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1-4)试题与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61 KB
- 文档页数:14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已红色标注)
形考任务1(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1、"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2、多元主体共治与城市政府职能如何协作互动
3、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以上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
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提交的个人提纲字数不低于350字。
2、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允许粘贴打印稿,或者粘贴裁减的报纸与杂志。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的内涵,逻辑严密,有一定的创新性;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观点。
良好的标准(90>XN8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中的某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准确地说明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清晰,有某些独立见解;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观点。
中等的标准(80>XN7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逻辑较清晰,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说明观点。
及格的标准(70>XN6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不严密、不完整,自己的见解不多;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十分恰当。
不及格的标准(X<60)
不能够说明讨论题目的内容,逻辑混乱;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对题。
零分
提交的个人讨论提纲雷同或未提交讨论提纲。
参考答案:
一、个人的讨论提纲
1.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2.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弊端:
(1)从市政职能的主体上看,体制上过度集权。
(2)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中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
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
事。从纵向关系上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
(3)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
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而不是以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3.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改革趋向(注意:所谓的改革趋向是针对上面的弊端提出来的。):
由于以上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城市的确立,市政职能开始由以前
的“计划、管制、调控”逐步转变为“调控、仲裁、服务”。我国市政职能的改革趋向为: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二、联系实际的例子
试述我国市政管理职能如何进行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
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形考任务2(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1、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请结合你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2、试述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城市管理中。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论文。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流畅;有一定的创造性、新见解。
良好的标准(90>XN80)
论文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表达通顺;有某些独立见解。
中等的标准(80>XN70)
论文能较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及格的标准(70AXN60)
论文观点、内容论述等主要方面尚符合要求;论说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但联系实际不充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不及格的标准(X<60)
论文论述不能成立或有重大毛病;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文题不符或文理不通;没有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
提交的论文属于抄袭的。
参考答案:
聚焦人民群众的城市管理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的宗旨、主体、重心、目标,深刻阐明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
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在城市建设中,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城市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在城市建设中,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新发展
主动性创造性,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建设的重心在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这要求我们把城市建设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把社区打造成为城市治理的坚实支撑和稳固底盘。
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城市建设中,要围绕人民群众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人民群众利益,以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为目标,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理念,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城市建设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让城市治理效能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强上。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当前,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完善城市治理。一方面,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作用。同时,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形考任务3(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1、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16日,新组建的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从“应急办"到"应急部”,折射出哪些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
2、结合自己所生活城市的现状,谈谈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1000字的论文。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N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