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0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主要涉及到骨科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评估和防范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风险因素: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骨科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为评估和防范这一风险因素,护士可以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行肢体活动、佩戴弹力袜、使用抗凝剂等。
2. 坠床风险:骨科患者多因手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肢体活动受限,容易出现坠床风险。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评估坠床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装床栏、监控患者行动、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等。
3. 伤口感染:骨科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或体表钢板、螺钉等植入物。
为评估和防范伤口感染的风险,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伤口状况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后伤口清洁护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4. 并发症:骨科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部组织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
为评估和防范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护士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咨询医师、进行相应的检查等。
为了减少骨科护理中的风险,护士需要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 提供安全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床铺,加装床栏,减少坠床的风险。
2. 做好疼痛管理:骨科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镇痛措施,同时注意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剂量。
3. 进行护理干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行肢体活动,佩戴抗静脉血栓弹力袜,使用抗凝剂等。
4. 加强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合作:骨科护理关注患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评估手术效果。
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与对策分析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识别护理风险,然后评估护理风险,构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完善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来降低护理风险。
骨科疾病复杂,患者年龄较大,治疗方法不同,恢复时间较长,以及其他因素增加了护理风险。
基于此,本文根据引发护理风险的常见临床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骨科护理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骨外科的常见病也在发生变化。
交通事故造成的骨骼和关节外伤正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骨科老年病的数量也在增加。
如今,出现了许多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增加了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适当的治疗,医务人员可能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骨科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工作。
骨科护理人员经常面临更严重的疾病,长期疾病和截瘫患者,工作很辛苦,护理也更困难,骨科护理工作面临更多风险。
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增强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意识,合理解决护理纠纷,降低骨科护理风险系数,并提出防范对策,对于骨科护理管理的有效进展意义重大。
1、骨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自从患者入院以来,他们与医院具有法律关系,在接受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征得知情同意和自由选择,以保护其健康和安全。
但是,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的认识,并且在护理中所需的法律概念较弱,因此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就无法摆脱这种关系。
1.2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欠缺骨外科专业性强,如果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有隐患的风险。
例如,在运送脊椎骨折的患者时,如果头部、颈部和躯干不在同一轴上,则伤害会进一步加深。
颈椎受伤的患者由于手术不当而造成呼吸暂停;石膏固定不干,移动可能会导致变形;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高;长骨骨折在三日内容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小腿和前臂的挤压伤往往会导致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骨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整体骨科护理质量水平。
方法:对骨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应对。
结果:在相应的制度出台后,骨科病房的护理均按照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护理人员提高了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有效降低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整体上提升了护理的满意度。
结论:结合骨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防范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护理;危险因素;对策随着我国现代护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护士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具备正确认识、评估、规避、分散、防范与补救各种风险的能力,以杜绝护理差错、缺陷及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1]。
作为骨科而言,外伤患者较多,且病种复杂、年龄偏大,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危险因素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对医护人员在人身安全、经济领域、法律等方面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针对骨科护理开展有效的风险因素分析,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解决护理纠纷,降低骨科护理风险系数,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提升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探究骨科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具体的分析如下。
1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1护患沟通不畅,护理费用偏高骨科部门收治的患者,很多都是因意外事故导致。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焦虑、激动,由于不了解诊疗过程,可能有的患者家属会产生误解。
如果此时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缺少耐心,就很容易引发冲突。
另外,现在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都在骨科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相应地,临床医疗和护理费用也就相对较高。
如果护理人员事先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超过患者的承受能力范围后,就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护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是骨科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处理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哪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骨科病人常见于各种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病症都会对患者的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风险、感染风险、压疮风险、药物风险、并发症风险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
针对手术风险,我们需要对手术前后的骨折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并发症风险等,以便安全地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风险。
感染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感染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部位和时间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感染风险。
压疮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体重、营养状况、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药物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并发症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血栓、肺炎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
除了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护理意识和能力,共同降低骨科护理中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家属需要了解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做好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教育,共同降低骨科护理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包括以下几点:
1.手术操作安全隐患:骨科手术涉及到骨骼切割、植入物安装
等操作,需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专业技能才能进行。
医护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
2.院内感染安全隐患:骨科手术后易发生感染,特别是深部组
织感染。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手术部位消毒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
3.患者跌倒安全隐患:骨科患者多有行动不便,极易发生跌倒。
护士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及时协助患者行动,并在床边摆放防滑垫,保证床边无障碍。
4.药物管理安全隐患:骨科患者多需要长期服用镇痛药和抗生
素等药物。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准确、及时。
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用药情况,避免药物重复或漏服等情况发生。
5.伤口护理安全隐患:骨科手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护
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伤口清洁、干燥,并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和护士应加
强培训、建立规范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以确保骨科护理的安全性。
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与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以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为基础,在对骨科疾病和伤害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和健康的专业护理。
由于骨科疾病和伤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手术风险、医疗感染风险、跌倒伤害风险等。
对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风险手术是骨科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风险是骨科护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手术风险包括术中出血、手术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情况、手术风险评估等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手术提供合理的准备和护理。
2.医疗感染风险骨科患者因为手术、伤害等原因都存在着一定的医疗感染风险。
骨科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病因是外伤创口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需要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
3.跌倒伤害风险骨科患者由于疾病和手术后的虚弱状态,容易出现跌倒伤害。
跌倒伤害可能会导致骨科患者的原有伤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对骨科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十分重要。
二、骨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1.手术风险防范(1)强化手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体格检查、手术适应症评估、术前准备等。
(2)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做好术前的手术标记和手术部位的准备,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和意外。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2.医疗感染风险防范(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切口、伤口等处于无菌状态。
(2)对术后切口伤口的护理和换药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确保切口伤口的愈合和无感染。
(3)提醒和教育患者及家属做好伤口伤病的日常护理,避免伤口感染的风险。
3.跌倒伤害风险防范(1)对骨科患者进行跌倒伤害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情况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等级。
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引言:骨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工作,负责照料与治疗各种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骨科护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术后康复护理不足、低位感染风险高以及患者心理健康支持不完善等。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当前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术后康复护理不足1.1 应用固定设备和技术不当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合适的固定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对固定设备选择和适配缺乏了解或经验。
这可能导致患者受伤情况加剧或延长康复时间。
解决方案:- 为骨科护士提供培训和教育课程,强调正确使用固定设备和技术。
- 建立一个专业团队评估每位患者的固定需求,并确保设备合适舒适。
1.2 康复计划缺乏个性化术后康复是骨科护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很多时候只能提供通用的康复计划,缺乏个性化。
每位患者的情况各异,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和恢复进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设计。
解决方案:- 建立一个综合评估系统,包括骨折类型、手术方式、身体状况等多个因素,以确定每位患者独特的康复需求。
- 与康复师和物理治疗师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在随访中不断调整。
二、低位感染风险高2.1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低位感染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知识了解不足或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解决方案:- 提供全面、及时并定期更新有关低位感染预防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等知识。
- 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医疗人员互相监督和持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
2.2 缺乏有效的早期感染监测低位感染通常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出现可疑感染症状时,并未及时被警觉或监测到。
解决方案:- 建立一个标准的早期感染指标监测体系,定期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指标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提高医务人员对低位感染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认识,加强对患者情况的密切观察。
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在骨科护理实践中,医院管理、医院基础条件、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缺乏教育是引起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加强健康教育等途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防范安全隐患的措施于一体,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骨科护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Abstract] In orthopedic nursing practice,hospital management,hospital basic conditions,nurses expertise and lack of educ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safety of care,in practice,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strengthening hospital care work management,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pproach,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against threats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gradually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care.[Key words] Orthopedic care;Nursing safety;Precautions确保病人安全是对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安全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和心理上不会受到严重损伤[1]。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骨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专业护理姓名准考证号年月日目录一、摘要 (1)二、论文主体······································2-8(一)、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3-6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3)1.2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低 (4)1.3护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 (4)1.4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5)1.5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急救设备,技术不完善 (5)1.6健康教育不到位··································5-6(二)、骨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6-82.1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6)2.2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培养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6)2.3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6-72.4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7)2.5加强护理文件书写,完善签字制度······················7-82.6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三、主要参考文献 (8)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规避风险发生。
方法:对可能存在风险相关因素,分别采用分解分析法逐一排查,分析原因。
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监控是避免风险的决定因素,通过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及应对风险能力,减少或避免骨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护理质量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
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都成为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
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医院和个人承担经济、法律及人身的风险。
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
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
其特点为: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多,病情复杂,变化快,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
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近年来我科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主要将我科易产生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方面进行探讨。
一、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患者自入院起, 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 就享有平等救治权、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
部分护士的法律观念淡薄, 未做到依法执业。
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
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指导、监督机制, 就会造成护理行为有章不循。
1.2 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低不同的专科护理具有其特殊性,如果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会产生护理风险。
如搬运颈椎损伤患者时操作不当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为脊柱损伤患者翻身时若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位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造成石膏变形、折断;观察外伤患者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忽视了隐蔽的更严重的创伤;还有对疾病的潜在并发症预见不足,如长骨干骨折,在伤后72小时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前臂及小腿挤压伤后,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在骨科护理中,缺乏预见性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观察重点,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3护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如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未落到实处就会造成责任风险。
如危重、大手术患者未到床旁交接班而使患者发生褥疮或管道脱落未能及时发现;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治疗抢救;对有精神症状的外伤患者未派专人守护而引起意外事故发生;在进行诊疗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未严格遵守抢救制度,致使抢救器械、药品不到位延误抢救时间。
1.4 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急救设备,技术不完善骨科患者大多行走不便,常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入厕时无辅助设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小儿、老年人未加护床栏易发生坠床;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牵引装置无防护被他人不慎碰撞对患者造成损伤,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护理人员对仪器性能及操作不重视, 各班清点及检查仪器性能工作流于形式。
在抢救病人时仪器出现故障, 以及护士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 应急能力差, 均易引发纠纷。
1.5 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创伤骨科中意外事故较多,患者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了解诊疗程序,认为受伤后应立即进人麻醉科进行手术,不懂还应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有的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
此时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骨折患者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医疗费用随之增加,若未事先与患者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1.6 健康教育不到位健康教育工作是骨科护理中的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繁忙, 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 出现病人在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情况下过早下地、过早活动发生钢板断裂; 股骨头置换的病人由于翻身或坐姿不当造成脱臼; 术前病人没有禁饮食而推迟手术时间等, 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二、骨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2.1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完善和抓好各项制度落实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在科内成立由骨干护士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责:①对科室内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与骨科相关的潜在护理风险;②对骨科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风险干预措施,对以后的工作提出要求;③每周召开风险小组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重点。
2.2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培养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现代骨科医学的发展和骨科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对骨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更多的专科护理技能,还要掌握其他相关专科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
科内要定期进行业务讲座利专科培训,通过晨问提问、护理查房和定期考试来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发生。
2.3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对护士进行持续有效的风险教育,如进行护理风险案例分析,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
同时注重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慎独”精神,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牢固的职业责任,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2.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根据骨科患者的特点在护理中注重及时有效的交流,在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项目前,都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实施该项目的名称、目的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同时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急躁情绪,耐心讲解诊疗程序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确保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选择治疗方案权”。
2.5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完善签字制度护理记录是患者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医疗纠纷发生后,院方维权的有力举证之一。
因此,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如患者人院时即存在褥疮,如果护理人员在人院评估中未发现,则评估不准确;又如小腿外伤患者入院时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下肢肿胀明显,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人院时的情况,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故护士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中不光注重做,更要注重书写,同时要完善签字制度,如向患者实施护理操作遭到拒绝时,不仅需要向其讲明后果,还应落实签字制度,而且要在护理文书中详细记录。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足的护士人数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护士长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护士人数,实行弹性排班,注重新老护士搭配,对实习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重点操作的护理倾斜。
同时重视医疗环境安全,如在湿滑的地面放置明显防滑标志,为使用双拐的患者准备双轮助行器。
对牵引装置施加保护,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总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每一次护理行为都有风险伴行。
一旦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不但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护理风险的严重危害性,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采取加强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才能规避和预防各种护理风险。
我科通过有效风险管理,将护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