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预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教案:《白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鹭、嫌”等6 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 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谜面是“嘴长脚长,身体像船,会捉小鱼,爱在水边”,谜底是“白鹭”。
2. 教师出示白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白鹭的外形,简单介绍白鹭。
3.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白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理解。
3. 读完课文后,说说你对白鹭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习第1-5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5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分别从白鹭的外形、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三个方面来介绍白鹭。
(4)出示白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白鹭的美。
2. 学习第6-8 自然段。
(1)指名读第6-8 自然段,思考: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白鹭的?(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直接描绘的方法,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3. 学习第9-1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9-11 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写了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展现了白鹭的动态美。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对白鹭的外形、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它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的描绘,体现了白鹭的美。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精选11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三、精读,理解感悟。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课文详细描述了白鹭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鹭的特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导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白鹭的特点。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描绘白鹭的?白鹭与人类的关系如何?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白鹭的特点。
3.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你会怎么向人们介绍自己?答案:1. 抄写生字词略。
2. 示例:白鹭是一种高贵的鸟类,它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生活在湖泊、沼泽地带。
3.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只白鹭。
我生活在美丽的湖泊边,喜欢在晨曦中翩翩起舞。
我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白鹭》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白鹭》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白鹭》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1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
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和谐素雅)二、引入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
(板书:钓鱼、瞭望、低飞)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
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三、学习课文6—8节(一)学习第6节1、(出示第六节)2、教师引导:(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
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
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
(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
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
(图片)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白鹭》《落花生》一、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黛”等11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2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身段”等21个词语,理解“精巧、适宜、流线型、爱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根据提示,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学生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习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习作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结合预习单,通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读课文过程中,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字词过关。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镜匣孤独悠然恩惠播种浇水吩咐榨油爱慕体面深夜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2.课文朗读过关。
(1)同桌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赛读,选择某一段落进行朗读比赛。
提示:在朗读过程中可进行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3.课文内容交流。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美(2~5自然段)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6~8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4.资料展示。
(1)同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鹭》《落花生》两课的资料。
(2)小组之间交流,整理出最有价值的资料。
(3)小组展示。
重复的资料不展示。
白鹭是一种水鸟,体形优美,精致可爱。
主要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
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是一种极其普通的作物,被人们广泛种植。
它既可以用来榨油,也可以被加工成副食品,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四)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进行分类。
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亩播浇吩咐亭榨慕矮谈——左窄右宽:嫌框哨播浇吩咐榨矮谈(2)重点指导:鹤、嫌、播、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包括教材第13页。
详细内容为: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理解。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文录音。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白鹭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白鹭的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
(2)品味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6. 朗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7.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白鹭》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结构:描写白鹭的外形、生活习性、作者情感4. 主题思想:赞美白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①课文中描写了白鹭的哪些特点?②作者为什么喜欢白鹭?③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2. 答案:(1)生字词略。
(2)①白鹭外形优美、生活习性独特。
②因为白鹭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篇1《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
在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感受到白鹭哪些地方很美?找到句子画下来,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基本上能找到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接着引导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
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清田钓鱼图”、“树顶站立图”、“黄昏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
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
慢慢的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
此时我再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
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
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欣赏“树顶站立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登高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
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树顶站立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描写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学生能了解白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鸟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鹭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示范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描写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白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白鹭》2. 生字词:、、、3. 描写白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动物。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小动物是松鼠。
它毛茸茸的身体,灵活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可爱极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其他鸟类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节《白鹭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鸟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描绘白鹭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白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鹭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学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针对生字词、课文理解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白鹭》2. 生字词:优雅、悠然、孤独、寂寞、诗情画意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作者赞美之情:对白鹭喜爱、赞美和怜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描述白鹭美。
(3)思考:如何保护鸟类,关爱大自然?2. 答案:(1)略(2)白鹭身姿优雅,悠然自得,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美感。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鸟类,解它们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是窃读记,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
个窃读的过程的呢?下面是由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预习教案,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
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
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看过“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预习教案”的人还看了:
1.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窃读记预习教学设计
2.五年级语文课文窃读记预习教案
3.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预习教案
5.6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一课预习教案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