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精选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四篇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1学数学,就犹如在捕鱼;会解了一道题,就犹如捕获了一条鱼;从而掌握了一种做题的方法,也就犹如拥有了一张捕鱼的网,再难的题目也能成功突破!因此,能否学好数学,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得到了一张网;是解答了一道题,还是拥有了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其实,学数学并不难,主要在于你是否能做到善于实践,善于动脑。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多观察、多多发现,那么,你就会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建造房屋自然要用到几何;看时间自然要用到24时计时法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现在,我有意识地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发现了许多有关数学的奥秘与乐趣。
有一次,妈妈烙饼,每次锅里只能放两个饼。
我就想,烙一张饼要用两分钟,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个烙饼,烙三张饼最少要用几分钟呢?回到书房,我算了算,得出了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张、第二张和第三张饼同时放进锅内。
1分钟过后,取出第一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二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二张饼就烙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一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果然就节省了好多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原来学习数学,还有一个节约时间的好处呀!深奥,太深奥了!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它与生活是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也很有趣,尤其是几何图形中的最怪的“圆”。
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所以圆的面积就不相同。
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的圆与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面积相等吗?我们先用面积公式把两个圆的面积求出来,分别是254.34平方厘米和78.5平方厘米。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15篇)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1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和奢侈阔气,但却拥有宁静和优美、朴素与和谐。
仰望那天空,它一望无边,雪白的云朵挂在空中,显得格外高远。
沐浴温暖着的阳光,吸吮着土地的芬芳,我来到了秋天的田野。
放眼望去,一片黄澄澄的'麦田,伴随着秋姑娘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沉甸甸的高粱早已承受不住自己的重量,谦逊的低下了头;豆子一个个也鼓起荚,全熟了。
夜晚悄悄的向我走来,美丽的月儿好似一位婀娜多姿的没人,给大地撒下了一片光辉。
星星犹如宝石般镶嵌在天空上。
就连小鱼也被这美丽的月色所吸引,忍不住探出水面来欣赏一下。
谢谢你,美丽的秋天!是你把我的家乡装饰的如此绚烂多彩!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2转眼间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其中就有爱读书这个习惯。
俗话说:“书是黄金屋。
”这句话说得好,我就在书中目睹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辽阔的大草原,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我特别喜欢《赢在习惯》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思维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今后,我依然会继续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向自己的梦想迈进了一步,就是向知识的大门又迈进了一步,就是向自己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最后,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吧!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3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4我的家乡在覃塘,那里盛产莲藕。
三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标题:探索奇妙的数字世界
大家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的前三分钟趣味题时间!今天,我
们将一起探索奇妙的数字世界。
准备好了吗?
问题一:魔幻的数字
请你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字,它自己加上自己的倒数,等于1?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个神奇的数字。
提示:倒数是指一个数与1的商的倒数,例如,2的倒数是1/2。
问题二:数字的奇偶性
我们知道,数字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一
个数字的个位数是偶数,那么这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为什么?
提示:个位数是指一个数字的最右边的一位数。
问题三:数字的魔力
我们经常使用的数字系统是十进制,也就是由0到9这10个数
字组成。
请你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只有两个数字,分别是0和1,
那么我们能表示出多少个数字呢?
提示:试着用0和1组合成不同的数字,看看你能得到多少个
数字。
时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问题一的答案是:没有这样的数字。
无论我们用哪个数字加上
它的倒数,都不可能等于1。
这是一个数学上的特殊性质。
问题二的答案是:这个数字是偶数。
因为偶数的特点是能够被
2整除,而一个数字的个位数是偶数,那么这个数字也一定能够被2
整除,所以它是偶数。
问题三的答案是:我们可以表示出无限多个数字。
只用0和1,我们可以组合成任意长度的数字串,从而表示出无限多个数字。
数学世界真是奇妙而有趣!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趣味题中有所收获。
下次再见!。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4篇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记得小时候,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妈妈总是叫我数家里今天几个人吃饭,多少只手,多少条腿。
后来才知道妈妈是在教我数学。
进了学校以后,我发现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它不用死记硬背,只要你认真听讲,掌握它的规律,灵活运用和细心计算,一定能考出好的分数。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考了100分,全班第一名,就很开心,也骄傲起来。
到了下学期,我以为自己有好的基础,学习就不怎么用心,期末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
妈妈知道了,没有骂我,而是坐下来很耐心地对我说:“你知道数学为什么没有考好吗?不是你不会,是你轻敌了!数学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你的灵活,认真的细心。
”听了妈妈的话,我低下了头。
转眼,到了四年级,数学越来越难,从简单的一位数加减乘除,到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混合运算等。
我才知道,学什么都不容易,可我偏偏是一个马虎大王,每天作业总是有那么一点点计算上的失误,更别说考试了。
就拿这次期中考试说,我完全有能力考满分。
因为一道计算出错了,唉!几天前,开了家长会,妈妈不像上次那么说好话了,回到家板着脸说:“一个人如果老是犯同样的错误,不是他粗心,而是没用心。
不管数学、语文还是英语,都要用心去学,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方才有好的表现!”我听了,便很惭愧。
我保证:“妈妈你放心吧,从现在起,我一定牢记你得话,把每门功课都提高,相信我,期末考试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数学,是我热爱的一门功课,它一定要成为我的强项!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趣味数学故事:欧拉和马克都出生在城市,他俩决定跟随种葡萄的大伯到农家去看看。
他俩走进大伯家的园子,看到大伯的两个儿子正在园里摘黄瓜,马克看到满满一篮子的黄瓜问道:“你俩摘了多少根黄瓜?”顽皮的小儿子没有回答却拍手唱起了童谣:“兄弟二人摘黄瓜,一共摘了七十八,哥哥多摘整八根,二人各摘多少瓜?”欧拉一听笑道:“哈哈,小朋友考我们呢。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锦集6篇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1尊敬的XX: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苏格拉底,这句名言诠释了希望与时间的关系。
希望不是空谈,更不是幻想。
在家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些家务,在校就应抓紧时间学习。
在我们的母校——三中。
则就充满了这种认真学习的氛围。
三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校。
在三中,最有名的就要属南宋时期的银杏树了。
那棵银杏树就像一位巨人一样,看着我们三中学子一批一批的来又去。
抚摸银杏树的“躯干”,我仿佛置身于在那个战乱而又发达的年代。
三中十分的古老,一草一木、一栋一房都揭示着它有百年的历史,它年轻,在这儿没有世俗的吵闹,没有令人厌恶的垃圾,它散发着古色古香,会让你嗅出一个清谧芳香、花蝶共舞的年轻世界。
学校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老师们就好比是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同学们就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
如果没有了老师,我们就失去了方向,偏离了航向;没有了同学,就如同生活里失去了阳光,欢乐中没有了笑语。
大家的欢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灿烂,这里有我们人生中的辉煌时刻,有我们迎接社会的起点。
那么,我们就应该手牵着手,为我们的母校增光。
银杏树下的欢歌笑语是我们放飞的青春,我们在这里挥洒着热情;在这里学会自尊、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爱,然后以我们饱满的精神努力汲取知识,大胆地应对未来日子中无数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不应畏惧。
路,也许遥远,也许曲折,但当你在心里默念着要坚强的时候,就能勇敢起来。
曾经在三中里经历过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我们日后回忆中绽放在夜空里灿烂的烟花,虽然短暂却能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永恒的美丽。
我相信,当我们终有一天步入社会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想起,我们一生中最纯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银杏树下。
谢谢大家!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学数学,就犹如在捕鱼;会解了一道题,就犹如捕获了一条鱼;从而掌握了一种做题的方法,也就犹如拥有了一张捕鱼的网,再难的题目也能成功突破!因此,能否学好数学,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得到了一张网;是解答了一道题,还是拥有了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其实,学数学并不难,主要在于你是否能做到善于实践,善于动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1、口算:12÷4= 8÷2= 14÷7= 24÷6=35÷7= 72÷9= 64÷8= 56÷7=300×4= 60×5= 500×8= 90×6=2、口答:(1)70里有()个十;500里有()个百。
(2)25里有()个十和()个一;639里有()个百()个十和()个一。
二、自学探究自主学习课本第26页教学例1,先口算写出结果,并探究口算的方法。
三、小组讨论交流结合自学内容,小组讨论,口算可以有哪些方法呢?请自己写在下面:1、60÷3和600÷3的口算方法有:2、240÷3的口算方法有: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1、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2、用一位数除商是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五、学习反馈1、完成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平均每间蜂房住多少只蜜蜂?怎样列式?该怎样进行口算?2、完成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2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教与学的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1、口算80÷4= 900÷3= 3600÷6= 240÷8=270÷9= 200÷5= 6400÷8= 350÷7=2、估算203×5≈ 395×8≈ 701×8≈ 2999×8≈78×6≈ 42×3≈ 489×9≈ 6012×4≈二、自学探究自学课本第16页教学例2,先理解题意,思考:1、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要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2、可以怎样进行估算,你有哪些方法?三、小组讨论交流1、估算“124÷3≈”的方法是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集体交流2、同学们估算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得哪种估算方法最好?3、请小组成员相互出两道除法的估算题目,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估一估。
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实效性作者:高平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9期摘要:就利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数学;课前三分钟;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等重要,课堂中当然可以培养,但如果能抓住课前三分钟的有效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话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进行和整理复习,回忆和再现,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真正的数学学习状态,对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将起到良好的铺垫性作用。
那么课前三分钟应做些什么,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太长,对于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知识内涵还是停留在数数和算数上。
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
当然,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穿插一些数学童话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吸引力。
二年级,学生逐渐开始接触乘除法。
这时我们就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把乘除法作为课前三分钟的核心要素。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并且喜欢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让数学课堂从课前三分钟开始行动起来。
三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我们除了要保留原有的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增添已有知识的训练内容。
例如,在学习完“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后,为了不让这单一的知识与其他知识割裂,所以我在以后学习“时、分、秒有关换算”时就穿插进了“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知识形成断裂,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有所记忆,使所学的知识前后形成链条。
四年级,学生渐渐长大了,对数学的理解也越发丰富了。
第一周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第二周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2、简单的线路图的描绘: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
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
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
第三周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假如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四周1、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2、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假如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五周平均数:①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平均数×总份数③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六周两位数乘两位数(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第七周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估算:18×22,能够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能够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能够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三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
以下是几个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
1.找规律填数:给出几个数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填上正确的数。
例如:1,4,9,16,25,(),49。
2.智力拼图: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图形,让他们用最少的剪切次数将其分成多块,再通过巧妙的拼接还原为一个完整的图形。
3.数学谜语:出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谜语,让学生猜答案。
例如:两牛打架(打一数学名词),答案是“对顶角”。
4.数学趣味应用题:给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趣味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吃了2个后,他的苹果数量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5.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猜数字游戏、数独等。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巧用课前三分钟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摘要:对于数学课程而言,课前三分钟学科特色尤为凸显,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三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基于此,如何巧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兴趣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
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新课,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
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数学活动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小游戏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和勇气。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第二,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
第三,教师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
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没有人会时时监督着你,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
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范文五篇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1大家好,我是__X,相信数学是令许多人头疼的一门学科。
但是,学习数学并不是无计可施,只要掌握了对的方法,数学就一定能学好的。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要想学好数学,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下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要想学好数学,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并且鼓励自己能克服困难。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记得小时候,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妈妈总是叫我数家里今天几个人吃饭,多少只手,多少条腿。
后来才知道妈妈是在教我数学。
进了学校以后,我发现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它不用死记硬背,只要你认真听讲,掌握它的规律,灵活运用和细心计算,一定能考出好的分数。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考了100分,全班第一名,就很开心,也骄傲起来。
到了下学期,我以为自己有好的基础,学习就不怎么用心,期末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
妈妈知道了,没有骂我,而是坐下来很耐心地对我说:“你知道数学为什么没有考好吗?不是你不会,是你轻敌了!数学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你的灵活,认真的细心。
”听了妈妈的话,我低下了头。
转眼,到了四年级,数学越来越难,从简单的一位数加减乘除,到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混合运算等。
我才知道,学什么都不容易,可我偏偏是一个马虎大王,每天作业总是有那么一点点计算上的失误,更别说考试了。
巧用数学课前三分钟甘肃庆阳宁县城关小学杜会玲学校“构建幸福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开展以来,我通过参加听课、评课及研讨交流活动,收获颇丰。
但纵观全校各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课程的实施,不是口算练习就是复习旧知,形式呆板,内容单一。
结合教学研究活动及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使数学课前三分钟练习开展得持久高效、富有活力,我们数学老师可以不拘形式,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恰当的内容,无需刻意模仿,更不要千篇一律,邯郸学步。
只有适合自己班级、自己课堂风格的三分钟练习才最好,若利用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学好数学的一个先决条件。
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宝贵的三分钟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强化练习。
1.练习简单的口算。
口算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口算能力的练习必须常抓不懈,但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课前三分钟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对口令、开火车、夺红旗等形式练习以下这些内容。
一、二、三年级练习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除法;四年级练习简单的简算,如:4×25,25×4,125×8,8×125,100÷4,1000÷8,56=4×14,72=4×18等等;五、六年级练习常用算式,如:常用的数字平方的结果,112=121,122=144,132=169,142=196……;关于圆周率的计算,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如:25%=0.25,50%=½,¾=0.75,¼=0.25,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类简单的口算在解决数学问题或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如果常在课前三分钟进行读读算算,在计算的时候能够熟能生巧,信手拈来。
数学课前三分钟思维题01、40个梨分给3个班,分给一班20个,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二班分到( 10 )个。
02、7年前,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儿子今年12岁,妈妈今年( 37 )岁。
(12-7) x6+7=37(岁)03、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
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 42 ) 人.(5+3-1) x6=42(人)04、有一串彩珠,按“2红3绿4黄”的顺序依次排列。
第600颗是(黄)颜色。
600÷(2+3+4)=66组…6颗05、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图余30厘米,如果绕倒四固则差40厘米,树的周长有( 70 )厘米,绳子长(240 )厘米。
06、一只蜗牛在12米深的井底向上爬,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滑下2米,这只蜗牛要( IO )小时才能爬出井口。
(12-3)÷(3-2) +1=10小时07、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
如果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8 )分钟。
(5-1) x2=8分08、3只猫3天吃了3只老鼠,照这样的效率,9只猫9天能吃( 27 )只。
(相当于1只猫3天日乞1只老鼠)9、有10把不同的锁,开这10把锁的10把钥匙混在一起了,最多要试( 45 )次,才能把这10把锁和钥匙全部配对。
9+8+7+6+5+4+3+2+1=45次10、文具店有600本练习本,卖出一些后,还剩4包,每包25本,卖出多少本?600-25x4=500本11、三年级同学种树80颗,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2倍多14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80x (1+2) +14=254棵12、学校有808个同学,分乘6辆汽车去春游,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28人,如果其余5辆车乘的人数相同,最后一辆车乘了几个同学?(136人)13、学校里组织兴趣小组,合唱队的人数是器乐队人数的3倍,舞蹈队的人数比器乐队少8人,舞蹈队有2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24+8) x3=96人14、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
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内容提要:利用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它的内容自由,模式固定,要求明确。
”它为师生共同打开学习数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优越性评价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
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本文从小学中段数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与课前三分钟地优越性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课前学生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
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教育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
课前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要做到心、口、手、脑并用,是学生知识和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