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17
实验一 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实验室电源配置等概况。
2、练习使用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3、练习使用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
4、练习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档和电压档。
5、通过电位的测量,进一步明确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 系。
二、仪器及设备1、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APS3003S—3D 1 台2、1.5V 干电池 1 节3、直流电压表 C43 型(0~7.5V) 1 只4、直流毫安表 C43 型(0~100mA) 1 只5、 万用表 DT—99228B 1 只6、线绕电阻或碳膜电阻(15Ω,15W) 2 只7、单刀开关 1 只三、实验材料导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练习使用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1)熟悉稳压电源面板上各开关、旋钮的位置,了解其使用方 法。
(2)将万用表的有关转换开关置于测直流电压的适当挡位上, 红色测试棒的插头插入万用表“+”插孔,黑色测试棒的插头插入“-” 插孔或标有“*”号的公共插孔。
(3)将直流稳压电源的电源插头插入市电 220V 插座,合上电源 开关。
接通工作电源后,面板上的指示灯应亮。
(4)由小到大分别将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粗调旋钮”转至各 挡,然后再将输出电压的“细调旋钮”从最小位置顺时针转至最大位 置。
用装好测试棒的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粗调旋钮”置于不同挡位时,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
万用表直流电 压挡指示值记入表 1-1 中。
表 1-1 “粗调旋钮”挡位输出电压调整范围2、直流无分支电路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测量(1)直流电压表接上测试棒后选择合适的量限,测量一节干电 池的开路电压 U S2,所得测量结果记入表 1-2 中。
表 1-2 测量数据 计算值 参考点 项目 A j B j C j U S1 U S2 I U AB U BC U CA仪表量限A 仪表指示值仪表量限B 仪表指示 值(2)使用直流电压表,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U S1 为 3.00V。
实验1 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工作流程。
(2)学习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步骤实验1-1:1)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Designlab eva18\schematics,单击进入原理图绘制窗口。
(2)调电路元件:从库中调出元件。
(3)首先需要增加常用库,点击Add Library.将常用库添加进来。
(4)移动元器件到适当的位置,进行适当旋转,点击Draw/Wire将电路连接起(5)双击元器件或相应参数修改名称和值。
(6)保存原理图。
2)仿真(1)静态工作点分析是其他分析的基础,不需要进行设置。
(2)选择Analysis\simulation,则静态工作点参数直接在原理图上显示。
(3)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相关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图1-1。
实验1-2:1)直流工作点分析同上。
探针在相应工作栏选取。
2)直流扫描分析:a.单击Analysis/Setup,打开分析类型对话框,以建立分析类型。
b.运行Analysis/Simulation,进行直流扫描分析。
c.对于图1-2电路,电压源Us1的电压已在0-12V之间变化,显示的波形就是负载电阻RL的电流IR随Us1变化波形,见图1-2.d.从图1-2可以得出IRL和US1的函数关系IRL=1.4+(1.2/12)US1=1.4+0.1US1三、实验结果图1-1仿真结果图1-2仿真结果图1-3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四、分析结论在各步骤操作正确的条件下,仿真分析的数据与输出波形符合理论实际,完成了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
直流电路电位实验报告直流电路电位实验报告引言:直流电路是电工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电路中电位的实验测量,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电势差和电势分布。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究直流电路中电位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实验器材和方法:实验器材:直流电源、导线、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
实验方法:搭建直流电路,通过改变电阻箱中的电阻值,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1. 搭建直流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与电阻箱和电流表相连,形成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
2. 测量电位差:将电压表的两个探头依次连接到电路的不同位置,记录下相应的电位差值。
3. 改变电阻值:通过旋转电阻箱中的旋钮,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并记录下相应的电位差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电阻值下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推导。
1. 欧姆定律的验证: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V=IR。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这个定律。
选取几组电位差和电流值的数据,绘制成电流-电位差的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
如果拟合直线的斜率与电阻值相等,就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位分布的重要定律。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一个闭合电路中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这个定律。
选取几个不同的闭合回路,计算出每个回路中的电压和,并判断是否接近于零。
如果接近于零,则可以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成立。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在直流电路中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电阻值下,电路中的电位差与电流呈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同时,闭合回路中的电压代数和接近于零,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成立。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了直流电路中电位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直流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以及电功率的测量方法,并加深对直流电路的了解。
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 万用表- 电阻- 电流表实验原理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相对稳定。
所使用的电源为直流电源,电流表为直流电流表。
- 电压测量方法:将万用表设为电压档位,将其正负极分别接触待测电路两端,并读取测量结果。
- 电流测量方法:将电流表接入待测电路中,读取测量结果。
- 电阻测量方法:将电阻连接在电路中,再将电阻两端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 电功率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利用公式P = U \times I 计算电功率值。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并确认电路连线无误。
2.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到设定值。
3. 通过万用表测量电压,记录数据。
4. 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记录数据。
5. 将电阻连接在电路中,测量电压,计算电阻值。
6. 利用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功率。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3V的电压下,电流表测量结果为0.5A。
连接电阻后测得电压为2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值为4Ω。
根据公式P = U \times I,计算得电功率为3V * 0.5A = 1.5W。
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电阻值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求得。
实验中测量的电功率与计算值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并通过计算、测量确认了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同时,我也进一步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以及电功率在直流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认识直流电路设计人:参考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时:4授课对象:机电163、机电技术16 时间:2月21日认识直流电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直流电路的状态情感目标:形成直流电路的初步理解。
【教学手段】1.教学场地:课程教室2.教学手段:多媒体信息化辅助教学【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教学法2.图例讲解教学法3.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直流电器-手电筒引入直流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手电筒的组成从手电筒的组成来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讲授新知识提问:根据手电筒的结构,你能找出一个简单直流电路的组成吗?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提问:手电筒的电路有哪几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电路的组成?总结电路的状态及其特点思考电路有那些状态?讨论电路的不同状态有什么不同通过PPT 展示常见的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通过PPT展示常见的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介绍常见的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介绍常见的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认识常见的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认识常见的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知识应用练习在PPT上辨识不同的电器指导学生辨识不同的电器辨识不同的电器并画出其符号。
一、实训背景直流电路,作为电路学中的基础部分,是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我们开展了直流电路的认识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直流电路概念、元件特性以及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直流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对直流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是直流电路的核心,本次实训主要介绍了直流电源的种类、特性和使用方法。
我们学习了干电池、蓄电池、直流稳压电源等直流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验了解了不同直流电源在电路中的应用。
2. 电阻电阻是直流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它主要起到限制电流、分配电压的作用。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电阻的规格、参数以及电阻的串联、并联等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并了解了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3. 电容电容是直流电路中用于储存电荷的元件,它在电路中起到滤波、耦合、隔直等作用。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电容的种类、参数以及电容的串联、并联等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的容量,并了解了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4. 电感电感是直流电路中用于储存磁能的元件,它在电路中起到滤波、隔离、稳定等作用。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电感的种类、参数以及电感的串联、并联等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感的电感值,并了解了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5. 电路分析方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掌握了如何使用这些定律分析直流电路。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电路图绘制等效电路,并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公式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特性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
电机学实验一直流电机实验1实验目的: 理解掌握直流机发电、电动工作特性。
2实验电路:图 1 直流电机实验系统结构图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系统基本连接与参数调节--由教师完成:(1)连接电路实线部分。
直流机按正转接线, 交流机按反转接线。
(2)电流调节器调最大Uc为1V。
调电流反馈: Ui/Ia=2V/0.5A。
(3)直流稳压源限流值调到1.5A。
3.2直流机发电实验--交流机作同步恒速运行, 驱动直流机发电, 电流闭环控制整流调压器吸收其电流。
3.2.1实验准备(1) 完成直流机电枢回路、励磁回路连接, 励磁开关Kf断开, RA.RB置最大。
(2)整流器:Uct只接电流调节器输出Uc!Ublf断开, 整流器先关闭。
(3)交流机RC调最大。
直流稳压源断开Kz, 通电调到Uz=15V。
(4)实验台通电。
(5)给定电路置“负”, 并调输出0V。
--注:电流调节器的运放“反相”, 故给定为负, 反馈为正3.2.2 启动交流机(1)接通主电路。
(2)减RC起动交流机反转到~1000rpm, 接通直流稳压源Kz, RC回最大。
使交流机进入同步恒速(1500rpm)运行, 驱动直流机发电。
3.2.3直流发电机空载Uf-E特性(即if -φ磁化特性)实验断Kf使Uf=0, 测量记录对应的直流机剩磁发电电势E(|Ua|)。
接通Kf后调RA+RB使Uf= 90, 160, 220V。
测量记录E。
3.2.4 直流发电机负载特性实验--用电流闭环恒定吸收直流机发电电流, 并转为交流功率送电网。
(1)调RA+RB保持励磁Uf=220V。
(2)测Ud应为负!(否则查改直流机电枢接线)。
整流器Ubf接通, 允许其工作。
(3)加负载: 用负给定电位器调-Ui*到Ia=(0), 0.3, 0.6A, 测量记录Ia、Ua。
*(4) 可用RA+RB降Uf=200V, 测量记录Ia、Ua—观察电流环恒流效果。
(5) 停车:先用-Ui*减Ia到0, 再断开Kz, 电机停车后断主电路。
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直流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与交、直流电压:
2.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流定律,加深对正方向的理解;
3.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4.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学会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开路电压、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及等效内阻的方法;
5.自拟电路验证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流入和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I=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某一瞬间沿任一闭合回路一周,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U=0.2.叠加原理在具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分别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值得注意的是,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流或电压的计算,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3.等效电源定理
(1)戴维南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等效电阻串联构成的电压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压源的源电压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串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
等效电阻。
(2)诺顿定理: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等效电阻并联构成的电流源等效代替。
等效电流源的源电流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并联电阻为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4.最大功率传输。
电路实验报告
本电路实验是为了深入理解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路构成要素和特性而进行的。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两个部分: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 直流电路实验
在直流电路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电路基本元素:电源、电阻和电流表,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作用和特性。
然后,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即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U=IR。
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电路的特性。
2. 交流电路实验
在交流电路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交流电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的性质和特性。
然后,我们学习了二极管整流电路,通过实验观察了直流输出电压与交流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了电压变化过程。
总结一下,本电路实验使我们深入理解了电路基础知识,掌握了电路构成要素和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
同时,我们了解了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和二极管整流电路,进一步加深了对电路的认识。
虽然实验的过程并不简单,但对于我们学习电路基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构成和性质,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电路实验的意义不仅在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我们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次电路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我们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电气设备实验报告电气设备实验报告引言:电气设备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电路基础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电路,我们观察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学习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实验二:直流电机实验本实验旨在研究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我们通过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观察了电机的转速和扭矩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电机的转速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而扭矩与电流成正比。
实验三:交流电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交流电路的特性和参数。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我们计算了电路的功率因数,并观察了不同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和电容对电路的频率响应有显著影响。
实验四:变压器实验本实验旨在研究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通过改变输入和输出的电压,观察了变压器的变比和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变压器能够实现电压的升降,并且在理想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效率。
实验五:电力系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保护。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的故障情况,我们学习了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和接地保护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保护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和隔离故障,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研究了直流电机、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电气设备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仅仅通过实验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电气技术水平。
电气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能够对电气设备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熟悉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阻串联分压电路、并联分流电路、直流电源开路电压与带负载电压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型号:IT6302- 台式多用表型号:UT805A2. 实验(箱)器材:- 电路实验箱- 元器件:电阻(功率1/2W:100, 330, 470, 510x3, 1k)- 二极管(1N4148)三、实验内容1. 电阻串联分压电路和并联分流电路实验步骤:- 搭建电阻串联分压电路,记录各电阻上的电压值。
- 搭建电阻并联分流电路,记录各电阻上的电流值。
结果分析:-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电阻分压之和。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 直流电源开路电压VS和带负载电压VR实验步骤:- 测量直流电源的开路电压VS。
- 搭建带负载电路,测量带负载电压VR。
结果分析:- 直流电源开路电压VS等于理想电压源的电压。
- 带负载电压VR小于开路电压VS,因为电源存在内阻。
3. 3回路2激励源电阻线性电路实验步骤:- 搭建3回路2激励源电阻线性电路。
- 分别测量2激励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或电流。
结果分析:- 节点电流之和为零,回路电压之和为零。
- 2激励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响应与共同作用时值的关系:线性电路可叠加。
四、实验原理1. 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流相同,具有分压作用。
-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具有分流作用。
2. 仪器仪表内阻的影响及激励源内阻的测量:- 激励源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或电流源)和内阻串联(或并联)电路。
- 当外加负载输出电流时,激励源端口电压会下降,内阻大下降多,电流大下降多。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直流电路,对电阻串联分压电路、并联分流电路、直流电源开路电压与带负载电压等概念进行了验证和加深理解。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阻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实验一: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一.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电位、电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对不同参考点电位及电压的测量和计算,加深学生对电位的相对性及电压与参考点选择无关性质的认识。
二. 实验原理在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时,需要定一个参考点,并规定此参考点电位为零。
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就等于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值。
由于所选参考点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值将随参考点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电位是一个相对的物理量,即电位的大小和极性与所选参考点有关。
电压是指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值。
它的大小和极性与参考点的选择是无关的。
一旦电路结构及参数一定,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即为定值。
本实验将通过对不同参考点时电路各点电位及电压的测量和计算,验证上述关系。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在直流电路单元板(TS —B —28)上进行,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1.按上图接好实验电路,在接入电源U 1、U 2之前,应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细调”旋钮调至最小位置。
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输出,使其值分别为U 1和U 2(参考数值U 1=10伏,U 2=10伏)。
2.将开关S 1、 S 2合向电源一侧,将U 1、U 2接到电路上。
3.以电路中的D 点为参考点,分别测量电路中的A 、B 、C 、D 、E 、F 各点UU 2R R电位及每两点间的电压U AB、U BC、U CD、U BE、U ED、U FE、U AF以及U AD。
将测量结果分别填入表3-1和表3-2中,并根据测量的电位数值,计算上述电压值,也填入表3-2中。
注意:测量电位时,应将电压表的“负”表笔接在电位参考点上,将“正”表笔分别与被测电位点接触。
若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则电位为正值;若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则应调换表笔两端,此时电压表读数为负值,即该点电位为负。
测量电路电压时,电压表的“负”表笔应接在电压符号角标的后一个字母所表示的点上。
例如:测量电压U AB应将“负”表笔接在B点,“正”表笔接在A点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3.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在直流电路中的应用。
4.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基本测量仪器。
二、实验原理直流电路是指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定律有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个部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表明,在任何时刻,流入电路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KVL表明,在电路的任意闭合回路中,沿回路各段电压之和等于零。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 \( U = IR \),其中 \( U \) 为电压,\( I \) 为电流,\( R \) 为电阻。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直流稳压电源2. 电阻(100Ω、330Ω、470Ω、510Ω、1kΩ)3. 电容(10μF、100μF)4. 二极管(1N4148)5. 电流表(0~1A)6. 电压表(0~15V)7. 电路连接导线8. 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 电阻串联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电阻串联电路,包括三个电阻(100Ω、330Ω、470Ω)和一个电源。
使用电压表测量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并计算总电压。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 电阻并联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电阻并联电路,包括三个电阻(100Ω、330Ω、470Ω)和一个电源。
使用电流表测量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并计算总电流。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 欧姆定律验证使用万用表测量一个固定电阻的阻值,然后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测量对应的电流值。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验证实验结果。
4.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搭建一个复杂电路,包括多个电阻、电容和电源。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各节点电压和电流值。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未知电压和电流值,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串联电路实验结果显示,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验证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