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28
《外国教育史》教案《外国教育史》目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 (1)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教育 (4)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教育 (23)第四章近现代英国的教育 (44)第五章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61)第六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 (85)第七章近现代美国的教育 (104)第八章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119)第九章近现代俄罗斯的教育 (131)第十章近现代意大利的教育 (154)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164)外国教育史教案卷首语中国名臣魏徵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在门里。
没有历史,人类又是什么呢?不懂历史,人类又懂得什么呢?当您打开本教材时,就会感到,人类教育的历史放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辉映着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征程……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学习内容与目标: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时期是国外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
学习本章应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就提出,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
这谓之“生物起源说”。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其实,这两种学说都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下一代的活动。
第10章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10.1复习笔记一、工业革命及其影响(一)工业革命概况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1.背景(1)商业阶级的出现(2)市场的扩大(3)人口的增加2.历程(1)英国的工业革命①首先是从新兴的纺织业开始的;②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2)法国的工业革命①工业开始与科学密切结合;②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城市化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3)美国的工业革命①1790年,英国人塞缪尔·斯莱特用水力驱动的棉纺厂;②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化的、商业发达的农业工业国。
(4)德国的工业革命德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对时代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各国的政治文明,提升了人的理性精神,各个领域学科逐渐走向科学化、多元化。
1.政治的民主化工业革命打破了等级制度,平民随之要求扩大选举权、实行普选,这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2)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3)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2.工具理性的兴起(1)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科学理性的观念提升。
(2)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3)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4)工具理性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10章卢梭的教育思想10.1 复习笔记卢梭是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论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
一、论人的天性卢梭的天性哲学中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是性善论和感觉论。
1.性善论卢梭认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暴君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理性王国,同时还要求人们“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怜悯心是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的仁慈、宽大的人道精神。
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
卢梭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良心也是得自天赋的,它的作用不仅指导人判断善恶,而且能引导人弃恶从善。
而为了不使人良心泯灭,就应当让儿童及早避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以免良心遭受污染。
2.感觉论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卢梭还设想了种种系统的训练感官的方法。
卢梭重视感官训练的思想除了来自他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性观之外,还是针对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而加以强调的。
虽然他的人性论中存在一些唯心的东西和天才的猜测成分,但他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于儿童天性的理论研究之上,显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
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远古社会的教(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夏、商和西周的教育(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官学衰废与私学兴起(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可做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六书2、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_________原则。
第三节“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墨子与墨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填空、名词解释)1、墨子第五节孟子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六节荀子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七节《学记》的教育思想(可做名词解释、简答)1、《学记》来源于_____________一书。
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封建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可做名词解释、简答)1、三大文教政策2、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第五节王充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六节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一节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科举制度的产生(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韩愈的教育思想(可作填空、名词、简答)1、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提出“________ ”说。
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备(填空、简答)1、简述宋出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书院(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蒙养教育和蒙养教材(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五节朱熹的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简述朱子读书法2、存天理、灭人欲第六章明至清中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教育制度的腐败(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科举制度的教条化(只需作一般了解)1、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______。
外国教育史第十四章到第二十章(除十五章)(一)小知识点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创文实中学。
P393贺拉斯·曼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P400乌申斯基被誉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P411爱伦·凯——《儿童的世纪》,被视为新教育的经典作品P449凯兴斯泰纳提出“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P476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P48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P507《阿斯蒂埃法》在法国的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
P547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斯法案”P565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1882年两次颁布的《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
P373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伯茨赫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这所学校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P447(二)大知识点1德国对中等高等教育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参考讲义P95)P356(归纳略复杂,请再自行整理)讲义部分(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1919-1933)中等教育第一,取消了中学的预备学校阶段第二,新增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高等教育恢复和坚持洪堡改革时期大学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提出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的要求。
(2)纳粹德国时期的教育中等教育方面压缩中学教育体制,统一中学课程。
文科中学(8年)、德意志中学(8学)、上层建筑学校(6年)注重德国历史、生物科目的教学“德意志学科”德意志中学成为德国中学的主要类型高等教育大学的压缩和政治化(3)二战以后德国教育的发展(尼玛太多太杂了)教材部分中等教育19世纪中等教育的改革明显收到洪堡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9世纪德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有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两种,是中等教育改革的结果。
A19世纪初,政府开始对文科中学实行改革。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学习要求:1.外教史部分以近代和现代史为重心;2.外教史包括思想、制度和实践三块内容,主要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3.注意国别之间的差异。
中国教育史逻辑框架图: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了解即可)巴比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古代印度教育二、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智者、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古罗马教育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五、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拜占廷教育阿拉伯教育(一)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如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秘密服役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合格的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
第二个阶段,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个阶段,公共教育(7-28岁和18-20岁两个阶段。
)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践练习教育对象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并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子女教育缺陷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个人的智慧和个性2.雅典教育雅典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民主共和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五项竞技、音乐(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以及其他文化知识),舞蹈、道德教育阶段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家庭教育(7岁前);第二个阶段是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学习(7岁之后);第三个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13岁后);第四个阶段是体育馆教育(15岁左右);第二个阶段军事训练团教育(18岁)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式教学教育对象男性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重视体、智、美和谐发展3.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4.忽视女子教育。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二青年之家: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
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
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