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3上教案17石头书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石头书》第二课时——设计人: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课文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好奇奇怪脚印足迹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化石煤炭矿石二、学习课文,感悟解疑: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川川和磊磊是两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刨根问底的原意是把植物的根茎刨出来。
那么在课文中川川和磊磊刨到什么学问了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一遍。
2、同学们,川川和磊磊刨到什么学问了吗?这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一直要到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这就是(出示词语:刨根问底。
齐读)3、出示1-4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1-5自然段,这里川川和磊磊问了什么问题?(2个)其中我们来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出示2、4小节。
指导朗读2、4这两个自然段。
)"好奇"表现了川川看到勘探队员对一块大石头入迷时感到的疑惑,从而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
"奇怪"则表示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4、学习5~7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书上有什么内容?(自读5-7自然段)川川和磊磊看了看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勘探叔叔回答他们“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换一个方式怎么说?比较: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读读句子,意思一样吗?再读句子,体会有什么不同?哪句话的语气更重呢?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17、《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的“问”与勘探队员的“答”,层层深入地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文章的写作思路为依据,再现课文情景,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切身体验“刨根问底”的魅力。
【教学、学情分析】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
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广泛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对话,提示语等方面进行摹仿。
本班学生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大部分学生能在第一课时就知道了“提示语”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及用途。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在对“石头书”的深入了解中,感悟“刨根问底”的意思。
4.凭借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
书里有什么学问,怎样读这本书。
在对“石头书”的深入了解中,感悟“刨根问底”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这可不是一般的书,而是一本神奇的石头书,再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川川和磊磊向勘探员叔叔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们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请你从文中找一找并按顺序标上序号。
指名说,齐读。
2.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刨根问底。
(板书:刨根问底)二、精读感悟。
(一)通过那么多问题,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上刨到了哪些学问呢?(板书:画石头)课件: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石头书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重难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质疑导入石头哪里像书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三、预习检查(一)读人名。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了,谁能说说看课文中出现了哪三个人物?生汇报,【PPT出示:叔叔、磊磊、川川、勘探队员】(二)读多音字(出示:地壳——贝壳;好奇——好处;藏着矿物——西藏)(三)读词读句写字。
瞧,这里还有勘探员叔叔带来的几本石头书呢!齐读词语:脚印、足迹、雨痕、波痕、矿物、煤炭、矿石。
指名带读)我们来看看脚印的“印”这个字?那么我们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左高右低,左边的横不要忘记。
师范写。
请同学们在红字上描一个。
这组词语大多数出现在课文里的一段话里:“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读好这段话?(指导读通顺、读流利)(四)初读课文同学们,相信在预习时你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人物的对话,生动的对话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特色,下面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一人读川川的话,一人读磊磊的话,一人读叔叔的话,剩下的一个人读提示语部分。
检查字画部分的朗读。
四、精读感悟(一)自学读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再看看书上的字和画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默读、勾画。
(二)汇报交流预设一——石头书上有字那一段对话。
1、生读勾画的句子,【PPT出示这两小节】,追问,石头书上的字指什么?生汇报,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2、生汇报。
3、指名2人读。
4、师小结:瞧,有雨痕、有波痕,还有那(快)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矿物,石头书上的字还真不少呢,难怪勘探员叔叔会说石头——就是书。
三上《17石头书》教案苏教版三上《17石头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上《17石头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
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齐读课题。
2、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二、初读,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贝壳地壳藏着宝藏矿物煤炭3、课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为了把问题弄明白也像你们一样问了很多问题呢!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用直线划下来。
三、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1、指名说。
我们一起来读读。
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
学习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你知道了吗?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A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板书:形似书)B石头书上有字(板书:字)①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②认识波痕雨痕。
③认识矿物,关注省略号。
石头中蕴含的矿物种类丰富,神奇美丽。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板书:画)①(出示化石图)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吗?交流。
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
苏教版三上《石头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真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习课文: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2、小组学习,交流;(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1、分角色读。
2、理解:(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优秀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生交流汇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
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
(在“书”前板书:石头)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足迹聚精会神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足迹矿物一册脚印叔叔勘探队员奇怪矿石煤炭化石贝壳刨根问底(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翘舌音:叔叔前鼻音:印、勘、炭后鼻音:矿(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好奇(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贝壳(qiào ké)好看(hǎo hào) 宝藏(cáng zàng)(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石头书一、教学目标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17、石头书)一起读课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②他们刨到了哪些问题,用曲线划出来。
1、学生读课文,做记号2、交流板书书?哪里有书哇?一层一层的这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这书上有画吗?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3、小结: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这三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样子,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用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三)精读课文1、了解“石头书也是一页一页的”。
(1)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哪儿说明了石头书也是一页一页的。
(学生自由读)(2) 学生交流。
(一层一层)2、了解“石头书里有字”。
(1)读课文,思考:哪儿告诉我们石头书上有字?(第七自然段石头书上有字)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17 石头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书的含义并能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认识石头书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问题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板书课题)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生答)川川,一个叫(生答)磊磊。
川川和磊磊特别爱刨根问底,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是啊,有了问题我们就要问,还要问个清楚。
二、精读课文(一)初读指导,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自主学习单川川和磊磊问勘探队员叔叔几个问题?打开书,到文中找一找,画下来。
2、指名读“自主学习单”,明确学习要求。
3、学生根据“学习单”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生说所画的问题,师相机出示课件:学生画的几个问题。
(2)明确问题并指导读好问句。
(3)激趣:在黑板一侧写“6”,表示六个问题。
告诉小朋友这节课他们一定能用智慧解决这六个问题。
5、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回答这六个问题的?川川和磊磊从这些问题中刨出了哪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了解石头书的含义。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课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用“∆”在一边做记号。
讨论:为什么说石头像书?你能从石头书中学到哪些知识?2、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3、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学习,师巡视指导或参与小组活动。
4、交流展示:理解第一个问题:1、“叔叔,您在看什么呀?”(1)分角色读:一生读问题,一生读答案,师相机指导读好提示语“好奇”“笑着”。
(2)激趣:瞧,第一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简单吧!相信其它的问题也难不倒你们。
为自己鼓掌加油!理解第二个问题:(1)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2、“书?哪里有书哇?”(2)一生读问题。
指导理解“为什么奇怪”,用文中词句回答。
(3)指生回答第二个问题答案。
第十七课石头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5个生字,书写10个生字。
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先生对科学的兴味,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难点】凭借对言语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先生对周围感兴味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方法】合作、探求、交流【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都读过哪些书?师:这些书有甚么特点?师:一页一页,有字有画,告诉我们知识。
同学们归纳的真好!师:同学们,你们听到过“石头书”吗?石头书是甚么样?它有甚么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课文《石头书》去看看吧!2. 板书课题《石头书》。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在浏览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经过熟字加偏旁识字:人——队、又——叔、圣——怪、某——媒、灰——炭、亦——迹教师指点先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印”摆布结构。
留意笔画之间的紧凑。
“壳”为上中下结构,上面是“士”字。
“迹”为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竖撇。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次要写了甚么?课文次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
3. 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成绩?分别是甚么?6您在看甚么呀?书?哪里有书哇?这书上有字吗?这书上有画吗?化石?化石能阐明甚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甚么用呢?4.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妨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yìn jìkuàng cèguài shūméi tàn kékān pā脚印脚印矿物一册书奇怪叔叔煤炭贝壳勘探趴在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17、石头书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
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
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