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__人体的神经调节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39
专题12神经调节一、基础知识必备1.正确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图示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反射与反射弧的四个认识误区(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4)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4.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DE段:静息电位。
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
5.膜电位的测量和相关曲线:6.兴奋在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不同:(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篇一: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123篇二:3.3(1)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案教学设计案3.3(1) 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三)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神经系统的结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投影片六、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前面学了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而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怎样呢?引出课题:第3节神经调节出示图片1、人的手碰到火,手会立即缩回去。
2、用树枝触乌龟头,头和四肢都缩进龟甲。
说明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
.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应?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板书:一、对刺激的反应【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学生动手测你反应的快慢。
1、测试者松开直尺,被测试者将尺抓住(0刻度朝下)。
2、测试5次,记录直尺该度,求平均值。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教学准备: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1、实验准备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学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学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学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学生: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学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学生:6、……四、课堂探讨问题:教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初二生物人体的神经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答案】神经元反射【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否则不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反射的概念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调节人体跑步动作的系统是A.运动系统B.呼吸系统C.神经系统D.内分泌系统【答案】C【解析】A.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B.呼吸系统,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内分泌系统进行激素调节,故ABD都不符合题意;C.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由脑、脊髓、神经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运动系统的活动,同时也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3.葡萄既可以房前屋后栽种,又可大田种植;生食可口开胃,营养丰富,又可深加工,深受人们喜爱。
幼苗可购买,也可选择性状优良的葡萄在枝条适当的位置作环剥处理,再用肥沃疏松土壤覆盖。
约一个月,环剥处开始生根,从母枝上剪断,移栽入含腐殖质较高,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中,就可以长成一棵新的植株。
请据此回答问题:(1)上述繁殖葡萄的方法是,与扦插相比它更易成活。
与利用种子繁殖相比,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保持。
葡萄喜欢疏松的土壤,土壤板结时要松土,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根部对的需要。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
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游戏、自主学习、观察、讨论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一)本节具体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脊髓和脑,反射和反射的类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以及睡眠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预备两节课完成,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情况,主要完成“脊髓和脑”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学会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神经系统的组成图、神经元模式图、脊髓横切面图、脑的纵剖面图、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域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中学到“人体的神经组织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具有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等功能。
例如脑和脊髓的主要结构是神经组织”。
学生虽然对脑和脊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等知之甚少。
尤其是对构成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的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和神经等名词概念,更是一头雾水,难以弄清。
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脑和脊髓的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游戏:看谁反应快(1)先出示游戏规则:同桌完成比赛游戏。
以身体各种动作为基础,当老师说出某一动作时,身体必须做出相反动作。
如“坐”--“站”,“左”--“右”,“上”--“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