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神经调节 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植物及动物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它是经历特定反应和过程之后,使得身体内各器官或系统之间达到适应性变化,从而让身体调节以适应外部变化的过程。
这种反应包括协调系统之间活动的反应,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反应。
此外,神经调节也能够调节新陈代谢。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两个,即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它从环境中收集信息并发出信号,而神经递质则是神经元发出的化学物质,其能够传播信息。
神经递质可分为两类:细胞外神经递质和细胞内神经递质,细胞外包括胆碱、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而细胞内则是多种蛋白质,如脂多糖、荷尔蒙和细胞因子等。
二、神经调节的运作原理神经调节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神经元发出的电或化学信息,能够传播到外部的目标细胞,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在传播的过程中,神经元将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到受体细胞,这种信号就是神经递质,而受体细胞根据这种信号,产生特定的生理作用,从而达到调节目的。
神经调节的作用包括:1、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神经调节可以调节各器官之间的关系,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如:神经调节可以调节胃肠动力学,维持体内物质的正常工作;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使心率和血压保持在适当的范围。
2、调节动态平衡:人体的行动需要协调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这就要求神经调节发挥作用,以使肢体以及其结构之间的均衡是必要的,比如说改变身体的姿势,均衡的动作都是靠神经调节来调节的。
3、调节耐受性和調整性反应:神经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功能,来调节机体对外界变化的反应,以及反映症状的强度,以及提高外界的耐受性。
例如,当一个人面对噪声、光线或温度等外部变化时,人们可以通过锻炼神经调节系统来增强耐受性,从而改善对外界变化的反应。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神经调节》期末复习知识点苏教版知识点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
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
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
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
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课后练习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且能运动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答案:D解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两个功能,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到达脊髓的神经中枢,一方面神经冲动沿脊髓的白质中的上行传导束传导大脑,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但由于传出神经受到损失,所有无法产生运动。
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填空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2.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传导和传递神经信号。
3.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神经信号。
4. 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是神经信号传导的基础,包括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
二、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1.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2.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GABA等。
3. 神经递质的作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信号传导。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信号。
2. 大脑包括大脑皮层、丘脑、基底神经节、脑干和小脑等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知、认知、情绪调节、运动控制等。
四、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神经节,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2. 脊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神经信号,脑神经负责控制头颅和颈部的运动和感觉。
3. 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觉传导、运动控制和自主神经调节。
五、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
2.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激状态下的兴奋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张等。
3.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平静状态下的抑制反应,包括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消化功能增加等。
六、神经调节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1. 神经调节在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代谢等方面。
2. 神经调节在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失调,导致各种疾病和症状,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3. 通过神经调节的调整和调理可以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和健康。
七、神经调节的调理方法和途径1. 药物调节是通过使用药物干预神经系统的活动,如镇静剂、兴奋剂、抗抑郁药等。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细胞体和凸起(轴突和树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2、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2)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发生条件:反射弧的完整性,适宜的刺激,具有神经细胞的多心的动物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对刺激做出应答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⑤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特点: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二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传出神经(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构成(4)传出神经(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时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时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精心整理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CO2+H2O└→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CO3+H2CO3→NaHCO3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可以说一个人身上细胞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的衰老病变等等等等,都是因为细胞出现了问题,你应该了解细胞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高考必考神经调节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考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跨学科知识,其中之一就是神经调节知识点。
神经调节作为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
本文将从神经递质、神经元和神经调节三个方面论述高考必考的神经调节知识点。
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的关键环节之一。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电信号的化学物质,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传递和调节作用。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了大脑皮层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多巴胺则与情绪和行为调节有关,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去甲肾上腺素则是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脏排血量。
了解这些神经递质的功能作用,对于理解神经调节的原理及相关的生理和行为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就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来实现的。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神经元的传递是一种电化学过程,电信号从树突通过轴突传递,最终到达突触,通过神经递质释放到另一个神经元。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神经调节的机制,以及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调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调节是整个神经系统协调和调节全身生理和行为的重要过程。
神经调节控制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了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比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相互作用来调节心率、血压的变化,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神经调节还涉及到食欲的调节、睡眠的调节、疼痛的调节等。
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对理解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以及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中,神经调节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考生应该熟悉和了解神经调节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神经调节对身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高三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在生物学中,神经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生理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对于高三生物学考试来说,神经调节的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神经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通过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连接和信号传导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和行为。
这种信号传递主要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即突触传递。
神经细胞的功能可分为感受器、传导器和效应器,感受器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器传递信息,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反应。
二、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负责神经信号的接收、传导和传递。
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将其传递到细胞体;轴突将来自细胞体的信号传递到距离较远的神经元;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化学结构。
三、神经细胞的传导神经细胞的传导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化学传导是指神经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
当神经细胞兴奋时,会释放出神经递质,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电传导是指神经细胞内部产生的电位差在细胞内蔓延,从而传递信号。
电传导速度较快,适用于急速的信息传递。
四、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可以通过兴奋和抑制两种方式来实现。
兴奋是指神经元传导的信号使目标细胞兴奋,从而使其增加活动。
而抑制则是指神经元传导的信号使目标细胞抑制,从而使其减少活动。
通过兴奋和抑制的交叉作用,神经调节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机体的生理和行为。
五、神经调节的例子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一个重要例子。
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一个桥梁,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二者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主要负责机体的休息和消化,如心跳减慢、消化功能增强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原理:1.反馈机制:即负反馈调节。
它通过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之间的通路,通过控制信号的负反馈作用,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反的变化,维持稳态。
2.正反馈:与负反馈相反,它通过加强刺激的传入,使得机体的变化越来越大,远离稳态。
3.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的,而内分泌调节是通过体液的分泌和传递来实现的。
二、人体调节机制的类型: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过对内脏器官的调节来控制和调节器官的功能及其血液供应。
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组成,它通过血液对机体的各个细胞和器官起调节作用。
3.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调节人体各器官及功能。
4.循环系统:通过控制心脏收缩力和频率、平滑肌的收缩力度、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和血液的流量。
三、调节器官和调节物质:1.调节器官:生物体中许多器官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响应,其中包括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
如皮肤、眼、耳、鼻等感受器官,大脑和脊髓等控制中枢,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官。
2.调节物质:包括神经递质和激素两大类。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例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对机体内部产生调节作用。
四、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1.体温调节:人体能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血压调节:通过调节心脏收缩力和频率、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
3.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浓度,使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4.酸碱平衡调节: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的作用,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PH值的稳定。
5.水盐平衡调节:通过肾脏的调节,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水盐平衡。
以上只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人体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且多种多样。
【必修三】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2.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4、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传导方向:双向不定向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1)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传递速度:比较慢因为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4)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5)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6)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习题一:(2017秋•常德期末)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的过程C.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和体内反射弧中均有双向传导的特点D.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 细胞体和凸起(轴突和树突)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2、反射(1)概念: 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2)类型: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发生条件: 反射弧的完整性, 适宜的刺激, 具有神经细胞的多心的动物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感受器: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 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 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组成: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 对刺激做出应答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 形成的突触越多, 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 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 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 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 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反射弧完整, 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⑤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 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 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特点: 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 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 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 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协助扩散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 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 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 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 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点整理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
- 脑。
- 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与人类的语言有关,包括S区、H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但不能说;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能说、读、写,但听不懂)等。
-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病变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 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脑干受损会直接危及生命。
- 脊髓。
-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的灰质在中央,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其中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等,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白质在灰质的周围,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2. 周围神经系统。
- 脑神经:共12对,大多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例如,嗅神经能传导嗅觉冲动,视神经能传导视觉冲动等。
- 脊神经:共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能够支配躯体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二、神经元。
1. 神经元的结构。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内含细胞核等重要结构。
- 树突:短而分枝多,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并将兴奋传至细胞体。
- 轴突:长而分枝少,轴突外面包着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做神经末梢。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细胞体产生的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肌肉或腺体等)。
2.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号来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
它是人体内部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种,负责维持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
下面将从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信号传递、神经调节的类型等方面详细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控制中心。
大脑主要负责思维、感觉、记忆等高级功能,而脊髓则主管反射性活动。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共同控制着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躯体神经则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与大脑之间的信息。
二、神经信号传递神经信号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或电信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神经元接收信息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转化为电信号。
2. 电信号传递当电信号到达轴突时,会引起轴突末端释放化学物质(也称为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会跨越突触隙并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3. 化学物质作用当化学物质到达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时,它们会与受体结合,并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三、神经调节的类型1. 自主神经调节自主神经调节是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对内脏器官的控制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交感神经主要参与身体应激反应,而副交感神经则主要参与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细胞,并对其产生作用。
3. 神经肌肉调节神经肌肉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实现对身体运动的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主要由躯体神经系统控制。
四、神经调节的重要性神经调节是人体内部调节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能够快速地响应外界刺激并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
八年级上册神经调节知识点神经调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神经系统与生理系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调节关系。
在中学的生物学教育中,八年级上册就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它们通过神经冲动来传递信息。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它们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神经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接受和感知外部和内部的刺激;(2) 处理和集成信息;(3) 传递信息;(4) 控制机体的各种功能。
2. 神经系统的分类根据其位置和作用,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的功能就是传递神经冲动,从而传递信息。
在突触间隙中,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4. 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就是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其传递包括两个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后,膜内部的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抑制则是指神经元受到足够的抑制性刺激后,膜内部的电位变化被阻止,从而神经冲动无法传递。
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兴奋性调节和抑制性调节。
兴奋性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兴奋神经元的方式来影响某些器官的功能。
抑制性调节则是指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方式来影响某些器官的功能。
6.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是人体调节体内稳定性的重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神经冲动来传递信息,而内分泌系统则主要通过分泌激素来传递信息。
7.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感觉神经元主要负责传递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信息,而运动神经元则负责控制机体的各种运动。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在神经调节中有各自的作用。
神经调节总结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大脑包括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大脑皮质是大脑功能的主要执行器,负责思维、感觉、运动和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脑干包括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它们负责调节体温、睡眠和呼吸等自主神经活动;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其中脑神经是由大脑和脑干发出的神经,主要负责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主要负责与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活动有关的神经传导。
二、神经系统的作用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将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感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环境。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活动,包括行走、跑步、举重等。
3.自主神经功能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器官进行调节,使各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平衡,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
三、神经调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1.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
电信号是神经元内部的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产生的电流变化,是快速的传导过程;化学信号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是一种慢速的传导过程。
2.神经兴奋性神经元的兴奋性是指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受到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和突触传递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3.神经调节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身体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等功能,使得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保持生理平衡。
4.神经调节的病理过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它们会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障碍,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四、神经调节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应用1.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和突触传递等来改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在我们的身体里,神经调节就像是一个精密而高效的指挥系统,时刻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和各种生理活动的平衡。
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便是反射。
那什么是反射呢?简单来说,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比如说,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很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回;当有强光照射到眼睛时,瞳孔会自动缩小。
这些都是反射的表现。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这五个部分。
感受器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侦察兵”,它能够感受到外界或者内部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比如在缩手反射中,手上的皮肤就是感受器,能感受到烫的刺激。
传入神经则像是“通信兵”,负责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司令部”,它接收到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就像是“传令兵”,把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
效应器则是反射的“执行者”,它会根据传来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还是以缩手反射为例,手臂上的肌肉就是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后会迅速收缩,使手缩回。
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比如婴儿的吸吮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这些反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人类和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反应,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条件反射则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比如,我们刚开始看到梅子时并不会流口水,但多次吃过梅子后,当我们看到梅子,甚至只是听到别人提到梅子时,就会流口水。
这就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总是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选修1第2章人体的神经调节※什么是反射?★高等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中某环节受损,导致反射不能发生,但依然有感觉,受损的是什么环节?★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为什么去除脑后,仍然可以观察到搔扒反射?★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而不是脑,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神经元的结构组成及各自作用?★神经元(细胞核和绝大多数细胞器所在的部分,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按照功能划分,神经元的类型有哪些?★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什么是神经纤维?什么是神经末梢?什么是神经?★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树突或轴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其中感觉神经的树突末梢参与感受器的构成,运动神经的轴突末梢则参与效应器的构成;成束的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膜包被及保护,构成神经※如何分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外,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之内※完成反射的条件?★(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
能够引起反射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射。
※反射包括哪两种类型?※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形式和方向?★在神经纤维上,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而且可以双向传导(注意:在人体中电信号是单向传导的,只有在离体实验中,刺激到了神经纤维中部,才会双向传导)※什么是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存在65mV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与什么有关?★主要与Na+-K+泵的活动及K+向外扩散有关(前者属于主动运输,后者属于协助扩散)※受到刺激后,神经元的膜电位会如何变化?★若刺激强度过弱,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若刺激强度适宜,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元发生兴奋(神经冲动)。
第1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姓名班级
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如图所示的是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是构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
括[A]树突和[C]轴突两种.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D]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2、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
(1)当手偶然碰到了某种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肤里的[l]__________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2] __________传到脊椎里的[3] __________,由此再发出神经冲动通过[4] __________,传达到手臂上的[5]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反射.
(2)从反射类型看,手偶然碰到火迅速缩回属于__________反射
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 →听小骨→耳蜗 (听觉感受器)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耳与听觉
耳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形成物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人体对外
界环境的
感知 成因 晶状体过度变凸 近视及其 眼球前后径过长 预防 矫正:配戴凹透镜 预防: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眼和视觉 眼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