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反映人物个性。人物的身份地 位、心理个性和精神风貌,都会在一定的环境下, 通过相应的动作展现出来。比如运动中的人,因为 性格、态度不同,动作也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拙, 有的巧;有的张扬,有的含蓄……描写时,仔细揣
摩,抓住关键性的特征,精确“炼词”,用最合适 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特点,才能成功地做好这道选择 题,写出“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的特点。 请看例4:
(人与动物的动作前脚跟后脚,交相辉映,无
生动地再现了孩子因好奇探索的天性带来的一个 “趣”字!诸多动作似电影胶片,阅读和想象跟 紧一点的话,完全可以看成是一连串的连贯动作。 你读出其中的玄机了吗?)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 样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 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系列动作,秩序井然。)
2.合理分解动作,精细描摹完整过程。如果动作太 多,最好是分解成一连串细小的动作,在细腻的刻 画描写中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请看例6: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动作描写是团队作战,需“队员”配合才能打胜战。
具体生动的动作描写,是团队作战的结果。只有将
动作穿插在具体的场景中,并与其他“队员”—— 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时,它们才是 有意义的动作,这些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 鲜明的画面。试对比下面两组句子(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