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与市场效率
- 格式:ppt
- 大小:853.00 KB
- 文档页数:28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1.消费者剩余(1)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
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它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
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商品,并拒绝以高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而且,对于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商品持无所谓的态度。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与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3)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
(4)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
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
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
2.生产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
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
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通过求出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生产者剩余。
(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卖者可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三色笔记-经济基础一、供给与需求1.1 供给的定义和特点供给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生产成本上升,供给量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供给量增加。
•供给是在市场上发生的:供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2 需求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而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收入上升,需求量增加;收入下降,需求量减少。
•需求是在市场上发生的:需求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
1.3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供给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上升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需求曲线是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为横轴,需求量为纵轴的一条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下降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二、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2.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上升。
只有在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情况下,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
2.2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过程市场平衡是指市场中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状态。
市场价格在平衡状态下形成,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市场交易达成一致,买卖双方都能获得满足。
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状态下,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可能不平衡,会出现供过于求或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初级微观经济学篇一:南开大学20xx年春学期《初级微观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15春学期《初级微观经济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他们的( ) (满分:2)A. 价格之比B. 数量之比C. 边际效用之比D. 总效用之比。
正确答案:A2.劳动力派生需求取决于( ) (满分:2)A. 产品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成本B. 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C. 劳动力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消费者需求D. 公司的总收益小于经济利润正确答案:C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 (满分:2)A.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D.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正确答案:B4.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 )就会停止营业 (满分:2)A. 平均成本B. 平均可变成本C. 边际成本D. 平均固定成本正确答案:B5.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 )。
(满分:2)A. 厂商的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B.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C. 生产规律D. 厂商能够调控长期成本正确答案:A6.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 ) (满分:2)A. 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B. 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C. 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D. 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正确答案:B7.为了防止公司经理侵害股东利益,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办法有( ) (满分:2)A. 高薪招聘更好的经理B. 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C. 给经理一定的公司股份D. 在公司安装更多的摄像头正确答案:C8.一个行业有很多厂商,每个厂商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 (满分:2)篇二:初级微观经济学笔记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 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比较优势确定了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贸易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和市场势力)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长期中,货币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1. 货币量增加,社会总支出增加,需求增加2. 需求增加,企业提高物价,雇用更多工人生产更多物品与劳务3. 失业率下降循环流量图模型:货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物品与劳务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PPF)供给与需求模型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百/价格变动百分百决定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时间等(长期弹性>短期弹性)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曲线:价格低,数量多,缺乏弹性供给曲线:价格低,数量少,富有弹性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价格管制、数量管制和供给与需求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使其销售量下降,税收归宿取决于供应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该方较难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无谓损失是市场扭曲引起的总剩余减少,其大小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故为减少税收导致的无谓损失,应选择对供给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的物品征税拉弗(Laffer)曲线是税收规模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曲线税制的设计税收两个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国际贸易出口国进口国出口国: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进口国: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总剩余增加贸易保护:关税和进口配额(减少进口量)进口配额和关税类似,唯一差别是:关税增加了政府收入,而进口配额为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外性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 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2.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税(庇古税)与补贴、可交易的许可证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斯定理:如果私人能够无成本地谈判,那么,总可以达成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议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产权的重要性: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生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反映了生产者将资本用于次优选择时可能实现的收入总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平均总成本ATC=TC/Q(有效规模:使ATC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MC=ΔTC/ΔQ平均固定成本AFC=FC/Q:扩散效应,AFC越来越小平均可变成本AVC=VC/Q:边际产量递减效应,AVC越来越大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产出水平较低时,由于专业分工的效应,使得边际成本降低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企业有足够时间调整其投入量,所以在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在短期中才有固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每一个产出量都有一个使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固定成本,即给定产量,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成本使给定产量等于有效规模点(故:提高产出量→提高固定成本)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LRATC:说明了成本如何随企业的经营规模—即大小—而变动经济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原因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经济不规模:LRAT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原因是协调问题增加了规模收益不变:LRAT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价格=平均收益(MR=P=AR)利润最大化产量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MC=MR)长期决策(MC、ATC、MR=P=AR)P>ATCmin,企业盈利,进入行业P=ATCmin,企业收支平衡P<ATCmin,企业亏损,退出行业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T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短期决策(ATC、AVC、MR=P=AR)P<AVCmin,企业继续生产,可补偿全部可变成本及部分固定成本,实现亏损最小化 P=AVCmin,企业继续生产或停产无差异P>AVCmin,企业停产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MC曲线位于AVC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沉没成本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在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在本章中你将——考察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消费者剩余考察卖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成本与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生产者剩余明白供给与需求均衡能够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当消费者为购买感恩节晚餐而到商店时,他们可能为火鸡的价格如此之高而感到败兴。
同时,当农民把他们饲养的火鸡送到市场时,他们期望火鸡的价格能再高一些。
这些观点并不使人感到惊奇:买者总想少付些钞票,而卖者总想多得些钞票。
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一种火鸡的“正确价格”吗?在往常各章中,我们讲明了,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如何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而没有直截了当讲明这些市场配置是不是令人中意的咨询题。
换句话讲,我们的分析是实证的(是什么),而不是规范的(应该是什么)。
我们明白,火鸡的价格调整是要保证火鸡的供给量等于火鸡的需求量。
然而,在这种均衡时,火鸡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太少、太多,依旧正好呢?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福利经济学那个题目,即研究资源配置如何阻碍经济福利。
我们从考察买者和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开始。
然后我们考虑社会如何能够使这种利益尽量达到最大。
这种分析得出了一个阻碍深远的结论:市场上供求均衡能够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也许你还记得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充分地讲明了那个原理。
它还要回答火鸡的正确价格那个咨询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使火鸡供求平稳的价格是最好的价格,因为它使火鸡消费者和火鸡生产者的总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我们从观看参与市场的买者得到的收益开始我们的福利经济学研究。
支付意愿设想你有一张崭新的猫王的首张专辑。
因为你不是一个猫王迷,你决定把该专辑卖出。
如此做的一种方法是举行拍卖。
四个猫王迷显现在你的拍卖会上: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格。
30个经济学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18.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满足,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19.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确保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险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帮助的制度。
20.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对外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四大原理:1、决策者所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取得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同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简称“双赢原理”2、属于共有态的环境资源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地进入市场或公共态,简称“状态转换原理”3、市场的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地内在化,简称“内在化原理”4、环境也是生产力,简称“环境生产力原理”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可以说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
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机会成本的倒数,如果一个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高,那么,他另一种机会成本必然较低。
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
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在这一点市场达到了均衡,均衡点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3、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必需品与奢侈品、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规律:1、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2、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3、在需求弹性等于1 的特殊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税收的结果:1、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活动征税时,该物品在新的均衡时销售量减少了。
2、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它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的学科。
其中,生产者剩余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从简单的解释开始,逐渐深入探讨生产者剩余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1.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从出售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超过其生产成本的收益。
简言之,生产者剩余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实际所获得的利润或盈余。
它是通过将其售价与其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最低价格(即边际成本)进行比较来计算的。
2.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生产者剩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生产者剩余 = 总收益 - 总成本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实际获得的销售收入,它是售价乘以销售数量得出的。
总成本则是生产者为生产这些商品或提供这些服务所付出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一些间接费用。
通过计算生产者剩余,我们可以了解生产者在市场中的盈亏情况。
当生产者剩余为正时,表示生产者获得了利润;而当生产者剩余为负时,表示生产者遭受了亏损。
3. 生产者剩余在市场分析中的重要性生产者剩余在市场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生产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
生产者剩余可以指导生产者决定是否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生产更多的商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
当生产者剩余增加时,表明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并有动力增加产量。
反之,当生产者剩余减少时,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产量或转向其他产业。
生产者剩余还可以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
当生产者剩余增加时,说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充足,生产者能够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售出商品,并从中获得利润。
而当生产者剩余减少时,说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不足,生产者可能面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压力。
生产者剩余还可以用于衡量市场效率。
当生产者剩余较大时,说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市场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
相反,生产者剩余较小或为负时,可能意味着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市场效率较低。
AP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I。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经济学基础概念(8–14%)选择A。
Scarcity, choice and opportunity cost稀缺性(概念),选择(概念),机会成本(计算)a.Scarcity(Unlimited want vs。
Limited resources )→Make choices→ Economicsb.Opportunity cost (The best choice you give up) include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st,the slope公式:Opportunity Cost of doing A=loss in B / gain in Ac.Factors of productions are resources。
B。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识图,计算)横纵坐标轴分别是两种产品的产量,斜率是机会成本。
a. 曲线弯:l aw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生产鞋和电脑的资源不可相互替代);because the resources are not perfectly adaptable.b. 直的:生产两种物品的资源可完全替代,也就是说资源完全可以通用,机会成本恒定。
parative advantage,absolute advantage,specialization and trade比较优势(计算),绝对优势(计算),专业化(概念),贸易(概念)a。
绝对优势:more productive。
生产一单位less time or less input。
(或者单位time 或input生产更多)如果给的是时间,则不用换算b。
比较优势:lower opportunity cost。
xxx/hour 别忘了是与本国生产另一产品的opportunity cost 相比较c.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can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output.Economic growth could be achieved by: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resources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existing resources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d。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市场上销售产品时,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与其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盈利情况,也是衡量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1.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让我们来深入了解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卖出产品后,实际收到的金额与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反映了生产者在市场上获得的超额利润,是生产者在市场上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体现。
2.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那么,生产者剩余应该如何计算呢?一般来说,生产者剩余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与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来计算。
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通过将市场价格与边际成本相减,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的金额。
3. 生产者剩余对市场的影响生产者剩余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可以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提高市场供给量,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也可以激发生产者进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生产者剩余不仅是生产者个体的利益体现,也是市场效率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生产者剩余,可以更好地评估市场的运行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深入探讨,我们对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生产者剩余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在市场运行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对生产者剩余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加以应用和思考。
总字数:3584在这篇文章中,我按照你的要求,以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深入探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同时分享了我个人观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