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逆变器检测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
用户手册储能逆变器ET系列/ET Plus系列5.0-10.0kW 交流耦合逆变器BT系列5.0-10.0kW商标授权以及本手册中使用的其他GOODWE商标归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本手册中提及的所有其他商标或注册商标归其各自所有者所有。
注意因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如无特殊约定,文档内容不可取代产品标签或用户手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文档中的所有描述仅作为使用指导。
目录1 前言 ��������������������������������������������������������������������������������������������������1 1.1 适用产品 (1)1.2 适用人员 (1)1.3 符号定义 (2)1.4 版本记录 (2)2 安全注意事项 �������������������������������������������������������������������������������������3 2.1 通用安全 (3)2.2 光伏组串安全 (3)2.3 逆变器安全 (3)2.4 电池安全 (4)2.5 人员要求 (4)2.6 EU符合性声明 (5)3 产品介绍 ��������������������������������������������������������������������������������������������6 3.1 产品简介 (6)3.2 应用场景 (7)3.3 工作模式 (10)3.3.1 系统工作模式 (10)3.3.2 逆变器运行模式 (13)3.4 功能特性 (14)3.5 外观说明 (15)3.5.1 外观介绍 (15)3.5.2 尺寸 (16)3.5.3 指示灯说明 (16)3.5.4 铭牌说明 (17)4 设备检查与存储 ���������������������������������������������������������������������������������18 4.1 签收前检查 (18)4.2 交付件 (18)4.3 设备存储 (19)5 安装 �������������������������������������������������������������������������������������������������20 5.1 安装要求 (20)5.2 安装逆变器 (23)5.2.1 搬运逆变器 (23)5.2.2 安装逆变器 (23)6 电气连接 �������������������������������������������������������������������������������������������25 6.1 安全注意事项 (25)6.2 接线框图 (26)6.3 连接保护地线 (28)6.4 连接直流输入线(PV) (29)6.5 连接电池线 (32)6.6 连接交流线 (34)6.7 通信连接 (38)6.7.1 连接通信线 (38)6.7.2 连接智能电表 (43)6.7.3 连接BMS通信线 (44)6.7.4 连接EMS通信线 (44)6.7.5 安装通信模块(可选) (45)7 设备试运行 ����������������������������������������������������������������������������������������46 7.1 上电前检查 (46)7.2 设备上电 (46)8 系统调测 �������������������������������������������������������������������������������������������47 8.1 指示灯与按键介绍 (47)8.2 通过SolarGo App设置逆变器参数 (48)8.3 通过小固云窗监控设备 (48)9 系统维护 �������������������������������������������������������������������������������������������49 9.1 逆变器下电 (49)9.2 拆除逆变器 (49)9.3 报废逆变器 (49)9.4 故障处理 (50)9.5 定期维护 (55)10 技术数据 �����������������������������������������������������������������������������������������56 10.1 ET/ET Plus系列技术参数 (56)10.2 BT系列技术参数 (65)1 前言1�1 适用产品1�2 适用人员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逆变器的产品信息、安装接线、配置调测、故障排查及维护内容。
储能逆变器pv弱光检测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聊点儿“干货”,但又不想让你们听着像上课。
说到储能逆变器和PV(光伏)系统中的“弱光检测”,是不是觉得有点儿专业术语扑面而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怎么确保我们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光线不强的时候,也能发挥得好,简单吧?这事儿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里面可有不少“猫腻”。
我们常常在想着,太阳好好晒着呢,电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
其实没那么简单,光线弱了,发电效率就低,这时候储能逆变器可得起个大作用。
逆变器?对,就是它,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没它,你辛辛苦苦安装的光伏板,也没啥大用。
咱先说说“弱光”这事儿。
你想象一下,早晨太阳刚升起,或者傍晚太阳快下山了,这时候的光线是不是弱得很?或者阴天,乌云盖住了太阳,光线也不那么强。
这时候,光伏系统可就开始有点“愁眉苦脸”了。
它们没法发挥最大的效率。
这时候,储能逆变器就得用上“高招”了。
它们的任务就是,在这种光线不充足的时候,也尽量把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然后存储起来,供咱们晚上或者阴天使用。
嘿,听起来好像简单,但要做到精准的“弱光检测”可不容易,得靠逆变器聪明的大脑。
很多时候,逆变器的“智慧”还不够强,检测不到弱光的变化,导致它的发电效率大打折扣。
比如说,一旦光照突然减弱,逆变器要立刻反应,调整参数来适应这种变化。
但如果它反应慢,可能就浪费了一些宝贵的电能。
就像你打游戏,敌人刚出现你没反应过来,结果被打得晕头转向一样,错过了时机。
所以,弱光检测这个环节,得精确又敏捷,不容忍任何的“拖延症”!那这弱光检测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就像我们平时看天气一样,逆变器要能“感知”到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
现代的逆变器有专门的光照传感器和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光照的强弱,一旦发现光线有所变化,系统就能自动调整,不仅能保证系统高效运转,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说白了,逆变器就像一个“灵敏的眼睛”,帮我们时刻盯着太阳的“脾气”,随时做出最合适的反应。
光照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咱们这种变化莫测的天气中。
储能逆变器afci防拉弧功能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介绍,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背景信息。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简要说明储能逆变器和AFCI技术的背景以及该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概述部分的内容编写建议:概述部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储能逆变器作为关键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储能逆变器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有效地调节和稳定电力输出。
然而,由于不可预见的电力波动和突发故障,储能逆变器中的弧光故障事故时有发生,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储能逆变器的安全性能,并防止弧光故障引起火灾和电击等潜在危险,AFCI(Arc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技术被引入到储能逆变器中。
AFCI技术能够检测和隔离电力系统中的弧光故障,及时切断电路,有效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储能逆变器中AFCI技术的应用,特别关注AFCI技术在防拉弧功能方面的意义和优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储能逆变器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AFCI技术,包括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最后,我们将探讨AFCI技术在储能逆变器中的应用,并分析储能逆变器AFCI防拉弧功能的意义和优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储能逆变器AFCI防拉弧功能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其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能方面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储能逆变器afci防拉弧功能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概述整篇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
分为两个子部分。
2.1 储能逆变器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介绍储能逆变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力储能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2.2 AFCI技术的介绍。
储能逆变器老化测试方案储能逆变器的老化测试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 选取样本:从生产线上选取一定数量的储能逆变器作为测试样本,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测试环境设置: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设置合适的测试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满足储能逆变器的实际使用条件。
3. 测试项目设计:根据储能逆变器的性能要求,设计合理的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充放电测试:对储能逆变器进行充放电测试,观察其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效率测试:测试储能逆变器的效率,即在一定输入功率下,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通过效率测试可以评估储能逆变器的能量转换效率。
负载动态响应测试:模拟实际负载变化的情况,对储能逆变器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其输出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
短路测试:对储能逆变器进行短路测试,观察其在短路情况下的保护反应和恢复性能。
寿命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或频繁充放电的方式,对储能逆变器的寿命进行测试,评估其在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表现。
4. 测试过程:按照设计的测试项目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测试,记录各项参数和结果。
5. 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各项参数的合格范围,判断储能逆变器的性能是否达标。
6. 改进措施:根据测试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储能逆变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7. 重复测试:在改进后,重复进行老化测试,以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8. 报告撰写:撰写老化测试报告,详细记录测试过程、结果及改进措施等内容,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储能逆变器老化测试方案的大致步骤,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电网电气实验室基本组成结构面向各大高校电气实验室及电网科研机构,北京群菱研发生产了用于教学实验研究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解决方案。
群菱能源“微电网电气实验室工程全面解决方案”,按照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流程、规范化的运作提供高度可靠的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室建筑布局和装修系统、空气调节、通风、给排水、气体供应、电气工程、安全集中监控系统和配套辅助设备、用户培训、维护服务等部分组成。
群菱能源“微电网电气实验室工程全面解决方案”整合了设备供应商、工程承包商及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的综合能力,确保实验室系统的安全和规范,用户无需对系统的细节问题作过多考虑,所有工作都将由北京群菱帮助您统一解决。
北京群菱承接各类电气实验室建设与系统集成服务,实验室可以满足以下产品检测:储能变流器、光伏并网\离网逆变器、充电机\充电桩、交直流电能表、调容变压器、微电网产品、直流配网产品。
北京群菱公司具备为以上产品提供鉴定检测与研究实验平台搭建的技术能力与成功经验,提供试验平台的系统集成服务,检测平台操作软件定制开发工作,满足产品型式试验与科研开发。
北京群菱将会在本文内对微电网实验室基本组成结构来进行一一解读。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平台能够模拟110kV及以下多个电压等级的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平台系统网架可灵活改变,并能模拟配电网中各种类型故障和运行工况。
配电网物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为新能源研究留有接口。
平台一次设备可模拟10kV电压等级的多条输配电电缆和架空线路、模拟10kV等级变压器、故障模拟系统、模拟无穷大电源系统、模拟静止负荷和旋转电机负荷等,系统特性与原型一致,大小与原型成模拟比例,相互之间功率匹配。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北京群菱的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多个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移动平台,内置有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控制室,铁锂电池组,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移动式可以满足接入到各种现场实施研究试验,可以灵活接入已有分布式发电系统,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500KW VSG无缝切换平台介绍
图1 基于VSG的储能逆变器无缝切换平台
基于VSG的储能逆变器实现与外网间的无缝切换示意图如图1所示。
整个平台包括:外网、能量管理柜和储能逆变器(VSG)三部分构成。
能量管理柜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枢,内部包含外网侧断路器Q1、同步接触器K1、微网侧接触器K2、ARM控制板、DSP板,同时具备相关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
能量管理柜无缝切换基本工作原理如下:(Q1正常全闭合)
外网并微网无缝过程:当微网正常供电时(K闭合、K1断开、K2闭合),外电网来到时,内部的采样电路,采集同步接触器K1两端电网信息(频率、相位、幅值等),用于外电网无缝并入过程中同步所需数据。
能量管理柜内的ARM会将外网信息(频率、相位、幅值等)下发给储能逆变器,储能逆变器收到相关信号及外电网信息(频率、相位、幅值等)后调整自身微网参数,将微网侧的电网调整接近于外电网参数(频率、相位、幅值等),当能量管理柜检测到外电网及微网频率、相位、幅值同步时,闭合外网侧接触器K1,完成外电网并微网的无缝切换过程。
微网并外网无缝过程:当电网正常供电时(K断开、K1闭合、K2断开),能量管理柜ARM下发指令控制储能逆变器VSG启动,储能逆变器自身采集电网信息进行同步,同步完成后吸合接触器K,完成微网并外网无缝过程。
电网微网同时工作时无缝切换:当电网微网都供电时(K闭合、K1闭合、K2闭合),电网突然掉电时,储能逆变器会作为电压源持续供电,保证负载不掉电。
储能变流器检测标准一、设备外观和结构检查1.1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损伤和变形。
1.2 检查设备的结构是否牢固,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固。
1.3 检查设备的标识和铭牌是否清晰、完整。
二、电气性能测试2.1 测试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 测试设备的功率因数、效率等电气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标准。
2.3 测试设备的电气绝缘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三、环境适应性测试3.1 将设备置于模拟的高温、低温、湿热等环境下,测试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3.2 测试设备在振动、冲击等机械应力作用下的运行稳定性。
四、安全性能测试4.1 测试设备的安全保护功能是否正常,如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等保护功能。
4.2 测试设备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
4.3 测试设备在故障状态下的安全性能,如故障隔离、设备停机等。
五、电磁兼容性测试5.1 测试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如电磁噪声、电磁辐射等。
5.2 测试设备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
六、长期运行稳定性测试6.1 通过长期运行试验,测试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下的性能衰减情况。
6.2 测试设备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七、控制逻辑和保护功能验证7.1 验证设备的控制逻辑是否正确,各控制参数是否可调。
7.2 验证设备的保护功能是否可靠,保护动作是否准确、迅速。
八、通讯协议符合性测试8.1 测试设备是否能与预期的通讯设备进行正常通讯。
8.2 验证设备的通讯协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
九、电源适应性测试9.1 测试设备在各种电源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如输入电压波动、频率波动等。
9.2 测试设备在电源故障情况下的运行稳定性。
《户用光伏储能逆变器》“浙江制造”标准编制说明(含先进性说明)1 项目背景按 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要求,立项产品隶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 C3825。
储能逆变器拥有强大的能源管理系统,可智能调节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比例, 提高发电收益;辅助家庭优化峰谷用电,节省电费开支;增加离网应急输出功能,进一步提高家庭供电的可靠性;结合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为系统架设“智能大脑”,实现智能化。
储能的引入使光伏发展逐渐摆脱了电网限制,从而进入到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时代。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9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7.94 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 39.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 2.04 亿千瓦,占全部发电量的 25.7%,且光伏发电装机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品种,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主力军。
且至 2040 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预计将占总发电量的 20%以上。
受益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以及美国、日本等欧美国家的传统光伏市场需求,全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未来全球光伏发电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20%的增速,到 2030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 1,721GW,到 2050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4,670GW,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 在 2012 年前后明确提出光伏行业的发展目标,并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财政补贴促进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确定了已建电站项目补贴 20 年不变的政策依据,以高度稳定的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高效进入光伏发电、材料生产、科技研发等领域,成为国内光伏行业成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保证。
根据 CNESA 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32.4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 17.6%,同比增长 3.6%。
储能逆变器防逆流检测解决方案
安科瑞杨澜
Application
目前,电网公司通常要求光伏并网系统为不可逆流发电系统,即光伏并网系统所发的电由本地负荷消耗,多余的电不允许通过低压配电变压器向上级电网逆向送电。
在并网发电系统中,由于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了防止光伏并网系统逆向发电,系统需要进行逆流检测,通过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侧的电压、电流信号来调节系统的发电功率,从而达到光伏并网系统的防逆流功能。
Structure
Main Functions
AGF-AE/ACR10R系列仪表作为防逆流检测关键元件,采用高性能MCU 及高精度计量芯片,实现电压、电流、功率及电能的实时检测,以上数据刷新时间最快为250ms,可以满足逆变器防逆流检测中的控制实时性要求,逆变器通过实时读取AGF-AE/ACR10R系列仪表的功率大小和方向进行实时的功率调整,到达防逆流检测功能。
Certificate
Product Selection
应用系统型号认证图片
单相系统
AGF-AE-S ANSI C12
ACR10R-D10TE CE
两相系统AGF-AE-D
ANSI C12
UL 1741
三相系统ACR10R-D10TE4。
储能逆变器温升测试储能逆变器是一种能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进行逆变输出的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储能逆变器的温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储能逆变器温升测试的背景、测试方法以及温升测试结果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储能逆变器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过高的温度会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储能逆变器的温升进行测试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二、测试方法储能逆变器温升测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给储能逆变器输入一定的负载电流,然后测量逆变器的温升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逆变器的温升性能。
2. 模拟计算:根据储能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预测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逆变器进行温升评估,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3. 实际运行监测:在储能逆变器实际运行中,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逆变器的温度进行监测,以获取真实的温升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了解逆变器在实际工况下的温升情况,但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温升测试结果分析对于储能逆变器的温升测试结果,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升限制:根据储能逆变器的设计和规格要求,确定其允许的最大温升值。
测试结果应与该限制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散热设计评估:通过温升测试结果,评估储能逆变器的散热设计是否合理。
例如,通过测量不同部件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散热不良的问题。
3. 长时间运行评估:在实际运行中,储能逆变器需要长时间工作。
因此,需要评估逆变器的温升情况是否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以及是否存在过热导致故障的风险。
四、温升优化措施根据温升测试结果,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来改善储能逆变器的温升性能。
例如:1. 散热设计优化:对储能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增加散热表面积或者改善散热材料的导热性能,以提高散热效果。
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构网型并联储能逆变器控制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关键途径。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如晴天时的发电量远低于阴雨天,因此需要通过储能技术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振动系统,其输出电压与电网频率成正比,且与电网电压同相位。
VSG在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
现有的基于VSG的构网型并联储能逆变器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电网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较慢,无法实现实时的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构网型并联储能逆变器控制方法,以提高其对电网波动和负载变化的适应能力。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对VSG模型的改进,提高其对电网波动和负载变化的敏感性;其次,设计一种有效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和优化调度;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它有助于深入理解VSG的运动特性和控制策略,为其他类似设备的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关键。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如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储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的并联储能逆变器(PEMS)。
虚拟同步发电机是一种特殊的发电机,其输出电压与电网频率保持同步。
通过将多个VSG并联组成PEMS,可以实现对电能的有效存储和调度。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储能逆变器检测方案# 储能逆变器检测方案## 引言储能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中。
为了确保储能逆变器的工作状态良好并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储能逆变器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测试方法以及评估指标。
## 检测内容储能逆变器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输入电流和电压检测储能逆变器的输入电流和电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储能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通过检测输入电流和电压可以判断储能逆变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 输出电流和电压同样,输出电流和电压也是储能逆变器的重要参数。
通过检测输出电流和电压可以评估储能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效率和负载能力。
### 温度储能逆变器的温度也需要进行检测。
温度过高会导致储能逆变器的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
因此,检测储能逆变器的温度可以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 效率储能逆变器的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检测储能逆变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可以计算出其效率,并进行评估。
## 测试方法为了完成储能逆变器的检测,需要使用合适的测试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 电压和电流测试电压和电流测试可以通过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来完成。
首先,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储能逆变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然后进行测试。
注意,测试时需要确保测试线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
### 温度测试温度测试可以使用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来完成。
将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对准储能逆变器的温度敏感部位,进行测试。
测试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到高温部位。
### 效率测试效率测试可以使用功率计来完成。
首先,将功率计连接到储能逆变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然后进行测试。
测试时需要确保测试线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
## 评估指标为了对储能逆变器的性能进行评估,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
储能变流器测试方案1. 引言储能变流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它能将电能从电源侧转换储存到能量存储器中,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储存的能量再次转换为电能输出。
为了保证储能变流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分析。
2. 测试目的储能变流器的测试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储能变流器的性能参数,包括变流效率、输出功率范围、响应时间等。
- 检测储能变流器的电气特性,如电压波形、电流波形、谐波失真等。
- 评估储能变流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温度变化、负载变化、瞬态过载等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 验证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功能,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3. 测试环境储能变流器的测试环境主要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条件两个方面。
3.1 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括储能变流器样机、电源、负载和信号采集器等。
其中,电源用于为储能变流器提供输入电压,负载用于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负载条件,信号采集器用于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3.2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等。
根据储能变流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和规格要求,确定测试时的输入电压范围、负载范围和环境温度范围。
同时,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保证稳定的电源供应和恒定的负载。
4. 测试方法储能变流器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
4.1 静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用于测量储能变流器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性能和电气特性。
具体测试项目包括: - 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关系曲线,用于确定变流效率和输出功率范围; - 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曲线,用于评估输出稳定性和负载适应能力;- 电压波形、电流波形和谐波失真,用于检测电气特性和电能质量。
4.2 动态测试动态测试主要用于测试储能变流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具体测试项目包括: - 负载变化测试,用于评估储能变流器的响应速度和负载适应能力; - 温度变化测试,用于验证储能变流器的温度保护功能; - 瞬态过载测试,用于评估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稳定性和保护功能。
储能逆变器检测平台
储能逆变器检测平台是由群菱公司专业生产集成,目前储能并网逆变器、双向变流器技术标准暂缺,关键技术要求检测群菱公司依据光伏逆变器检测、充电就性能检测产考充电机技术标准,同时本方案安参照了国家电网公司Q/GDW676-2011《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标准》,Q/GDW697-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依据国家能源行业标准NB/T31016-2011《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开展,可以测量储能双向逆变器容量达到500KW,完成测试项目包括:
1、并网工作的电气性能检测:包括防孤岛效应、过欠压保护、过欠
频保护等等;
2、储能变流器BMS性能检测:模拟各类电池组状态,精确测量BMS
灵敏度及工作性能;
3、储能变流器的效率检测:充电效率检测、逆变效率检测;
4、储能控制器对储能装置(电池、电容)的充电功能,测试充电过
程曲线,分析储能控制器的充放电特性;
5、测试储能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的直流特性,包括稳压精度、稳流
精度、效率实验、限压特性、限流特性、恒功率特性、纹波系数、
输入输出过欠压报警保护试验、反接保护实验、短路保护实验、
软启动性能实验;
6、储能控制器对能量流向的控制,自动控制各能量设备接入时间和
切离时间;
7、测试各能量设备切入切出对系统的影响,是否实现无缝切换、无
功率波动切换;
8、测试储能控制器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的工作效率;
9、测试工作过程,各个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考核设备的温升功能;
10、测试带有BMS电池管理系统的储能电池组的工作特性;
11、通过锂电池模拟检测平台,可以测试BMS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