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8.05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救抢救、诊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是病人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
急诊科护士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压力,有时候可能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一、职业压力影响因素1. 工作负荷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是非常大的,病人数量不稳定、病情复杂多变,需要不断应对各种问题。
为了处理病人需求,护士们不得不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接受不同病人的任务,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可能导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出现衰弱和疲劳。
2. 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病人类型繁多,有些病人可能会带有感染性疾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工作环境的繁忙和不稳定可能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
3. 护理对象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患,也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在匆忙的工作环境下护士们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二、职业压力干预措施1. 加强身体康复护士们经常站立和很多时间紧张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可能会造成一些身体上的压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护士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交给医院人员关心这些人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护士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如适当的休息和锻炼。
2. 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急诊科护士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他们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病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需要相当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处理病人需求并转化自身。
3. 改善工作环境为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应该积极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以提高护士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
例如,医院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空间和环境、改进信息传递体系、减少工作负荷等方式来改善工作环境。
4. 强调心理健康与精神及情感安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和病人的病情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以及身体疲惫等。
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状况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随机调查某三甲医院的100名护士,其中,急诊科护士50人,其他科室护士50人,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结果:护士职业紧张存在学历、职称、科室差异,高学历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都较强 ,但是应变能力较弱;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紧张比较明显。
结论:各医疗机构应从减少职业紧张源或者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来减轻高学历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 ,维护他们的心身健康。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仅繁琐而且任务也十分艰巨,因为他们承担的是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安全。
一旦在工作中出现一点失误,便可能会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进而导致医患矛盾的出现,不仅如此,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系数,尤其是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导致急诊科护士所承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进而致使急诊科护士这一职业越来越紧张。
二、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取某三甲医院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其中,急诊科护士50人,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5.12±5.61)岁,平均工龄是(4.31±1.05)年。
其他科室护士50人,年龄在20--4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6.02±4.75)岁,平均工龄是(3.96±1.36)年。
两组在年龄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采用职业紧张测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学历、职称、科室不同的护士职业紧张水平、应变能力、紧张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三、结果通过表一可以得知,除了工作环境、自我保健、理性处理以外,其余各项的得分均随着学历的上升而上升,这说明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职业紧张反应、个人应变能力均是随着学历的上升而提升,但是,其中自我保健是随着学历的上升而下降的,说明学历对护士的应变能力的影响不是很大。
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应对措施研究邹艳艳;甄亚琴;李文玉;丁清【摘要】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status quo in medical staff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so as to bring up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occupational stress. Methods By cluster sampling,the medical staff in a hospital whose service year longer than six months were selected and surveyed with a self-designe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n 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 Results The actual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573 pieces,and 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95. 5% . The scores of stress reaction and subitem of occupational mission of these study object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 medical staff were PE,SS,RB,RI and RO. Conclusion Most medical staff are in a high level of occupational stress,which ask for the hospital managers to adopt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three - grade prevention. Three aspects of source of tension,personal stress sensitivity,and more sensitive response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focused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tension of medical staff and improve their work efficiency.%目的:了解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职业紧张的对应措施。
研究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及管理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也日益增大。
医护人员是承担医疗任务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的现状及管理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非常必要。
一、职业压力现状1. 工作负荷重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执行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医院的诊疗量大,病人的病情复杂,医疗过程要求做到细致入微,这都使得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沉重。
同时,医疗设备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压力。
2. 工作环境不佳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佳可能成为医护人员压力的来源之一。
例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匮乏、劳动价值不体现等等。
同时,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保持不断的注意力,这也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感到较大的压力。
3. 心理压力大医护人员承担着治疗、护理病人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导致每个医护人员都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医疗工作的特殊性质也让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病人大量死亡、术后恢复不好的事实,长期以往,这些心理压力可能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损害。
二、管理策略1. 提高医疗人员的待遇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职业压力。
目前,我国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应该对医护人员的薪酬进行一定的提高,并相应地提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度。
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职业贡献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彰,以及为医护人员提供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的机会,有助于激励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医疗服务中。
2. 完善医疗管理机制医疗管理机制是保障医疗服务安全和质量的关键。
应完善医疗管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和可控性。
否则,可能会出现由于医疗服务失误而导致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
3. 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对于已经出现了职业压力的医护人员,应该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形成研究进展摘要:高强度、高责任、高风险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使其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对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成因进行汇总,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应对策略职业压力是指从业人员因职业需求与自身工作能力不匹配等因素而产生的的身心压力。
护理人员在职业环境中面临多种职业紧张因素,是高职业压力群体。
若护理人员职业压力过大,其职业生命质量会显著降低,出现工作表现差、离职率上升等问题,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
下面,先讲一讲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相关因素。
1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相关因素1.1工作负荷和时间分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工作负荷重、工作时间分配不均,其中护理工作量大、非护理工作多、书面工作多的问题较为突出。
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病床使用率高但护理人员缺编的问题,导致多数护理人员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助理)医师约408.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约2.5人,注册护理人员约47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理人员2.6人,医护比约为1:1.1,护理人员数量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水平[1]。
另外,护理人员数量的短缺也导致护理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护理人员加班、倒班次数多,休息时间少,形成恶性循环。
1.2患者因素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也是影响其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尊重、认同要远低于其他医疗专业,很多患者或其家属认为护理人员只能进行打针换药等专业性不高的工作。
这一观点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导致其职业认同、自我认同降低,工作积极性下降。
另外,与同年资医师相比,护理人员的晋升机会更少,福利待遇更低,降低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也成为了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大的原因之一。
此外,职业暴露风险、工作-家庭冲突、学习深造压力等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2]。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急危重症患者也愈发增多,因此急诊科护士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1、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护士负责的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内容繁忙、任务繁重,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死攸关的情况,往往需要全神贯注地工作,这使得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工作耗时长,有时甚至需要熬夜加班。
2、心理压力大急诊科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救治措施,每一次救治都是一次战斗,如果出现差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这种工作性质使得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每天面对的苦难和痛苦也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
3、工作质量要求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每一位患者都需要他们给予及时的救治,而且需要在高压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工作中还需要他们与医生、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协调,这对于急诊科护士的专业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建立压力管理机制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压力管理机制,比如制定科学的工作安排,合理规范加班制度,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2、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护理质量,也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和对于职业的认可。
3、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立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机制,开展定期的心理关怀和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抵抗力和应对能力,有益于缓解他们的职业压力。
4、制定职业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保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得到长期的发展和提升。
结语: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品牌和医疗水平。
护士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不良的职业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公共卫生领域高度关注。
本文从个体因素、应对资源与应对反应和工作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护士职业紧张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护士职业紧张干预措施,维护身心健康,保持其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所帮助。
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1]。
”这一定义指向健康而不是指向疾病,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3个维度界定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不良的职业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日益重要的、有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1 职业紧张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指劳动者的能力、劳动需求、个体资源不能满足工作任务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2]。
适度紧张对健康有益,但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疲劳、焦虑、压抑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展到精疲力竭等,从而影响工作质量[3]。
职业紧张是医疗工作者尤为护士行业一种普遍存在的危害[4]。
2 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影响护士职业紧张的发生及其程度是由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内有资料表明,不同职业和性别对于职务感受和个人因素解释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各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后认为目标要求、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和职工的控制感是影响职业紧张的深层原因[5]。
2.1 个体因素2.1.1 性别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目前仍以女性为主,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尤为以年轻女性为主,她们不仅要完成高风险、任务过重、轮班作业、护患关系处理困难的临床护理任务,而且要做家务、辅导小孩作业、照顾老人。
面对工作和家庭双重任务,压力大,冲突明显,休息得不到保证,加上女性本身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同时要是得不到及时排解,女性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
精神科夜班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分析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问题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精神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专业化和耐心,同时也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特别对于夜班工作的精神科护士来说,他们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
调查为了了解精神科夜班护士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情况,我们特地对某精神科医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精神科医院的夜班护士,共计50人。
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状况和心理状况。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2.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年限、工作种类、夜班情况等;3.心理状况:包括自我认知、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等。
调查结果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0名被调查的精神科夜班护士中,女性占比较高,为76%,男性为24%;年龄分布主要在25-35岁之间,占比为64%;婚姻状况方面,已婚占比为66%。
工作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夜班护士的工作年限大多在1-5年之间,占比高达70%;工作种类方面,护理占比最高,为64%;夜班情况方面,大部分都是2天夜班,1天休息的轮班制,占比为78%。
心理状况调查使用了中文心理压力问卷 (CSSL-10)对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了评测,结果显示,50名护士的平均分数为16.06分,属于轻度压力范围内。
其中,35名护士的分数在轻度范围内,占比70%;14名护士的分数在中度范围内,占比28%;1名护士的分数属于重度范围内,占比2%。
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在个人基本情况方面,女性护士数量更多,年龄层次相对较年轻。
这可能与精神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护士职业的特点有关。
2.在工作状况方面,护理占比最高,说明护理是精神科的核心工作,但由于是夜班,工作强度和压力也相应较大。
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定方法与研究现状
护理人员面临着众多复杂困难,职业压力可能会对职业能力和精神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定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重点。
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量表法。
量表法能够确定被试护理人员的紧张程度,帮助医院识别“心理负担过大异常”状况,一般包括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指数量表(NPSI-C)、护士工作紧张症评定量表(NATS-R)、护士职业熵量表(BOS)等。
经过研究发现,高紧张程度的护理人员的精神健康指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护理满意度降低,护士出现工作疲劳,甚至出现心理病态等。
因此,研究者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通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保护他们的精神健康。
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定方法有助于认清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从而改进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缓解工作紧张程度,改善护理人员的精神健康状况。
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特别关注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定方法,发展出NPSI-C等多种量表,用以诊断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程度,有效保护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健康。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徐朝艳1,郑志惠1,张振路1,王平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广东广州510080;2.南方医科大学赤岗分校护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31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
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广东省9家医院1901名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
结果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101),以门诊、急诊、产科及ICU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相对较高;而工作冲突是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
结论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不同,应对职业紧张水平高的科室的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科室;职业紧张;护理中图分类号:R1971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93(2006)05-0007-04Study on Leve l of O ccupational Stress of Nurses in D ifferent D epart m entsXU Chao-yan,Z HENG Zh-i hu,i Z HANG Zhen-l u,WNAG Ping(Nursi n g D epart m en,t the First A ffiliated H osp ita,l Sun Ya-t sen Un i v ersity,Guangzhou510080,Ch i n 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 l o re the status o f occupational stress on nurses i n different depart m ents. M et hods Descriptive co rre l a ti o na l research m et h od w as used i n t h is i n vesti g ation.Tota l1901nurses fro m 9hosp ita ls i n Guangdong prov ince w ere surveyed by Occupational Stress I nstr um ent and Fati g ue Scale-14. Results There w ere si g nificant d ifferences i n occupati o na l stress on nurses i n d ifferent depart m ents.The stress level of the nurses i n ou-t patients.depart m en,t e m er gency depart m en,t obstetrics and I C U w as higher than others.W orking con fli c t w as the m ain occupati o na l stress factor.Conclusion The leve l of occupa-ti o na l stress on nurses is affected by the ir w orking depart m en.t Corresponding preventi v e m easures shou l d be applied in t h e depart m en ts i n wh ich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 l is h i g her.K ey w ords:depart m en;t occupa ti o na l stress;nursi n g*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是引起个体职业紧张的因素之一[1]。
护理人员作为高压力的群体,近年来有学者对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与职业紧张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2,3],但究竟何种工作环境易使护理人员产生较强的职业紧张尚不明了。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科室对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或预防。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随机抽取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以这9家医院的全体护士为研究的可及总体,样本的纳入标准为工作1年以上、无慢性疾病的注册护士。
共发放问卷2143份,回收2011份,回收率为93.84%,有效问卷为1901份。
其中外科478人(25.14%),内科402人(21.15%),肿瘤科199人(10.47%),急诊177人(9.31%),儿科161人(8.47%),I C U134人(7105%),门诊131(6.89%),妇科113人(5194%),产科73人(3.84%),其他科室33人(1147%);年龄为18~59岁,平均(29.76?7.64)岁;护龄为1~40年,平均(10.07?7.57)年;学历分布:中专1140人(59.97%),大专700人(36182%),本科及以上61人(3.21%)。
1.2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设计方法,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调查问卷由2部分组成: (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科室、职称、工作时间、职务等;(2)职业紧张测量工具[4],包括职业紧张因素、A型行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紧张应对方式等多个亚量表。
余氏[4]通过对医护人员、警察、钢铁工人等人群的调查表明,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各个亚量表均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判别效度与预测效度,C rohach'A系数均在0.70以上或接近0.70,每个亚量表可根据需要选用。
其中职业紧张因素包括组内冲突、组间冲突、工作控制、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工作危险、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职务提升等几个方面。
每一方面按照L i k-ert5点法或7点法赋分以量化(个别条目反向赋分)。
按照应激理论,紧张源出现的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个体的紧张反应越强烈,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也越严重[5],故职业紧张因素部分的总分越高,表明个体面临的职业紧张越高。
7解放军护理杂志Nu rs J Ch i n PLA2006M ay;23(5)收稿日期:2005-11-17;修回日期:2006-03-13作者简介:徐朝艳(1973-),女,黑龙江大庆人,主管护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科研工作.1.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显著, 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结果因各科室护士在年龄、护龄、职称、职务、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故采用协方差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科室的职业紧张有无差异。
由表1可见,经协方差分析,不同科室职业紧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科室的职业紧张水平不同,以门急诊的职业紧张水平最高,而妇科、儿科及肿瘤科的职业紧张水平相对较低。
因篇幅有限,仅列出居于前3位和后3位的科室的数据。
采用LSD两两比较,除内科、外科、I C U、产科之间,产科、急诊、门诊、I C U之间,儿科、妇科、肿瘤科之间两两间无差异外,其他科室间皆存在差异。
对各科室的职业紧张因素进行比较,除外角色冲突、培训充分性、工作前景、职务提升及责任性无差异外,不同科室在其他职业紧张因素方面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
表1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因素比较维度门诊(n=131)急诊(n=177)产科(n=73)儿科(n=161)妇科(n=113)肿瘤科(n=199)F P 职业紧张313.07?2.45312.25?1.84311.70?2.88300.97?1.92299.99?2.29299.72?1.786.010.00组内冲突20.83?0.4420.95?0.3321.24?0.5218.23?0.3518.61?0.4118.09?0.329.430.00组间冲突21.42?0.3822.06?0.2921.40?0.4519.93?0.3019.41?0.3619.39?0.289.420.00工作控制35.86?0.8038.25?0.6038.67?0.9439.24?0.6338.17?0.7438.10?0.582.400.01工作需求33.65?0.4435.44?0.3333.83?0.5133.42?0.3434.57?0.4132.96?0.324.490.00工作单调8.34?0.218.53?0.157.43?0.248.37?0.168.34?0.197.85?0.152.890.00工作危险9.28?0.2810.19?0.218.31?0.338.79?0.228.53?0.267.99?0.209.180.00角色模糊20.12?0.4718.24?0.3518.52?0.5517.81?0.3717.76?0.4417.68?0.342.910.00决策参与7.63?0.257.68?0.198.41?0.298.32?0.208.19?0.238.00?0.182.160.02自主性小17.81?0.3216.89?0.2417.82?0.3716.39?0.2516.23?0.2916.64?0.232.800.00任务不一致性10.77?0.2310.56?0.1710.62?0.279.85?0.189.91?0.2110.30?0.162.460.01绩效反馈14.66?0.2713.96?0.2014.32?0.3213.22?0.2113.26?0.2513.69?0.193.050.00友谊机会少19.71?0.3818.52?0.2919.33?0.4518.75?0.3018.03?0.3618.63?0.282.250.02速度不易控制12.37?0.3211.45?0.2411.39?0.3810.90?0.2511.06?0.3011.14?0.233.040.00挑战性14.41?0.3812.54?0.2813.34?0.4412.78?0.3012.87?0.3512.62?0.272.450.012.2职业紧张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见表2。
表2职业紧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选出变量顺序变量R R2标准回归系数1组内冲突0.5800.3360.1802任务不一致性0.7260.5270.0893角色冲突0.7820.6110.2684角色模糊0.8460.7150.1865工作控制0.8770.7690.3236工作需求0.9030.8160.1847挑战性0.9270.8600.1488友谊机会少0.9420.8880.1529速度不易控制0.9560.9130.12610组间冲突0.9640.9300.15511培训不充分0.9710.9430.11312工作危险0.9770.9550.11413自主性小0.9820.9650.12414决策参与0.9860.9720.09815工作前景0.9890.9790.10916职务提升0.9930.9860.09917绩效反馈0.9950.9910.10618工作单调0.9980.9960.08519责任性 1.000 1.0000.074以职业紧张为因变量,职业紧张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