐游戏1. 教师出示不同符号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符号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其代表的音符。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乐器演奏出相应的音符。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和感受音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乐器演奏的模仿较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
鄂教版艺术一年级下册《我的太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的太阳》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歌曲以太阳作为主题,表达了孩子们对太阳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曲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既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音乐基础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致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的太阳》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我的太阳》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演唱、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我的太阳》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喜爱。
例如:“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太阳是红色的,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的太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播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跟唱过程中,教师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伴奏。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教师:节奏卡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一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如音高、节奏、音色等。
3.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音乐演奏技巧,如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4.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
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2. 第二单元:歌唱与演奏学习简单的歌曲演唱技巧。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3.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5. 第五单元: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演唱、演奏、创作等,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定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演唱、演奏等。
3. 学生音乐创作的创新能力。
4. 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音乐理论知识、歌曲、乐曲等。
2. 教学乐器:包括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3. 音乐教材:包括歌曲、乐曲、音乐知识等。
4. 视频资源:包括音乐作品欣赏、音乐制作过程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认识音乐(2课时)课时1: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课时2:学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2. 第二单元:歌唱与演奏(4课时)课时1-2:学习简单的歌曲演唱技巧课时3-4: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3.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3课时)课时1: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课时2:欣赏民族音乐作品课时3:欣赏流行音乐作品4.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4课时)课时1-2: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课时3-4: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5. 第五单元:音乐游戏(2课时)课时1:音乐节奏游戏课时2:音乐猜谜游戏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单元春天里的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报春》教学目的1、培养三拍子的韵律感,体验大自然美丽的风光。
2、培养学生用赋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报春》。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报春》前两段。
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赋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报春》。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能正确的唱歌准音高。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范唱法、示范法、听唱法。
六、课型:综合型。
七、板书设计报春1=D 3/45 3 0|5 3 0|2 1 2|1 - -|2 2 3|4 - 2|布谷布谷在森林叫,让我们唱吧布谷布谷不停地叫,来到田野3 3 4|5 - 3|5 - 3|5 - 3|5 - 3|4 3 2|跳吧跳吧春天春天快要快要来草地和树林春天春天你快来1 - -‖啦。
吧。
八、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师生接唱《我家的小花猫》。
1=C 2/46 3 3|2 4 3|2 1 7|6 -|2 1 7|6 -|6 3.|6 3.|2217|6 -‖3、新授课:⑴老师用谈话的方法激发学生去寻找春天,热爱春天。
⑵老师范唱前两段。
⑶老师领读歌词,按节奏领读歌词。
⑷分段教唱。
(三遍)⑸让学生比较歌词,记准歌词。
⑹老师弹曲谱,学生伴奏。
(拍手,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⑺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报春》两遍。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谷布”请学生注意要唱的有弹性,跳跃,四分休止要唱出来,提醒学生注意。
⑻听琴唱词,即老师分乐句弹,学生分乐句演唱。
⑼听琴默唱歌曲。
(两遍)接下来是师生接唱。
⑽齐唱,学生唱的有错的地方老师要及时纠正。
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唱一遍。
4、课堂小结同学们,春天美吗?(美)。
因为春天有红的花、绿的草,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啊!春天真美呀。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滴哩滴哩》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良好的发音方法和演唱姿式。
2、指导学生带着对春天的喜悦心情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歌表演及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素质。
教学时间: 2课时一、教学重点教唱歌曲.二、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动物唱歌》。
3、新授歌曲:⑴老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机盎然的景色,看花儿红啦、小草绿啦、春回大地啦。
有一首歌是这样表现春天的,听…。
(放录音范唱《滴哩哩》)⑵学习第一段歌词。
老师板书歌词,领学生读歌词。
拍手读歌词,齐读歌词。
⑶老师范唱。
⑷老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边默唱。
⑸齐唱,老师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⑹分组唱。
⑺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唱一遍。
4、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回家后种一棵水仙花,观察一下,看一看好看吗?下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滴哩滴哩》一、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嘀哩哩》第一段。
2、学习歌曲《嘀哩哩》第一段。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节奏×××、×××的区别。
2、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去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谁唱歌》。
3、学习《嘀哩哩》的第三段。
4、板书歌词:领读歌词,齐读歌词,拍手读歌词。
5、老师教歌曲:⑴老师范唱,学生用手给老师伴奏。
⑵老师分句教唱。
(三遍)⑶师生接唱歌曲。
⑷学生齐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吐字咬字清晰,老师随时纠正错误。
⑸指名学生独唱,老师适当给予表扬。
⑹师生同唱歌曲《嘀哩哩》。
6、为歌曲创作歌表演。
(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给予表扬。
7、总结课堂情况。
下课。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玩一玩《小燕子》玩一玩《我们来开音乐会》教学目标:通过歌表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火车开啦》进教室并律动。
二、节奏练习1、导入: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可要乘火车去旅游,去哪里呢?先不说,待会儿就知道了。
准备好,马上要开车了。
2、放录音《火车开啦》,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
3、师:我们看看(出示图画),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生:音乐世界。
)你们想到音乐世界里去游玩吗?(生:想。
)可是,音乐世界的大门紧关着,因为它们有一个暗号,必须敲对了暗号,大门才会打开。
4、出示节奏(暗号):XX X X0 | XX X X0 |师:自己敲敲。
(自由练习)谁来敲一下?(个别敲)有没有不同意见?我们一起来敲一敲。
(全体敲)5、师:大门果然打开了,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去逛一圈吧。
(放录音《火车开啦》,学生律动。
)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音乐世界里有两条美妙的旋律?(1)563|5--|166|5――|3 55 5 0| 6 11 1 0| 6 165| 3 32-|1)师:听一听,我唱得是哪一条?(师范唱第一条。
)你们能唱出来吗?(学生随琴演唱旋律。
)2)师:第二条比较难,听好了(师范唱)。
自己练习一下(师弹琴,生练唱)。
谁来唱唱?(个别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齐唱)三、新歌教学1、导入:玩过了音乐世界,小火车又要带我们去哪里呢?准备好,要开车了。
(放录音《火车开啦》,生律动。
)2、师:小朋友听!这是那首歌?(师弹奏《小蜻蜓》、《小袋鼠》。
)其实,这次小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动物世界,要让我们与小动物们一起唱歌。
到底与哪个小动物一起唱歌呢?——听听(放歌曲录音《小燕子》)3、师问:哪个小动物?(生:小燕子。
)师:对,下面我们就要来学一首新歌《小燕子》。
4、放歌曲录音。
师问:请你们想想这首歌是几几拍的?情绪怎样?带着问题再听一遍。
谁来说说?(生:3/4拍,优美。
)师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比较优美。
5、师:请你们跟着琴,试着唱一唱,你想唱歌谱就唱歌谱,想用La哼唱就用La哼唱。
(生练唱两遍。
)6、师问:刚刚唱得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有没有不会唱得地方?互相讨论一下。
(生交流。
)7、随琴再唱一遍。
8、师:自己把歌词读一遍,有没有不认识的字?9、跟琴唱一唱。
(齐唱)10、师问:你觉得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生交流。
)11、师:请你用你认为好听的声音来唱。
(齐唱)12、师问:谁愿意来唱给大家听?(个别唱)他唱得怎么样?13、歌表演(1)师问:你能用动作把歌曲的内容表演出来吗?(2)放音乐,生表演。
四、小结今天的旅游开心不开心?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
下面我们继续上车回教室了。
(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单元我们去旅游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玩一玩《旅游车》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中的欢快旋律,演唱时能表现出“小司机”的高兴之情。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准备:观看VCD—小司机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讨论:刚才看到了些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并学一学小司机是怎么开车的。
2、老师扮演司机,边“开车”边进行演唱。
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
(着重理解“运输”)4、教师再次边弹琴边进行演唱,学生熟悉旋律。
5、学生学做小司机,边跟老师一边演唱。
6、引导学生知道“小司机”的欢快之情,并鼓励学生高兴的唱出来。
7、鼓励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8、师生一起游戏:小司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祖国妈妈的金项链》教学目标:演唱歌曲《祖国妈妈的金项链》,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巩固上个学习所学的歌曲,继续培养学生的视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祖国妈妈的金项链》,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走进教室二、复习导入师:很高兴,又和同学见面了。
我们来玩两个小游戏。
三、歌曲接龙师:经过了一个暑假,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的歌吗?(生)师唱生接生唱师接小组接唱四新歌学唱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祖国妈妈的,今天我一起来学唱《祖国妈妈的金项链》。
1、同学们闭眼聆听,教师范唱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4、全班同学跟琴划拍轻唱曲谱5、师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6、学唱歌曲《祖国妈妈的金项链》。
7. 师生接龙五、参与表现:师:刚才同学们刚才一个个唱得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六、小结师:希望大家在祖国妈妈的爱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玩一玩《对歌》教学目标:1 从《对歌》中感悟对子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对子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 掌握反复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教学。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1. 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分句学唱(随机):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第二乐段,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4.歌曲处理: 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欣赏1.介绍:《对歌》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对歌》。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3.再听《对歌》。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对歌》。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第三单元童谣童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童谣》影片《木兰从军》插曲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学唱歌曲:1、导入: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集体视唱曲谱。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三、歌曲处理: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2、教师指导: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
(练唱)四、听音乐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玩一玩《村居》【教学要求】通过玩一玩《村居》一曲,让学生感悟想象歌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一、导入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歌曲。
(板书课题)3.这首歌是诗人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玩一玩《村居》1、有感情朗诵:朗诵时让学生想象歌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