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集美学村讲解词
- 格式:docx
- 大小:12.41 KB
- 文档页数:1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1. 引言集美学村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以及由来,从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建筑风格2.1 四合院式建筑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四合院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
四合院是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中央庭院的形式,通常有前后两进院落。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每个房屋都可以独立使用,同时又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庭院空间。
四合院式建筑在保持私密性的同时也注重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2.2 石雕装饰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和庭院内都装饰有精美的石雕作品。
这些石雕作品包括门楣、栏杆、花窗等,在整体建筑中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石雕作品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3 红砖灰瓦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大多采用红砖砌筑,屋顶则覆盖着灰色的瓦片。
红砖与灰瓦的组合使得整个建筑群看起来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红砖灰瓦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3. 历史背景3.1 集美学村的起源集美学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地区出现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张士诚起义”。
为了避难和保护自己,很多人选择躲进山区,在此定居并形成了一个小型聚落。
这个聚落就是后来发展成为集美学村的地方。
3.2 学村文化的形成在集美学村形成之初,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并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名为“学村”的私塾。
这所私塾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教育为核心的社区。
3.3 文化内涵的传承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一直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集美学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了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
同时,在这里也举办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览、戏曲表演等,使得集美学村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集美学村讲解词-回复【集美学村讲解词】尊敬的各位嘉宾、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根据中括号内的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是一所位于闽南地区的著名学府,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一一解读。
一、学府背景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始建于19世纪,是全国重点高校集美大学所在地。
学村占地面积广阔,环境宜人,教学设施先进,被誉为福建省重要的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学村以其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学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二、学科设置在学科设置方面,集美学村积极探索新的拓展,目前设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通过全方位的学科设置,集美学村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师资力量集美学村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学界的翘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理念。
他们追求学术卓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村还不断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平台。
四、科研成果集美学村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有很多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社会实践。
学村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村还积极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价值。
五、校园文化集美学村的校园文化秉承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思维。
学村倡导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学村设有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运动会等,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六、社会影响集美学村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战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学村的毕业生遍布各个行业,并在科研、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集美学村,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这个充满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的地方。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它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
学村的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拥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中学、集美小学等知名院校,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
这里的建筑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建筑风格。
其中,南薰楼是集美学村的标志性建筑,它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集美学村不仅是教育的殿堂,还是文化的沃土。
这里有集美鳌园、嘉庚公园等文化景点,展现了集美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集美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 年在集美东南海滨兴建的,它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三部分组成。
鳌园的石雕是其精华所在,这些石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历史故事。
嘉庚公园是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而兴建的,它位于集美鳌园北侧。
公园内有陈嘉庚纪念馆,它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集美学校的发展历程。
除了文化景点,集美学村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碧海蓝天、绿树成荫的环境,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各位游客朋友们,集美学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欣赏美丽的建筑和自然风光。
希望您在集美学村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陈嘉庚纪念胜地(归来堂—归来园—道南楼—龙舟池—南熏楼—嘉庚公园—鳌园—纪念馆)各位团友,早上好,我是导游小米,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陈嘉庚纪念胜地。
希望我的讲解能带给大家对于集美有个更深的了解。
陈嘉庚纪念胜地位于集美学村里面,我们等下的游览路线是先去归来堂、归来园、再去集美中学,最后游览鳌园,纪念馆,整个行程我们不走回头路,等下旅游车把我们送到归来堂门口后,会直接开到纪念馆出口等我们,请大家先记下我们的车牌号码——闽 D 8866和导游电话--12345678900,以防走散。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叫归来园,眼前这栋建筑叫做归来堂。
“归来堂”三字,是著名书法家罗丹的笔迹,已经被编入《中华名匾》。
位于归来堂正前方的这个公园叫做归来园,两者连成一体。
园中竖立的陈嘉庚先生铜像,高2.3米、重750公斤,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所创作。
在归来园右侧的是集美中学高大的教学楼“道南楼”。
它的墙体是白色花岗岩,屋顶则是绿色的琉璃瓦,这种融民族特色与西洋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里面都非常常见。
研究陈嘉庚先生的学者将这种建筑风格称为“身穿西装、头戴斗笠”,也有的直接称它为“嘉庚风格”。
出了归来园,我们看到前面有一片湖,它是陈嘉庚于1955年亲自设计和修建的龙舟池。
在池的四周环绕着七座造型各异的亭台水榭,龙脊凤檐,雕梁画栋,朱绕翠环,称为“七星坠地”。
池中还有两座亭子凌波展翼,名为“孤星伴月”。
每年端年节,龙舟池都会举办龙舟竞赛活动。
各位游客请随我继续前行,我们看到左手边也有一栋高楼。
在顶层还有三个大字“南熏楼”,这栋楼的主楼从第7层开始层层紧缩,最顶层上是一座方形亭阁;楼两侧各伸展5层,顶上各建一个八角亭,不管从正面看,还是从空中俯视,大楼的形状都像一架喷气式飞机,十分奇特。
南熏楼建于1956年,高15层,建成当时是集美最高的楼层。
之所以设计这么高,也是有原因的,集美以前为渔村,集美附近海域来来往往的渔船很多。
厦门集美学村简介
厦门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一个以教育为主导的
大型文化企业集群。
学村创建于1996年,是厦门市政府规划打造的
“两岸三地合作交流示范区”之一。
集美学村占地面积约4000亩,拥
有一流的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汇聚了众多知名高校、研
究机构、文化企业和创新团队。
其中,集美大学、厦门大学、闽南师
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以及海西文化博物馆、福建数字博物馆
等文化机构都位于学村内。
学村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中美合作创立的集美
中美艺术中心。
学村还设有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等。
这里是知识分子、文化爱好者、创业者和旅游
者的聚集地,也是集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厦门集美学村导游词(精选6篇)厦门集美学村篇1集美镇位于厦门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集美镇有著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鳌园及长达2212米的高集海堤。
是中外闻名的文化教百区和侨乡,也是风光绮丽的游览胜地。
市区与集美之间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通达。
出集美站,经过大桥,有廖承志手书“集美学村”的牌坊式大门耸峙镇口。
沿着花岗岩铺砌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学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均顺着山坡筑于林荫之中。
陈嘉庚先生从1920xx年起,以个人的资财,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拥有师生1万余人。
由于集美学村的建筑集中西风格于一体,又濒临风景秀丽的海滨,鳞次栉比的楼房和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已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镇后尾角,是一幢不高的两层浅灰色楼房,庭院里柏树翠绿,橘黄花红。
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时请廖承志题写。
一楼现为集美学校校务委员会所在地,二楼陈列着陈嘉庚先生的遗物。
二楼西侧耳房是办公室,老式的写字台,一对不同式样的沙发椅。
卧室也极其简朴,旧式木床,就连两只旧皮箱,也是1950年归国时从新加坡带回来的。
与卫生室一板之隔的餐室,只放置一大圆木板桌,10 只小圆木凳。
就在这里招待过中央领导和社会名流以及华侨人士。
二楼正中是会议室,简单的长方形会议桌和10多个木靠背椅。
墙上挂着陈嘉庚先生的遗像。
故居西侧又建了一幢三层楼房,陈列着各种实物,照片和图表,生动地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的一生。
归来堂坐落在故居前面,是一幢具有闽南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
“归来”之意,是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象征,它将指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外赤子,为祖国的富强而归来。
步入大厅,入门处置招式屏风,刻着1961年8月15日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先生的悼词。
大厅正中端坐陈嘉庚先生的青石雕像。
两侧方柱上,挂着郭沫若撰写的楹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厦门集美学村是一个集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景点,位于厦门岛的东北部,是厦门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区之一。
以下是对集美学村各个景点的简介:1. 陈嘉庚故居:陈嘉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故居是集美学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这座故居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又保留了闽南的传统建筑元素。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业历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2. 集美中学:集美中学是厦门市的一所知名中学,也是集美学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学校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校园环境优美,是学生求学和成长的理想之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文化气息,也可以欣赏到校园的美景。
3. 集美音乐厅:集美音乐厅是集美学村的一座现代化音乐演出场所,也是集美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厅设施先进,音响效果一流,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音乐会、文艺演出和讲座等活动,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前来参加。
4. 龙舟文化馆:龙舟文化馆是集美学村的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
这里展示了龙舟的历史、文化、技艺和传统习俗,可以让游客了解龙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欣赏到龙舟比赛的精彩瞬间和技艺展示。
5. 集美灌口古镇:集美灌口古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也是集美学村周边的重要景点之一。
古镇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巷和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总之,集美学村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自然美景的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氛围,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无论是学生、游客还是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创意园区。
园区内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了厦门市的一个文化地标。
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以闽南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园区内的建筑物大多是二层或三层,颜色以黄、白、灰为主,给人以亲切和谐的感觉。
园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闽南建筑艺术博物馆”,该建筑博物馆是一座仿古建筑,建筑结构以木材、石材、青砖为主,墙面上还有许多雕刻精美的浮雕和彩绘图案,让参观者感受到闽南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园区内还有一些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如“海达大厦”和“新世纪商务大厦”等。
这些建筑物外观简洁大方,色彩明亮,反映出现代建筑的时尚和气息。
集美学村内的建筑不仅外观精美,内部设计也是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
比如,园区内的“集美天地”公共空间,内部设计以现代艺术为主题,空间大气,充满了艺术气息,给人以愉悦和放松的感受。
总的来说,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既有传统的闽南建筑,
也有现代的建筑风格,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这些建筑不仅是集美学村的文化地标,也是厦门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集美学村简介
集美学村位于厦门市集美区,距市中心20公里,面积25公顷,
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海湾迷人,风光美丽。
集美学村依山傍水,有
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全村250多户,近2000人,自古以来一直是当地
的文化及教育中心。
集美学村以教育考试为主,拥有全国著名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如
大学/校、职业中等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等。
建立了完善的中小学
教育体系,培养出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新型乡村教育以它具有自然,生态,休闲,文化,体育等特色而深受关注。
集美学村地处海峡之滨,独特的风土人情,安定温暖的生活气息,让这里充满诗意。
学村,树林,琉璃街道,老街新巷,建筑古朴,籍
籍有名,景色美不胜收,红色文化气息浓郁。
与上海、北京、广州等
大城市相比,集美学村以它典雅精致的生活环境和宁静淳朴的气息,
引得了不少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
集美学村更是中小学生春夏秋冬中接受知识教育的乐园,许多家
长选择在此报名培训中小学生,多年来,这里也涌现出许多优秀学子,备受业界赞誉。
集美学村,生态环境优美,乐园般的精神世界,是您无须到外地,即可体验到的文化之都。
集美学村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集美学村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中国现代高等学府群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福建省高校集聚地,集美学村汇聚了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多所国内一流大学,以及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实验室。
这里集合了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精华资源,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
集美学村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著名。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集美学村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在了解集美学村的历史背景时,我们将回顾其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学村内部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情况。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集美学村建筑特色的独特之处,包括建筑风格、设计理念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此外,集美学村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学术讲座、艺术展览、文学座谈会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学村带来了文化的活力,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本文还将具体介绍集美学村的文化活动,并分析其在推动学村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集美学村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集美学村以其独特的学术氛围、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典范之一。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集美学村将在培养人才、推动创新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期望读者对集美学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构思和发展。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集美学村进行一个概述,介绍其概貌和基本情况。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即本文将围绕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使读者对整篇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集美学村的历史背景。
这一部分将介绍集美学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该地区的学村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厦门集美学村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的,它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
这个学村不仅享誉海内外,而且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陈嘉庚先生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倾尽全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办的集美小学、中学、师范等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校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如今,集美学村已经成为厦门乃至福建省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其建筑风格和校园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情怀,也可以领略到集美学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总之,厦门集美学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梦想和爱国情怀,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厦门集美学村建筑介绍《厦门集美学村建筑介绍篇一》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厦门集美学村的建筑。
这集美学村啊,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建筑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一走进集美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南洋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啊,就像是从南洋远嫁过来的姑娘,带着独特的风情。
红墙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那色彩简直绝了,红得像火,绿得像翡翠,对比强烈却又无比和谐。
建筑的屋顶是那种斜斜的坡面,屋檐伸得老长,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仿佛要带着这建筑飞向远方。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集美学村闲逛,走到一栋南洋风格建筑前,那精美的雕饰差点闪瞎我的眼。
窗户周围的雕饰啊,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跳舞,每一个线条都灵动得不像话。
那些图案有花朵,有藤蔓,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我就想啊,当年这房子的主人肯定是个超有品味的人,不然怎么能建出这么美的房子呢?也许这房子里曾经举办过无数的宴会,那些穿着华丽的男男女女在里面谈笑风生,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房子依然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再说说那些嘉庚风格的建筑吧。
嘉庚风格可是集美学村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精华,就像是一个混血儿,既有西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又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婉约含蓄。
这些建筑的柱子又粗又壮,就像一个个大力士在支撑着整座建筑。
而建筑的装饰呢,又有着浓郁的中国味,像斗拱啊,飞檐啊,这些元素在西方建筑里可看不到。
我就在想啊,陈嘉庚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呢?是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是想把西方的先进建筑理念引进来呢?可能两者都有吧。
我站在这些建筑前,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
这些建筑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能听到它们的低语,那是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未来的期许。
可是啊,你说现在的建筑风格越来越千篇一律了,全是高楼大厦,玻璃幕墙。
哪像集美学村的这些建筑,每一栋都有自己的灵魂。
我就纳闷了,难道现代建筑就不能多从这些老建筑里汲取点灵感吗?这集美学村的建筑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厦门的土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可别让这光芒被现代的繁华给淹没了啊。
集美学村下面我们要经过的是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
集美,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2万,是著名的侨乡和旅游风景区。
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
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
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1913年办集美小学,1917年办女子小学,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1919年办幼稚园,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以后,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
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规定为“永久和平学村”。
得到南北双方承诺。
1923年10月由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由此得名。
陈嘉庚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之目的之一日。
”1993年10月,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我们工商管理学院自1995年办学一来,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现在允许我代表集美学村4万与名在校学生欢迎各位旅游系统的老师和领导们,欢迎您的到来!集美大桥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集美大桥南起于环岛路与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桥梁方式跨过浔江海域(厦门岛与集美之间海域),在集美乐海路上岸,沿乐海路途经嘉庚体育馆、大学湾,接集美大道,直达拟建的厦门西客站,全长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
集美学村的故事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海上花园”的美称,就在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随着旅行团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旅行的第一天,我们将游览在厦门有名的“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
“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19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
我们今天刚到厦门首先要参观的景点就是“集美学村”,随着一会儿的车程,导游告诉我们终于来到了集美学村了的范围了。
我看了看窗外不禁感叹道:原来“集美学村”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呀!我还以为“集美学村”只是很普通的学校一样呢,原来它是有很多间学校组成的。
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则是“集美学村”里当时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刚到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我们就看到了旁边有一个大湖,上面上还停着很多的“龙舟”。
后来导游就告诉我们这个大湖是全国各大学集中在这里划龙舟的,是当时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并积极提倡水上运动的。
后来我们还进入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去参观了。
刚到了那里,我们就看到了那里人山人海。
进入大门,我们就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是个幽静的地方,这里真是树木丛生、鸟语花香啊!进入大门往右边看那里有一座亭子,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那里还有不少游客在那里休息呢!虽然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参观,但是里面的环境还是很干净的,没有一点垃圾。
这次参观“集美学村”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准守则的好游客,做好我们游客应该做到事情,参观景点是不要乱扔垃圾,并且还要保护好每一个景点不受破坏。
后来我们还在周围参观了一些景物,里面还有一栋房子,据导游介绍这地方是当时陈嘉庚先生居住,从外表来看虽然没有现在的房子那么美观,但是在按照当时这房子也算是很高档的了。
这房子历经这么多年,现在就像一个沧桑的老人。
就在这栋房子的前面,还有一座祠堂,那里是不供游客参观的。
据导游介绍这座祠堂并不是陈嘉庚先生自己修建的,而是后来周恩来总理为他修建的。
后来我们参观完了这里的景点后就准备回去了,因为导游安排我们参观的时间已经到了。
借鉴2019精选的集美景点导游词样文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集美导游词,仅供参考。
集美导游词(一)各位团友,早上好。
今天我们去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游览,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2万,是着名的侨乡和旅游风景区。
现在我们进入集美学村,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
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
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19XX年办集美小学,1917年办女子小学,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1919年办幼稚园,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以后,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
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规定为“永久和平学村”。
得到南北双方承诺。
1923年10月由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由此得名。
陈嘉庚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之目的之一日。
”1993年10月,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鳌园参观。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年回乡定居后花XX 年时间亲自督建而成的,耗资65万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
嘉庚风格的集美学村厦门集美学村,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缩影,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样样齐全。
学村的建筑风格,则体现“嘉庚风格”的建筑风貌,独树一帜。
嘉庚建筑风格特点嘉庚风格概而言之有四:一是校址选择于风景优美的“闽南大陆南端临海小岗”的郑成功遗址延平故垒一带;厦门大学也是选址厦门岛南端海边郑成功的演武厅演武池一带。
集美大会堂命名为“福南”,厦门大学大会堂命名为“建南”,合起来就是“福建南部”,象征福建闽南教育基地之意。
选址于“延平故垒”,陈嘉庚认为,“颇表示我汉族独立精神,故保存之,以示后生纪念。
”学习民族英雄郑成功敢与西方扩张主义相抗衡,并取得胜利的精神。
二是以我国民族传统建筑为主,吸收西方建筑精华,精心设计和建造每一幢房子。
正如嘉庚先生所讲:“采取古今、中西结合,既能保持民族特色,造价也便宜,同时较实用。
”三是注重地方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发挥地方匠工的优势,形成集美学村和厦大地方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对花岗石石材的应用,利用本地粘土与砖瓦厂挂钩生产釉面红砖,特别是规格统一的橙色带滑面的大片瓦,人称“嘉庚瓦”。
四是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正如陈丛周教授所指出的:“陈嘉庚先生思想和艺术境界的主导构思是乡情、国思跃然其建筑物上。
”如“南薰楼”之命名,取自虞舜时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以示嘉庚先生一生兴学造就后代的心愿。
又如“集美纪念碑”碑高28米,象征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间的28年艰苦奋斗,前赴后继,才取得胜利的今天。
乘船进厦门港,厦大体育场上一排以建南大会堂为主体的五幢建筑物,立显眼前,给人以繁荣昌盛之感。
同样地,站在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厦门大桥上俯瞰集美学村,那龙舟池畔和池心,建有“建明”、“南辉”和“左、右、逢、源”的七座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楼台房阁,突显民族风格。
池畔顺山坡斜度而筑,共4排16座的红色瓦顶和米黄色的“南侨群楼”,群立于翠林葵叶之中。
2020福建导游词厦门集美学村导游词3篇_0911文档EDUCATION WORD福建导游词厦门集美学村导游词3篇_0911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xx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
下面是带来的厦门集美学村的导游词,欢迎欣赏阅读。
集美镇位于厦门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集美镇有著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鳌园及长达2212米的高集海堤。
是中外闻名的文化教百区和侨乡,也是风光绮丽的游览胜地。
市区与集美之间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通达。
出集美站,经过大桥,有廖承志手书“集美学村”的牌坊式大门耸峙镇口。
沿着花岗岩铺砌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学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均顺着山坡筑于林荫之中。
陈嘉庚先生从1920xx年起,以个人的资财,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拥有师生1万余人。
由于集美学村的建筑集中西风格于一体,又濒临风景秀丽的海滨,鳞次栉比的楼房和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已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镇后尾角,是一幢不高的两层浅灰色楼房,庭院里柏树翠绿,橘黄花红。
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时请廖承志题写。
一楼现为集美学校校务委员会所在地,二楼陈列着陈嘉庚先生的遗物。
二楼西侧耳房是办公室,老式的写字台,一对不同式样的沙发椅。
卧室也极其简朴,旧式木床,就连两只旧皮箱,也是1950年归国时从新加坡带回来的。
与卫生室一板之隔的餐室,只放置一大圆木板桌,10只小圆木凳。
福建集美学村讲解词
各位团友,早上好。
今天我们去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遨游,集美是爱国华侨首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区。
各位团友,如今我们来到鳌园参观。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年回乡定居后花10年时刻亲自督建而成的,耗资65万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
鳌园原为海边的一具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护卫着集美。
1951年,陈嘉庚别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
国中建造和雕刻均体现陈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科技文化等,无所别有,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也是新评的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鳌园春晖。
鳌园分为三部分,即门廊、解放纪念碑、陵墓。
走进园门,算是50米的长廊,长廊两侧厢壁上镶嵌着58幅历史故事人物内容的青石镂雕,这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部分。
左边要紧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的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别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泽东的信赖和热爱。
这些围墙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损坏严峻,1991年春,集美学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图,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换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块、沉雕42块、影雕20块。
影雕是石雕艺术的新发明,使世界叹服。
法国等国家特意请惠安影雕师前去表演,倾倒了欧洲许多艺术家。
各位团友,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造,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
纪念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胜利;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具镇题写解放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
纪念碑台基的底层为13级,象征陈嘉庚事业顺利进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层为10级,寓他的事业遇到困难,企业收盘的年月;再上面是8级和3级,象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
碑座还刻满了反映新中国建立的石雕。
纪念碑前有一高7米,宽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地图,反映了闽台紧密关系和陈先生指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其下为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规范图。
各位团友,参观鳌园,看了陈嘉庚先生的别平庸业绩,我们应该可以感到陈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陈嘉庚生前曾经说过,鳌园完工后,在其西北测要造一具公园。
为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经过努力,于1992年9露
そㄉ琛凹胃啊保?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年之际全部竣工。
好了,如今大伙儿能够解散自由活动,我们一具小时后在园口集合吧,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