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3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58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课件一、引言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各种影像学的技术手段,医生可以对呼吸系统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二、X射线影像学1. 胸部X射线检查1.1 高位胸片的解读和诊断1.2 透视和摄影技术的应用1.3 气管插管导管位置的判断1.4 X线体位的选择与判断2. CT扫描在呼吸系统病变中的应用2.1 肺实质病变的识别和分析2.2 支气管病变的观察和评估2.3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2.4 CT扫描中的放射剂量控制三、核磁共振影像学1. MRI扫描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优势1.1 解剖结构清晰显示1.2 对软组织病变有较好的分辨率1.3 对血液供应和灌注有较好的显示2. MRI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2.1 肺癌的分期和评估2.2 肺癌的转移和淋巴结侵犯的判断2.3 MRI对放射治疗的指导和评估四、超声影像学1. 超声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1 透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本原理 1.2 肺部实质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1.3 支气管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1.4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技术2. 超声在气胸和胸腔积液评估中的价值2.1 胸腔积液的定位和程度评估2.2 气胸的诊断和定位2.3 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五、PET-CT扫描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PET-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1 正电子发射和CT成像的原理1.2 PET-CT的图像融合技术2. PET-CT在肺癌筛查和定位中的作用2.1 早期肺癌的诊断和定位2.2 肺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效果评估2.3 PET-CT在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六、结语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总论】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目的要求: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二、CT检查(一)扫描技术与参数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二)平扫1、常规平扫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三)增强扫描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4、CT灌注成像三、MRI检查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一、正常X线胸片表现(一)胸廓(thoracic cage)1、软组织:①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影③乳房及乳头影④伴随阴影*正常软组织与肺内病变鉴别:解剖部位,是否对称,透视下旋转至肺外2、骨性胸廓①肋骨前肋轮廓模糊密度淡,后肋密度高轮廓清晰肋软骨的钙化肋骨的先天变异:颈肋(C7的短小肋骨)、叉状肋、肋骨联合②锁骨、肩胛骨、胸骨、胸椎(二)气管及支气管1、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约C6~7平面),长11~13cm,宽1.5~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