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Ⅱ:2024届江西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 格式:docx
- 大小:41.42 KB
- 文档页数:7
2024届江西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地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睛,睛…...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睛,睛……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散忽聚,忽小忽大,忽浮忽沉,忽明忽暗,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
20.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修辞和句式上有何效果?(4分)
2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忽散忽聚,忽小忽大,忽浮忽沉,忽明忽暗”,如果改成“忽聚忽散,忽大忽小,忽沉忽浮,忽暗忽明”,逻辑事理上好不好?为什么?(4分)
22.文段中加点的句子“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没有强调意味,为了强调“渐渐地”这一状态,请你将该句改写成一句能强调这一状态的句子。可适当添加词语、标点。(2分)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校此蕴籍含蓄者。”贯政笑道:“道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五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必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贯政道:“医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事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库花分一脉查。”贯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英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罩竹速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雨路。
20.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问号的用法和效果。(4分)
(1)诸公听此论若何?
(2)岂不新雅?
21.有人将文中画横线处的“绕堤柳借三篱翠”改为“绕堤柳,柳映清波,更添三篱翠”,请修改其下句“隔岸花分一脉香”,使其与上句的改句组成一副对联。(3分)
22.文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若改写成“山石花木莫不着意观览”,两者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3分)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苏北大鼓,说书人唱时,①左手敲一副月牙形钢板,右手持鼓槌击鼓,又说又唱,并带有手、眼、身、步的表演,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偏苏北大鼓又最讲究悬念设置,②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听书人如痴如醉。
开场小帽多是唱文明新风,第一句是文绉绉的“西江月”。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常听书的人知道,这就要“书归正传”了。月光如水的打麦场上,辛劳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 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都是乡里乡亲,说书人辈分又长,于是多唱了一段又一段。直到夜色已深,想着不能误第二天的营生,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了场。
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那些唱得好的鼓书艺人,也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偶像。他们唱的人物,那种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鼓书艺人在说书养活自己的同时,也使古老乡村文脉得以传承,生生不息。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环环、滚滚、纷纷”,说说它们和“环、滚、纷”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分别运用了比喻词“仿佛”“如”,请简要分析二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3分)
(1)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
(2)月光如水的打麦场上,辛劳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正是柚子上市的季节,柚子作为日常水果食用是极好的。不过,最近网上流行了一种柚子减肥法。柚子的热量为42kcal/100g,是一种低能量、低脂肪、高纤维的水果, ①
。营养学研究表明,每天在饭前吃半个柚子,坚持大约12周的时间,就能起到很好的减肥作用。这是由于柚子中含有的一些化合物质能够减少脂肪的燃烧,同时还能增强饱腹感,减少正餐进食量导致的。此外,柚子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作用。
然而,柚子虽好,也不能吃太多。柚子吃多了的常见不良症状就是腹泻。柚子属于寒性食物,食用过多会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 ② ,大量食用会导致胃肠内水分量过高,引起腹泻。高血压患者食用柚子也需注意,服用降压药时,如果同时吃柚子,就好比服用过量的降压药, ③ ,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是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超
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
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
20.与文中“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
B.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 C.亲情这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D.秋风一起,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起唱歌啊!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大声地、用力地、‘啊啊’地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22.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及意义。(3分)
江西省鹰潭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检测五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0分)
①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学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②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③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帐,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圆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绳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圆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圆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20.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可否改成“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冒着缕缕茶香”?为什么?(3分)
21.选文第②段加点的“没有”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2.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突出了因文化强盗的大肆掠夺而给莫高窟文物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3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地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睛,睛…...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睛,睛……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散忽聚,忽小忽大,忽浮忽沉,忽明忽暗,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
20.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修辞和句式上有何效果?(4分)
2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忽散忽聚,忽小忽大,忽浮忽沉,忽明忽暗”,如果改成“忽聚忽散,忽大忽小,忽沉忽浮,忽暗忽明”,逻辑事理上好不好?为什么?(4分)
22.文段中加点的句子“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没有强调意味,为了强调“渐渐地”这一状态,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