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法规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节约能源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为了推动我国节约能源,促进我国环境的改善,因此,在法律上,对节约能源也有了相关的规定,并且公民们是需要掌握的。
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节约能源的相关法律规定,希望能帮到你们。
节约能源的相关法律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发布1989.12.26施行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为配合"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动真格",环保部2014年10月发布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的4套具体办法,并在中国环境网上公开征集意见。
8种环境违法行为纳入按日计罚,按日计罚的最大处罚期限为30天。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当前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按日计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重罚。
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造成严重损害,根据原来处罚的办法最多罚100万元,九牛一毛。
新环保法实施后,启动按日计罚,那可能就是每天罚900多万元。
这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承担。
但值得注意的是"按日计罚"再狠,总归是一种以经济为主的行政处罚。
遏制企业违法排污,不能光算经济账,尤其在"违法排污"和"接受处罚或停产"之间,还存在更加隐蔽的违法排污选择可能。
事实上,2013年6月19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14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入刑标准。
不过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存在入刑主体的甄别以及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如何衔接的问题。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努力。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能源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法律。
2. 法律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是我国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
该法律旨在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该法律规定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要求各行业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
同时,该法律还鼓励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并设立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3. 法律二:能源法能源法是国家在能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能源的国家管理制度和能源安全保障制度等内容。
能源法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管理,制定能源计划和政策,推广和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4. 法律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对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和指导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原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制度。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5. 法律四: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为了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清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促进法还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和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6. 法律五: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为配合我省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中心为此新编写了《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选编》一书,下面为此书目录,请各地区、单位有需要的与我们联系。
目录一、节能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6、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8、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 6]94号)9、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10、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13、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4月27日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 第 7 号令)15、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16、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84号)17、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571号)18、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19、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改环资[2007]199号)20、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1、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7]9 33号)22、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3、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24、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25、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26、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7、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8、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9、钢铁产业发展政策30、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31、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0]1268号)32、关于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 007]141号)33、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703号 )34、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35、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于印发《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36、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2005]第143号)37、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1999年2月11日发布)3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4]第17号)39、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2517号)40、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3号 )41、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7号)42、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 [2007] 21号)4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37号令)44、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16号令)45、“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46、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办法4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48、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6]83号)49、四川省节能监察办法(暂行)(川经[2005]418号)50、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川经[2007]56号)51、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川发改投资[2007]56号)52、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川经环资〔2005〕110号)53、关于对我省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三十九户企业实行目标管理的通知(川经〔20 06〕294号)5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关于下达全省200户重点用能企业“十一五”及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并做好有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6]118号)55、四川省节能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川经办[2007]44号)5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07〕31号)二、节能管理标准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19952、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1997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1990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4-19935、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2000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5316-94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1993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9、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 13471—9210、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 8174—198711、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20001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1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2006三、能源统计报表1、能源统计报表制度(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2、关于省经委“关于申请实施四川省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统计月报表的函”的复函(川统计函[2007]12号)3、关于省经委“关于申请将工业企业水消耗纳入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统计月报表的函”的复函(川统计函[2007]17号)。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6(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6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66(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7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 7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8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89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管理制度;第三章减量化;第四章再利用和资源化;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 16(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6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66(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7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 7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8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89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管理制度;第三章减量化;第四章再利用和资源化;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法律法规)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关于我国节能政策(法律法规)的整理汇总表汇总责任人:宁佐俊汇总日期:2007/08/06筛选、汇总节能政策的原则1.根据卢总指示,主要以2006、2007年颁布的法律、法规、通知为主。
2.筛选原则:法律法规及通知的主要来源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政府网站,发改委网站,经贸委网站,省级节能网等为主。
◇选用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市考虑到该报告一般对年度政府工作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从某个角度也能从中分析出该级政府机构对节能的重视程度。
◇在省市政府网站,发改委网站,经贸委网站上一般都能找到最新最完整的法律法规信息,同时也是查找的最佳途径。
◇一般来说,省级节能网与同级政府机构间存在某种关系:比如说隶属关系。
其上面的资料能起到补充完善作用3.整理汇总原则◇法律法规等以省市为单位分类,再将搜索到的信息分成法律法规及新闻两大类。
◇为方便领导查阅及各位同事浏览,特将各省的法律法规汇总成表格,表格内容包含法律法规名称,颁布机构,颁布时间,同时按时间由近及远排列。
◇在汇总表后附有法律法规通知的摘要,以供参考。
一.国家层面节能工作政策、制度的整理汇总1.2007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
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
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
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
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
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2.颁布的法律/法规/通知文件10包括:《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千家企业名单二.分省节能工作政策、制度的整理汇总北京市1.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坚决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重点抓好首钢压产和焦化厂、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的搬迁工作,继续清理整顿煤矿和“五小”企业,关闭80个固体矿山,加大产业转型扶持力度。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节能环保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和国内的重要节能法规,并探讨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1.《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成果,旨在通过全球协作来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
该协定要求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加强能源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签署,旨在保护臭氧层,防止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
该议定书规定了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或生产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氯氟烃等。
二、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是中国的基本节能法律法规,于2008年制定。
该法规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2.《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为了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和实践而制定的纲要性文件。
该纲要明确了我国发展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步骤,鼓励技术创新和能源节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条例》该法规于2005年颁布,旨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该条例规定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要求,激励企业在节能项目中提供技术咨询、优化设计、设备更新等服务。
三、节能法规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1.保护环境节能法规的实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响应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危害。
2.促进经济发展尽管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会对某些行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它也催生了一系列节能产业,如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推动可持续发展节能法规的实施促进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2005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1号),《通知》指出:“积极鼓励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小型化、高动力性汽车的生产和投资。
”“积极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其安全、节能、环保等性能。
”2005年12月30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商改发〔2005〕655号),旨在推动住宿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006年1月1日,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开始施行。
原《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同时废止。
这次发布的《规定》,大力鼓励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和产品、施工工艺、管理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详细列出了鼓励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8个方面: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这就为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规定》还对建设单位、工程施工、供热单位、公共建筑所有权人、物业管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及审查机构等都提出了实施建筑节能工作的具体要求。
同时,对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的单位如何给予处罚,确定了具体实施标准。
2006年2月14日,为加强政府机构(包括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各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防等部门)节约资源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财政部、中直管理局、总后勤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84号)。
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节能是指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自然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中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和2012年两次进行修订。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约能源的原则和目标:包括优先发展节能型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 节能主体责任: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主体在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信息和节能工作的结果。
4. 节能考核和奖惩:对节能工作的考核和奖惩进行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中国于1995年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能源工作的基本法律。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 能源发展规划:规定能源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平衡。
2. 能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按照合理布局、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合理保护的原则,进行能源的配置和利用。
3. 能源供应和消费:规定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工业节能条例工业节能条例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工作,于1999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和工艺的能源利用率。
2. 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审核: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节能审核和评估。
3. 节能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公布节能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四、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条例是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于2008年颁布的法规。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筑节能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包括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建筑节能标准等。
2. 建筑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节能建材、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汇总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文件逐步出台,加速了我国推进节能减排的步伐。
一、一九九八年199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0号),标志着中国的节能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二条)。
《节约能源法》的公布和实施确定了节能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为中国的节能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要求:“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三条),“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五条)二、一九九九年1999年2月11日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确定了“节能产品”的定义:指符合与该种产品有关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在社会使用中与同类产品或完成相同功能的产品相比,它的效率或能耗指标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或达到接近国际水平的国内先进水平。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各方的关注。
一些国家针对能源消耗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国内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法律,从整个环境保护系统来说,文章最为全面、具有总体性。
这部法律规定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量的限制,同时要求各大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环境保护计划。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政府环境保护职责和环保部门的权力,以及执行、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使其在整个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中比较基础和全面的一部,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规定能源问题的法律。
该法规明确规定了国家的能源政策、环境保护要求和节能减排目标。
并规定要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节能法》《节能法》是我国能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社会强调了资源能源的宝贵和非再生性的特点,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
该法规明确规定了节能的要求和标准,鼓励使用节能产品、技术和设备,同时规定了节能产品、技术和设备的优先购买政策,并对节能领域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国际法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在1992年的《里约公约》上签订的一份公约。
该公约的目的是通过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全球性的科学研究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此外,公约还明确规定了各方需要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各种形式的能源生产、使用和节约措施的推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被视为国际节能减排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在1997年通过的国际公约,旨在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包括中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节能降耗管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
2.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11/10)
3.建科[2006]231号《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4.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5/06/13)5.沪建建[2005]649号关于印发《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
6.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1998/09/22)
7.沪建建[2005]212号《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上海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8.沪建交[2006]765号《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
9.沪建交[2006]781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10.沪建建管(2006)第108号《关于开展本市建筑施工企业节能降耗目标管理的通知》
11.沪建安质监[2006]第074号《关于开展本市创建节约型工地推进工作的通知》
12.沪建安质监[2006]第093号《上海市创建节约型工地指导意见(试行)》
13.沪建安质监[2006]第124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创建节约型工地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14.沪建安质监[2006]第154号《关于加强本市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15.沪建安质监[2006]第173号《关于实施建筑业企业能源消耗重点监
控的通知》
16.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创建节约型工地考核、评选的实施细则(试行)》(2006/09/28)
17.沪建材协(2006)002号《上海市建筑节能产品系统和部品件行业推荐实施办法》
18.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节能监察试行办法》
19.沪建集总施[2006] 205号《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关于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
20.沪府发…2006‟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节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21.建质[2006]192号《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22.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2006年4月26日)
23.沪建安质监[2007]第002号《关于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
24.沪建安质监[2007]第020号《关于印发<上海民用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应用导则>的通知》
25.沪建安质监[2007]第030号《关于开展上海市建设工程创建节约型工地样板工程评选的通知》
26.沪建安质监[2007]第057号《关于加强本市建筑施工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通知》
27.沪建安质监[2007]第064号《关于公布本市创建节约型工地首批达标工地的通知》
28.沪建安质监[2007]第072号《关于公布首批上海市建设工程节约型工地样板工程的通知》
29.沪建安质监[2007]第096号《关于公布节约型工地上半年度达标工地名单的通知》
30.沪建安质监[2007]第113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的通知》
31.沪建安质监[2007]第114号《关于公布2007年上半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节约型工地样板工程名单的通知》
32.沪建安质监[2007]第116号《关于公布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万元产值能耗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33.沪建安质监[2007]第139号《关于表彰建设部2007年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参建单位的通知》
34.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35.建科[2007]159号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36.财建[2007]38号《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
37.沪府发…2007‟2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38.沪经节(2007)448号《上海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质监局关于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39.建质…2005‟2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
40.沪建材(98)第0511号《关于在本市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产品规定的通知》
41.沪建材(2000)第0407号《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中淘汰落后建材产品的通知》
42.沪建材办[2000]083号关于公布《上海市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43.沪建建[2003]617号关于公布《上海市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44.建科[2005]199号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
45.建质[2007]223号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5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47.沪建交联…2007‟886号《关于本市限期禁止工程施工使用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
48.沪建安质监[2008]第006号《关于公布2007年下半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节约型工地样板工程与达标工地名单的通知》
49.沪建安质监[2008]第007号《关于公布“2007年上海市建设工程现场活动表彰企业名单”的通知》
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