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原蛋白与仔猪过敏性腹泻
- 格式:ppt
- 大小:8.65 MB
- 文档页数:41
速爆大豆的抗原低于大部分大豆制品,它是怎么做到的?众所周知: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的抗原包括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两种,抗营养作用主要有:1)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2)由于活化免疫系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3)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4)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研究发现大豆中的球蛋白和伴球蛋白具有抗原活性,能引起仔猪、犊牛等动物的肠道过敏,造成肠道损伤,绒毛萎缩,腺窝增生,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以及黏膜双糖分解酶的数量及活性降低。
研究报道饲喂大豆蛋白的犊牛,在出现生长性能下降的同时,血液中大豆球蛋白和β一伴球蛋白的抗体滴度增高,其表观症状为食欲不振和腹泻。
研究证明,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超敏性反应是由于仔猪小肠内皮细胞发生细胞免疫应答造成小肠绒毛损伤所致。
零抗营养因子或低抗营养因子的大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当,且能显著降低成本,据统计,每吨去抗营养因子的大豆蛋白饲料与动物蛋白相比,可降低成本40%以上,这样,每年可为饲料工业节约数亿元人民币。
在大豆抗营养因子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两大因素:抗原和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是个热敏性物质,通过加热即可去除;但大豆是耐热性抗营养因子,它不能通过加热去除。
所以,探索生产零抗原大豆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大家知道:速爆大豆的β一伴球蛋白低于10mg/g、大豆球蛋白低于20 mg/g,仅次于丹麦哈姆雷特蛋白公司的HP300,优于市面上绝大部分大豆制品。
那么,速爆大豆是如何把抗原降解的呢?这要从大豆蛋白主要抗原β一伴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结构说起:大豆蛋白在0.5离子强度的介质溶液中,可分为2S、7S、11S和15S(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4.6.11S球蛋白致敏性低,对大豆低敏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分子量为302000-375000,它由6个酸性亚基(A1、A2、A3、A4、A5、A6)和6个碱性亚基(B1、B2、B3、B4、B5、B6)构成的两个环状六角形结构酸性和碱性亚基交互对应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形式。
速爆大豆预防营养性腹泻的作用原理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这时候乳仔猪的腹泻开始大幅增加,在秋冬季节引起腹泻的原因除了断奶应激和感染性腹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营养源性腹泻,主要有以下几个:(1)日粮营养搭配不合理,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失或搭配不合理也是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的重要原因,如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浓度过高,仔猪肠道消化系统难以完成对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日粮电解质不平衡,ph值过高。
(3)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植物性蛋白质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
近几年随着饲料配方技术的突飞猛进,第(1)、(2)点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成为引起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豆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很多,目前危害最大的有三种(1)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使酶分子上的必需基团发生变化,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2)抗原,包括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可以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进而降低了营养物吸收能力;(3)寡糖,主要是水苏糖和棉籽糖,在后肠,诱发过度发酵,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对乳仔猪的危害尤其大,而目前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原料就是大豆蛋白,可以说,能去除以上三种抗营养因子的大豆制品原料还不多,但也有一些,其中有一个产品是国外进口的酶解蛋白,还有一个产品是目前国内销售比较火爆的速爆大豆。
众所周知:速爆大豆的优点是诱食性强、不易氧化、保存期长,这为行业内所公认。
殊不知速爆大豆的最大优势就是降解抗营养因子彻底,它不但能降解不耐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降解耐热的抗营养因子。
一、速爆大豆降解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以下简称“酶活”)比同类大豆制品彻底,大豆中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是对动物危害最大的抗营养因子。
测定酶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尿素酶定量检测,第二种是尿素酶定量检测,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农牧企业采用第一种方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经过尿素酶定量检测合格的大豆制品,再用第二种方法检测却不合格,红点超过10个(见附图1),所以许多专家建议:对大豆制品酶活检测需要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测定。
第十九章蛋白质饲料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非蛋白氮饲料的是( A )。
A)工业废液酵母 B)尿素 C)腐脲 D)氨水理由:P285工业废液酵母属于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2.直接饲喂畜禽可导致腹泻和生产性能下降,( B )处理得到的全脂大豆对各种畜禽均有良好的饲喂效果。
A) 冷却 B)加热 C)加酶制剂 D)添加益生菌注:加热处理得到的全脂大豆对各种畜禽均有良好的饲喂效果。
3. 血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 )含量居天然饲料之首,达6%~9%。
A) 色氨酸 B) 亮氨酸 C) 缬氨酸 D) 赖氨酸4. 下列哪项不属于豆类籽实( D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花生5. 破坏豆制类营养价值( A )A)麦拉德反应 B) 光合作用 C) 酶制剂 D) 碳素6. 以下不是目前主要可供饲料用的SCP微生物的是( D )A)真菌 B)藻类 C)酵母 D)病原性细菌理由:病原性细菌是有害菌,不可作为提供饲料用的单细胞蛋白质微生物。
7. 下面那个选项是大豆通过加热无法被破坏的抗营养因子( D )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血细胞凝集素 C)抗维生素因子 D) 胃肠胀气因子8. 动物蛋白质饲料与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 )。
A)两者粗纤维含量都不高 B)两者蛋白质的含量都高 C)植物性饲料的粗脂肪变化大,动物性饲料的脂肪含量较高 D)植物性饲料含维生素与谷物相似,动物性饲料含维生素丰富解析:植物性饲料含粗纤维量不高,动物性饲料不含粗纤维。
9. 蛋白质饲料的种类来源有很多,下列中哪一种是属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C )A)花生和蚕豆 B)玉米和高粱 C)鱼粉和肉骨粉 D)鱼粉和花生理解:该题目属于定义型题目10. 下列哪些可以与尿素一起饲喂动物可能引起动物中毒。
( C )A)生豆粕 B)南瓜 C)玉米 D)生大豆理由:生豆粕、生大豆、南瓜等饲料中含有大量脲酶,其可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故不可与尿素一起饲喂,以免引起氨中毒。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养猪技术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掉膘、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差,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现象,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一起来看看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1、断奶仔猪发生应激的原因生理因素。
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功能的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功能,胃酸分泌不足,在断奶后,乳酸的来源终止,而胃酸的分泌量仍较少,这就会导致胃内酸度不足而使胃蛋白酶的形成减少,使蛋白质饲料难以被消化,而引起消化不良,无法消化的饲料为小肠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的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使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使仔猪发生腹泻;仔猪消化酶的分泌量不足,断奶会导致消化酶的分泌更少,活性降低,外加饲料变为难以消化的植物性饲料,仔猪会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另外,仔猪的免疫力较差,断奶后母源抗体的来源被切断,而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的还不健全,机体抗体水平降低,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疾病,这也是仔猪发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
饲料因素。
由于仔猪的胃酸分泌少、消化酶的种类少、活性低,如果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过高时,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含量过高也易引起腹泻。
另外,饲料中的一些抗性因子也会影响仔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最终均会表现为断奶应激,主要的表现即为腹泻。
环境因素。
仔猪在断奶后由产房转入保育舍,饲养环境发生着变化,因仔猪的适应力较差,当养殖环境发生改变后,仔猪无法完全适应,极易产生应激反应。
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温度不适宜,过冷、过热或温差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相对湿度过大、卫生条件不佳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仔猪产生应激反应。
病原性因素。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仔猪发生应激,主要表现为发生腹泻。
临床兽医100 ·2022.110 引言在现代化的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母猪出现的急性腹泻是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肠道黏膜系统的正常机能的失调等所直接引起腹泻的,也可以是肠炎感染及猪肠内分泌代谢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等而间接引起腹泻的,病原细菌、动物生理、日粮、环境条件的异常改变、饲料的管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腹泻。
在养猪业的生产过程中,仔猪急性腹泻病的临床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对产后1周龄 ~ 3月龄的断奶母猪来说尤为常见。
断奶1个月后,仔猪腹泻死亡的发生几率将超过30%,病死率在10% ~ 15%。
病后生长十分缓慢,饲料收入下降,因腹泻导致仔猪的体与免疫功能下降,对疫病的抗性下降,易发生其他传染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与治疗,将导致大量的生猪死亡,使养猪行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仔猪腹泻的危害与特征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大批仔猪脱水而死亡。
当前,我国仔猪死亡率一般在15% ~ 20%,病死的仔猪有80%是因腹泻而死亡的,而断奶后的仔猪则是最常见疾病就是腹泻。
仔猪腹泻发病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发病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年均可发生。
二是发病原因多、复杂、死亡率高,多数仔猪腹泻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尤其是大型猪场的交叉感染、混合感染,防治难度较大。
三是病程快,传播速度快,一般1周龄的仔猪就会感染上传染性腹泻,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很快,患病5 d 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即使治疗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还会增加养殖费用。
收稿日期:2022-10-24作者简介:李俊乐(1989-),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型及防治措施李俊乐1,覃彬桃2,张锦芬3(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贵港 537100;2.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 贵港 5371003.广西贵港市樟木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 贵港 537127)摘要:腹泻是我国生猪养殖户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害性是最为常见也最严重的一种病症。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
因此,人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
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
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
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膨化全脂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j年—L剐百蛋白质是动物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仔猪断奶后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产活动,同时防止各种缺乏症的出现。
大豆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资源,其中含有35%的粗蛋白,而且必需氨基酸丰富平衡,它为全世界提供了超过1/4的油脂和2/3的蛋白质。
但生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等抗营养因子和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13—伴大豆球蛋白,用生大豆喂仔猪会引起仔猪腹泻及生产性能的降低。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是影响仔猪生产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饲粮是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的重要原因。
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和来源、纤维物质、饲料的酸碱性、矿物质及抗营养因子均与腹泻有关。
其中蛋白质水平是引起腹泻的直接原因之一,高蛋白日粮比低蛋白日粮更易造成腹泻。
Stokes等(1987)…观察到3周龄断奶仔猪采食大豆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饲粮后第5天发生超敏反应,一周后超敏反应消失。
Li等(1991)”1测出早期断奶仔猪采食大豆蛋白后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抗大豆抗体IgG。
因此如何去除大豆中的抗原物质及抗营养因子,降低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是多年来人们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
为了降低大豆对断奶仔猪腹泻及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提高大豆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人们对大豆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无数研究。
0sborme和Mendel(1917)”1首次发表了关于热处理可以极大地改善大豆对生长鼠的营养价值的研究报道。
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膨化技术应用于饲料工业。
挤压膨化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瞬时作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的糊化及大豆油细胞的破裂,从而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到了80年代该技术便成为国外发展速度最快的饲料加工新技术。
主要用于特种动物、水产饲料及断奶仔猪料的开发,最近10年,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喜欢用整粒熟大豆饲喂家畜,膨化全脂大豆在畜禽上的应用得到了空前发展。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摘要: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症状,很多因素都可引起仔猪腹泻。
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
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达10%—15%。
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同时由于腹泻,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其它传染病,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浅析了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同时根据临床经验对其防治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仔猪、下痢、防治策略仔猪腹泻是养猪场的常发病,多发病,轻者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速度,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重者还会引起猪的死亡,降低仔猪成活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有效的防治仔猪腹泻已成为养猪生产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病因: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初生仔猪未吃到足够的初乳和保温措施不好:初生仔猪只有吃到足够的初乳以后才能获得免疫。
而生后2周内是仔猪黄白痢的高发期,因初乳不足容易引起腹泻。
初生仔猪特别是生后1-3日龄的仔猪如果室温偏低,而又没有增温措施。
由于初生仔猪大脑皮层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这样就很容易因室温偏低引起代谢紊乱而发病。
2、卫生条件差,湿度大、通风不良猪场卫生未搞好,农村散养户采取地面平养,母仔同窝,母猪大小便未即时清除,造成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就很容易造成仔猪感染,导致腹泻的发生。
3、饲料质量差,不易消化或中毒仔猪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搭配不合理或含有过量的抗胰蛋白酶物质、脂肪盐等也会导致仔猪腹泻,饲料发霉变质,被病原菌污染后,因霉菌、细菌毒素会导致中毒而腹泻。
4、对哺乳母猪管理不当会影响母猪分泌乳汁的质量。
乳汁过多、过浓或过少、过稀,均可使仔猪发生消化障碍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5、病原体感染(1)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常发于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居多,前者以排出具有腥臭味黄色糊状粪便或黄色透明稀便为特征,后者以排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灰白糊状稀粪为特征。
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的影响及降低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韩景华;李吕木
【期刊名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3
【摘要】豆粕是应用较广泛的植物饲料蛋白质资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3%左右,大豆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合理,容易被动物吸收和利用,但其中含有的抗原蛋白能导致动物发生过敏反应,引起仔猪腹泻、肠黏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就大豆致敏因子的结构特征、对仔猪影响、降低大豆抗原的免疫原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韩景华;李吕木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
【相关文献】
1.大豆抗原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免疫因子的影响 [J], 张建中;卢建军
2.大豆抗原蛋白对早期断奶仔猪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窦文洁
3.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的影响及降低其免疫反应的方法 [J], 韩景华;李吕木
4.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的影响及降低其免疫反应的方法 [J], 韩景华;李吕木
5.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转运通道的影响 [J], 梅慧敏;周颖;张越;谢佳倩;李抗;易丹;丁斌鹰;王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