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的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28
广告与品牌研究视觉艺术175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浅析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郑育超摘要:时政电视新闻具有显著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及引导性,在进行这种类型的新闻电视画面拍摄时,需要遵守特别的原则,如确保拍摄画面的稳定性、选取适宜的拍摄画面光线、及时抓拍,注重捕捉拍摄细节、确保拍摄画面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在进行会见类型以及会议类型的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时,也需要遵守相应的拍摄原则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时政;新闻电视;拍摄时政电视新闻在加强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方针宣传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各个地区电视台特别重视的电视类型。
在时政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主要以党和国家最新的思想与政治活动宣传为重点,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最新思想与动态,明白现阶段的重大事件,是普通群众认知和学习国家方针政策、重要活动的关键途径。
和一般的电视新闻节目不同,时政新闻有着非常高的新闻价值,并拥有重大性、时效性等特征,是电视新闻领域的领军者。
电视新闻在播放中,是将声音以及图像有机结合,通过将两者整合传递给观众,其中包含了海量的信息资源。
然而,从现阶段我国电视台播放现状来看,尤其是市级、县级的新闻频道,播放画面效果并不理想,画面不标准、内容单一,缺乏内涵、画面语言表述不规范等问题屡有出现,不仅不能准确传达新闻信息,同时也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无法取得良好的播放效果。
一、时政电视新闻拍摄原则(一)确保拍摄画面的稳定性时政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播放的主题比较正式,基调庄重,因此,需要保障电视新闻庄严性、权威性以及引导性等。
时政电视新闻摄像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进行摄像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摄像过程的平稳性,不可以产生明显的画面抖动现象[1]。
为了提高摄像画面的稳定性,摄像人员一般需要借助三脚架或者单脚架来辅助摄像,并在摄像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移动次数,并以固定摄像镜头为主导,使拍摄完成的画面具有良好的品质。
新闻摄影技巧及要求1、技巧:(1)正确利用现场光(2)正确使用闪光灯对于能够任意调整角度的外置闪光灯来说,新闻摄影的工作中都会出现闪光灯投射在拍摄中心上时,造成拍摄主体的阴影产生或是过度曝光。
因此,为减少闪光灯在使用过程中的曝光过度现象,能够将拍摄主体把握得更加准确清晰,新闻拍摄工作应当经闪光灯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并使其能够在反光板的配合作用下伸出。
若是光源经过天花板与反光板产生漫反射,可以在解决主体的过度曝光条件下,有效改善光照不均对新闻摄像的干扰影响。
如果拍摄工作的现场距离较小,可以在近距离的主体拍摄工作中调整至九十度,通过周边墙壁与天花板的反光着凉拍摄主体,从而使拍摄质量达到最佳。
(3)合理选择新闻摄影照片当前的新闻照片发稿工作中,都是将专题摄影、单幅照片、组照等进行发稿,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发稿形式就是单幅照片,因此为使新闻摄影的照片质量得到提升,应当合理选择更有价值的新闻摄影作品。
新闻发布照片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拍摄人员的动作表情是否自然,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新闻事件的本质内涵,其画面的结构布局是否在合理的构图范围,照片自身是否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等,真正保证新闻照片的发稿质量。
(4)适当调整摄影构图摄影的构图工作应当在工作中充分体现新闻照片的构图要求,并尽量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与层次、画面之间的关系。
保证摄影画面的干净简洁,利用大光圈对杂乱的画面背景展开处理,从而对背景起到一定的虚化调整,才能够使照片的主题立意更为明确。
与此同时,保证画面中的生动性与有趣性,能够使读者一目了然的认识到新闻事件所反映的内容。
主体方面,新闻照片的拍摄应尽量保证一张画面表现同一视觉中心的原则,从而使新闻照片更具有表现力。
若是在新闻照片的拍摄中出现同一张照片数个视觉中心的问题,可利用摄影对象的距离变化或是镜头变焦,达到画面的取舍效果,从而更加突出画面的拍摄主体。
新闻摄影中会有许多视觉因素的干扰应向,因此若是没有在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将艺术手法与摄影技巧高效融合,增加新闻摄影的构图研究,进而使摄影图片的感染力更加增强,突出新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新闻价值。
拍照注意点1.构图的合理性,完整性。
这张图想表达什么,什么地方,在举办什么活动,人物是不是完整。
最好能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一些活动的照片(大型活动一般都有横幅,幕布或者广告牌之类的,记得一定要拍完整,宁可人物小一点。
横幅一定要拍正,不要有高低的。
像那种在大活二楼报告厅的活动,都要把横幅拍进去,这样作为存档资料才能清楚当时在举办什么活动)。
2.整张照片一定要注意处理好细节,掌握好抓拍时间。
不然因为一个小问题,也会导致照片不能用,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
(比如说,招新,或者会议这种照片,千万不能用那些背后有人在玩手机,打瞌睡,吃东西的)3.注意整张照片上的人物表情,挑自然的时候抓拍。
4.有些照片可以因为我们相机比较一般的原因,光线的缘故,色调有问题,那后期可以稍微修一下。
5.筛选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什么照片能用,什么不能用。
6.拍照的时候注意礼貌,不要挡住观众的视线,特别是有领导在的时候。
最后一点,招新或者交流会的时候,结束之后最好拍个集体照。
这样对存档,以后提供组织照片很有用。
一、什么是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有什么特点?1.新闻摄影?定义: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
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此外,新闻摄影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
含义:新闻摄影,就是用图片来反映新闻事件,告诉读者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参与摄影的同志,在进行拍摄新闻图片之前进行必要的采访和准备。
做到提前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并根据新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经过、什么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简单的图片构思,才能把事件交代清楚、准确。
2.新闻摄影的特点:1、时效性。
新闻摄影必须体现一个“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引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2、真实性。
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新闻照片,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故、领导考察、名人行踪、新生事物等情况的照片,要求主题鲜明、状态逼真、层次清楚、背景真实、构图完整、不作修饰,让人一看到照片就明白照片反映的内容和意义。
其实新闻照片不只是具有新闻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资料和证据资料的价值,因为多年以后如果需要说明当时的情况,照片的证明比文字的解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人相信其真实性。
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图象混浊或不清晰。
这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按快门时手抖动或者没有对好焦距就按快门。
二是主题不够鲜明突出。
这是不懂拍照要求,不知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拿着相机就乱按快门。
三是没抓到特色的画面。
这是不会抓特色画面出现的瞬间,以为只要把人物和景物照下来就行。
四是出现不该有的瑕疵。
这是缺乏审美水平,出现打瞌睡、揩鼻子、撒笑、转身等不该有的瑕疵。
五是取景不够端正完整。
这是不懂美学要求,出现人物身体残缺、会标歪斜不全,空间比例失调。
要避免以上问题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熟悉相机操作、明白主题含义、懂得审美构图、善于抓住瞬间就可以了。
其中引起图象混浊或不清晰的问题,手抖动可以用双手持机或者使用三角架,尽量保持身体和手不摇晃;对焦问题需要以看到取景框中图象最清晰为准。
主题鲜明突出的问题,在拍摄前就要明白我们拍摄的意图是什么、需要怎样拍摄或拍摄什么图片才能表现我们的意图,只要清楚这个问题后就知道该拍什么和不该拍什么了。
抓特色画面问题,需要我们随时注意,首先找好最佳拍摄位置和角度,然后等特色场景出现时马上就按下快门,例如需要抓住领导握手、会场鼓掌、发奖接奖状、船舶靠岸、蓝球进圈、比赛开始、举酒碰杯、交换签字文本、剪彩下剪刀等精彩瞬间按下快门,有些场景动作的精彩瞬间非常短暂不到半秒钟就消失了,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抢抓最佳拍摄时间。
例如拍摄女人需要认真注视在她们表情动作最好笑得最灿烂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拔河需要在双方最用力或显示胜负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发奖需要在发奖人将奖状交到领奖人手上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介绍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介绍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一、重大事件的拍摄技巧1.充分的准备和安排很多重大的事件都不是突然发生,而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才开始的,而且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越南战争、人大会议、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王室婚礼等等,这些世界瞩目的事件吸引着全球公众的目光,也吸引着摄影师的镜头,很多新闻照片不仅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事件的发生,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由于摄影师在出发拍摄重大事件之前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挑选合适的器材、了解事件的背景,甚至可以熟悉整个事件预计的程序安排,这些都为摄影师提供很好的条件。
当摄影师明确了事件的发生地点之后,就应当在事件开始之前到现场进行勘查,挑选最有利的位置。
2.预测事件的发生仅仅等待好镜头的出现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事件并不都像婚礼或是会议这样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面对战争、骚乱这样的事件,摄影师既身处其中,又要置身其外,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在这样冲突激化的地域和时间的区域里,任何突发的事件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这就要求摄影师能够预测到事件的发展,“嗅”出新闻的线索。
3.保留最后一张胶片为了不错过有价值的镜头,有经验的摄影师总是让相机内保留着一张没有拍摄的胶片,也不会让数码相机的存储卡空间全部用完。
4.儿童的力量儿童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在各种灾难中成为最先受到伤害的群体。
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不仅仅要拍摄令人震惊的画面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用照片让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并用自己的良知做出正确的判断。
5.独特的视角每一次重大的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数百名摄影师来到现场,要想让自己的照片在众多雷同的画面中脱颖而出,摄影师就需要在拍摄的视角上下点功夫。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二、新闻人物肖像拍摄技巧1.让拍摄对象忘记照相机的存在拍摄时机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在拍摄事先经过预约的肖像时,摄影师也可以寻找真实的抓拍时机。
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摆布被拍摄对象并不比观察拍摄对象自身的姿态更容易,优秀的摄影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拍摄对象的真实一面,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拍摄到满意的作品。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拍摄技巧与要点作为一名记者,拍摄是我们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摄影,我们可以用画面传递信息,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现场的情况。
然而,在新闻拍摄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以确保所拍摄的照片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构图在新闻拍摄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构图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站在最佳位置,以获取最佳视角。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高处俯瞰,以展示整个场景的概貌;而有时候,我们需要从低处拍摄,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构图的规律和美感,遵循“三分法则”或“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分割成三个部分,使主体更突出。
二、抓住关键时刻和表情在新闻报道中,抓住关键时刻和表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捕捉到那些能够体现事件发展的关键瞬间。
这些瞬间往往会出现在人物表情、动作或场景变化等方面。
通过捕捉到这些关键时刻和表情,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让读者更加贴近现场。
三、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光线和色彩是照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主题,选择合适的光线和色彩来拍摄。
在室内拍摄时,我们可以利用自然光或灯光来烘托氛围;在室外拍摄时,我们需要注意阳光的方向和强度,避免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色彩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例如利用对比色或冷暖色调来突出主题。
四、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道德伦理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时刻牢记保护个人隐私和道德伦理的原则。
在拍摄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拍摄涉及个人隐私的画面,尊重他人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拍摄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避免对事件进行歪曲或误导。
五、后期处理和编辑在拍摄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以确保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这包括对照片进行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去除噪点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标题和说明文字的添加,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照片所传递的信息。
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作者:潘亚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时政评论新闻传播是现如今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新闻传播形式。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时政热点新闻,不仅可以深刻了解一个国家近期发生的大事,还可以密切关注一个国家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时政广播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一部分,它的制作要求也很严格,比如新闻拍摄过程要求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拍摄制作手法一定要多种多样,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考虑采取视频录制现场新闻声音或特写镜头的方式来丰富新闻画面。
画面内容要求长度适中,但还要强调突出主要党员领导,主次分明。
本文就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图像拍摄和电视画面图像编辑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理论阐述。
关键词:时政新闻;拍摄;画面剪辑时政热点新闻报道是通过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报道的重要消息,是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环节的一部分,所以电视台一定要对有关时政热点新闻的媒体报道,以及其工作流程和拍摄电视画面等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新闻的整体拍摄而言,除了我们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前的工作流程能够完全具备严谨性之外,还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工作手法多种多样,要通过全景特写镜头拍摄来有效增强时政新闻的整体画面感。
对于一条时政新闻的主要画面内容编辑而言,要根据新闻的主题对新闻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相关的匹配,还要注意确保一篇时政新闻稿的画面编辑长度适中,确保其内容具备一个主次分明的内容特征。
一、时政新闻拍摄要点(一)会议类时政新闻拍摄要点大型会议全景拍摄时,对画面的要求有很多。
全景画面可以分为大景、小全景和近景中全景三类,每类的拍摄角度的要求更多,所有要达到的视觉手法也可以更多,才能充分突出这次会议全景画面的视觉层次感。
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还要重点拍摄坐在会议室和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在其他领导宣布大会开幕和做工作报告的时候还要分别进行会议全景的拍摄,以此方式来更好地突出本次大会的热烈欢乐氛围,突出大会主题。
时政新闻的拍摄技巧时政新闻的拍摄技巧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
是使用照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
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新闻主要分为时政类和社会类。
跟我们工作有关的主要是时政新闻。
会议、参观考察、走访等活动都属于时政类新闻。
今天,我就主要讲讲怎么拍好时政新闻照片。
主要步骤分为:活动前准备、现场拍摄、后期整理三部分。
我以会议为例,讲讲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活动前准备接到拍摄任务以后,第一步就是做好充分准备。
包括了解参会人员、会议场地、议程安排等情况,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仔细研究,制定拍摄计划,明确拍摄重点。
(一)了解会议情况了解会议议题、议程、参会人员等情况。
1.明确会议议题。
掌握相关内容,更好的做到心中有数。
2.牢记会议议程。
我们要根据会议议程,合理安排拍摄顺序、拍摄节奏。
一般会议第一个程序为主持会议人员讲话;第二个程序为相关人员做情况汇报;第三个程序为主要领导讲话;第四个程序为主持会议人员讲意见。
我们拍摄的照片要着重这几个主要议程。
3.掌握参会人员信息。
特别是出席会议的领导的职务、名称、排序等,做到心中有数。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领导的信息?这里就需要讲讲时政新闻是什么意思。
官方的说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
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现实中简单通俗的说法是:时政新闻就是领导活动,领导活动就叫时政新闻。
所以,时政新闻拍摄的最重点就是什么领导参加什么活动。
(二)拍摄器械准备相机储存空间、电池、闪光灯、镜头等一定要多检查几遍,避免没有储存空间或电池没电的情况。
(三)观察、调整现场环境拍摄前,要带着准备好的相机,提前到会议现场看看环境,在主要方位拍几张会场照片,看看效果。
主要看现场光线、会场大小等影响拍摄效果的条件,然后根据现这些条件构思拍摄方式。
浅谈如何拍摄好电视时政新闻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倍受广大群众青睐。
观众一般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和编辑中的若干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当接到值班主任下达的采访任务时,要先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有哪些领导参加,因为多数时政新闻是以领导的活动为中心。
做好了这些,就要到设备处领取摄像机、三脚架、新闻灯等器材,必要时还要拿广角镜头,电池和磁带也要拿足拿够,最后检查一下摄像机是否正常。
记者必须准时到达现场,最好是提前到达,因为电视和报纸不一样,报纸不需要镜头,如果错过时间的话,就根本无法补救,因此跑时政新闻的记者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到达会场后,记者先把摄像机调好,三脚架支好,灯光调好,选定好拍摄位置。
摄像记者心里要有一个规划,需要几个全景,中景,或者特写镜头,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
另外,摄像记者还要及时和文字记者沟通,根据活动的需要拍摄镜头。
二、拍摄时候镜头要多拍,避免不够用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因为领导活动和会议时间就这么长,如果当时拍的不多,到后来补都来不及,电视摄像记者不可能让领导的活动和会议重复一次的。
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教训,08年市纪委在民权县召开廉政建设座谈会,由时任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树群参加。
市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孟玮主持,当时我拍过周树群书记的讲话后,没有拍监察局长孟玮主持会议的镜头,审片时受到了批评。
之后,我养成了习惯,凡有领导在场先拍下来,到领导讲话再拍一个,保证镜头足够。
新闻内容的不确定性,凡是重要的会议和活动,记者自己往往难以决定发什么内容,多少长度?这个时候摄像记者就要拍摄多种景别,因为有的会议人不多,如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但需要报道的内容多,文字稿长,若事先不从景别(如全景,中景,特写),多角度,多形式(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拍摄,就会感到镜头不够用。
浅谈时政新闻拍摄剪辑规范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来到这里,台下有不少前辈、高人,实在是不敢谈什么“辅导”。
各位领导同行邀请了我,我就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9年来做时政报道的一点体会。
今天我准备了不少的片子,结合实际来分析时政新闻拍摄、剪辑的一些要点。
时政新闻的常见类型,无非是会议、调研两大类。
会议是静态的,一个会场,大家都坐姿端正,按照议程一项项进行。
相对的,调研就是动态的,一般都要换几个场景,交流比较多。
首先讲一下会议类。
会议类的片子,大家都能拍,机器架好,挨个人头扫过去就可以收工。
但要拍的好,还有几点细节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拍“全”,尤其是主要领导,镜头不要漏。
这些都是最近我们的新闻联播里播出的片子,我拿来分析一下。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一条统战部的片子,问题在于,主席台就两个人,省委常委曾志权,还有省委统战部的常务副部长郭汉毅,这两位就是这条片里的NO.1和NO.2,但是,从播出的片子里,几乎看不到二号的身影,只有这样一个全景里有。
可以看出来,参会的其他人至少都有一个中景的镜头扫过。
唯独这场活动里的NO.2看不到。
我还专门去查了这条片的原始素材,看到了其实有一号二号在一起的一个双镜。
不过这个双镜是两人都在听的状态,不适合在这里用。
所以,如果从比较讲究的角度来看,这条片就属于“拍的不全”。
应该补一个领导在讲话的时候,两人的双镜,这样就会显得比较完整。
第二个例子是汕尾台提供的这条片子,从播出片子里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查查原始素材,就发现了问题。
他们只给自己的杨市长拍了单镜,按照规矩,厅级干部是不可以在联播里出现单镜,所以后期编辑的时候这个镜头只能删掉,这样就出现了市里其他领导有镜头,而主要领导反而没出现的局面。
对于市台来说,这应该就属于严重失误。
我觉得在拍摄的时候,要“宁滥勿缺”,多几个镜头,多几个角度,素材多,“全”的要求也就更容易达到。
统战部的这个例子,漏掉的的是一个厅级干部,一般对方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但是从操作的规范来说,这条片子是有遗憾的。
EPORTERS'2019I U/O发展的趋势,新闻类信息针对的面积也比较广,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新闻被一家媒体所垄断的现象。
要想提升新闻播出速度,就要使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媒体的途径,提供众多的播出渠道,从而提高新闻播出的效率。
首先,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信息釆集的时候,新闻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信息传播,例如:建立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通过这些网络途径对新闻信息进行Wo其次,积极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针对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改革,增加新闻播报形式,从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
(三)提升采编人员的工作素养在新闻播报中,新闻采编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力量,这就要求新闻釆编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不可以懈怠,新闻釆编人员要有专业的新闻知识与新闻素养,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工作,提升新闻樹長的效率,促换K新闻的发展。
要想把新闻釆编人员的技术素养提高,首先,就要在选拔新闻釆编人员的时候,挑选有专业知识的新闻釆编人员;其次,选取有责任心与公德心的新闻釆编人员,拥有责任心,就会心系大众,为大众服务,为百姓服务;最后,定期对在职新闻釆编人员进行相关考核,积极丰富新闻釆编人员的知识,让新闻釆编人员使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相应的新闻问题,进而促进新闻行业的加®®步。
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兴媒体之下,报纸新闻要想在新媒体的不发展断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就要求报纸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有充分的专业知识,进而使用专业知识解决新闻播报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采编人员还要使用新媒体技术,让报纸媒体的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适应新闻行业的趋势等,提升报纸新闻播出的效果,进而促进报纟瑯闻的烦。
励时政新闻拍摄要讲求规范□文/杨传良摘要:时政新闻拍摄的首要原则是要讲求规范和稳定,过于追求冲击力强的视觉风格,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不符合时政新闻的报道规律。
关键词:时政;会议新闻;考察调研新闻;领导镜头的基本原则一、拍摄会议新闻(一)我们提前十五分钟到达现场,留出充分的时间熟悉会场状况,了解会议议程或者活动程序。
新闻照片的拍摄技巧拍摄新闻照片啊,那可真是个技术活,得眼疾手快,还得有颗敏感的心。
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说说道道。
首先,你得有双“火眼金睛”,得会找角度。
就像咱们逛街找小吃摊,一眼瞅见那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咔嚓一下,那就是新闻的“香气扑鼻”。
比如,遇到个突发事件,别急着冲上去,先四周瞅瞅,哪个角度最能说明问题,又能吸引眼球,那就是你的“黄金机位”。
记住,别跟拍电影似的,非要正对着主角,有时候侧面、背影,甚至是一个小细节,都能讲出大故事。
再来,你得学会“抓瞬间”。
新闻嘛,讲究的就是时效性,还有那么点不可预测的惊喜。
就像等公交车,你得时刻准备着,车一来,门一开,那瞬间的百态人生,就是你的镜头该捕捉的。
别等人家摆好Pose了,你才按快门,那时候,新闻早成旧闻了。
得学会预判,提前对焦,手指轻轻搭在快门上,随时准备定格那决定性的一刻。
还有啊,情感投入也很重要。
拍照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你得把自己当成故事的参与者,去感受现场的氛围,去体会人物的情绪。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有温度,才能打动人心。
比如,拍个救灾现场,你得看到那些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听到那些微弱却坚定的声音,然后把这些情感,通过镜头,传递给看照片的人。
别忘了,光线也是你的好朋友。
别小看它,用好了,能让照片活起来。
早上日出时分的温柔,傍晚夕阳下的余晖,都能给你的照片添上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当然,也得看情况,大中午的烈日下,就别硬拍了,不然拍出来的都是“黑脸包公”。
最后,别忘了后期调整。
这就像是给照片化个淡妆,让它更精神、更漂亮。
但别过度啊,不然就成了“网红脸”,没了辨识度。
适当的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加点滤镜啥的,就行了。
总之啊,拍摄新闻照片,就是得用心、用情、用技术。
把这三者结合好了,你就能拍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照片来。
提高新闻摄影的十三条技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生动的视觉语言,成为了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
一张出色的新闻照片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更能深刻地传达新闻事件的内涵和情感。
然而,要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照片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十三条有助于提高新闻摄影水平的技巧:一、充分了解你的设备熟悉手中的相机是拍摄好新闻照片的基础。
了解相机的各项功能,如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对焦模式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只有对设备了如指掌,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调整参数,捕捉到精彩瞬间。
二、提前做好准备在前往新闻现场之前,尽可能了解事件的背景、相关人物和可能出现的场景。
这样可以让你在拍摄时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检查相机的电池、存储卡是否充足,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三、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新闻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作为摄影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周围的细节和有价值的瞬间。
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到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精彩的新闻素材。
四、注重构图合理的构图能够使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在拍摄时,注意画面元素的布局,使主体突出,画面平衡。
五、抓住决定性瞬间这是新闻摄影的关键所在。
决定性瞬间往往是短暂而独特的,需要摄影师时刻保持警觉,迅速按下快门。
例如,运动员冲刺的瞬间、突发事件中的关键动作等。
六、选择合适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尝试蹲下、俯拍、仰拍等多种角度,以展现事件的不同侧面和独特视角。
七、控制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善于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注意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彩。
在强光下,可以使用阴影来突出主体;在弱光环境中,适当提高感光度或使用闪光灯。
八、展现故事性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应该能够讲述一个故事。
通过画面中的元素和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事件的发展和情感。
九、保持简洁画面元素不宜过多,避免过于杂乱而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简洁明了的画面能够更直接地传达新闻信息。
时政新闻拍摄注意事项
以下是 8 条时政新闻拍摄注意事项:
1. 一定要保证画面清晰稳定呀!你想想,要是拍出来模模糊糊晃晃悠悠的,谁能看清内容呀!就像你拍照时手不能抖一样,拍时政新闻更得拿稳设备。
比如上次我拍一个会议,就因为手有点抖,那画面简直没法看。
2. 角度得选好哇!不能随随便便就开拍,要找到最能展现核心内容的角度。
这就好比你找最佳观景位置,得用心挑呀!像那次拍领导讲话,我找的角度就特别好,把重要场景都完美呈现了。
3. 注意光线啊!别拍出来黑黢黢或者白花花一片,那可不行!光线就像给画面化妆,要恰到好处。
上次拍一个室外活动,幸好我注意到光线问题及时调整了,不然就糟糕了。
4. 声音收集也很重要呢!别光有画面没声音呀,那不成默片啦?就像一部好电影,声音得跟上啊!我有次拍个发布会,差点忘了开麦克风,多险呀。
5. 千万别乱拍无关的东西呀!得抓住重点,别啥都拍。
这就像射箭要瞄准靶心,不能乱射一气。
上次旁边有人一直在拍无关的路人,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嘛。
6. 对拍摄对象要有尊重哦!不能随便干扰人家。
这可是很基本的礼貌呀!比如人家在严肃讲话,你可别突然弄出很大动静。
7. 拍摄内容要真实客观呀,可别瞎编乱造!这就像做人得诚实一样。
要是拍出来的东西不真实,那还有啥意义?
8. 拍完自己得检查检查呀!别着急忙慌就交差了。
好比你做完作业不检查,能放心吗?有回我就发现拍的时候有一小段有点问题,幸好及时检查出来重新拍了。
总之,时政新闻拍摄可不是随便拍拍就行的,得用心、细心、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