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人类的食物
- 格式:pdf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26
第1节人类的食物典型例题一:青少年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A.能预防脚气病B.是人的生长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C.能加速血液循环D.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答案:B解析: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典型例题二:某人患贫血,你认为该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适当增补的是含()丰富的无机盐。
A.钙B.铁C.锌D.碘答案:B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人体缺钙,幼儿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在牛奶、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钙,不符合题意;B、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缺乏会患贫血,在肝脏、蛋含有丰富的铁.所以符合题意;C、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在海产品、瘦肉中有丰富的锌,不符合题意;D、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应食用加碘盐,不符合题意;故选:B。
典型例题三: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A.糖类B.脂肪C.无机盐D.维生素答案:D解析:AB、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B错误;C、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D、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能提供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典型例题四: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主要为人体提供()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答案:B解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故选:B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人类的食物》教案:揭秘食品加工的危害与安全措施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认识食品加工可能带来的危害。
3. 掌握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1. 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
3. 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 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
3. 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教学难点:1. 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
2. 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食品加工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食品加工?为什么要进行食品加工?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3.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人类的食物》教案:揭秘食品加工的危害与安全措施。
二、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5分钟)1. 教师介绍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食品加工的理解。
三、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10分钟)1. 教师介绍食品加工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原因。
2. 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食品加工危害的理解。
四、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10分钟)1. 教师介绍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2. 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食品加工的安全措施。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食品加工安全措施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品加工的安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品加工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食品加工的危害及其原因的认识程度。
六、案例分析:食品加工危害的实例(10分钟)1. 教师展示食品加工危害的实例,如瘦肉精、塑化剂等事件。
2. 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料了解案例的背景和影响。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3)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功能。
能力目标: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反射(如:眨眼反射、缩手反射),这些反应可以使你避开造成伤害性刺激的物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以及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三、教学难点: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功能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方法相结合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第74~79页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时的内容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等。
(二)新课导入通过展示芒果、缩手反映和猴子骑车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行为是先天就会的吗?(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展示“铃声-唾液分泌反射”实验的示意图,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己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长期只给铃声,不喂食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四)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呢?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对狗建立条件反射进行了一个经典的实验,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验过程。
(教师放映课件——条件反射的建立)问题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生:食物引起的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的是条件反射。
观察图1,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非条件刺激,那么食物就是非条件刺激;观察图2,狗只听到铃声不分泌唾液,铃声为无关刺激;观察图4,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条件刺激,那么这个铃声就是条件刺激;问题2:观察图3,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生:食物与铃声的多次结合)食物这个非条件刺激与铃声这个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就使本来与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铃声,转变为引起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人类的进化过程:1、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地形气候的环境变化)2、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3、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4、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是否直立行走。
5、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程: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利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变得强大6、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受精过程中,众多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最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数是:1个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在8.5-9.5岁,男孩在10.5-11.5岁二、生殖过程1、在输卵管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
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胚泡发育成胚胎。
胚胎经过5周左右形成胎儿。
胎儿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课题: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人类的食物(第1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叙述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指导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媒体类型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学生统计和教师统计的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种类(见下表)||。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生:水、无机盐——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