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4.09 MB
- 文档页数:113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保护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服务的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本之一,它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因此,保护和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可以过滤和储存水源,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许多湿地被填埋,森林被砍伐,导致水源的污染和枯竭。
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确保水源持续供应的关键。
其次,陆地生态系统对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使得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对于保护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第三,陆地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调节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湿地的开垦导致了大量的碳释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最后,陆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植物和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然而,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总之,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但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生态服务的丧失。
为了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实践,促进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等。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光充足,但空气中C02稀少,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要慢得多。
与水域环境不同,这里无水的浮力,温度变化大,而且多数营养物质由土壤溶液进入生物体。
因此,植物选择了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分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1.纬度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为此北半球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
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3.海拔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oC左右,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
此外,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2.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相比,水域生态系统又因其以水作为系统的环境因素而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水的理化特性有关。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李艳秋六班30号俯瞰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定义:特定陆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如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针叶林生态系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草原生态系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沙漠、苔原)•湿地生态系统•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和北方针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简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25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8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36 ℃以下。
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 000mm ,有的竟达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 %以上。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等地区。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
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
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orTropical))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
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
年降水200~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