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5.01 KB
- 文档页数:3
设计说明——前言吸纳四方之要素,辐射自身之优势!二十年前,道路是通向外界的桥梁!十年前,道路是致富的关键!今天,道路是城市形象的象征!随着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园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近几年来,道路景观设计随着道路里程的增加,经过了模仿、探索、改进、发展、总结、再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同时,在风格的形成方面,根据我国传统的园林审美情趣,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来.——项目介绍XXX道路宽30米,机动车道宽2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
现结合XXX用地规划及现状,设计XXX景观绿化总体方案。
—-地理位置本次设计的XXX位于XXXX,地处县城新的经济区,西起XXXX,东至XXXX,沿路主要有楼盘“XXX”、“XXX"等,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今后县城发展的中心地带。
——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绿化与设计规范》JTJ/75-97;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006—98;3、《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4、本项目相关建筑资料等相关资料;—-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城市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2)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3)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性原则(1)盲道与树池之间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栽植树种须无毒、无害、无污染;(2)在道路交叉口,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
8m的低矮灌木.3、协调性原则(1)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及后期景观效果;(2)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及后期景观效果;(3)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性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4、服务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的服务于XXX社会、文明、经济的发展.5、景观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原则(1)充分考虑道路景观与周围景观的相互映衬;(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的延续性。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共5篇)第一篇: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石河子双拥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多,对道路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城市具有不同绿化布局和风格,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双拥路道路两侧建筑主要是工业区分布着食品厂、纺织厂、电厂等。
从交通流量分析来看, 双拥路车流主要是出入城交通和过境交通。
车型较多, 人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杂在一起,主要以大货车为主,向工业园区运送物资。
做为石河子的迎宾大道,双拥路其道路绿化不完整,缺乏层次,整体树木配置统一但种类单一,以高大乔木居多,缺少灌木,中央隔离带缺少鲜艳的色彩,配置单一,地被覆盖率较低,局部黄土裸露。
整条道路绿化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
然而随着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有所下降。
到了春秋季节尘土飞扬,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垃圾。
2.气象概况-01三、规划设计依据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石河子市经济技术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双拥路的景观形象要以突出科技特征的原则为主要设计内容,创造具有现代高科技审美特征的景观形象, 使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的景观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反映科技园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也使其成为科技园区一种独特的象征。
标志物作为景观重要构成要素, 要求精心设计, 风格一致, 形式多样。
-03出泾渭新城诚挚、热烈的迎宾之情。
3、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原有的设计风格,延续道路绿化原有大气简洁、以花灌木大块面种植突出的特色,改良土壤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通过改造减少绿化养护量。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道路绿化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使道路具有美观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道路绿化种植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种植布局和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设计原则1.适应气候条件: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良好生长。
2.考虑交通安全:选择矮小、不易破碎的植物,避免对行车视线产生阻碍,同时要避免选择有毒或有刺的植物,以免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
3.选择花期长、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以花草树木为主要绿化植物,选择具有耐寒性、耐热性和较长花期的植物,使道路四季美丽多彩。
4.结构合理:按照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合理设计种植布局,形成层次分明、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5.保持绿化一致性: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的绿化种植设计上,要保持一致性,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形象。
二、植物选择1.树木选择:选择能抵御车辆尾气污染、耐热、抗旱、适应性强的树种,如欧美红杨、白皮杨、槐树等。
2.花草选择:选择四季开花或具有明显季节性开花的花草植物,如郁金香、玫瑰、银边草等。
3.灌木选择:选择瞬间观赏效果好,又易于修剪和管理的灌木植物,如杜鹃花、三角梅、南京梅花等。
三、种植布局1.道路两侧绿地种植布局:将树木、花草、灌木等按照不同高度、颜色和形态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层次感,通过变化节奏感实现视觉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要。
2.中央绿地种植布局:中央绿地可以设置为大面积草坪,周围种植高大树木,还可以布置一些景观小品,如花坛、雕塑等,增加景观效果。
四、养护管理1.定期修剪和修整:针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特点,定期进行修剪和修整,保持植物的整齐有序。
2.排水管理:对于水生或喜湿润植物,要确保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植物病害。
3.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需求,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的营养供应。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东陵路〔马官桥—农大东校门段〕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东陵路历史悠久,资料记载,东陵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这里是老**自汉代起通向东部乃至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满清时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必由之路。
如今,东陵路不仅是**市的城郊绿色长廊,还是市民发展郊野游憩活动的主要通行干道,更是开展沈抚的连接纽带。
其中,马官桥至农大东校门段是东陵路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段,因此,对此段道路的绿地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局部现状分析一、概况1. 工程概况东陵路高架桥工程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工至 2022 年 10 月竣工,为期约一年,这项工程缓解了农大附近的交通,使得城区向东前往棋盘山和**更加便利。
2. 气象概况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清晰,冬季**秋季短,降水温和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 6.2~9.7℃,极端温差近 70℃。
全年降水量 600~800 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全年无霜期 155~180 天。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冻土层深度约 120cm。
二、道路分析1. 路段分析研究区域属东陵路上西起马关桥,东至**农业大学新校门地段,总长约 1.2 公里,呈带状分布,地势平缓。
西进**市中心,东出通往绕城高速、棋盘山等景点以及**市的主要道路。
2. 交通分析研究路段车流量较大。
中央为新修的高架桥,车行道路况较好,人非混合道及盲道有待改善。
3. 绿化分析该路段为三板四带式,两带的行道树树种多为杨树和油松。
路侧绿带树种为红皮云杉、樱类等。
绿化功能不齐全,景观效果差。
4. 节点分析该路段有三个比拟重要的节点。
由东至西挨次为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穿插点、农大老校门以及马官桥。
5. 公共设施车行照明设备较完善,人行道的照明需丰富;垃圾桶放置位置及外形尚需改动;公交站台的位置设置合理,但功能尚可再完备些。
4.7具体设计方案4.7.7绿化工程1、设计依据1)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投标提供的相关资料;4)现场踏查核实资料。
2、设计目标结合片区的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营造舒适通行、景色优美的独特隧道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空间在本片区不仅仅是综合交通资源的载体,亦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
3、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道路铺装及小品设施布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整体设计:道路景观基于市政道路设计和现状及规划建筑设计整体统一设计,结合各段道路两侧建筑特性构景,尽量减少因道路建设而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道路景观与周边不同性质用地有机融合。
3)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岭南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
4)地域文化:突出岭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文化符号和岭南特有的建筑材料应用到交通标识、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当中。
4、主要措施(1)在绿化带范围种植乔木和少量的灌木,形成统一、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线性感。
(2)沿路标识、垃圾箱、广告牌等小品设施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该片区独特的个性元素。
(3)为了打造完整的道路形象,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绿化设计方式大致统一,衔接成完整的道路景观。
5、设计内容1)景观空间设计主要为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设计,通过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形成“简约、现代、彩色”且赋有文化气息的景观特点。
以简洁大气,规则的乔木种植与统一的道路铺装,突出道路线性空间。
2)道路铺装设计在人行道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
环保型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不脱层、透水秀气、自然呼吸、通透散热、隔音、防滑、保持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绿化工程是创造处景色如画,健康文明的绿化景观,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条例》2、《公园设计规范》3、交通部公路发包(1995)1036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交通部发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6、河北省园林绿化有关规定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的107国道该路段施工图8、现场勘察测绘资料二、设计理念:1、提高公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2、多栽乔木,少栽甚至不栽草,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领中穿过”设计理念的跨越,实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植),极大地提高道路绿化地含绿量,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时即有很好地效果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在城市外围、绿岛、交通转盘,进行重彩浓墨的刻画。
三、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景观美化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本路段所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要使绿化苗木成活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为此,我们继续遵循“适地适树”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加强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考察和研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应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
107国道绿化的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应考虑生物学特性、公路结构特点、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2.气象概况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
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具体设计方案绿化工程1、设计依据1)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投标提供的相关资料;4)现场踏查核实资料。
2、设计目标结合片区的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营造舒适通行、景色优美的独特隧道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空间在本片区不仅仅是综合交通资源的载体,亦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
3、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道路铺装及小品设施布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整体设计:道路景观基于市政道路设计和现状及规划建筑设计整体统一设计,结合各段道路两侧建筑特性构景,尽量减少因道路建设而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道路景观与周边不同性质用地有机融合。
3)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岭南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
4)地域文化:突出岭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文化符号和岭南特有的建筑材料应用到交通标识、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当中。
4、主要措施(1)在绿化带范围种植乔木和少量的灌木,形成统一、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线性感。
(2)沿路标识、垃圾箱、广告牌等小品设施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该片区独特的个性元素。
(3)为了打造完整的道路形象,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绿化设计方式大致统一,衔接成完整的道路景观。
5、设计内容1)景观空间设计主要为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设计,通过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形成“简约、现代、彩色”且赋有文化气息的景观特点。
以简洁大气,规则的乔木种植与统一的道路铺装,突出道路线性空间。
2)道路铺装设计在人行道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
环保型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不脱层、透水秀气、自然呼吸、通透散热、隔音、防滑、保持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
人行道铺装以简洁大方,色彩统一,审美耐久的灰色透水砖为主题,局部以暖色系列进行分割,打造一条即统一又有变化的个性化道路空间。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五条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灵山路:北起泰山路,南至铁山路,全长847米,绿化带长672米,绿化带宽3米,绿化面积4032平方米。
齐长城路东起上海路,西至灵山路,全长524米,绿化带长400米绿化带宽2米,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
黄山路:北起泰山路,南至铁山路,全长1500米,绿化带长1172米,绿化带平均宽:泰山路-铁山路平均宽15米,铁山路-人民路平均宽3.6米,绿化面积46175平方米。
铁山路:东起上海路,西至黄山路,全长1170米,绿化带长570米,绿化带平均宽4米,绿化面积3140平方米。
连云港路:北起深圳路,南至海王路,全长315米,绿化带长213米,绿化带宽5.5米,绿化面积2343平方米。
五条道路总长4356米,总绿化带长3027米,绿化总面积57290平方米。
二、绿化设计:绿地规划以绿化为主,启用大量乔、灌木的配植,在做到与周围环境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加强和丰富景观效果,突出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力求创造出一种“景观优美、生态平衡、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现代化景观生态园林。
1、竖向:树木高度在视线上分高、中、低三个层次,错落有致,有很强的立体感,打破以往后高前低的观点,高中低搭配依平面布局前后错落。
2、横向:采用里开外合式布局,组团式栽植,通过同一种苗木的片植组成林海,阔叶、针叶树的混交,乔、灌木的合理配植,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和错落有致的空间围合,使视野空间错落有致,避免了视觉的杂乱和单调,营造出开阔、紧凑的视野范围,做到疏密有致,即“疏可跑马、密不透针”,做到“移步换景,步移景异”。
3、色相:用大量乔灌木的片植营造出不同的色相差异,考虑四季变换,以绿色调为主,主要以龙柏、雪松、蜀桧、国槐、、栾树等片植营造出大的绿色模块。
黄红色调为辅,如银杏、紫叶李、等苗木,做到色相丰富、合理搭配,并做到四季景观不同。
4、花相:做到三季有花,并且花相不同。
每一季节花相也力求色彩、样式丰富。
道路绿化方案设计说明1. 引言道路绿化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噪音等。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道路绿化方案设计,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原那么、设计步骤以及绿化植物的选择等。
2. 设计目标道路绿化方案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增强城市美感;•改善道路周边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减轻交通噪音,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3. 设计原那么在道路绿化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那么:•生态优先原那么: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植物;•可持续开展原那么:选择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绿化植物,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美观性原那么:将设计与艺术相结合,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平安性原那么:在道路绿化设计中考虑交通平安和行人通行的需求。
4. 设计步骤4.1. 研究调查在进行道路绿化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研究调查工作。
这包括对道路及周边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道路宽度、交通流量、土壤条件、气候特征等。
还需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规性。
4.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研究调查的结果,制定道路绿化的设计方案。
方案应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流量和周边环境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设计目标和原那么,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和景观元素,并确定植物的布置方式。
4.3. 植物选择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植物。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其绿化效果、生长特性、耐旱、耐寒、耐污染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植物的树种组合和色彩搭配,以创造出美观的绿化景观。
4.4. 设计施工在设计方案确定后,进行绿化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和已有的植物,确保施工质量和平安。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定植方式、施肥、浇水等细节问题,以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开展。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
(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因地制宜地选择绿化模式,在道路红线两侧尽可能营造较为丰富的绿化层次,形成丛林、密林、疏林、草坪等变化有序的绿化景观,创造具有自然形态的绿带,使整个绿化空间有序列,有节奏的变化,既有整体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指导思想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地适树。
2、主次分明,突出道路交叉口绿化等节点景观;
3、中央绿化带以规则式种植为主,两侧绿化景观带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注重整体景观效果;
4、坚持美观、经济及利于管理的原则,景观效果、社会效益和各项成本同步考虑。
三、设计方案解析(方案的优点、特色)
(一)优点.
1、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2、提高公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3、选择适宜乡土树种,多栽乔木、灌木,少栽草,实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4、充分体现城市的新时代特征;植物以对称和几何形式排列具有时代风格、表现出富有节奏感的现代城市韵律。
将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其中也是现代设计的理念。
5、与景观总体布局、特性呼应:针对不同形式和功能的空间布置相应的植物及植物组团。
(二).特色
1、中央绿化带:立意为“相向发展”,采用“线、面”组合加地被灌木的绿化模式,各序列组合两端的花灌木为“两个面”,宛如共青和德安,通过中间代表相向大道的“线”(高大乔木)相联系,“线”和“面”通过下层组团式的地被灌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点明“相向发展”的主题。
2、人行道:具体同方案一,只是在植物配植上不同。
3、两侧绿化景观带:规划以三个单元观花观果植物群落交替变化组成,变化节奏控制在40米,中间单元的背景树种为常绿的雪松,中间穿插观叶植物银杏和海桐球,下层为行列式的茶梅,两侧各两个单元的背景树种为落叶的水杉和常绿的香樟,其中一单元40米段的中间为广玉兰点缀樱花和四季桂,二单元40米段的中间为合欢加棕榈并点缀红叶李,二者中间点缀行列式茶花,另外整条景观带前端为流线型的红花酢浆草,形成自然形态的复合层次林带,立面上形成尖塔型、伞型、圆形等高低错落、丰富的林冠线效果。
4、植物配置:上层香樟、雪松、水杉、银杏(直立)、广玉兰、合欢、嫁接银杏、白玉兰、乐昌含笑、榉树,中层花灌木及球类茶梅、四季桂、、棕榈、海桐球、樱花、茶花、红叶李、红叶石楠球,下层地被红花继木、矮本紫薇、金叶女贞、小叶黄杨、丰花月季、雀舌黄杨、杜鹃、红花酢浆草、四季青草。
5、植被景观是景观设计的核心,而植被景观对道路两侧生态格局和经济可行性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次设计采用有规划的单元组合,达到自然、美观、经济的目的,以形成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肌理。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