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检测靶向用药治疗的重要性
- 格式:pptx
- 大小:8.13 MB
- 文档页数:115
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的新应用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重大挑战。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学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对癌症患者基因组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过去,癌症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基于肿瘤的位置和类型进行一刀切的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癌症的发展,但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而基因组学的应用,则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癌症,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那么,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到底有哪些新应用呢?首先,基因检测成为了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我们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信息对于确定肿瘤的类型、亚型以及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肺癌中,EGFR 基因突变是常见的驱动突变之一。
对于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使用针对 EGFR 靶点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基因组学有助于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体基因的差异导致的。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患者体内与药物代谢、靶点作用相关的基因信息,从而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这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比如,某些患者由于携带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对化疗药物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通过提前检测这些基因变异,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
此外,基因组学还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其免疫原性,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基因检测+ 靶向药物: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作者:史美琪、赵怡卓来源:《祝您健康》 2019年第5期【受访专家】史美祺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怡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〇肿瘤患者的希望:靶向药物2019 年4 月1 日,陈先生(化名)为患肺癌的母亲取靶向药吉非替尼。
拿到收费单,陈先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药价从每盒1580 元降到了498 元,每个月的经济负担减少了2/3。
自今天起,治疗晚期肺癌的国产靶向药伊瑞可(吉非替尼片)的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江苏率先实施新价格,陈先生的母亲幸运地成为首批受惠患者。
据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史美祺主任介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都是第一位。
我国每年近80 万的肺癌新发患者,至少20 余万人有EGFR 基因突变,加上很多已经在接受EGFR TKI 治疗的老患者,总计百万以上的患者目前都在使用这类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药物价格调整后,这些家庭都将可能从中受益。
何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史主任介绍,我国肺癌大多为中晚期,在没有靶向药的时代,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能有一年就很不容易了。
而靶向药物的出现给有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生机。
早年美国的《自然》杂志曾这样报道,“神奇的小药丸,每日一粒,就可把病控制住”。
吉非替尼片对亚裔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因此被誉为“上帝送给亚裔患者的礼物”,成为肺癌患者心中的明星抗癌药。
国内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从不到1 年,到现在超过2 年,甚至8 年、10 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
尽管靶向药物疗效很好,但对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2018 年7 月,一部火爆全国,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就讲述了肿瘤患者因无法承受抗癌药物的高昂价格,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求药的故事。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成为了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以及这一方法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1. 基因检测在肺癌治疗中的角色肺癌的发展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基因检测可以揭示患者肿瘤细胞中的具体基因变异,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医生可以确定患者肺癌的亚型,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2. 靶向治疗的原理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变异来选择药物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从而更精准地杀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3. EGFR靶向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肺癌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在许多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
靶向EGFR的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贝替尼(Erlotinib)已经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为患者提供了希望。
4. ALK靶向治疗除了EGFR,ALK(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也是一些肺癌患者的特征。
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里克希(Crizotinib)和雷洛普尼(Lorlatinib)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类患者。
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 PD-L1免疫治疗除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PD-L1免疫治疗通过抑制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机制,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攻击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成为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6.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77快乐养生 2020.04靶向治疗:开启肿瘤治疗的个体化之门⊙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胡 倩手段。
20世纪70年代,致癌基因的发现使这个想法成为了可能,因为很多致癌基因在正常细胞里都不存在。
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发特异性的药物来抑制癌症独有的致癌基因,理论上这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这类特异性药物会作用于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靶标,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终实现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并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这种特异性药物被称为靶向药。
显而易见,这种专门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药,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低、疗效好等特点,它不仅带来抗肿瘤疗效的进一步提升,更是让肿瘤治疗从此走向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时代。
所以,靶向治疗也被叫做“生物导弹”。
仅限于有明确靶标的基因突变患者不过,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靶向治疗并不是在任何肿瘤面前都有绝对的优势性,它仅适用于肿瘤具有明确靶标的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必须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的肿瘤组织是否存在合适的靶点。
若患者光听说靶向药物好就盲目使用,而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可能会无效或者效果差而延误病情。
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癌细胞的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供精确打击的靶位点。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检测方案:一是针对性检测,仅检测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基因突变,满足患者用药诊断需求,相对便宜;二是全面检测,可同时检测几十甚至上百个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满足患者高端诊断需求,价格偏贵。
靶向治疗可以是部分癌症确诊后的首选治疗方案,也可以作为放化疗无效,已经没有更好治疗方法时的最后尝试。
最佳的选择时间,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基因检测报告和患者自身的情况判断。
靶向药也有“蜜月期”其实很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都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最终都会产生耐药导致疾病进展。
靶向治疗药物也是如此,肿瘤患者如果满足使用条件,经过靶向药物治疗后,通常都能获得很好的疗效,但是这个“蜜月期”通常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
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
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既然是基因病,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监测突变的基因,进行基因修改,从而治愈癌症呢?基于这个思路,基因检测应运而生!基因检测就是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的过程。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机会。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
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那么,哪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
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
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
如果经济条件挺好,想要全面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可以做全基因检测。
说完基因检测,就不得不说说靶向治疗了!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谱变化,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很多,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只有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正确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基因检测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检测个体基因信息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从预防疾病、个性化治疗和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阐述。
1. 预防疾病基因检测可以揭示个体在遗传上的易感性和潜在风险,帮助人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策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密切相关,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携带这些突变的个体,并提前进行预防性手术或密切监测。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病和罕见疾病等的遗传风险,为一些难以早期诊断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2. 个性化治疗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个体基因信息的不同,制定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例如,肿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从而选择更加切合个体情况的靶向治疗药物。
这种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3.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对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某些遗传病的患病风险及传递模式,帮助患者和家庭做出疾病风险评估和家庭规划。
此外,在临床生殖医学技术中,基因检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患有某些遗传病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和筛查,帮助他们进行选性同胞积累或着底泰儿育,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而言,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预防疾病、个性化治疗和遗传咨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基因检测将会在临床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一、基因组学概述基因组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变异等方面。
基因组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体所拥有的所有DNA序列。
基因组学在人类健康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中肿瘤诊疗是其中一个关注的热点。
二、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症,而基因组学在肿瘤的研究和诊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查一个人的特定基因来寻找潜在疾病的遗传风险或对特定药物反应的可能。
对于肿瘤来说,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人患癌症的风险,以及预测哪些治疗方案最适合患者。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分析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患者的基因组数据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2.基因组学用于癌症诊断基因组学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
传统的肿瘤诊断通常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而基因组学则可以通过对患者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帮助确定肿瘤类型、疾病预后、治疗反应和预后,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例如,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肺癌分子亚型诊断,不仅可以迅速确认肿瘤子型,而且能明确其对治疗的敏感程度。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依赖于对个体化基因组分析,根据患者特有的基因变异进行定位治疗。
肿瘤细胞的DNA序列常常包含有突变的基因,如EGFR、ALK、BRAF等,对应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
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癌症患者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或靶点,而不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因此,靶向治疗比传统治疗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4.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是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的技术,能够精确地编辑和修改基因组。
其使用对肿瘤治疗的影响相对较低。
然而,基因控制癌症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突变的发现为肿瘤治疗打开了许多新的途径。
三、未来展望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肿瘤诊疗的精准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索拉菲尼所测基因:RAF 突变VEGFR2 表达 PDGFR 表达RET 表达KIT 突变商品名称:多吉美多种激酶克制剂,在体外可克制肿瘤细胞增殖英文商品名: Nexavar英文通用名: sorafenib英文名称:Sorafenib T osylate T ablets适应症及用法: 1 、治疗不可以手术的后期肾细胞癌。
2 、治疗没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
3、后期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规格】0.2g【用法用量】介绍剂量:介绍服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每次0.4g ( 2×0.2g )、每天两次,空肚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以一杯温开水吞服。
影像学可见的血管入侵和/ 或肝外播散临床试验:口服索拉非尼 4 个月后,患者肺部转移灶或骨转移灶显然好转。
在 50 例可评估的患者中, 36% 部分缓解( PR), 46% 病情稳固( SD),临床获益率达82% ,中位 PFS 为63 周,分化优秀者可达84 周。
对 30 例患者随访的中位OS 为 140 周,显示索拉非尼对 131I 治疗不敏感的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有必定的疗效。
后期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终于迎来了新的治疗药物。
在国际性双盲Ⅲ期DECISION研究中,每天2次口服索拉非尼(多吉美 )使得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达到10.8 个月,几乎是宽慰剂组(5.8 个月 )的 2 倍 [ 危险比 (HR) ,0.587 ;P< 0.0001] 。
舒尼替尼所测基因:PDGFRA 表达PDGFRB 表达VEGFR2 表达KIT 突变商品名称:索坦英文商品名: Sunitinib malate capsules英文通用名: sunitinib malate(Sutent)英文名称: motesanib diphosphate适应症及用法: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可以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可以手术的后期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肝癌新药。
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对癌症治疗的应用与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癌症治疗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是对于一些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而近年来,靶向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内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基因的修饰、删除或添加的技术。
它可以精确地针对癌症细胞中的异常基因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和效率,且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目前,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基因修饰和基因靶向治疗。
基因修饰是指通过改变癌症细胞中的异常基因来修复其功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基因靶向治疗则是通过针对癌症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进行靶向干预,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在基因修饰方面,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CRISPR-Cas9系统来实现。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通过引导RNA与Cas9核酸酶结合,从而定位到特定的基因序列,并进行修饰的技术。
通过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定位到癌症细胞中的异常基因,并进行修复。
这一技术的出现为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基因靶向治疗方面,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敲除、基因静默和基因替代等方式来实现。
基因敲除是指通过CRISPR-Cas9系统将特定基因完全删除,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基因静默则是通过CRISPR-Cas9系统将特定基因的表达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基因替代则是通过CRISPR-Cas9系统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癌细胞中,从而修复其功能。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治疗一些与特定基因异常相关的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异常基因的变异,因此单一的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无法满足治疗的需求。
胃癌的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是什么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胃癌。
传统的胃癌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但这些方法有时可能会受到取材部位、肿瘤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
而基因检测可以从分子层面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为诊断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缺失或扩增等情况,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亚型,有助于区分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如弥漫型和肠型胃癌。
在胃癌的治疗方面,基因检测的应用价值更是不可小觑。
首先,它能够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
一些靶向药物的疗效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状态密切相关。
比如,HER2 基因扩增的胃癌患者,使用抗 HER2 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患者的基因状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医疗成本。
其次,基因检测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和耐药性。
某些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患者对某种治疗方案的反应。
例如,一些与化疗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效果。
提前了解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成功率。
此外,基因检测对于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基因标志物的存在或缺失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生存预后。
例如,TP53 基因的突变状态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突变型 TP53 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而野生型 TP53 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后续治疗建议和随访方案。
除了上述直接与治疗相关的应用,基因检测还在胃癌的遗传风险评估方面发挥着作用。
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携带与胃癌发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前景导语:近年来,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靶向药物的定义、发展历程、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靶向药物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靶向药物是一类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药物。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更有选择性的作用,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靶向药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能够有效治疗白血病。
此后,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不断涌现出新的靶点和靶向药物。
例如,HER2靶点的发现和相关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的上市,使得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
二、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1. EGFR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许多肿瘤的重要靶点之一。
近年来,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的激活,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EGFR靶向治疗已成功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
2. PD-1/PD-L1抑制剂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与其配体PD-L1共同参与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清除。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等)通过阻断PD-1或PD-L1与其配体的结合,恢复T细胞的免疫活性,改变免疫逃避机制,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PD-1/PD-L1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1. 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根据个体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分子特征,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联合治疗单一靶向药物的应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治疗胰腺癌的新靶向药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院和桑格研究所的研究者们最近在Nature杂志上报道,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一个新的错误基因,针对出错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能在治疗一些恶性胰腺癌中有效。
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很短,诊断后仍仅有低于20%的患者能存活超过12个月。
科学家发现所有胰腺癌病人中15%的患者有这种错误基因,研究显示相关药物可能会有效治疗15%的胰腺癌患者。
以前,医生是依靠比较患者对不同治疗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决定哪一种药物有效。
今天,新的研究表明癌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这些分子学改变,帮助你的医生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基因检测可以:1、帮助你的医生明确你最有可能对哪种治疗药物有效。
2、帮助你的医生确定你最不可能对哪种药物有效。
3、帮助你的医生明确他以前未曾考虑过的治疗药物。
肿瘤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可以帮助患者发现独特的基因改变和其他分子学改变,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癌症时如何发生的,哪一种治疗最适合你的癌症。
尽管没有标准方案提供,先进的基因检测可以全面分析你的癌症基因图谱,帮助你发现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
基因检测可以为以下几种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失败;你的医生正在众多推荐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你的癌症进展很快或者很罕见,已知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对于某些癌症类型,例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皮肤癌、乳腺癌,基因检测已经成为治疗前的标准步骤,但是对于其他多数癌症仍然不是标准步骤。
一些研究证明,如果首次一线标准治疗失败,通过常规方法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有效率可能只有5%。
然而最近的研究证实通过基因检测指导选择二线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临床肿瘤学杂志报道的一个多中心研究表明,即使在晚期癌症患者中,他们已经用了所有常规治疗方案,基因检测指导的治疗方案无进展生存率能够达到27%到86%。
患者需要铭记在心的是:基因检测指导癌症治疗不仅能够给患者更好的机会生存,而且能够帮助患者节省用于无效治疗的时间和金钱。
靶向治疗是指使用靶向药物针对性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
靶向治疗是针对基因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对已经明确的肿瘤,是在细胞基因分子水平上,根据其致癌位点,使用靶向药物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靶向药物在进入患者的体内后能够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进行结合,从而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通常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一般不会影响到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在靶向治疗前,患者需要去医院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
基因靶向药物原理靶向药物抗癌机理是就是将肿瘤某个基因、蛋白分子作为靶点,让药物精准作用在上面,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是现在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其突变情况,然后将癌细胞内部的某个蛋白分子、基因等作为靶点,让药物进入体内之后能够特异性的和靶点进行结合,起到杀灭癌细胞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现在靶向药物分为克隆抗体类、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药等,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有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等,患者具体适合哪种需要结合癌症类型、突变基因等决定。
使用靶向药物须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
靶向治疗适合大部分癌症,但靶向药物只对有相关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有效,且不同的基因突变用到的靶向药物也不同。
靶向治疗可以精确的作用于肿瘤细胞,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明确的致癌点使药物和基因结合。
靶向治疗对有明确靶点的早期和晚期癌症患者、大部分癌症都有效。
需要进行基因、靶点及药物测试等明确靶点。
如肺癌患者针对EGFR基因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可用贝伐单抗靶向药物治疗;肾癌靶向治疗可用舒尼替尼靶向药物针对CSF/1R靶点。
各种靶向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靶向治疗,就是因为靶向药物对癌细胞有相对精准的杀伤,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所以人们把这种治疗方法形象的称为靶向治疗。
但是靶向治疗并非绝对的精准,它对正常细胞仍然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靶向治疗也会有副作用,只是副作用相对轻微,一般患者均能承受。
而既往的化疗则是化疗药物直接杀伤细胞的DNA或影响细胞的DNA合成,从而导致的细胞凋亡,因为药物的选择性差,所以这种杀伤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有较大的损伤,这也就导致了化疗的副作用要大于靶向治疗。
至于靶向药物的治疗机理,因为涉及到癌细胞增殖调控的信号通路,解释起来有点难度,比较难理解。
在人体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有着严格的信号调控,促进和抑制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因子缺一不可,维持着人体细胞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凋亡。
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与基因检测在与肿瘤的抗争中,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免疫治疗和基因检测作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我们来谈谈免疫治疗。
简单来说,免疫治疗就是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
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保卫部队”,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但肿瘤细胞很狡猾,它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躲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免疫治疗的作用就是帮助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并对其发动有效的攻击。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如 PD-1/PDL1 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让免疫系统能够“放开手脚”去消灭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则是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如 T 细胞,在体外进行改造和扩增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增强其抗肿瘤的能力。
免疫治疗为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甚至让一些晚期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长期控制。
然而,免疫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内分泌紊乱等。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基因特征。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从而为患者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如 EGFR突变,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往往较好。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有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基因检测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遗传风险。
如果患者携带某些遗传性肿瘤基因的突变,那么其亲属也可能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免疫治疗和基因检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