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及指令周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含义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n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第 1 页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 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第 2 页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 秒;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第 3 页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 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 秒;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
51单片机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详解51单片机有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的说法,看似相近,但是又都不太一样,很容易混淆。
还是详细分析一下。
时钟周期:单片机外接的晶振的振荡周期就是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振荡周期。
比方说,80C51单片机外接了一个11.0592M的晶体振荡器,那我们就说这个单片机系统的时钟周期是1/11.0592M,这里要注意11.0592M是频率,周期是频率的倒数。
机器周期:单片机执行指令所消耗的最小时间单位。
我们都知道51单片机采用的CISC(复杂指令指令集),所以有很多条指令,并且各条指令执行的时间也可能不一样(有一样的哦),但是它们执行的时间必须是机器周期的整数倍,这就是机器周期的意义所在。
8051系列单片机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细分,将一个机器周期划分为6个状态周期,也就是S1-S6,每个状态周期又由两个节拍组成,P1和P2,而P1=P2=时钟周期。
这也就是经常说的8051系列单片机的的时钟频率是晶振频率的12分频,或者是1/12,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截至2012)新的单片机已经能做到不分频了,就是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指令周期执行某一条指令所消耗的时间,它等于机器周期的整数倍。
传统的80C51单片机的指令周期大多数是单周期指令,也就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少部分是双周期指令。
现在(截至2012)新的单片机已经能做到不分频了,并且尽量单指令周期,就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来看这张8051单片机外部数据,这里ALE和$PSEN$的变化频率已经小于一个机器周期,如果使用C语言模拟这个信号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一一对应的,所以只能尽量和上面的时序相同,周期延长。
单片机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与总线周期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具体计算就是1/fosc。
也就是说如果晶振为1MHz,那么时钟周期就为1us;6MHz的话,就是1/6us。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具体计算为:时钟周期Xcycles。
如果单片机是12周期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T×12。
假设晶振频率为12M,单片机为12周期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1us。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秒;52系列单片机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
设晶振频率为12MHz时,52单片机是12T的单片机,即频率要12分频。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 秒;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
1.时钟周期:(晶振频率倒数、控制计算机节奏)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 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2.机器周期:(指令中单个阶段的执行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由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秒)3.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51单片机中几个时间周期的概念区分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叫振荡周期或晶振周期,即晶振的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数,一般有外部的振晶产生,比如12MHZ=12×10的6次方,即每秒发出120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发出一个脉冲的时间就是时钟周期,也就是1/12微秒。
通常也叫做系统时钟周期。
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8051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在标准的51单片机中,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也就是机器周期=12*时钟周期,(上面讲到的原因)如果是12MHZ,那么机器周期=1微秒。
单片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
单片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称之为一个机器周期,这是一个时间基准。
机器周期不仅对于指令执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机器周期也是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时间基准。
例如一个单片机选择了12MHZ晶振,那么当定时器的数值加1时,实际经过的时间就是1us,这就是单片机的定时原理。
但是在8051F310中,CIP-51 微控制器内核采用流水线结构,与标准的 8051 结构相比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在一个标准的 8051 中,除 MUL和 DIV 以外所有指令都需要12 或24 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系统时钟频率为12-24MHz。
单片机指令的执行周期分析与优化单片机是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芯片,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
在单片机中,指令的执行周期是决定程序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单片机指令的执行周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
一、单片机的指令执行周期在单片机中,指令的执行周期是指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单片机的指令执行周期由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两个因素决定。
1. 指令周期:指令周期是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它由时钟周期和机器周期两部分组成。
时钟周期是指单片机的时钟频率,它决定了单片机每秒钟能执行多少个周期。
机器周期是指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它取决于具体的指令和处理器的架构。
2. 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单片机执行指令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在单片机中,一条指令的执行通常分为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和写回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花费若干个时钟周期。
不同的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对机器周期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
二、单片机指令执行周期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单片机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进行以下优化:1. 优化指令周期:提高时钟频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减少指令周期的长度,从而提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
然而,要提高时钟频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受到硬件设计的制约。
除了提高时钟频率,还可以通过增加流水线级数、优化指令流水等方法来降低单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2. 优化机器周期:通过合理设计指令集和架构,可以减少指令的机器周期数,从而减少整个指令的执行周期。
例如,采用指令重排、指令并行和指令预测等技术可以减少指令阻塞和等待的时间,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缓存、改进访存流程等方法来提高访存操作的效率。
3. 优化指令流:在编写程序时,合理选择指令的使用方法和指令的排列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指令的执行时间。
例如,可以使用位运算代替乘除运算,减少浮点运算的开销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代码优化、循环展开和循环合并等技术来减少指令的条数,提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
51单片机中的周期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时钟周期、振荡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1、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在单片机中也就等于晶振的倒数。
51 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 表示),2 个节拍定义为状态周期(用S 表示)
时钟周期是单片机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eg:12M 晶振的单片机,时钟周期=振荡周期=1/12 us。
2、机器周期:定义为完成一项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方便管理,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去执行一项基本操作。
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
在51 单片机中1 个机器周期由6 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12 个时钟周期=12 x 1/12 us =1 us
定义机器周期是因为时钟周期时间太短,根本做不了什么。
3、指令周期:定义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通常,包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比如MOV 指令,CLR 指令等。
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另外还有四周期指令。
判断指令是单周期指令还是双周期指令,最可靠的是查指令表。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规律总结,
此规律应按照顺序进行判断,前一条原则高于后一条(主要指2~6),按顺。
MSP430单片机的时钟周期和机器周期与指令周期之间的关系解析时钟简介: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时钟周期就是直接供内部CPU使用的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钟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的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
时钟频率越高,工作速度就越快。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由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一个S周期=2个时钟周期,所以80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MSP430单片机上电后,如果不对时钟系统进行设置,默认800 kHz的DCOCLK为MCLK和SMCLK 的时钟源,LFXTl接32768 Hz晶体,工作在低频模式(XTS=O)作为ACLK的时钟源。
CPU的指令周期由MCLK决定,所以默认的指令周期就是1/800 kHz=“1”.25μs。
要得到lμs的指令周期需要调整DCO频率,即MCLK=1 MHz,只需进行如下设置:BCSCTLl=XT20FF+RSEL2;//关闭XT2振荡器,设定DCO频率为1 MHz。
DCOCTL=DCO2//使得单指令周期为lμsMSP430的时钟周期(振荡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之间的关系在430中,一个时钟周期= MCLK晶振的倒数。
如果MCLK是8M,则一个时钟周期为1/8us;一个机器周期= 一个时钟周期,即430每个动作都能完成一个基本操作;一个指令周期= 1~6个机器周期,具体根据具体指令而定。
另:指令长度,只是一个存储单位与时间没有必然关系。
时钟频率、时钟周期、cpu周期、cpu指令周期频率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符号f或ν表⽰,单位为秒分之⼀,符号为s-1。
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性质决定的与振幅⽆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者的关系:f=1/T,⼆者成反⽐(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
周期,物体作往复运动或物理量作周⽽复始的变化时,重复⼀次所经历的时间。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它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与周期成倒数关系。
⽇常⽣活中的交流电的频率⼀般为50Hz或60Hz,⽽⽆线电技术中涉及的交流电频率⼀般较⼤,达到千赫兹(KHz)甚⾄兆赫兹(MHz)的度量。
脉冲信号⼿电灯⼀直亮,这是直流。
不停的按开关导致灯亮、熄变化,就形成了脉冲。
按开关速度的快慢就是脉冲频率的⾼低。
时钟频率在电⼦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个按⼀定电压幅度,⼀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兹)。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 f ”表⽰,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兹)、kHz(千赫兹)、MHz(兆赫兹)、GHz(吉赫兹)。
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µ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µs,1µ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时钟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12T、6T、1T 之间关系时钟周期:
又叫振荡周期;是时钟脉冲的倒数;例如22.1184MHz的控制器,其时钟周期就是1/22.1184 us.
状态周期:
8051把1个时钟周期叫做一个节拍。
两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
机器周期: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的时间单元叫做机器周期。
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状态周期构成。
8051的机器周期一般由6个状态周期构成,即12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
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简单的指令是单机器周期指令;复杂的双机器周期指令和多机器周期指令。
指令周期是CPU的关键指标。
ARM的指令一般都是单周期指令。
STC单片机下载时有一个12T和6T模式选择。
12T就是普通的模式,指令周期的时间等于时钟周期的12倍。
而6T则是倍速模式,指令周期的时间等于时钟周期的6倍。
两者的区别会在串口速度上面有体现。
同样的code,以6T模式和以12T模式下载后,串口波特率相差一倍。
1T是12倍速的模式,即指令周期的时间与时钟周期相等。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状态周期振荡时钟周期(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 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0.25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由6个 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 秒;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
51单⽚机晶振频率、时钟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和总线周期的关系⼀、晶振频率1、英⽂全称:frequency oscillate2、定义: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 不能改变。
⼆、时钟周期1、英⽂全称:Clock Cycle。
2、时钟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的时间单位。
在⼀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个最基本的动作。
3、时钟周期 = 晶振周期 = 振荡周期Tosc = 晶振频率(振荡频率fosc)的倒数。
4、若晶振周期为12MHz,则时钟周期 = 1/12us。
每秒发出120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发出⼀个脉冲的时间就是时钟周期,即1/12微妙。
三、状态周期振荡器脉冲信号经过时钟电路⼆分频之后产⽣的单⽚机时钟信号的周期(⽤S表⽰)称为状态周期。
故⼀个状态周期S包含2个节拍,前⼀时钟周期称为P1节拍,后⼀时钟周期称为P2节拍。
四、机器周期1、定义:CPU完成⼀项基本操作(取指令、存储器读写等)所消耗的最短时间。
2、⼀般由12个时钟周期或者6个状态周期组成。
3、计算:机器⼈周期 = 12 / 晶振频率。
4、存在的原因:1个时钟周期⽆法⼲完⼀件事,⽽12个时钟周期能够完成基本的操作。
五、指令周期取出并执⾏⼀条指令的时间。
指令周期是不确定的,因为她和该条指令所包含的机器周期有关。
⼀个指令周期=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机器周期,像乘法或除法就含有4个机器周期,单指令就只含有1个机器周期。
六、总线周期访问1次存储器和I/O端⼝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七、⼩结所需时间:时钟周期 < 状态周期 < 机器周期 < 指令周期 < 总线周期————————————————————————————————————————————————————————————。
问答:1.什么就是大小端对齐Little-Endian就就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Big-Endian就就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2.什么就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与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答:指令周期就是CPU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机器周期就是所有指令执行过程的一个基准时间,机器周期取决于指令的功能及器件的速度;一个指令周期包含若干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又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每个指令周期内的机器周期数可以不等,每个机器周期内的节拍数也可以不等。
3.什么就是总线判优?为什么需要总线判优?答:总线判优就就是当总线上各个主设备同时要求占用总线时,通过总线控制器,按一定的优先等级顺序确定某个主设备可以占有总线。
因为总线传输的特点就就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部件同时向总线发送信息,势必导致信号冲突传输无效,故需用判优来解决。
4.什么就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答:所谓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即程序执行时对存储器的访问就是不均匀的,这就是由于指令与数据在主存的地址分布不就是随机的,而就是相对地簇聚。
存储系统的Cache—主存级与主存—辅存级都用到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对Cache—主存级而言,把CPU最近期执行的程序放在容量较小、速度较高的Cache中。
对主存—辅存级而言,把程序中访问频度高、比较活跃的部分放在主存中,这样既提高了访存的速度又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
5.指令与数据都存于存储器中,从时间与地址两个角度,说明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解:计算机区分指令与数据有以下2种方法:通过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指令与数据,即在取指令阶段(或取指微程序)取出的为指令,在执行指令阶段(或相应微程序)取出的即为数据。
通过地址来源区分,由PC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就是指令,由指令地址码部分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就是操作数。
单片机: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具体计算就是1/fosc。
也就是说如果晶振为1MHz,那幺时钟周期就为1us;6MHz的话,就是1/6us。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
简介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总线周期(BUS Cycle):也就是一个访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用的时间。
时钟周期(Clock Cycle):又称节拍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
(晶振频率的倒数,也称T状态)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总线周期组成,而一个总线周期时间又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n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但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电路和器件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其所需要的时钟周频率范围也不一定相同。
我们学习的8051单片机的时钟范围是1.2MHz-12MHz。
在8051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 个S 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 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及指令周期
本文介绍什么是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及指令周期等。
单片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
单片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称之为一个机器周期,这是一个时间基准。
―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时钟周期。
如果一个单片机选择了12MHZ晶振,它的时钟周期是1/12us,也是一个晶振周期。
它的一个机器周期是12×(1/12)us,也就是1us。
机器周期不仅对于指令执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机器周期也是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时间基准。
例如一个单片机选择了12MHZ晶振,那么当定时器的数值加1时,实际经过的时间就是1us,这就是单片机的定时原理。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ns。
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
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但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电路和器件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其所需要的时钟周频率范围也不一定相同。
我们学习的8051单片机的时钟范围是1.2MHz-12MHz。
在8051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所需的时间执行指令,通常一个机器周期数组成。
指令是不同的机器周期所需的数量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单字节指令,指令的读取周期,指示出指令寄存器解码后立即执行,不再需要其他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如指挥权的更复杂的指令,乘法指令,你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机器周期。
通常的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其中包括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