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7.92 MB
- 文档页数:35
清华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清华学堂」。
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
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是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
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北大清华讲解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参观游览。
首先给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一会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清华大学。
参观之前我为大家强调三条纪律。
(北大清华讲解)1. 学校不是公园,大家不要大声喧哗。
2. 校园非常优美,要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 大家走时列两路纵队,紧跟队伍。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清华大学的建校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是近春园,东边是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的由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当时清政府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美国政府得到3200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过多,决定拿出赔款的二分之一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 日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1928年,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1931年到1937年是清华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开始南迁湖南长沙,后又和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转到云南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八年,西南联合大学也坚持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
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在此训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奖获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