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讲 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31
陆相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准则及其方法概述陈戴生;蔡煜琦;宋继叶【摘要】在强调陆相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图件编制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若干编图准则:(1)编图对象必须是“同时相”的地层,亦即同一时期内沉积作用的产物;(2)所取地层间隔(作用单元)原则上是越短,越接近真实情况,具体比例尺选择应根据任务而定;(3)要严格遵循瓦尔特相律,沉积相在剖面上的变化序列应与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相一致;(4)必须综合分析各类沉积相标志,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多方面的信息,准确开展沉积相类型的划分;(5)图面上各类沉积相要配套,形成一个沉积体系.编图具体方法首先必须要有完备而可靠的第一手素材,然后按照先剖面图,后平面图;先基础性图件,后综合性图件的步骤有序地进行.【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8页(P194-201)【关键词】陆相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准则【作者】陈戴生;蔡煜琦;宋继叶【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P598岩相古地理图件是陆相沉积盆地矿床资源预测及矿床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图件(含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1-2]。
目的是为恢复(或重建)某个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这有助于阐明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因而编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4]。
(1)编图对象必须是“同时相”的地层,即在同一时期内沉积作用的产物,如“××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相古地理图”或“××盆地中侏罗世沉积相古地理图”,切忌将不同时期的沉积相进行对比和综合。
实习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附〕沉积等厚图一、实习目的学习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二、实习内容一)岩相-古地理图的概念和类别岩相一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
目的在于通过再造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和了解地质历史的演变,总结各地史阶段的海陆分布、古气候变化,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进而研究沉积及层控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指导矿产预测和成矿远景区划工作。
当我们对一个地区某一地质时期的沉积物分布及岩相类型进行详尽地分析以后,就会对当时当地的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有所认识。
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料用不同的符号或图例恰当地表示在地理底图上,便形成一幅过去某一地质时期的地图—古地理图。
由此可见,古地理图是反映某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图。
但是古代的自然地理特征已经不父存在,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它,只有通过对古代沉积物进行岩相分析而何接地认识。
所以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人们往往在古地理图上加人沉积岩相的内容,这样便成了岩相古地理图,在一定程度上,它既反映古地理特征,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种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面貌。
根据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编制概略、小比例尺和大比例尺的岩相古地理图。
概略性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小于1/1000万,一般反映大区域古地理轮廓和构造格局的岩相组合类型。
编制范围是大区域或全国性的,其时代跨度比较大,以纪或世为单位。
小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为1/200万一1/1000万之间,一般常见者为1;/200万~1/400万,其主要表现沉积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
编图范围较大,经常跨越一级地层区,一般时限为世和期,成图单位为统或组。
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比例尺为l/5万一l/20万,区域小,包括的地质时间短(以期、时为主)。
这类图件主要以矿区外围或成矿远景区的含矿层或含矿段作为成图单元。
二)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方法步骤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和岩相古地理图编制阶段。
《岩相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岩相古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1. 岩相古地理学的定义岩相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岩石学和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专注于分析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分布特征以及古地理格局的演变过程。
2. 岩相古地理学的意义(1)科学意义- 揭示地球表面环境演变的历史,为理解地球系统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 丰富和完善地质学理论,推动地质学科的发展。
(2)实际意义- 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油气、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寻找中具有重要作用。
- 在水利工程、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地质背景和风险评估。
-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具有参考价值。
二、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岩相分析- 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 沉积岩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条件。
(2)沉积环境重建- 古气候、古水流、古生态等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解释。
- 沉积相的识别和沉积序列的分析。
(3)古地理格局重建- 古大陆、古海洋、古河流、古湖泊等地理单元的分布和变迁。
- 古地理事件的识别和解释,如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等。
(4)古地理演变过程- 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演变序列。
- 古地理演变与全球地质事件的关系。
2. 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方法- 地质填图:系统地记录地表地质现象和地层分布。
- 露头观测:详细描述沉积岩的岩性、构造和化石特征。
(2)实验室分析方法- 粒度分析:确定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推断沉积环境。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揭示沉积岩的源区和沉积过程。
- 生物化石分析: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
(3)沉积相分析- 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特征,划分沉积相类型。
- 建立沉积相模式,分析沉积环境的时空变化。
(4)古地理图编制- 整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图。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古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和制图应用统计分析法或百分比法恢复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包括的方面较多。
在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条件的恢复包括沉积物来源、水体深度及古地形、水动力条件、古气候和水介质物化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一、沉积物来源的分析物源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物源方向、侵蚀区或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性质,最终应落实解决砂层和砂体的分布规律。
1、砂砾岩的成分及其分布底砾岩的的位置查明砂砾岩的粒度、成分、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变化,是确定物源方向的基本手段。
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接近于物源区。
砾石成分可以直接反映物源区母岩成分。
根据砾石的排列规律可恢复搬运介质类型和水流方向。
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常常是一致的。
砂岩的分布虽与砾岩有相似之处,盆地边缘靠近主要物源区砂岩最发育,向盆地内部变薄减少,但其分布远比砾岩广泛,实际意义更大。
砂岩中碎屑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其中最多的是石英,次为长石,统计和分析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变化,对恢复物源方向、判定储集性质,均有一定作用。
根据石英的包裹体、消光类型、形态和多晶现象等标志来综合推断其来源,仍是一个重要途径。
酸性火山岩中的长石主要是透长石;酸性侵入岩中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条纹长石说明缓慢冷凝过程,是侵入岩的特征。
阴极发光法对于人们认识碎屑石英的来源及母岩性质又进了一步。
它是一种值得使用的新方法,尤其是对解决粒度细、以石英颗粒为主的粉-细砂岩或含粉-细砂级石英颗粒较少的砂质碳酸盐岩类的物质来源问题。
应用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恢复母岩性质及物源方向较有成效。
综合应用砂岩中的各种组分,编制砂岩类型分区图,也有助于恢复母岩性质及物源方向。
近母岩区长石和岩屑增加,石英相对减少,为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类,向盆内渐过渡为石英砂岩类,明显的变化方向即为物源方向。
2、碎屑重矿物组合及其分布利用碎屑重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追索物源及其母岩早已被广泛应用。
准同时岩相古地理图的制作新方法覃兆松;李坚;何伟相;方俊华;刘远红【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5(22)6【摘要】本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原理,解决了区域地层等时或准等时对比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用等时或准等时地层单元作为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图单位,克服了传统制作方法用不等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组、段"为编图单位造成的岩相古地理图的"歪曲"及垂向沉积环境变化"掩盖"的弊病."准同时岩相古地理图制作新方法"可分为单剖面层序地层柱状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柱状对比图、准同时岩相古地理系列图等3个研究阶段.同一海盆中,海平面升降是同步的,那么区域上相应的三级层序是等时的,其中以层序界面、首泛面、最大海泛面及海退面等物理界面划分出的低水位、海进、高水位及强迫性海退楔等体系域亦是等时的.因此,将区域上各单剖面柱状图中的上述相应的物理界面相连,就形成了研究区的等时对比格架图,然后对等时格架中的地层再进行进一步对比,形成对比图,在此基础上选取等时地层单位进行岩相古地理系列图的编制.笔者并以江西省中部萍乐坳陷西段乐平世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实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通过"准同时岩相古地理图制作的新方法",提高了等时对比精度,制作的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不但充分反映了该时期岩相古地理的纵横变化,而且清楚地反映出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的联合作用对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并将编图单位缩短到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古地理图精度更高、内容更丰富、更接近客观实际.【总页数】12页(P136-147)【作者】覃兆松;李坚;何伟相;方俊华;刘远红【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二地质大队,江西新余33800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二地质大队,江西新余3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P531;P586【相关文献】1.陆相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准则及其方法概述 [J], 陈戴生;蔡煜琦;宋继叶2.几种岩相古地理图编制方法比较 [J], 康学武3.《中国前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集》问世 [J], 江其勤4.《中国前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集》简介 [J], 董立5.岩相古地理图的三维化和多层剖面提取——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地层为例[J], 叶黎明;夏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