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概念和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130
梁板结构设计详解梁板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承重能力强、变形稳定、施工便捷等优点。
它由梁和板两部分组成,梁负责承载和传递荷载,板则负责覆盖梁底部并分散荷载,使荷载均匀传递到梁上。
梁板结构的设计首先要进行荷载计算,将建筑载荷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设计荷载大小。
常见的荷载包括自重、活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和承载能力的需求,设计师确定适当的荷载组合。
接下来是梁的设计。
梁的设计研究的是梁的截面尺寸、钢筋布置、受力性能等。
在梁板结构中,梁负责承载和传递荷载,因此梁的尺寸和构造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根据设计荷载大小,可以计算出梁的截面尺寸和布置钢筋的数量。
同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梁的变形和挠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的选材和施工也需要考虑。
选材时要选择适合的梁材料,如钢、混凝土等,根据建筑的需求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施工时,要注意梁的加工和安装,保证梁的质量和稳定性。
板的设计与梁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板是承受压力的,因此板的设计注重板的压力性能和变形。
在设计时要根据板的荷载计算确定板的尺寸和材料,同时要注意板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使板能够保持平整和稳定。
总之,梁板结构的设计涉及到荷载计算、梁设计、板设计、选材和施工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经济的考虑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与其他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确保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梁板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其设计技术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设计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结构构造、结构计算等多个方面对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是由柱、梁、板等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其设计原理是在满足承重和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重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承重原理是通过柱、梁、板等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承受楼层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
其中,柱作为承重构件,承受下方楼板和上方楼层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梁作为横向承载构件,将楼板荷载传递至柱上;板作为楼面承载构件,将上方楼层荷载传递至梁上。
2、稳定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稳定原理是通过柱的稳定性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
柱的稳定性受到轴心受压能力和偏心受压能力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注意柱的轴心受压比和偏心距等参数。
3、抗震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抗震原理是通过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来抵抗地震力。
其中,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发生过大的位移变形;耗能能力是指结构在位移变形过程中,能够吸收和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以提高抗震性能。
三、结构构造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构造主要包括柱、梁、板等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的布置柱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网格状、框架状、交叉状等。
在柱的布置时,需考虑结构的承重和稳定性,同时兼顾结构的美观性和经济性。
2、梁的尺寸和布置梁的尺寸和布置方式也有多种,常用的有矩形梁、T形梁、箱形梁等。
在梁的设计中,需考虑梁的横向承载能力和纵向受拉能力,同时兼顾结构的刚度和美观性。
3、板的厚度和布置板的厚度和布置方式也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板的设计中,需考虑板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同时注意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和布置方式,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混凝土梁板剪力承载力标准一、概述混凝土梁板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由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组成的横向承载系统。
在混凝土梁板结构中,剪力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基本原理、剪力作用机理、剪力承载力计算方法等方面,对混凝土梁板剪力承载力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基本原理混凝土梁板结构是由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组成的横向承载系统。
混凝土梁主要承担结构的纵向荷载,而混凝土板主要承担结构的横向荷载。
混凝土梁板结构具有结构高度低、材料消耗少、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三、剪力作用机理在混凝土梁板结构中,由于荷载作用的不平衡性,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之间会产生剪力作用。
剪力作用的机理是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之间的摩擦力和剪切力的相互作用。
当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之间的剪力超过了摩擦力时,混凝土梁板结构就会发生剪力破坏。
四、剪力承载力计算方法混凝土梁板剪力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材料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公式。
1、基于材料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基于材料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剪力承载力。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应力分布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应力分布是指在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应力分布可采用受拉区和受压区的受力状态进行简化计算。
(2)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剪力分布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剪力分布是指在截面上的剪力分布情况。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截面剪力分布可采用等效剪力原理进行简化计算。
(3)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剪力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剪力承载力是指结构在剪切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剪力承载力可采用截面抗剪强度进行计算。
有梁板的工程量计算例题梁板工程量计算例题:一、梁板基本信息1. 梁板类型:混凝土梁板2. 梁板结构尺寸:宽度w=2000mm,深度d=400mm3. 梁板跨度:4m4. 传力条件:连接用螺栓六角头螺栓,穿透底板5. 梁板的简支形式:两边端支座及中间两个支座二、梁板工程量计算1. 混凝土材料计算(1)梁板的混凝土配合比:水泥375kg/m3, 3/2砂的重量, 0.48的粉煤灰(2)梁板的混凝土量:梁板宽为2000mm,深度为400mm,跨度为4m,梁板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V=thickness*width*length,因此混凝土板材用量为:V=0.4*2*4=3.2m32. 钢筋计算:(1)钢筋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梁板尺寸确定拉钢筋用量,单跨4m时拉钢筋用量为40kg/m[1],按4m跨度计算,总长度为16m,因此拉钢筋用量为:重量不小于640kg(2)钢筋型号及直径:由于拉钢筋的抗压强度需要是混凝土抗压强度的1.2倍以上,抗拉强度需要高于混凝土抗拉强度1.1倍以上。
计算合格的拉钢筋型号及直径,此处参考国家标准《混凝土钢筋及拉结件》,选择16mm直径的HRB335钢筋。
3. 螺栓计算:(1)螺栓的尺寸和数量:按4m跨度,梁板的螺栓尺寸由螺纹直径及螺距决定,以满足载荷和刚度要求,此处取螺纹直径为M20,螺距为150mm,螺栓的数量算法为:(跨度/螺距+1)*2,因此此空间例子需要螺栓数量为:(4/1.5+1)*2=18个。
(2)螺栓相关工程量:螺栓重量需要算出,每个M20六角头螺栓重量约为3kg/18个,因此螺栓重量:3kg*18=54kg;螺栓帽重量:M20六角头螺栓帽重量约为0.25kg/18个,因此螺栓帽重量:0.25kg*18=4.5kg。
三、梁板工程量总计(1)混凝土用量:3.2m3(2)钢筋用量:拉钢筋用量不小于640kg,用HRB335 16mm钢筋(3)螺栓用量:M20六角头螺栓数量为18个,螺栓重量54kg,螺栓帽重量4.5kg。
简述有梁板和无梁板的柱高的计算柱高是指建筑物中柱子的高度,计算柱高需要考虑到楼板的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楼板类型有梁板和无梁板,两者计算柱高的方法有所不同。
1.梁板类型的柱高计算梁板是由梁和板组成的结构,梁位于板的下方,作为承重的主要构件。
在计算柱高时,需要考虑到梁的高度和梁的厚度。
首先需要确定每层楼的设计荷载,包括活载和静载。
活载是指人、家具、设备等可变的荷载,静载是指楼板自重等不可变的荷载。
接下来需要计算每层楼的设计弯矩,弯矩是梁板结构中常见的力学概念,用来描述梁的受力情况。
设计弯矩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梁板的几何形状和荷载情况。
计算设计弯矩后,可以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包括梁的高度和梁的宽度。
梁的高度一般由结构设计师根据弯矩计算的结果确定,梁的宽度一般由建筑设计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柱高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梁的厚度。
梁的厚度是指梁板结构中梁的上下表面距离,一般取决于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的强度。
梁的厚度越大,梁板结构的刚度越大,柱高可以减小。
2.无梁板类型的柱高计算无梁板是一种没有明显梁的楼板结构,它采用更薄而均匀的楼板来分担和传递荷载。
在计算柱高时,需要考虑到无梁板的厚度和板的跨度。
首先需要确定每层楼的设计荷载,包括活载和静载。
活载是指人、家具、设备等可变的荷载,静载是指楼板自重等不可变的荷载。
接下来需要计算每层楼的设计弯矩,弯矩是无梁板结构中常见的力学概念,用来描述楼板的受力情况。
设计弯矩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无梁板的几何形状和荷载情况。
计算设计弯矩后,可以确定无梁板的厚度。
无梁板的厚度一般由结构设计师根据弯矩计算的结果确定,无梁板的跨度也会对厚度的选择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无梁板的厚度越大,柱高可以减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梁板结合无梁板的方式来计算柱高。
这种方式结合了两种楼板结构的优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小柱高。
总结起来,计算柱高需要考虑到楼板的类型和结构,梁板和无梁板的柱高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梁板类型的柱高计算需要考虑梁的高度和梁的厚度,而无梁板类型的柱高计算需要考虑无梁板的厚度和板的跨度。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
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图1.3.1。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0201l l 相关。
当跨度比值0201l l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的弯矩值较为接近。
随着0201l l 的增大,短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
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1.3.2。
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位移与变形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裂缝与破坏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
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发展。
梁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梁板理论是一种用于计算梁的伸长量的理论。
在梁板理论中,梁被视为一个薄的、长的平面结构,其厚度相对较小,可以忽略。
梁板理论可以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的计算中,如桥梁、楼房等。
在计算梁的伸长量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ΔL=ε×L其中,ΔL是梁的伸长量,ε是单位应力下的应变,L是梁的长度。
梁的伸长量是由外加的拉伸力引起的,梁在受力中会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后,在力撤离后能够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变形。
在弹性变形中,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弹性阶段的线性部分被称为弹性模量E。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体材料刚度的物理量。
在梁板理论中,我们假设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可以使用Hooke定律来描述。
根据Hooke定律,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ε=σ/E其中,ε是应变,σ是应力,E是弹性模量。
根据梁板理论,我们可以将梁看作是一维杆件,其伸长量可以用上述公式来描述。
根据梁板理论,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梁的挠度以及剪切力等其他参数。
在实际工程中,梁板理论通常只适用于低应力、小变形的情况。
对于高应力、大变形的情况,梁板理论可能不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理论和方法来计算梁的伸长量。
总结起来,梁板理论是一种简化的理论,用于计算梁的伸长量。
根据该理论,梁的伸长量可以通过单位应力下的应变乘以梁的长度来计算。
梁板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来计算梁的伸长量。
资料-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
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
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
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
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2.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
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
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
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3.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4.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
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5.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
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6.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 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
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7. 关于回弹再压缩 nbspnbspnbsp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之梁板结构设计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是指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中,以梁和板为主要承载结构的设计方法。
梁板结构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地下结构设计方法,它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通道等地下建筑中。
在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地下土壤的勘察和地质条件的分析,以了解地下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然后,依据地下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进行结构荷载计算,确定地下建筑的荷载条件。
根据结构荷载和地下土壤的承载能力,进行地下建筑的结构分析,确定结构体系和布置形式。
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中,梁是承载地下建筑荷载的主要结构构件,主要用于承载地板上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下的基础或地下土壤中。
梁的设计包括梁的尺寸、材料、截面形状等。
梁的尺寸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同时考虑梁的施工性和经济性。
梁的材料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具体选择要根据地下建筑的类型、荷载大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
梁的截面形状一般选用矩形截面或T形截面,根据结构荷载和距离要求确定梁的高度和宽度。
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中,板是地下建筑的地面结构,主要用于承载人员和车辆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梁上。
板的设计包括板的尺寸、材料、截面形状等。
板的尺寸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同时考虑板的施工性和经济性。
板的材料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具体选择要根据地下建筑的类型、荷载大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
板的截面形状一般选用矩形截面,根据结构荷载和支撑间距要求确定板的厚度。
在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梁板结构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和支撑。
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砼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的焊接或螺栓连接,以确保梁板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梁与基础之间、梁与地下土壤之间的支撑通常采用承台或基础块,以确保梁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总之,地下建筑梁板结构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它采用梁和板作为主要承载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等特点。
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规范一、概述混凝土梁板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好、施工便利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规范,包括梁板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材料选用、荷载计算、梁板尺寸设计、钢筋配筋、施工要求等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梁板结构:由梁和板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梁为纵向构件,板为横向构件;2. 梁:承受横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柱上的构件;3. 板:承受纵向和横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梁上的构件;4. 梁板节点:梁和板相交的部分。
三、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失稳;2. 经济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减小结构重量和使用材料的数量,降低建造成本;3. 实用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等要求;4. 美观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美观度,满足建筑设计和环境要求。
四、材料选用1. 混凝土: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2. 钢筋: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抗拉强度不低于400MPa;3. 砖: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砖,抗压强度不低于7.5MPa;4. 砂浆: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浆,砂浆标号不低于M5。
五、荷载计算1. 自重:按照材料密度和结构构型计算;2. 活载:根据设计使用功能和区域规划标准计算;3. 风荷载:根据所在地区风速、结构高度、结构形式等因素计算;4. 地震作用:根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和结构性质等因素计算。
六、梁板尺寸设计1. 梁的截面尺寸: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计算;2. 板的厚度: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计算;3. 梁长宽比:梁的长宽比应在10以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4. 板长宽比:板的长宽比应在5以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七、钢筋配筋1. 梁的钢筋配筋:根据梁截面的受力性能计算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2. 板的钢筋配筋:根据板的受力性能计算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3. 梁板节点处的钢筋配筋:根据节点受力情况计算节点处的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