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如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上市公司如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论上市公司如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文章作者:酒红文章加入时间:005年月5日6:4

998年,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召开部长级会议,提议OECD与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制定一套公司治理结构的标准和准则。999年5月通过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这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是:.治理结构框架应保护股东权利;.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到平等待遇;.公司治理框架应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4.治理结构框架应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5.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这些原则大体与我国公司治理准则相吻合,但它更突出了股东的利益,强调了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表现得非常突出,以致影响到公司的有效运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指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治本之策。公

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而法人治理结构则是公司制度的核心。我们体会,改善股权结构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本源。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来讲,按照权力和义务划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四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他们在公司中应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当前国有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在现在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并不规范,有的实质上就是原有工厂制的翻版。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缺位真正代表国有出资者的往往还是企业内部人。,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因此,在改制后的企业,也就出现了所有者不能完全到位、经营者与所有者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错位的现象。二是没有真正实现产权多元化。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没有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造成企业产权比较单一。许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国家仍是企业的唯一股东。由此而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往往难以规范。三是一些企业不愿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所必须的要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确保所有者到位,只有这样,公

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才能真正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才能组成真正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对企业经营主体违犯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二是要确保所有者到位,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通过股票市场、企业间的资产重组、相互参股以及部分国有产权的出让等方式将部分国有优良资产进行出售,使各种经济成份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打破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绝对控股地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对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二是通过吸纳各种经济成份进入企业,使企业不必付出任何成本即可获取大量资金,这对企业以后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出资人到位,企业才能真正有人操心,有人去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才能在法律赋予各自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内发挥作用,才能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没有摆脱“一股独大”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投资主体未发生明显变化,股权过于集中。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当加速推进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逐步淡化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强化企业制度的市场适应性。津滨公司成立开始,就着手改善股权结构,为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铺垫基础。津滨公司成立于998

年月8日,是开发区第一家以募集方式成立的上市公司,也是天津市第家上市公司。是由两家股东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开发区建设集团和天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法人和社会法人分别持有40.5%和.54%的股份,社会公众股占6.07%;华泰集团作为非国有法人资本被引进并以高比例与国有资本重组,这在当时确实是个突破,实践证明,这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符合改革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股权集中度还比较高,公司的制衡机制还不够完善。由于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在经营和投资决策中,大股东的意志占主导地位,而中小股东的权益维系度相对比较弱,津滨公司成立三年来,通过成功的实施配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缩小了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使股权结构得到调整,日趋合理。目前,两家大股东------建设集团和华泰集团持股比例分别降至7.6%、.%,而社会流通股由6.07%上升为.7%,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股权结构。三年来,我们通过股权置换、转让、出售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将近亿元的非经营性资产得到变现。二、积极改善股权结构,加快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十六大报告还明确指明了“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一重要论断,津滨公司三年来的成长实践完全印证了这一重要论断的正确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三年来,我们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各种有效手段吸引更多的非国有法人资本、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下属控股企业,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促进了控股公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年

间,我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投资,吸收合作方投资近亿元,在引进资本中,绝大部分是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其中仅与美国杰诺康公司合资一项就引进境外资本994万美元。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企业间的相互持股,特别是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间的股权置换,也在积极尝试将部分企业间的债务转换成企业间的持股,通过改造部分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形成公司内不同投资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从而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创造条件,目前津滨公司已经拥有了以津滨数字电子公司、为标志的7家控股企业、拥有了以长江证券公司、渤海证券公司为标志的7家参股企业、拥有以津滨磁电公司为标志的家分公司。经过四年的努力和实践,津滨公司基本实现了股权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的分离,切实避免了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等不合理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股东过多干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切实发挥“新三会”的作用上市公司的优进劣退,根本上取决于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会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面必须到位,并能形成一种既相互协作,又能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从我们公司自身的实践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经验:、充分保障股东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