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概述及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1.71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概述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2-11-13T11:49:00.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龙起权

[导读] 本文重点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龙起权(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536000)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症,成年人静息时血压达21.3/12.7kpa(160/95mmHg)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高血压,其伴随症状主要有头痛、耳鸣、眼花等。高血压患者主要治疗措施是采用药物降低血压,药物治疗不仅能减轻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并延长寿命[1]。因此,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分6大类[2],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利尿剂

利尿降压药是WHO多次确定为抗高血压一线药物中的一类。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这类药物可分为强效利尿剂(呋塞米)、中效降压利尿剂(氢氯噻嗪)、弱降压利尿剂(螺内酯)。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应先用中效利尿剂,无效时或有慢性肾衰竭时宜用强利尿剂。使用时,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尤其是老年人,初始的剂量更要小[3]。此类药物的优点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轻左心室肥大,但在使用中发现大剂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下降,长期应用或大量服用可引起低钾血症,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故应适当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近年开发的吲哒帕胺兼有利尿和钙拮抗剂的双重作用,因其疗效确切,不影响糖、脂代谢,其单独应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显著,不必加用利尿药,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长效抗高血压药物[4]。

2.α-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后膜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可扩张静脉及小动脉血管,降压作用中等偏强,新制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对血脂具有有益的影响,可升高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益[5]。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良性前列腺肥大,对合并脂代谢障碍或前列腺肥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首选药物。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首次给药血压下降的现象(首剂效应),故临床使用时要从小剂量开始,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3.β-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20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其降压机制是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率变异性,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尤其适用于伴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此类药物可分为3代,第一代以普萘洛尔为代表,是第1个用于临床的β 受体阻断药。为脂溶性β受体阻断药,在肝脏中代谢,并能通过血脑屏障,但选择性差。第2代具有选择性β员受体阻滞作用,以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为代表。临床上第一代的普萘洛尔应用相对减少,二代、三代应用较多,特别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增加了β-受体的选择性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7]。卡维地洛具有α和β 受体的双重作用,这两个新药克服了前代对脂类、糖类的不良影响,正被认为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8]。

4.钙拮抗剂该类药物通过选择性的与钙通道结合,使钙通道开放数目减少,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血压下降,减少心肌能量和氧的消耗,减少细胞遭受钙离子超负荷所致的影响,达到降压的目的[9]。自七十年代研制以来,它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是重症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尼群地平对肺气肿并发肺动脉高压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少。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的控、缓释剂型能产生相对平稳持久的降压效果,也可减少心血管事件[10]。尼莫地平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较好药物。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的CCB,降压作用平稳、持久、缓和,对血脂、血糖及心脏功能无不良影响,口服吸收完全,长期使用不产生耐药性,也不产生血压的明显波动,心脏传导阻滞者禁用。目前许多心血管医生将CCB作为治疗高血压的“ 一线用药”,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11]。

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的重要体液调节系统,在心血管活动和水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5.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调节人体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血管紧张素(Ang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可直接收缩血管,间接造成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而AngⅠ可以抑制ACE的活性,阻碍AngⅠ转化为AngⅡ,降低AngⅡ的含量,并且可以减少缓激肽(BK)的降解,使体内BK升高,扩张血管,降低血压。BK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β2受体,激活左旋精氨酸NO途径,并导致血管内皮超极化因子(E-DRF)的释放,增强了扩血管作用,同时BK减少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释放,使周围的小动脉扩张,有效逆转AngⅡ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心室构型重建,对缺血心肌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12]。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ACEI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该类药物由于可以增加缓激肽的浓度,因此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持续性干咳,发生率为1%~20%。迄今此类药物已公认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尤其是伴有心衰或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异常、高血脂、老年性中重度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常作为首选药物,但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患者慎用,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5.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ARB主要是通过其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血管紧张素型受体结合,阻断AngⅡ的压力反应和功能性反应,具有肯定的抗高血压作用,对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良好的效果[13]。AngⅡ受体拮抗剂可分为肽类和非肽类,每类又可以分为选择性AT1和AT2受体拮抗剂。肽类拮抗剂由于其性质类似于ATⅡ,故对ATⅡ受体特异高,但它对ATⅡ只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并且对ATⅡ受体还有部分激动作用,并且口服无效,作用时间短,所以临床应用大受限制。而非肽类拮抗剂呈竞争性阻断ATⅡ的作用,对ATⅡ受体无部分激动作用。另外,这类拮抗剂还兼有可长期口服和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14]。ARB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