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2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考点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重要程度★★☆☆☆]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特别提醒】(1)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考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平衡的调节[重要程度★★★★☆]1.人体热量的来源和去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其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排便散热。
2.体温调节模型【特别提醒】(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因此,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热也少。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
(4)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
(5)“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6)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
(7)当人发烧,并持续在一定高温时,此时的散热量等于发热量,否则体温会发生改变。
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第十二讲【神经-体液调节(二)】课后总结高考快讯本讲内容主要是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综合的复习,神经-体液-免疫三大调节到这就学完了前两个了,记得在做题的时候多去联系两者,不可单独。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2、斯它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二、体液调节1、激素调节的定义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对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1)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是一类有腺导管(单细胞腺无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一般为排泄作用)。
如肝脏产生胆汁,通过总胆管流到十二指肠,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胰腺(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的大部分属于外分泌部,但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等均属于外分泌腺。
(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
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
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组织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通过体液调节方式,对机体的各方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主要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垂体、性腺、胰岛等。
2、人体常见的激素及作用3、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病症4、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级(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6、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主要方法: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练一练】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减少B.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与分泌的,因此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减少,A正确;B、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而不是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错误;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C正确;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正确。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要点解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分别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对生物体的内部环境进行稳定调节,保持其稳态。
在生物学中,这两种调节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
本文将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过程、相互关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作用过程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通过神经元向特定的细胞传递神经冲动,使得这些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冲动、释放神经递质、靶细胞的兴奋和反应。
当人体感受到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时,感受器会收集到相关信息,通过神经元向大脑传递这些信息,大脑再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从而使得体温得以调节。
2. 体液调节1. 共同目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目标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
当生物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立即做出相应的调节反应,通过协调一系列生理和行为过程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2. 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中相互作用。
在应激情况下,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增加心脏输出和提高血压,而内分泌系统也会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从而共同完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 联合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一些情况下也会联合调节生物体的内部环境。
婴儿出生后,母亲的乳腺会因为婴儿的吸吮而分泌催乳素,同时大脑也通过儿茶酚胺神经元的活动来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从而共同完成哺乳的过程。
1. 保持内稳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了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调节,保持了内稳态。
这有利于生物体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能够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2. 促进生物体的适应: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
第二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5.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5.3.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5.3.2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5.3.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5.3.4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5.3.5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5.3.6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5.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5.4.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5.4.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5.4.3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5.4.4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1.看见食物后,小狗产生视觉,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2.CO2刺激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过程不需要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3.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而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4.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利于突触释放递质进行兴奋的双向传递。
(×) 5.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6.视网膜内神经元兴奋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7.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8.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电位变大。
202X高考生物复习资料: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高考生物频道为大家提供202X高考生物复习资料: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一起来看看吧!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202X高考生物复习资料: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一、体液调节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孕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体液调节高考知识点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机制,它可以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体液调节是一个常见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概念体液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调整体内液体中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等参数,维持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其主要机制包括神经系统的调控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二、机制1. 神经系统调控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知环境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神经信号,调节体液调节的过程。
典型的例子是口渴感的产生与解除。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感受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刺激大脑产生口渴感,从而促使人们寻找水源,摄入水分以补充体液。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释放和作用来调节体液调节。
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促利尿激素等,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溶质的平衡。
例如,当体内血浆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降低尿液的排出量,进而提高体内水分的浓度。
三、影响因素体液调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运动强度、盐分摄入量等。
1. 环境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
这样会导致体液中水分的减少,引起体内水分不足,进而刺激体液调节的机制。
相反,低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减少,导致体内水分的积累,也会影响体液调节。
2. 运动强度运动会导致体内大量的水分流失,因此在剧烈运动后,人们通常会感到口渴。
体液调节机制会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和促进体内水分的吸收,来恢复体内水分的平衡。
3. 盐分摄入量盐分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体液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
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溶质浓度的增加,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过低的盐分摄入则会导致体内溶质浓度的降低,刺激促利尿激素的释放。
综上所述,体液调节是生物体保持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生物体可以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体内水分和溶质的平衡。
一、人体几种重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功能比较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肽和蛋白质类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全身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肾上腺素全身(主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参与糖代谢调节②促腺(髓质) 要是肝脏)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参与体温调节睾丸雄性激素固醇类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性激素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胸腺胸腺激素免疫器官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二、激素的分泌调节1、神经调节当体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经过分析和综合以后发出神经冲动,可以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也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
如图。
2、反馈调节如图所示,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特异的生理效应的同时,血液内该激素的含量又反馈控制着这种激素的分泌。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抑制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垂体中促甲状腺敫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下降,这就是一种反馈调节。
3、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甲状旁腺细胞能直接感受血钙含量的改变,当血钙含量降低时,这些细胞会加速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专题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状元笔记1.与兴奋有关的4种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外流为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内流为协助扩散。
(3)静息电位恢复时Na+外流,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4)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2.准确描述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信号转化方式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化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化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化方式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流”,但并非“全部”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调节因子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状元反思1.“离体”与“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否相同?提示:(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兴奋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为何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有感觉,但无反应?提示: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可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无法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反应。
3.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中,为什么不同激素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提示: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考点1神经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分别是什么?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示: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为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包括哪几部分?炎热时引起出汗,属于反射吗?感受器和效应器由什么结构组成?提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机制,它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和信号传导途径,确保体内各种物质和条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体液调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功能。
- 激素作用机制: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组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调节生理过程。
- 主要激素:- 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由胰岛分泌,降低血糖水平;缺乏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
- 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速率和能量消耗。
- 肾上腺素:应对压力反应,增加心率和血压。
- 性激素:影响性特征的发育和生殖功能。
2.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快速响应内外环境变化。
- 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
- 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分泌抗体或直接吞噬病原体来保护身体。
- 免疫应答: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后者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4. 酸碱平衡:- 缓冲系统: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对,如碳酸/碳酸氢盐系统,维持pH值稳定。
-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排出二氧化碳,影响血液pH值。
-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排除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5. 水盐平衡:- 渗透压:体内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作用于肾脏,调节尿液的浓缩程度,影响水分的重吸收。
- 钠离子:通过调节钠离子的排泄,影响体内水分的平衡。
6. 体温调节:- 体温维持:通过代谢产生热量,并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或收缩来散热,保持体温恒定。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对体温变化做出反应,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调节体温。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一: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体液调节的知识: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神经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孕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