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准的鬼谷子翻译及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84.15 KB
- 文档页数:8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捭(bǎi)阖(hé)第一粤(yuè)若稽(jī)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duó)权量(liàng)能,校(jiào)其伎(jì)巧短长。
【译文】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
古代那些存于世间的大智大勇的圣者,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
所以圣人把握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
权衡对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然后借物举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捭阖①第一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
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4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
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
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鬼谷子》原文及译文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①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②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③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④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⑤。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⑥。
【注释】①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
②阖:闭的意思。
③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
这里指谋划。
④见:发现。
⑤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
⑥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
【译文】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进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径,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揭示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世上的作用,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
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然而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
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
【原文】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①,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②。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④。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⑤。
【注释】①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
②差:差别。
③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
④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
⑤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
【译文】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推测对方的能力,预估对方的技巧。
鬼谷子中经原文及译文及注释鬼谷子中经原文如下: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
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施德者,依道。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口。
盖士遭世异时危,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
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以下是这段原文的注释和译文:注释:1. 中经:指内心修持的一种方法。
2. 振穷趋急:指救人于穷困危急之中。
3. 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指将此法施于那些能言善辩、道德深厚的人。
4. 救拘执:解救受困的人。
5. 俦善博惠:指能言善辩的人能够多做善事、广施恩惠。
6. 依道:依照道的原则行事。
7. 破德为雄:放弃德行而成为英雄。
8. 抑拘成罪:受到压抑和拘禁而成为罪人。
9. 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策略的价值在于能够控制别人,而不在于被别人控制。
10. 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掌握策略的人掌握权力,被人控制的人会失去生命。
译文:所谓“中经”,是指帮助那些处于穷困危难之中的人,只有那些能言善辩、道德深厚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解救了牢狱中的人,那么这个穷途末路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对方的恩惠。
能言善辩的人,必定能够多做善事、广施恩惠;那些对人施行德义的人,都依道行事。
救人出囹圄的人,必定能够豢养、驱使那些被援救的人。
士大夫常常生不逢时,遭遇危难之时,有的人能在战乱中九死一生,免于死亡;有的人能言善辩,反遭谗害;有的人被迫放弃德行铤而走险;有的人遭到拘捕成为囚犯;有的人想独善其身;有的人危败相仍,却能自强自立。
因此,策略的价值在于能够控制别人,而不在于被别人控制。
掌握策略的人掌握权力,被人控制的人会失去生命。
《鬼谷子》译文鬼谷子,又被称为《鬼谷子异言识鬼》、《鬼谷子无活》,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所写,全书共分为十二篇。
下面是对《鬼谷子》的译文。
第一篇:全体篇鬼谷子曰:“俗再者,天下之大矣。
贤者虽在之,为俗所蔑也。
”译文:鬼谷子说:“俗人多,天下之众也。
贤者尽管存在其中,却被俗人所轻视。
”第二篇:至精篇鬼谷子曰:“治大困席,焦利之门,不看全体,受之者多亡。
”译文:鬼谷子说:“执政者面临巨大困境时,不要只着眼于个人利益,忽视全局,否则会导致许多人的死亡。
”第三篇:必胜篇鬼谷子曰:“毋多问者,必胜;少问者,勿亡。
”译文:鬼谷子说:“不要问太多问题,这样才能获得胜利;问得少的人,也不容易失败。
”第四篇:治军篇鬼谷子曰:“取之于地形者胜,因变以应敌者存。
”译文:鬼谷子说:“能够利用地形的人会获得胜利,能够随机应变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第五篇:言费篇鬼谷子曰:“学者不出,军民必安;而胜如疾风,扶摇而上也。
”译文:鬼谷子说:“学者不出征,百姓会得到安宁;而且胜利如同疾风一般,能够飞扬而起。
”第六篇:计量篇鬼谷子曰:“惩错肃,褒有功,示众以德音。
”译文:鬼谷子说:“对于犯错者要惩戒严肃,对于有功者要表彰奖励,这样才能以德音感化众人。
”第七篇:将巧篇鬼谷子曰:“谓司命者,无小庙宇、无轻刑杀戮。
”译文:鬼谷子说:“所谓司命者,不兴建小庙宇,不轻易刑杀他人。
”第八篇:预篇鬼谷子曰:“疑者不待节,需者明以俟之。
”译文:鬼谷子说:“对于疑点,不要拖延,对于需求,要明确并等待。
”第九篇:不声篇鬼谷子曰:“此非道术之教,按俗不具,非智勇不能立其身。
”译文:鬼谷子说:“这并非是普通的道术教导,按照社会规范是不合适的,只有智慧和勇气才能使自己获得立身之法。
”第十篇:食阳篇鬼谷子曰:“食阳主公,食阴主敌,故谓之食。
”译文:鬼谷子说:“食阳者主宰君主,食阴者主宰敌军,所以称之为食。
”总结:《鬼谷子》是一本兵法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治国安邦、谋略战争的智慧。
奇文《鬼谷子七十二术》译文鬼谷子七十二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计、阳谋阴谋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译文】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
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乾坤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译文】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各个击破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译文】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如闭如卦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译文】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盗尽天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译文】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一言兴邦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译文】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众不敌寡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译文】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计中诡计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译文】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天地无常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译文】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1. 原文: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听者,无闻闻之誉。
翻译:擅长作战的人,不会因为赫赫战功而骄傲;擅长倾听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赞誉而得意。
2. 原文:事莫大于无争,争莫大于无欲。
翻译:事情没有比不争更重要的,争斗没有比无欲更强烈的。
3.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4. 原文: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翻译:用天下最柔弱的力量,驾驭天下最坚固的事物。
5. 原文:天下之至美,莫若善也;天下之至宝,莫若信也。
翻译:天下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善良;天下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诚信。
6. 原文: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翻译:用兵之道,在于诡变。
因此,能够做到的事情,却表现出做不到;需要使用的方法,却表现出不用。
7. 原文:天下之至诚,莫若大公无私。
翻译:天下最真诚的品质,莫过于大公无私。
8. 原文:事莫大于知时,时莫大于守时。
翻译:事情没有比知道时机更重要的,时机没有比把握时机更重要的。
9. 原文: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事的人不如去实践它的人,实践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0. 原文:天下之至乐,莫若知足。
翻译:天下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知足。
以上是鬼谷子名言的文言文翻译,共计500字。
这些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鬼谷子·持枢》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间正确的规律。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鬼谷子·谋篇》解释:智慧要用在常人不知道的地方,而能力要用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鬼谷子·反应》解释:所以了解别人从自己开始,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解释:如果要考察断定对方的有无和虚实,就要随着对方的喜好和欲望来推测其真实意图。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鬼谷子·捭阖》解释: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就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解释:欲望过多,心思便会分散;心思被分散了,人的志向便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
逆之者,虽成必败。
——《鬼谷子·持枢·持枢》解释:谁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一时成功,最终也会失败。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鬼谷子·鬼谷子·捭阖》解释:世间事物虽然变化无穷,但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
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鬼谷子·鬼谷子·权篇》解释:对于失明的人,没有必要拿五色给他们看;对于失聪的人,没必要让他们听五音。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鬼谷子·鬼谷子·反应》解释:如果所获得的言辞信息不明确,就不能查明对方的实情;如果所得的情况不明确,就不能清楚了解对方的意图。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解释:养志首先要使内心安静,内心安静则意志坚定。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鬼谷子·鬼谷子·谋篇》解释:愚蠢的人容易受到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诱惑。
昔者,鬼谷子游于山林,遇一老者,自称“子房”,问曰:“子知天下之大计乎?”鬼谷子曰:“天下大计,在于民心。
民心归向,则国必兴;民心离散,则国必亡。
”子房曰:“善。
然则何以致民心?”鬼谷子曰:“民心者,生于仁,成于信,固于义。
是以圣人制国,必先立仁,次立信,终立义。
”子房曰:“吾闻圣人治国,以道为本,以德为用。
何谓道?何谓德?”鬼谷子曰:“道者,自然之性也。
德者,仁义之合也。
夫道也者,万物之所由生,德也者,万物之所归也。
是以圣人法道,以德治国。
”子房曰:“吾闻圣人之言,道法自然,德合仁义。
然则天下之人,皆宜行道、修德乎?”鬼谷子曰:“然。
然天下之人,非皆能行道、修德也。
是以圣人设教,以化天下之愚蒙,使归仁义。
”子房曰:“圣人设教,当如何?”鬼谷子曰:“圣人设教,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正己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所以正其身也;齐家者,所以正其家也;治国者,所以正其国也;平天下者,所以正其天下也。
”子房曰:“吾闻圣人言,天下大乱,必先治其身。
然则治身之道,当如何?”鬼谷子曰:“治身之道,在于清静、寡欲、无为、无不为。
清静者,所以养心也;寡欲者,所以养性也;无为者,所以养德也;无不为者,所以养天下也。
”子房曰:“吾闻圣人言,道者,天下之公器,德者,天下之公财。
然则圣人得道、得德,何所归乎?”鬼谷子曰:“圣人得道、得德,归天下之民。
民者,国之本,圣人之所归也。
”子房曰:“吾闻圣人言,天下之治,必先治其心。
然则治心之道,当如何?”鬼谷子曰:“治心之道,在于明理、正性、守志、持操。
明理者,所以明是非也;正性者,所以正邪曲也;守志者,所以坚定也;持操者,所以持正也。
”子房曰:“吾闻圣人言,天下之治,必先治其家。
然则治家之道,当如何?”鬼谷子曰:“治家之道,在于和睦、孝顺、节俭、勤劳。
和睦者,所以亲族也;孝顺者,所以事亲也;节俭者,所以养德也;勤劳者,所以富家也。
”子房曰:“吾闻圣人言,天下之治,必先治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