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信条》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2
《信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课文内容。
2、感悟、摘抄、记忆名言警句,并学会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学习作者从生活细处着手的写作手法。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领会文章主旨,品味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前几年,荧屏上充斥着穿越剧,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穿越热”。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穿越”。
让我们穿越到十年前,你们此时在干什么?(上幼儿园)那么在幼儿园你们学到了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说一下)。
在幼儿园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美国作家富尔格姆也在幼儿园收货颇多,并成为了他人生的信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条》。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基本信息姓名:罗伯特•富尔格姆国籍:美国职业:作家、哲学家。
曾当过牛仔、民歌手、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等。
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代表作品:《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三)整体感知,思路探微带着问题朗读,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配乐)。
1、什么是信条?信守的准则。
2、本文主要观点(主题)是什么?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3、作者重点强调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应该具备什么?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研读信条,品味赏析你对哪条信条最有感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举例:有东西大家分享。
学会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谦让的态度。
分享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
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孔融让梨”的故事。
合作学习要求:1、勾画出你最有感触的信条,采用批注法,将你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高中语文信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信条内容。
2. 分析信条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课文《论语》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相关章节。
- 信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信条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信条”的理解,引出课题。
- 简述信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发音。
- 逐句解析课文内容,强调关键词汇和句式。
- 引导学生探讨信条的含义,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背景拓展- 讲述信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框架。
- 分析信条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 探讨信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活动与实践-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现代话题,探讨古代信条如何指导现代行为。
-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以“信条与我”为题,表达个人对信条的理解和感悟。
课堂小结- 总结信条的核心思想和文化价值。
- 强调学习信条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中的信条内容。
- 完成“信条与我”的写作练习,下次课上交。
教学反思- 分析学生对信条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调整教学方法。
- 总结哪些教学环节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哪些需要改进。
-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案教案: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学目标:1. 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理性思考、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胡适思想的深层内涵。
2. 进一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背景材料和资料,清晰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和主张。
2. 复印教材中的《信条》一文供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胡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他的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条?为什么人要有信条?3. 学生进行讨论,并列举一些他们自己的信条。
二、呈现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信条》一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文中的胡适用了怎样的方式表达他的人生信条?b. 胡适的人生信条是什么?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些信条?c. 这些人生信条是否符合你的理念?为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报告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胡适的人生信条和主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
三、拓展阅读(15分钟)1. 学生阅读其他胡适的文章或主张,并选取一篇进行分析。
2. 学生可以选择胡适的《非独创》等文章,或者胡适在其他领域的主张,如教育、文化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汇报他们对胡适的其他文章或主张的分析和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胡适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五、课堂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主张是什么?是否和胡适的有相似之处?2. 学生可以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信条和主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自己人生信条和主张的写作。
2. 学生选择作品或人物,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并理解胡适的人生信条及主张,进而分析胡适的思想内涵。
信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2、了解随感的文体特点;3、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4、理解信条的内涵;5、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对信条内涵的理解;2、在感悟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是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老人继续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方分一半给小伙伴;永远不要打人;东西要放整齐;要知害羞、有廉耻之心;午饭后要休息一会儿;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要相互团结、彼此扶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
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条。
【板书课题】二、走近作家及作品1.作者介绍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幻灯片】2.解题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幻灯片】三、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的是哪一点?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
作者特别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高二语文下册富尔格姆《信条》原文下边是我的信条: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个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
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他们都会死去。
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 。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
金规矩(语出自《圣经》。
其内容是要求人们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他人。
),爱,和起码的卫生。
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
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富尔格姆《信条》解读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六中刘光烈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富尔格姆的《信条》(见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4),是一篇文字简朴敦厚,内容浅而不显的短文。
《信条》说课稿范本《信条》说课稿一、说教材《短文三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冲击的力量。
它们告诉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学会思想,学会平等、合作和承担责任,它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命质量。
同时,三篇短文质朴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和以小见大、比喻、对比等技巧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论,为了维系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我采用“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前自学、课中展示、课后反思三段。
这种学习模式最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预设《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定教”。
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我们共同讨论,师生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说出关键句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摘抄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品味文章朴实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提高个人素养。
学生跟老师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将以往的“要我学什么”变成现在的“我要学什么”。
我们还确定学习重点: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
学习难点:能说出文章关键句的内涵。
预设用1课时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习过程为完成学习目标,我引导如下:第一段:课前自学。
学生利用课前30分钟左右时间自学,自学内容是教师编制发放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
学生自学基本上能弄懂导学案中50%的问题;余下的对学,即“找学习对子”或小组成员,对余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余下的30%属疑难问题,留待课上展示时师生共同解决。
魏书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