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文铸就多彩长顺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4
“多彩小康”为“生态水城”添魅力——水城县将生态文明融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张周虎【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5(000)018【总页数】2页(P46-47)【作者】张周虎【作者单位】水城县小康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水城县在同步小康创建过程中,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战略部署,切实将生态文明融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金色小康”,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小康”,以“生态水城”引领“多彩小康”,为“生态水城”添魅力的生动局面。
水城县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作为同步小康的主要路径,以“四化同步”为载体,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一手抓经济总量扩大,着力做特农业产业、做强工业经济、做足城镇实力、做实信息创新;一手抓结构调整,着力加快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围绕“一个引擎、九大龙头”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大力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和以产业相配套循环经济,切实加强水城经济开发区、发耳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切实加强富硒茶产业园区、猕猴桃产业园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红豆杉产业园区和以刺梨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扎实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大力提升同步小康“含金量”,着力打造“金色小康”。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1.11亿元,增长15.8%,总量超“十二五”规划目标20.1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亿元、财政总收入2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亿元。
水城县坚持把建设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态”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督察巡视制度和信访督察巡视制度,坚持不懈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大包案、大化解“五大行动”,驰而不息地落实夜间联系服务群众夜访、夜学、夜谈、夜议、夜巡“五项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行以“耐心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尽心服务,让基层工作更顺心;倾心服务,让企业创业更安心;贴心服务,让客商投资更放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心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顺县旅游景点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部,是贵州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以下是长顺县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
1. 龙宫风景区:距离长顺县城约18公里,是一个集山水、洞穴、瀑布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景区内有高山、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还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庙宇和传说中的龙宫洞。
2. 五彩丹霞:位于长顺县西北部,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景区。
这里有奇特的红色山峰、彩色石柱和斑斓多彩的峡谷,被誉为“中国最美丹霞”。
3. 赤水河漂流:长顺县境内的赤水河是贵州著名的漂流胜地之一。
游客可以乘坐木筏或橡皮艇在清澈的河水上漂流,欣赏沿途的峡谷景色和奇特的岩壁。
4. 罗汉山风景区:位于长顺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是一个集
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风景区。
景区内有高山、峡谷、溪流等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如罗汉寺和千佛洞等。
5. 长顺古城:长顺县城内的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内有许多古老的街巷、庙宇和宅院,展现了古代贵州的建筑风格和生活风貌。
这些景点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
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长顺县都值得一游。
醉美多彩贵州欢迎词
尊敬的来宾、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醉美多彩的贵州!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您将会领略到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传承。
在这里,您会感受到浓郁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能够深入了解贵州多元文化的魅力所在。
贵州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多元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这里,您可以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探寻苗族文化的浓郁魅力;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您可以追溯侨乡布依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遵义市,您则可以寻找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贵州自然赋予的无穷魅力。
贵州是一个醇厚的茶文化大省,这里种植着中国最好的绿茶——贵州银鹤毛尖。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独具贵州特色的茶饮和美食,同时也可以参观当地的工艺品市场,了解大量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
在这里,您会惊讶地发现贵州人民依旧保留着传统文化,又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醉美多彩的贵州,一起探寻这片神奇的土地,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和美食,一起创造一个难忘的旅游体验。
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度第1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目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班级五年级教师——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缺水的“水球”师引导学生讨论地球水陆比例和淡水总量。
水陆比例:71%的面积被水覆盖,储水量很丰富。
淡水总量:可使用的淡水总量仅仅是世界淡水量的1%.2.水资源短缺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学生讨论:水资源短缺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有哪些?农业:工业:饮用水:世界和平:3.破解缺水难题4.学生讨论:如何破解缺水的“水球”?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改进用水技术等途径。
你知道吗?--5.我们在行动:雨水回收利用初探1)查找资料收集利用雨水的案例?2) 分析各种收集、利用方法的优缺点,说一说哪些方法可以应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水污染来源师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清新空气怎么来师:新鲜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息息相关。
师引导学生讨论清新空气形成的原因:披绿的山地、丰沛的雨水、大量的瀑布、密布的河流湖泊湿地,为贵州拥有好空气创造了条件。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3.贵州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4.保护空气,从我做起◆保护清新空气,从我做起◆爱绿护绿,参加植树活动。
◆绿色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不焚烧垃圾和秸秆。
◆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天然气等)取暖做饭。
◆购车首选新能源汽车。
垃圾运送不裸露。
5.我们在行动:清新空气我爱护4.清新空气,贵州的“名片”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什么是雾霾天气?师: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的天气状态。
《贵州长顺著名的景点介绍》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贵州长顺那些好玩的地方。
长顺有个神泉谷,可美啦!那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一阵风吹来,花香扑鼻,好多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我还看到一只小蜜蜂在花朵里采蜜,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条长长的小河,河水清清的,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河边散步,看到一群小鱼在欢快地游着,好像在比赛谁游得快。
神泉谷还有好玩的滑草,从高高的山坡上滑下来,风在耳边呼呼地吹,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鸟在飞。
小朋友们,你们想来神泉谷玩吗?
《贵州长顺著名的景点介绍》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了解长顺的景点。
长顺的杜鹃湖也很棒哟!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大大的翡翠。
湖边有好多杜鹃花,一到春天,花开得漫山遍野,红的、粉的、白的,好看极了。
我听一个叔叔说,有一次他在湖边钓鱼,突然看到一只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跑到他身边,好像在看他钓鱼呢。
杜鹃湖的空气特别新鲜,吸一口,感觉甜甜的。
在湖边散步,心情特别好。
小朋友们,杜鹃湖是不是很迷人呀?
《贵州长顺著名的景点介绍》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长顺的景点。
长顺还有一个广顺州署文化园。
那里的房子古色古香的,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的房子一样。
走在里面,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我看到一个卖糖人的老爷爷,他做的糖人可漂亮啦,有孙悟空,有小兔子。
文化园里还有表演,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唱歌跳舞,可热闹啦!
小朋友们,长顺的景点是不是很有趣呀?。
贵州长顺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各个民族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中,长顺的侗族风情,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长顺的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而建。
远远望去,青瓦木屋错落有致,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
走进村寨,古朴的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着家家户户。
路旁,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侗族的古老故事。
侗族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鼓楼的建造工艺精湛,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木榫穿插而成,展现了侗族人民的高超智慧。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一大亮点,它横跨在溪流之上,既能为行人遮风挡雨,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桥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侗族的服饰更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用自己的巧手,将丝线织成绚丽多彩的布料,再绣上精美的图案。
侗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但也有着独特的细节之处。
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上,侗族人民都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展示着他们的风采和喜悦。
说到侗族的音乐和舞蹈,那更是令人陶醉。
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而闻名于世。
歌声悠扬婉转,如泣如诉,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芦笙舞也是侗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优美,节奏明快。
在欢快的旋律中,人们忘却了烦恼,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侗族的饮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酸汤鱼是侗族的一道名菜,鱼肉鲜嫩,酸汤开胃,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糯米饭、腌鱼、腌肉等特色美食,每一道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在侗族人家中做客,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畅谈欢笑,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让人倍感温暖。
侗族的节日也是别具一格。
“三月三”是侗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生态振兴擘画南岸“高颜值”作者:罗丽萍来源:《农家科技·乡村振兴》 2019年第12期文/罗丽萍图/南岸区农业农村委作为重庆主城核心区、全市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区,南岸区将生态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坚持高位推动,系统治理,走深走实“两化路”,打造“金山银山”,使乡村有颜值、有气质。
生态文明已成为南岸一张亮丽的名片。
守住“绿色家底”,激发生态红利。
南岸区将生态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全区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名全市前列,农旅融合风生水起,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生态家园。
作为全市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区,南岸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生态文明已成为南岸亮丽名片。
坚持高位推动,践行生态理念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南岸区,背靠秀丽南山、坐拥滔滔长江,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是重庆市主城区的绿色屏障。
作为重庆市主城核心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5%,约4.5万人。
南岸区坚持把乡村生态振兴当作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南岸区乡村振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生态振兴行动工作组,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镇村落实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区里制定了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加大投入,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分得下去、落到实处,加大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
发挥村民和村集体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三事分流”“四邻联动”“131院落小区自治”等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动员村民投身乡村生态振兴,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引导村民和村集体将垃圾不落地、庭院美化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和星级院落评选。
长顺旅游景点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长顺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丰都古镇:丰都古镇位于长顺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当地的民俗表演。
2. 扁担山:扁担山位于长顺县城西南方向,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这里山川壮丽,景色优美,尤其是夕阳下的扁担山尤为迷人,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3. 怪石峡:怪石峡地处长顺县境内,是一个天然的峡谷景区。
这里有着奇特的石壁、深邃的峡谷和清澈的溪水,是一个理想的徒步和探险地点。
4. 金洞寺:金洞寺位于长顺县城北部,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有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佛教文化。
5. 吉居古村:吉居古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位于长顺县城南方向。
这里有着古老的民居、石板街道和传统的农耕文化,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6. 摩天崖:摩天崖位于长顺县南部,是一个以峭壁、溪流和瀑布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着壮丽的风景,尤其是有一座高约300米的险峰,“悬空”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是长顺县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魅力,走进这些景点可以感受到长顺县的美丽与历史。
长顺地名源流考摘要:长顺境域,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西周至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属夜郎国地。
秦置夜郎县。
作为侯国邑、政区地名,历有称名。
地名历史文化深厚,皆可考释。
关键词:牂牁;金竹;金筑;程番;广顺;长寨;长顺;地名源流长顺境域,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
[1]广顺神仙洞文化遗址,出土的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文物证实,这儿就有人类居往生息。
西周至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属夜郎国地,秦置夜郎县,属夜郎国地。
两汉属牂牁郡地。
[2]长顺境域,作为侯国邑、政区地名,历有牂牁、金竹、金筑、程番、广顺、长寨、长顺等称名。
境内地名历史文化深厚,今择其要作初步考释。
牂牁(亦作牂柯、牂牱),侯国名。
首载于《管子·小匡篇》:“桓公曰: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南至吴、越、巴、牂柯、爬、大庾、雕离、黑齿、荆夷之国。
”多数学者认为:春秋时有牂柯(牂牁)古国。
贵州地方志多认同此说。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贵阳是牂牁属地,广义上的牂牁是中国南方九大诸候之一,是濮人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
”[3]此说可从。
春秋时其辖境,相当于两汉时牂牁郡20余县地,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公里。
牂牁国都,按文献资料及文物考古资料显示,春秋前在今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江流域(战国秦汉时,牂牁水均指且兰国都江旁河流段。
《史记》《后汉书》记为遯水,《水经注》记为牂牁水)。
贵州地方志载:周武王伐纣时,牂牁国曾派兵参与牧野之战,后因功封为牂牁侯国。
牂牁,作为部族地域地名,疑为濮语华夏语译写地名。
其核心含义,可能是以牂牁国渡河习俗为名(亦说以江边牂牁山为名)。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正义]崔浩云:“牂牁,系船杙也。
以为地名。
”[4]《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亦有同载,且引《异物志》曰:“牂柯,系船杙也。
”《华阳国志·南中志》:“楚顷襄王(?—前263年)时,遣庄蹻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
生态人文铸就多彩长顺——专访长顺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雷尊顺文本刊记者刘红了解长顺是从一首歌曲《天下长顺》开始的,“这里的山顺绿色长青,这里的水顺流金淌银,这里的天顺飘着彩云,这里的地顺四季如春……”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长顺县,自古被誉为“夜郎故地,杜鹃之乡”。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古夜郎遗址、屯堡文化、翁贵古法造纸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繁花似锦的杜鹃湖、千年银杏自然种群等原生态风光、更有布依族、苗族等我民族风情。
富饶的文化资源为长顺的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何保护与传承、挖掘与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长顺的文化大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文化月刊》特地专访了长顺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雷尊顺局长。
《文化月刊》:长顺县自古就有“夜郎故地”的美誉,请您讲讲古夜郎的故事以及长顺与古夜郎文化的关系。
雷局长:长顺县历史悠久,在殷周时期已被载入史册,战国至秦汉时期属于夜郎国。
关于古夜郎王的诞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代有一位女子在江边洗衣服的时候,有三节大竹筒顺水漂到她的脚边,当她听到竹筏内传来婴儿的啼哭声,立即拉住了竹筏,并净婴儿抱回家抚养。
若干年后,这个孩子长大成才,能文能武,聪明善良,建立了夜郎国,自立为夜郎王。
据《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鼎盛时期的夜郎国疆域包括今天贵州全省,地跨滇东、川西南、渝南、湘西、桂西北等地。
夜郎族属众多,有鳖部夜郎、苗部夜郎、彝部夜郎、越部夜郎等,并且每个部群又由多个民族构成,这些部族纷纷拥戴夜郎王为西南共主。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
唐蒙在出使期间,了解到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个拥兵十余万的夜郎国,境内有更便捷的水路通往南越地区。
于是,他把此事上奏给汉武帝,建议朝廷借夜郎国的兵办抵制南越,并在夜郎国设置郡县。
汉武帝欣然采纳,并任用唐蒙为郎中将,派他带着军队和物资去招抚。
历经艰辛,唐蒙一行终于抵达夜郎国,见到夜郎王多同。
唐蒙把朝廷的诚意告诉了多同,多同听后从中看到夜郎国的希望,答应了朝廷的请求。
公元前111年,夜郎国派兵配合朝廷征伐造反的南越后,多同被汉王朝封为夜郎王侯,夜郎国也被划入汉朝版图。
当时的夜郎国,国富兵强,成为西南地区声望极高的大国。
然而,到了公元28至25年,夜郎王兴与邻国关系恶化汉成帝派大臣去夜郎国持节和解,兴没有答应且侮辱了使节,结果惹怒牂牁郡太守,并被太守设计杀害了。
夜郎王兴被杀后,他的儿子组织余部叛乱,又被太守等人镇压。
夜郎国从此一蹶不振,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直到元朝,夜郎后裔其中的一支——金竹夜郎,才又重新出现于史籍。
据《贵阳府志》记载:“金筑金氏,自谓夜郎竹王之胄也”。
夜郎后裔以金竹寨主身份,成为元朝实施土司制度后的金筑安抚司。
明朝仍用元土司制度,永乐十一年(1413年)金筑安抚司由金竹寨(贵阳小河)迁回坝寨(今长顺县广顺镇)。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金筑安抚使金大章自愿请求“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由蝇央派官吏治理,这在明朝贵州“改土归流”中实属罕见。
为了表彰金筑安抚司,希望众土司纷纷效信,明朝万历皇帝亲赐州名“广顺”。
据《金氏家谱》记载:贵州巡抚胡桂芳旌以对联云:“国初乔木无双谱,黔腹忠良第一家。
”金筑土司自愿“改土归流”的举动,为促进民族团结、文化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广顺夜郎后裔一直引以为豪。
在长顺县广顺镇美女山脚下,还能看见保存完好、见证“改土归流”的金大章墓碑。
广顺境内,至今还保留有夜郎古城池残垣,城墙清晰可见。
从这些古夜郎遗址遗迹和夜郎后裔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夜郎故地”文明的历程,以及夜郎后裔身上散发的夜郎文化气息。
《文化月刊》:长顺县又有“杜鹃之乡”之称,这是赞美当地的自然生态。
长顺的生态环境拥有怎样的魅力?当地采取哪些举措使其永续发展?雷局长:长顺地处黔中腹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
地貌类型多样,既有奇异的峰丛,又有险峻的峡谷;既有平缓的丘陵谷地,又有芝阔的高原坝子,自然风光独特而多彩。
这里有千年古银杏自然种群,以及神奇的间歇泉潮井、格凸河峡谷漂流。
它们既是长顺的生态特色,也是知名的旅游景点。
广顺镇石板村天台山上,有罕见的千年天然银杏种群。
现有7棵树龄高达千年的古银杏树,其中树龄最大的有4700年以上,需要12个成人才能合抱,与华夏历史几乎同岁,是目前国内外已知最长寿的古银杏,被誉为“中华银杏王”。
在威远镇西约2公里处,有神奇的间歇泉潮井。
这里的泉水比较特别,如潮水一般时涨时落,因而被称为“潮井”。
间歇性的泉水时而汩汩而涌,时而如涓涓细流,周而复始,终年不息,成为一道奇观。
由于潮涨潮落无规律可御,民间流传“水生财”的说清,游客来此希望遇上潮水,获得好运,这与井社刻的“福禄寿禧”正好呼应。
位于长顺县南部交麻乡的格凸河,河道长达27公里,峡谷深切300至500米。
“格凸”一词为苗误,意思是“圣地”。
格凸河沿线以水串景,沿途两岸峰丛高耸,溶洞密布,山势陡峭,直立如幛,怪古嵯峨。
可谓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是集漂流、探险、考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奇峰异洞林立,河水水质清流,珍稀动植物众从,民风民俗淳朴,原始魅力无穷,被誉为“喀斯特自然公园”。
长顺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度,春暖早、秋凉迟,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是人们心中理想的避署、休闲度假胜地。
为了保护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长顺县委、县政府无论从经济发展规划,还是招商引进项目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绿色轻工食品加工、新型商品制造、商品物流包装的项目为主,基本上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这些自觉保护生态的举动,彰显了长顺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文化月刊》:长顺县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同胞,多民族文化丰富。
您觉得长顺县应如何发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雷局长:长顺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境内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侗族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694%,以布依族、苗族为主。
山川秀美的长顺土地上,原生态民族风情非常浓郁。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村前田畴纵横,人们聚族而居。
从远处眺望,村寨的房屋随地势高低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风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穿戴的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花纹和图案多姿多彩,主要有井田花、山形花、蝴蝶花等。
布依族有许多本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扫寨赶鬼,祈求丰收;四月八,是纪念耕牛的节日,这一天不准骂牛,用糯米粑拌糖或盐水喂亍,慰劳终年辛苦的耕牛;六月六、祭田神、水神和土地神,纪念祖先。
布依族的婚俗也颇有特色,一般要经过浪哨(社交)、问亲(三回五转)、认亲(喝拦门酒)、更改(订亲)、报日子、接亲、座家等过程。
在长顺县、除广顺镇四寨村等地苗族人居住在平坦的田坝、大多数苗民居住在山区、“跳花节”是苗族地区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其他苗民进行社交娱乐。
节日期间,许多地方没有“花场”,场中插一根“花杆”(一根最长且枝叶茂盛的金竹),开场当天举行跳芦笙、爬花杆、斗牛、赛马、耍刀等活动。
青年未婚田女进行“游方”活动(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跳舞对歌,选择意中人,谈情说爱;老人们则会老友交新友,叙家常。
苗族婚俗一般需要经过请媒、看鸡卦、订亲、结亲、吃月米酒等过程。
在宽敞的芦笙场,往往聚集十几支甚至数十支芦笙场,往往聚集十几支甚至数十支芦笙队伍,芦笙由青壮年男子吹奏,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集体跳踩堂舞。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场面蔚为壮观。
民族风情是长顺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长顺的文化发展,必须要发挥县域民族文化特色。
在长顺县,布依族有9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6%。
长顺县成立了布依学术研究会,全方位、深层次对长顺县、黔南州布依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研究,为当地文化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和智力支持。
同时以布依族文化为主师,积极开展“开酒坛”、布依族山歌“浪哨”、舞蹈等民族风情活动,推动布依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少数民族乡镇,开设布依族、苗族传统舞蹈课程,比如苗族舞蹈牵羊舞、布依族舞蹈粑棒舞。
开展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更多人喜欢自己的民族文化。
为了让游客更易感受到民族文化氛围,长顺县按照布依族、苗族在全县的分布状况,先后建成了白云山镇中院村的布依村寨、威远潮井的布依新村等39个特殊的民族村寨。
在县城城南新区,还兴建了长顺县民族风情一条街和休闲一条街,对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化月刊》:长顺县拥有翁贵古法造纸、屯堡地戏、姊妹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长顺县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雷局长:近年来,长顺县文化部门一直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进行了普查、申报等工作。
截至目前,已普查搜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其中马路屯堡地戏、翁贵古法造纸、姊妹箫被选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屯堡地戏又叫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是屯堡人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演武、祭祀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明朝南征将士进入贵州时,由军队中兴盛的“军傩”演变而成的。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消灭云南的元朝势力,巩固对贵州的统治,两次派遣大军“调北征南”,后又从江南诸省征调大批移民,史称“调北填南”。
明王朝在长顺地区,实行军屯、商屯、民屯大规模屯田制,调遣的大批征南将士和填南移民,在当地长期定居下来,经过600多年的文化传承、发展与演变,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
目前,在长顺县马路乡、新寨乡等地,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屯堡村落。
房屋多为石木结构,沿袭江南三合院、四合院式样;妇女一直保留着明朝时安徽的“凤阳汉装”,男性服饰以短对襟和长衫大襟为主;语言依旧沿袭江淮母语特征,喜唱山歌、唱花灯,表演屯堡地戏。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长顺县翁贵古法造纸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传这种造纸技艺继承了蔡伦的发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七日,翁贵古法造纸单位、造纸人家都耍举行祭奠蔡伦的仪式:翁贵古法造纸技艺至今保留和沿用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中记载的全部工艺流程,包括砍、剥、晒、泡、浆等七十二道工序。
每道造纸工序全由手工操作,整个造纸过程复杂而艰辛。
翁贵古法造纸作坊还沿用千年石磨,有效利用水能,降低了成本,并且环保无污染。
这种古法造纸术极好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翁贵古法造纸曾有辉煌的历史。
据《广顺州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翁贵造纸作坊已具有规模。
所造的“盖公纸”因其色泽雪白、细致绵扎、质量优良,远销至北京作为朝廷科举考试和衙门张榜纸。
清朝乾隆年间,翁贵造纸作坊造的纸被列为地方税的缴纳项目,而且作为朝廷贡品,史称“翁贵纸”。
为了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长顺县向省、州旅游和文化委等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获得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