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4.66 MB
- 文档页数:122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建筑的扩展,同时也带来了道路的拓宽和交通的繁忙。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说明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要点,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居民的舒适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街头绿地应该设有适宜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2.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增加城市景观:街头绿地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美感。
4.促进社交和交流:街头绿地可以成为居民和游客交流的场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三、设计要点1.绿化种植选择:街头绿地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树木、花草等。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观赏价值。
2.空间布局:街头绿地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们活动和休息的需要,通常包括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合理划分这几个区域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3.设施设置:街头绿地应设有适宜的座椅、休闲设施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便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4.照明设计:照明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强夜间绿化的观赏效果,并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感。
5.绿地维护:对于街头绿地的维护应加强,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和水培等,确保绿地始终保持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确定空间布局、植物种植和设施设置等要点,并绘制相应的效果图和草图。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草图,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景观绿化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植物和安装设施。
3.管理维护阶段:绿地建成后,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绿地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实例:1.空间布局:将街头绿地划分为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休憩区设有适宜的座位和休闲设施,活动区设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和娱乐活动,景观区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美感。
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绿化工程是创造处景色如画,健康文明的绿化景观,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条例》2、《公园设计规范》3、交通部公路发包(1995)1036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交通部发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6、河北省园林绿化有关规定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的107国道该路段施工图8、现场勘察测绘资料二、设计理念:1、提高公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2、多栽乔木,少栽甚至不栽草,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领中穿过”设计理念的跨越,实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植),极大地提高道路绿化地含绿量,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时即有很好地效果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在城市外围、绿岛、交通转盘,进行重彩浓墨的刻画。
三、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景观美化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本路段所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要使绿化苗木成活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为此,我们继续遵循“适地适树”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加强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考察和研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应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
107国道绿化的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应考虑生物学特性、公路结构特点、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道路绿化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标签: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措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作为交通依托,不能只考虑运输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增添交通景观艺术性的同时,改善了交通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1、以人为本,功能优先。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兼顾考虑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性。
针对驾驶员的需求,主要是保证安全,既要考虑快速行车时的视距要求,又要确保道路路口视线的通透性。
行人主要考虑道路遮荫和降噪除尘所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品种。
2、丰富层次,加大绿量过分强调形式和美感而不注重绿地质量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应多运用乔、灌、草、地被复层种植形式,增加道路绿量,注重配置比例和品种的选择,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
一些绿地面积较为局促的道路或是立交桥要做到见缝插绿、垂直增绿。
3、突出地域,表现特色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立地特点,多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环境、历史的特色树种。
4、强调节点,精细配置在一些重要的路口节点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法进行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效果,形成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强路口的标示性。
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城市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结构,因此植物在栽植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上、地下物,将原有建筑,市政管线、地形地貌、植物等各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二、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具体措施1、加强道路行道树的规划行道树是构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体,在道路绿化设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区域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更加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选择、确定。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从道路绿化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来展开,强调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
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
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道路景观的构成道路景观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类:①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②审美性的: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③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柳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摘要]搞好道路、广场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提高道路综合效益是城建、道路、园林工作者共同工作。
搞好道路绿地建设工作关键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工作,本文结合广西柳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工程,分别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道路绿地垂直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人文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地公共设施色彩选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处理好道路绿地景观因素和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营造、景观组织、人文化内涵、色彩展示之间关系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道路绿地景观;垂直绿化;文化内涵;色彩运用;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1 引言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特殊空间不仅包括道路绿地和构筑物实体空间,还包括能够容纳社会公共活动的空间。
本文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街道、巷弄、停车场、广场及道路交通岛、道路绿地相关自然和人工景观。
道路绿地景观空间突破狭义道路绿地定义,将区域范围开放空间作为改善生态积极因素纳入城市中来增强城市绿化,更好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视觉形式分解三个最基本组成要素----点、线、面。
绿地景观设计中在特殊位置进行微观细部处理好点、线、面部分景观,突出城市绿地构建功能和特色;宏观上把握点、线、面相互关系,结合具体功能有机融入到城市绿色景观设计中使道路绿地在景观上产生节奏与韵律、对比和变化等美学特性,作为有效生态联系通道连接城市景观中各种绿色斑块形成完善网络体系,增加城市各绿色斑块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连续性,促进绿色斑块间物种流动和基因交换,促进生物群体间个体交换与迁徙,有利于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建立由点、线、面组成网络骨架,城市广场绿地、道路中心岛绿地等位于重要结点位置,如广场绿地提供娱乐和游憩场所。
以整体观来规划,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才能达到最优。
实训二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任务书一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道路绿地景观设计2 位置:石河子市北三路(东七路至西三路),共分为6个路段,每组一个路段,每个路段含2条道路以及一个道路节点。
3道路用地范围及面积:要求现状测量(横坡、纵坡以及道路红线位置、道路宽度等)二设计要求1、总体布局与功能要求根据道路周边的环境,结合功能需求,营造合理、安全、符合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2、景观设计设计应着重处理好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3、主题定位:便利、安全、人性化、生态化4、园林景观设计理念:1)、突出城市特色文化:充分道路沿线景观,营造城市文化气息。
2)、便利性:城市道路首先满足的是解决城市交通,组织不同性质用地交通的作用。
3)、安全性:解决交通与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之间的关系。
4)、人文性: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创造、引导一种全新的人文生活方式。
5)、简约性:适宜以简单造型创造具有导向性的道路景观。
6)、实用性:注重提高绿地的实用率,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
7)、规范性:设计方案必须遵守有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有关方面的规定,并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5、其它1)、多层次的立体景观设计,要求设置不同形式的景观空间。
2)、设计表达不宜过于装饰化,应侧重与设计构思、内涵及设计手法的表达。
3)、种植设计的树种选择正确,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种植类型,符合构图要求,造景手法丰富,空间效果较好,层次、色彩丰富。
4)、图面表现能力强,线条流畅,构图合理,清洁美观,图例、文字标注,图幅符合制图规范。
5)、图纸说明应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三、成果内容1、方案阶段图纸内容:(1)设计文本(2)总平面图1:1000(3)景观设计图(4)绿化设计图(5)竖向设计图(6)结构分析图(7)鸟瞰效果图(8)主要景点效果图(9)立面图(10)剖面图(11)单体造型方案2、施工图阶段:⑴图纸目录⑵施工图总说明⑶材料用量统计表⑷总平面索引图⑸施工尺寸放线图⑹竖向放线图⑺植物种植图⑻铺装施工图⑼节点详图⑽灌溉系统平面图四、设计周期:(5月15日—5月21日)。
园林道路绿地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社交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生态环境、减缓交通压力等。
二、设计原则1.功能性:园林道路绿地应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和交通功能。
2.可持续性:园林道路绿地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
三、设计要点1.景观布局: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形成,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确定景观的布局和分区,如主动绿化带、休闲广场、游憩设施等。
2.植物配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的功能和景观效果,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
可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乔木和灌木等,同时也可以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的植物等。
3.材料选择:采用环保、耐久的材料,如透水砖、颗粒材料等,以增加绿地的透水性和抗冲洗能力,减少水负荷,同时提高绿地的美观度。
4.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地中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增加夜间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景观点,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5.雨水收集和利用:利用道路绿地的透水性,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地的灌溉和补给,减少城市的排水负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设施设备:设置符合功能需求的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游乐设备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7.艺术装置:在绿地中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喷泉等,增加绿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设计实施措施1.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定,确定工程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勘测,并采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3.进行方案设计和预算编制,包括景观布局、植物配置、材料选择、设施设备等。
4.进行方案的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制定,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道路绿地景观就像是城市的绿色丝带,给城市增添生机和美感呢。
一、原理方面。
1. 功能性原理。
道路绿地的首要功能就是为了改善环境。
比如说,那些树啊草啊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吸收灰尘,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而且在夏天的时候,绿树成荫,能给行人和车辆遮遮太阳,让大家走在路上不会被晒得晕乎乎的。
另外,绿地还能起到隔音的作用呢,像住在道路旁边的居民,多亏了这些绿地,能少受些噪音的打扰,晚上可以睡个好觉。
2. 生态性原理。
我们得让绿地里的植物们和谐共生呀。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来选择植物。
比如在南方,就可以多种些榕树之类的,它的气根垂下来可好看了,而且适应南方的湿热环境。
植物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的植物能给小动物提供栖息地,有的能互相补充养分,就像一个小小的生态社区一样。
3. 美观性原理。
这就像给道路化个妆一样。
我们要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植物搭配起来。
比如说,在春天的时候,让樱花树和绿色的草坪搭配,樱花粉粉嫩嫩的,就像给大地穿上了花裙子。
而且,绿地的形状也要有设计感,可以是蜿蜒的,就像一条绿色的小河流在道路旁边,而不是那种方方正正、呆板的样子。
二、方法方面。
1. 植物选择。
要选那些好养活的植物。
可不能选那些娇滴滴的,需要天天精心照顾的。
像月季花,它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很多地方都能茁壮成长。
还要考虑四季的变化,不能只让道路在某个季节好看。
比如冬天种些腊梅,虽然天气冷,但腊梅的香气和黄色的小花能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一抹亮色。
2. 布局设计。
要根据道路的类型来布局。
如果是城市的主干道,绿地可以相对宽阔一些,中间可以种一些高大的乔木,两边再搭配一些灌木和花卉。
要是那种小街道呢,绿地可以窄一点,但是种些小巧可爱的植物,像矮牵牛之类的,让小街道也充满生机。
而且要注意留出足够的空间给行人走路和车辆行驶,不能让绿地占了太多地方,造成交通不便。
3. 与周边环境融合。
道路绿地不能孤立存在呀。
城市灵动的经纬线—美丽街区绿道景观设计摘要:响应低碳生活理念,打造“社区—绿地—地铁—车站”微循环绿道;精捻居住片区零散绿地,绿道为线,串起城中“翡翠项链”;尊重城市道路原状风格,节点处营建浪漫花园微景观;融入互联网元素,提供健身互动场景,打造智慧绿道。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界面的景观往往给来访者留下主要的视觉印象,其场所感由建筑、绿化和人们的行为活动所共同构成,是并不需要寻觅却已扑面而来的一种感受。
1、项目背景“东湖生态绿心、武汉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等一系列城市亮点区块规划面世,武汉正向着建设国际大都市迈进。
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年完成市区内地铁、主干道、公园的一系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
然而居住区园林绿化往往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与街旁游园、市政公园衔接薄弱,通达性较差,片区整体无法形成整体园林城市景观要求。
此次规划设计提出“以点带线、织绿成片”的整体思路,对区内集中型居住区进行社区绿道建设。
经过多轮现场查勘,拟选二七路街区绿地片、后湖公园片等6处街区作为江岸社区绿网示范段,建设绿道24.9公里。
2、构思定位针对汉口江岸片区的街区绿道景观现状,我们提出了“以点带线,织绿成片”的设计理念,统一绿道风格,串联绿地资源,改善道路绿化,同时融入互联网元素,运用新型材料,传承与发扬老武汉社区文化,更新与焕发居民活动场所。
在满足道路交通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街区绿道与道路景观自然融为一体;创造自然和谐、空间流动、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生命空间,是该项目希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街区绿道是线性流动的空间,道路景观绿化绿化设计应当充分展示流动空间的意趣,犹如乐曲般的流畅,诗歌般清新,用绿化景观作为音符,街区绿道作为五线谱,演绎韵律之美。
项目整体的设计理念为:环路,打造区域微循环绿道;聚绿,精捻零散绿地,绿道为线,串起城中“翡翠项链”;缀花,于节点处营建浪漫微花园;智跑,融入互联网元素,打造智慧绿道。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措施
1、行道树式景观
行道树式的绿化景观实际上就是指沿着城市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一行灌木或是一行乔木,也就形成了"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这种种植形式也是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一种景观种植形式。
2、自然式景观
这一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形式主要是针对于城市道路上有较大空间,如果是采用自然式的景观种植方式,在道路中是可以种植各类灌木、乔木、地被植物、植物以及花草品种。
在种植这些品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美观以及形成一个活泼生动的自然气氛,应注意植物和花草的高低、疏密、数目的形状、各种类型数目的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因素。
3、规划式景观
规划式景观与自然式景观是相对的,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线条走向并依据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整齐并且对称的种植各类植物和花草。
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和谐统一,选取的灌木和乔木必须是同一胸径和同一高度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美感,并且韵律性也很强,行人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才能有好的视线感觉,也便于他们高速行车。
4、立体式景观
这种形式就是指在道路两侧的绿地边缘先布置1层高度大于5mm,
胸径约为10~15m的大乔木。
之后再进行第2层小乔木布置,高度应在3m左右,胸径约为5.5m。
然后是第3层已经修剪整齐的灌木布置。
最后则为地被植物的第4层布置,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并且立体效果明显的景观形式。
5、丛状式景观
这种形式主要是以乔木为主并辅以灌木进行封闭式的种植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是应用于城乡结合入口处或是道路交汇处,这种形式具有整齐统一的美感,但应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切忌杂乱无章的种植。
城市道路绿化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升了城市氛围,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规划设计、植物选择、绿化配套设施等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规划设计1. 绿化带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不同等级和用途,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置应当有所区分。
一般来说,主干道绿化带宽度不应小于5米,支路绿化带宽度不应小于3米。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对城市景观和交通安全的影响,合理设置绿化带形成绿化带连续、整齐、有序的格局。
2. 绿化结构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当根据地块类型、土地利用性质、城市功能分区等因素,进行绿地空间格局的合理性设计。
应充分利用规划中的绿地、广场、街心花园等空间,形成城市绿化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 绿地功能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应兼顾景观美观、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等多重功能,通过合理设置花坛、草坪、树木等绿化景观,打造城市道路的绿色生态走廊。
二、植物选择1. 树种选择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选择适合城市环境要求、抗污染能力强、抗风能力强、生长适应性强的乔木和灌木种植在绿化带中。
适宜道路两侧栽植乔木的树种有梧桐、柳杉、水杉等;适宜栽种灌木的有垂丝海棠、垂叶槐、金叶女贞等,这些树种都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
2. 花卉选择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四季景观优美、抗污染能力强的花卉进行搭配。
可以选择郁金香、荷花、牡丹等作为绿化带花卉的主要植物,它们在春夏秋冬都能开放出不同的繁花,美化了城市道路的环境。
三、绿化配套设施1. 绿化灯具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夜间照明的问题,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合理设置绿化灯具。
绿化带内可以设置LED路灯或者太阳能路灯,营造出一个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的夜间照明环境。
2. 绿化座椅在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座椅供行人休憩,增加绿化带的人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