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滑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生产工艺

第一步溶剂脱蜡

为使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必须将其中易于凝固的蜡除去,这一工艺叫脱蜡.脱蜡工艺不仅可以降低润滑油的凝点,同时也可以得到蜡。所谓蜡就是在常温下(15℃)成固体的那些烃类化合物,其中主体是正构烷烃和带有长侧链的环状烃,C16以上的正构烷烃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脱蜡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和尿素脱蜡。

第二步丙烷脱沥青

这种方法就是用丙烷把渣油中的烃类提取出来,即利用液态丙烷在临界温度附近对沥青的溶解度很小,而对油(烷烃、环烷烃、少芳香烃)溶解度大的特性来使油和沥青分开。丙烷的临界温度为96。81℃,临界压力为4.2MPa.

所谓临界温度,即是把液体加热到这一温度以上时,外界压力无论增大到多大也不再能阻止液体沸腾转变成蒸汽,与临界温度相对应的外界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在丙烷的临界温度以下接近临界温度的区域内,液体丙烷对油和沥青的溶解能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沥青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快,而对油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慢。因此,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某一温度下,油在丙烷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沥青的溶解度。

经过丙烷处理得到的脱沥青油和其它馏分油一样,要进行精制和脱蜡。

第三步白土精制

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后的油品,其质量已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一般总会含少量未分离掉的溶剂、水分以及回收溶剂时加热产生的某些大分子缩合物、胶质和不稳定化合物,还可能从加工设备中带出一些铁屑之类的机械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去掉,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颜色,提高安定性,降低残炭,还需要一次补充精制。常用的补充精制方法是白土处理.

白土精制是利用活性白土的吸附能力,使各类杂质吸附在活性白土上,然后滤去白土除去所有杂质。方法是在油品中加入少量(一般为百分之几)预先烘干的活性白土,边搅拌边加热,使油品与白土充分混合,杂质即完全吸附在白土上,然后用细滤纸(布)过滤,除去白土和机械杂质,即可得到精制后的基础油.

第四步加氢精制

(1)加氢补充精制:

加氢补充精制后的油品,其颜色、安定性和气味得到改善,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而粘度、粘温性能的变化不大,并且在油品中的非烃元素如硫、氮、氧的含量降低.

油品的色度和安定性主要取决于油品中所含的少量稠环化合物和高分子不饱和化合物。加氢时这类化合物中的部分芳环变成环烷或开环,不饱和化合物则变为饱和化合物。这样就能使油品的颜色变浅,安定性提高.含有硫、氮、氧等非烃元素的润滑油在使用中生成腐蚀性酸,加氢时,这类元素会与氢反应生成硫化氢、胺、水等气体从油中分离出来,因而使产品质量提高。

加氢补充精制的产品收率比白土精制收率高,没有白土供应和废白土处理等问题,是取代白土精制的一种较好的方法。(2)加氢处理(或叫加氢裂化):

加氢处理工艺不仅能改善油品的颜色、安定性和气味,而且可以提高粘温性能,可以代替白土精制和溶剂精制,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它是在比加氢补充精制苛刻一些的条件下,除了加氢补充精制的各种反应以外,还有多种加氢裂化反应,使大部分或全部非理想组分经过加氢变为环烷烃或烷烃,并转化为理想组分.例如,多环烃类加氢开环,形成少环长侧链的烃,因此加氢处理生成油的粘温性能较好。(3)加氢降凝:

加氢降凝工艺的操作条件比加氢处理更为严格。润滑油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氢异构化和加氢裂化反应,使加氢过程不但有精制的作用,并且有使蜡异构化的作用,从而使凝点较高的正构烷烃转化为凝点较低的异构烷烃或低分子烷烃,达到降低凝点的目的。

第五步润滑油产品调合

调合是润滑油制备过程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按照油品的配方,将润滑油基础油组分和添加剂按比例、顺序加入调合容器,用机械搅拌(或压缩空气搅拌)、泵抽送循环、管道静态混合等方法调合均匀,然后按照产品标准采样分析合格后即为正式产品。通常,经炼油厂精制后得到的只有常三线、减二线、减三线、减四线和光亮油(即减压残油经脱沥青、精制后所得的高粘度油料)等几种不同粘度的基础油料。许多牌号的润滑产品常常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粘度的基础油组分按一定比例(该比例常称为调合比)混合调制成的,基础组分油的调合是润滑油产品调制的基础.(1)混合油粘度和调合比的计算:不同粘度的油料混合后,其粘度不是加成关系,而应由下式计算lgV=N1BlgV1+N2lgV2式中V,V1和V2——混合油1组分和2组分油的运动粘度,(mm2/s); N1,N2—-1、2组分油的混合比例,%(计算时为小数,N1=1-N2)。(2)混合油性质的变化:两种以上的组分油调合成所需粘度的油品时,不但粘度不成算术平均值,其它的一些性质指标也没有算术平均性,而一般是偏向于性质较低组分油的性质的情况较多.例如:1。不同闪点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闪点,一般是偏向低闪点组分油的闪点,即呈闪点下降现象。2。不同凝点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凝点,一般偏于高凝点组分油的凝点,即凝点上升现象。3。不同粘度指数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粘度指数一般都偏向高粘度指数分组油的粘度指数。在一定范围内还表现出一定的可加性,即为粘度指数上升现象。4。不同油性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其油性大体上呈算

术平均值的直线关系。 5.混合油的其它一些指标如酸值、灰分、杂质、残炭等为可加性指标。

第六步常减压蒸馏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润滑油是以石油馏分为原料生产的,通称为矿油类润滑油.制取这类润滑油的原料充足,价格便宜,质量也较好,并且可以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提高其质量,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润滑油的原油既经选定,可利用原油中各种组分存在着沸点差这一特性,通过常减压蒸馏装置从原油中分离出各种石油馏分。常减压蒸馏装置可分为初蒸馏部分、常压部分及减压部分。经常压塔蒸馏、蒸出沸点在400℃以下的馏分,常压蒸馏只能取得低粘度的润滑油,因为原油被加热到400℃后,就会有部分烃裂解,并在加热炉中结焦,影响润滑油质量。根据外压降低、液体的沸点也相应降低的原理,利用减压蒸馏来分馏高沸点(350-500℃)、高粘度的馏分,但还有一些重质润滑油料在减压塔中也难以蒸出,留在减压渣油中,这部分油料需要去掉其中含有的胶质、沥青才能进一步加工。

第七步溶剂精制

溶剂精制是用溶剂提取油中的某些非理想组分来改变油品的性质,经过溶剂精制后的润滑油料,其粘温特性、抗氧化性等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工业上采用的溶剂有酸碱、酚、糠醛和甲酚等。溶剂精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对油中非理想组分的溶解度很大,对理想组分的溶解度很小的特性,把溶剂加入润滑油料中,其中非理想组分迅速溶解在溶剂中,将溶有非理想组分的溶液分出,其余的就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通常把前者叫做提取油或抽出油,后者叫做提余油或精制油,溶剂精制的作用相当于从润滑于中抽出其中非理想组分,所以这一

5、脱蜡.

为了改善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生产润滑油、柴油和喷气燃料的过程中,因此根据原料油中的含蜡量和对各种润滑油料的质量要求不同,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脱蜡。

润滑油中的蜡一般溶解在油中,其溶解度似笠倒芾砺度升高而增大;似笠倒芾砺度降低而减少。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蜡在油中达到饱和状态,则开始析出结晶.温度继续下降,结晶不断增大,最后采用过滤方法将结晶蜡与油分离,这一过程称为结晶脱蜡过程。

溶剂脱蜡和冷榨脱蜡同属结晶脱蜡过程.其不同之处是溶剂脱蜡除降低油料温度外,还在油料中加进具有选择性溶解能力的溶剂,这种溶剂能较好的溶解油,而对蜡的溶解度则很小,经过滤则可使蜡与油分离。加进的溶剂除了起选择性溶解作用外,还起到降低油的粘度,使蜡容易形成大颗粒、有规则的结晶,同时还可减少过滤阻力,使蜡容易从油中分离出来.

脱蜡方法:冷榨脱蜡、分子筛脱蜡、尿素脱蜡、催化脱蜡、溶剂脱蜡.

润滑油生产工艺

大致的生产工艺如下: 溶剂脱蜡 为使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必须将其中易于凝固的蜡除去,这一工艺叫脱蜡。脱蜡工艺不仅可以降低润滑油的凝点,同时也可以得到蜡。所谓蜡就是在常温下(15℃)成固体的那些烃类化合物,其中主体是正构烷烃和带有长侧链的环状烃,C16以上的正构烷烃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脱蜡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和尿素脱蜡。 丙烷脱沥青 这种方法就是用丙烷把渣油中的烃类提取出来,即利用液态丙烷在临界温度附近对沥青的溶解度很小,而对油(烷烃、环烷烃、少芳香烃)溶解度大的特性来使油和沥青分开。丙烷的临界温度为96.81℃,临界压力为4.2MPa。 所谓临界温度,即是把液体加热到这一温度以上时,外界压力无论增大到多大也不再能阻止液体沸腾转变成蒸汽,与临界温度相对应的外界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 在丙烷的临界温度以下接近临界温度的区域内,液体丙烷对油和沥青的溶解能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沥青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快,而对油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慢。因此,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某一温度下,油在丙烷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沥青的溶解度。 经过丙烷处理得到的脱沥青油和其它馏分油一样,要进行精制和脱蜡。 白土精制 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后的油品,其质量已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一般总会含少量未分离掉的溶剂、水分以及回收溶剂时加热产生的某些大分子缩合物、胶质和不稳定化合物,还可能从加工设备中带出一些铁屑之类的机械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去掉,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颜色,提高安定性,降低残炭,还需要一次补充精制。常用的补充精制方法是白土处理。 白土精制是利用活性白土的吸附能力,使各类杂质吸附在活性白土上,然后滤去白土除去所有杂质。方法是在油品中加入少量(一般为百分之几)预先烘干的活性白土,边搅拌边加热,使油品与白土充分混合,杂质即完全吸附在白土上,然后用细滤纸(布)过滤,除去白土和机械杂质,即可得到精制后的基础油。 加氢精制 (1)加氢补充精制: 加氢补充精制后的油品,其颜色、安定性和气味得到改善,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而粘度、粘温性能的变化不大,并且在油品中的非烃元素如硫、氮、氧的含量降低。 油品的色度和安定性主要取决于油品中所含的少量稠环化合物和高分子不饱和化合物。加氢时这类化合物中的部分芳环变成环烷或开环,不饱和化合物则变为饱和化合物。这样就能使油品的颜色变浅,安定性提高。含有硫、氮、氧等非烃元素的润滑油在使用中生成腐蚀性酸,加氢时,这类元素会与氢反应生成硫化氢、胺、水等气体从油中分离出来,因而使产品质量提高。 加氢补充精制的产品收率比白土精制收率高,没有白土供应和废白土处理等问题,是取代白土精制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加氢处理(或叫加氢裂化):

润滑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生产工艺 第一步溶剂脱蜡 为使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必须将其中易于凝固的蜡除去,这一工艺叫脱蜡。脱蜡工艺不仅可以降低润滑油的凝点,同时也可以得到蜡。所谓蜡就是在常温下(15°C)成固体的那些烧类化合物,其中主体是正构烷坯和带有长侧链的环状烧,C16以上的正构烷坯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脱蜡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和尿素脱蜡。 第二步丙烷脱沥青 这种方法就是用丙烷把渣油中的炷类提取出来,即利用液态丙烷在临界温度附近对沥青的溶解度很小,而对油(烷炷、环烷坯、少芳香炷)溶解度大的特性来使油和沥青分开。丙烷的临界温度为96.8代,临界压力为4.2MPa o 所谓临界温度,即是把液体加热到这一温度以上时,外界压力无论增大到多大也不再能阻止液体沸腾转变成蒸汽,与临界温度相对应的外界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在丙烷的临界温度以下接近临界温度的区域,液体丙烷对油和沥青的溶解能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沥青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快,而对油的溶解能力降低得很慢。因此,在这一温度围的某一温度下,油在丙烷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沥青的溶解度。 经过丙烷处理得到的脱沥青油和其它馆分油一样,要进行精制和脱蜡。 第三步白土精制 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后的油品,其质量已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一般总会含少量未分离掉的溶剂、水分以及回收溶剂时加热产生的某些大分子缩合物、胶质和不稳左化合物,还可能从加工设备中带出一些铁眉之类的机械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去掉,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颜色, 提髙安左性,降低残炭,还需要一次补充精制。常用的补充精制方法是白上处理。 白土精制是利用活性白丄的吸附能力,使各类杂质吸附在活性白土上,然后滤去白上除去所有杂质。方法是在油品中加入少量(一般为百分之几)预先烘干的活性白土,边搅拌边加热, 使油品与白上充分混合,杂质即完全吸附在白土上,然后用细滤纸(布)过滤,除去白上和机械杂质,即可得到精制后的基础油。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各部分流程描述: 1 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大约为85—95%,它贮存于油罐区,通过调油车间的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 2 添加剂:添加剂是润滑油的另一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约为5-15%,它贮存于仓库中或大桶区中,加入调油车间调油罐后,再通过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 3 调和:使用脉冲调和装置,利用压缩空气来搅拌油品,使基础油和添加剂完全混匀。 4 润滑油成品油:是调和好的油品,贮存于调和罐中,化验合格后,经过过滤机过滤,用泵打入高位贮存罐中,以备分装用。 5 包装物:它贮存于仓库中,分别为塑料桶、纸箱、桶盖等外包装物品.用运料车运到车间后,通过灌装机将油品分装到塑料桶中。 6分装:将调和好合格后的油品用油泵打和高位贮存罐中,自流入18L、4L、1L灌装机中。 7成品:灌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三各厂房具体要求: 1罐区:进入罐区有消防通道,四周有防火墙、排水沟,各贮油罐有混凝土底座,整个罐区装有避雷针,地下有导电铁网,通过导线与避雷针相连,地面为混凝土地面。 罐区一端有卸油泵房,装有4-6台20KW电机的卸油泵,2台10KW卸化工原料(乙二醇、二乙二醇)的油泵,另外安装空气压缩机2-3台,功率为15—25KW/台。设一个10-20平方米的工人操作间(兼休息间、更衣间)。 泵房前有停车区域,附有停车场,泵房每个卸油泵对应有一个2立方米的地罐。 2调和车间:上下两层 根据方便生产的原则,调和车间一层地面的标高应低于罐区地面的的标高。 调油用的添加剂加入罐两个为4-5立方米的铁的夹套罐,采用蒸汽加热,四个为2立方米的铁的夹套罐,采用蒸汽加热。六个罐全部放在二楼,加料口与二楼地面平。在二层,另外布置二个2立方米的铁的化学品调和罐,二个4立方米的铁的化学品调和罐,不需要加热.二楼设备安装口可预留。 在调和车间一层,对应每个投料罐,要安装一个油泵,其作用是将罐内的油品打入调和罐。六个油泵的功率为18-30KW,四个化学品打料泵功率为10KW左右,等设备采购完成后,设备基础和功率等详细数据就可以定下来。 在一层,另外需要布置4台过滤机,型号暂不确定,需预留位置。 调和车间地面铺设耐磨地坪或防滑地砖,一层可待设备安装结束后处理。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流程图 基础油添加剂 包装物 成品 各部分描述: 1 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大约为85-95%,它贮存于油罐区,通过调油车间的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 2 添加剂:添加剂是润滑油的另一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约为5-15%,它贮存于仓库中或大桶区中,加入调油车间调油罐后,再通过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 3 调和:使用脉冲调和装置,利用压缩空气来搅拌油品,使基础油和添加剂完全混匀。 4 润滑油成品油:是调和好的油品,贮存于调和罐中,化验合格后,经过过滤机过滤,用泵打入高位贮存罐中,以备分装用。 5 包装物:它贮存于仓库中,分别为塑料桶、纸箱、桶盖等外包装物品。用运料车运到车间后,通过灌装机将油品分装到塑料桶中。 6分装:将调和好合格后的油品用油泵打和高位贮存罐中,自流入18L、4L、1L灌装机中。 7成品:灌装好后的产品运入仓库中,码垛存放。 二汽车化学品、路邦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同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其中不同是将基础油换成了化工原料。 三各厂房具体要求: 1罐区:进入罐区有消防通道,四周有防火墙、排水沟,各贮油罐有混凝土底座,整个罐区装

有避雷针,地下有导电铁网,通过导线与避雷针相连,地面为混凝土地面。 罐区一端有卸油泵房,装有4-6台20KW电机的卸油泵,2台10KW卸化工原料(乙二醇、二乙二醇)的油泵,另外安装空气压缩机2-3台,功率为15-25KW/台。设一个10-20平方米的工人操作间(兼休息间、更衣间)。 泵房前有停车区域,附有停车场,泵房每个卸油泵对应有一个2立方米的地罐。 2调和车间:上下两层 根据方便生产的原则,调和车间一层地面的标高应低于罐区地面的的标高。 调油用的添加剂加入罐两个为4-5立方米的铁的夹套罐,采用蒸汽加热,四个为2立方米的铁的夹套罐,采用蒸汽加热。六个罐全部放在二楼,加料口与二楼地面平。在二层,另外布置二个2立方米的铁的化学品调和罐,二个4立方米的铁的化学品调和罐,不需要加热。二楼设备安装口可预留。 在调和车间一层,对应每个投料罐,要安装一个油泵,其作用是将罐内的油品打入调和罐。六个油泵的功率为18-30KW,四个化学品打料泵功率为10KW左右,等设备采购完成后,设备基础和功率等详细数据就可以定下来。 在一层,另外需要布置4台过滤机,型号暂不确定,需预留位置。 调和车间地面铺设耐磨地坪或防滑地砖,一层可待设备安装结束后处理。 调和车间内一层,建有加热室,面积20平方米的一个,内部设大桶货架。 二层设控制室,休息室。各20平方米左右。 3 生产车间(润滑油、化学品、路邦类产品) 厂房宽24米,单个厂房面积在2400平方米左右(长100米),内部布置1L、4L、18L、200L 等生产灌装线。厂房地面混凝土,表面为耐磨地坪,车间内采用叉车搬运。 车间不间壁,通透式,设备布置南北对称。车间内不用水,不用蒸汽,不用采暖。 车间用电量较大,每隔18米,在南北墙上要设电源控制箱一个,预留功率10-15KW。

润滑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生产工艺 1. 概述 润滑油是一种能够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械设备的重要润滑剂。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经过分离、精炼和调配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满足特定要求的润滑油产品。本文将介绍润滑油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 2. 原材料处理 润滑油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通常是由石脂、矿物油或合成油等原料提炼而成。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润滑油的性能而添加的化学物质,如抗氧化剂、降温剂、抗磨剂等。 在原材料处理阶段,首先需要对基础油进行精炼和净化,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这通常通过蒸馏、溶剂抽提和过滤等方法进行。然后,将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方添加到基础油中,形成润滑油的基础配方。 3. 润滑油的制备 在润滑油的制备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个步骤:反应和分离。 反应 在反应步骤中,主要是对基础配方中的添加剂进行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目的是产生新的化合物,以提升润滑油的性能。例如,添加抗氧化剂的目的是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抗磨剂的目的是减少摩擦和磨损。 分离 在分离步骤中,润滑油的制备涉及到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一般来说,这包括离心分离、蒸馏、萃取等方法。这些分离方法的目的是将目标产物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以获得纯净的润滑油产品。 4. 润滑油的精炼 润滑油的精炼是指对生产出的润滑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处理,以获得满足特定要求的最终产品。常见的精炼方法包括脱色、脱臭和脱蜡。

脱色 脱色是通过吸附剂将润滑油中的色素和杂质去除的过程。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白土、活性炭等。脱色的目的是提高润滑油的透明度和外观质量。 脱臭 脱臭是通过蒸汽蒸馏等方法去除润滑油中的挥发性物质和异味物质。这有助于改善润滑油的气味和使用感受。 脱蜡 脱蜡是指将润滑油中的蜡状物质去除的过程。这种物质会在低温下凝固并阻碍润滑油的流动性。脱蜡的方法包括过滤、溶剂萃取等。 5. 润滑油的调配 润滑油的调配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特定应用领域的要求,将不同种类的润滑油按一定的配比混合,以获得特定性能的润滑油产品。 在润滑油的调配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润滑油的黏度、温度特性、氧化安定性等性能参数。这需要根据润滑油的基础配方和添加剂的特性来进行配比和调整。 6. 质量控制 润滑油生产工艺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要求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原材料的质量、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产品测试和评估等。 在润滑油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理化性质测试,如黏度测定、凝点测定、氧化安定性测试等,以确保润滑油产品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结论 润滑油生产工艺是将原材料处理、润滑油的制备、精炼和调配以及质量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操作,可以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和应用领域要求的高品质润滑油产品。本文对润滑油生产工艺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润滑油生产调合工艺

润滑油生产调和工艺 概述 润滑油是一种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的重要工业润滑剂。润滑油的主要功能是减 少摩擦、冷却和密封,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满足不同工况和使用环境的需求,润滑油通常会进行调合,即通过混合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基础油和添加剂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生产调合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 握润滑油调和的基本知识。 基础油的选择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了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应 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基础油。常见的基础油有矿物油、合成油和生物油三种。 矿物油是从石油经过精炼加工得到的,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和耐热性。合成油是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或物理合成方法制得的,具有更好的性能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生物油是由植物种子、果实等原料提取得到的天然油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选择基础油时,需要考虑润滑油的使用环境、工作温度、负荷和使用寿命等 因素。同时还需综合考虑成本因素,选择合适的基础油类型和品牌。 添加剂的选择与配方 添加剂是润滑油中的辅助成分,可以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性能。根据润滑油的 使用场景和要求,可以添加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抗磨剂、防锈剂等。 在添加剂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润滑油的基础油类型和性能要求来确定。添加剂 的选择应注意与基础油的相容性,以及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润滑油的配方是指根据润滑油的使用要求和预期性能,确定基础油和添加剂的 种类和比例。配方的制定通常依赖于实验室试验和经验总结。一般来说,润滑油配方应综合考虑润滑性能、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清洁性能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调合工艺 润滑油的调合工艺是指将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和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优化选择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优化选择 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油的使用效果。在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提高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成 为制造商和研发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讨论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优化选择,以 期为润滑油生产工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基础油的种类和用途 基础油是润滑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根据不同的 生产工艺和原料,基础油可以分为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三大类。矿 物油基础油主要由原油精炼而来,其成分主要是碳氢烃,包括直链烷烃、环烷烃、脂环烃 和芳香烃等。合成油基础油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或加工处理获得的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和 稳定的质量。生物基础油则是由植物油或动物油经过特殊处理而成,环保性能较好。 根据基础油的用途和性能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基础油进行生产。高温高压润滑 脂需要选择具有优异氧化稳定性和高温抗剪稠的基础油,而水溶性切削液则需要选择对水 溶性和抗乳化性能要求较高的基础油。在进行基础油生产工艺优化选择时,需要根据不同 产品的性能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基础油类型。 生产工艺的优化选择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精炼工艺、加工处理和质量控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如何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成为制造商和研发人员关 注的问题。 原料选择是基础油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矿物油基础油厂家来说,合理选择原 油成分,调配原油比例,选择优质原油,在原油的加工处理过程中控制温度、压力、时间 等因素,可以提高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合成油基础油厂家来说,选择合适的合成方 法和合成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和溶剂用量,可以提高合成油基础油的产率和性能。 对于基础油的精炼工艺和加工处理环节,也可以进行优化选择。在矿物油基础油的加 氢精制工艺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流速,提高 加氢反应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合成油基础油的酸洗和去离子处理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酸 洗剂和去离子树脂,控制酸洗和去离子的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在基础油的质量控制环节中,也可以进行优化选择。通过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检测 方法,严格控制产品的成分和性能指标,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制定合理的生产工 艺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润滑油的工艺流程

润滑油的工艺流程 润滑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处理、加工调配、成品质检和包装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原料处理是润滑油生产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需要准备和处理各种原料,如石脑油、合成油、添加剂等。其中,石脑油是润滑油生产中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它通过精炼和脱蜡等处理步骤,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得到高纯度的石脑油。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添加剂则是用于改善润滑油性能的辅助材料,如抗氧化剂、抗磨剂、抗乳化剂等。 接下来是加工调配,润滑油的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操作。首先,将处理好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一定的加热和搅拌,以确保各种原料能够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分离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最后,对润滑油进行调配和精制,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 成品质检是润滑油生产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通过对润滑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性能测试,以确保润滑油的质量达到要求。其中,物理测试包括密度、粘度、流动性、凝固点等指标的检测;化学测试则涉及润滑油中各种元素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分析;性能测试包括摩擦系数、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润滑油,进行特殊性能的测试,如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

最后是包装,将经过质检合格的润滑油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桶装、瓶装和散装等。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净化,以保证产品的纯净度。同时,还需要对包装容器进行消毒和密封处理,以防止外界污染和氧化。 总的来说,润滑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加工调配、成品质检和包装四个主要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并最终提供给用户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润滑油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润滑油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之一,其产品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成品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占绝大部分,因而基础油的性能和质量对润滑油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添加剂可以改善基础油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控制摩擦、减少磨损、冷却降温、密封隔离等作用。 2。1 润滑油的生产工艺 2.1。1 润滑油生产过程 原油先经常压蒸馏,蒸馏出汽、煤、柴油等轻质馏分的常压塔底渣油,再经减压蒸馏,分离出轻、中、重质馏分油料,减压塔底渣油再经丙烷脱沥青后,制得残渣润滑油料,制备好的馏分及残渣润滑油料,分别经过精制、脱蜡及补充精制,得到润滑油基础油,最后进入成品油调合工序,与添加剂优化配伍,即得成品润滑油[4]。基本生产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润滑油的基本生产过程 Fig。2.1 Basic production process of lubricating oil 由于采用原油原料不同,产品性能要求各异,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就很复杂.但可归纳为三条工艺路线:一是物理加工路线“溶剂精制—溶剂脱蜡-补充精制”;二是化学加工路线“加氢裂化-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的全氢路线;三是物理化学联合加工路线,其工艺结构为“溶剂预精制-加氢裂化-溶剂脱蜡”,或“加氢裂化-溶剂脱蜡-加氢补充精制”等[2]。

2。1.2 典型工艺流程 (1)物理加工路线 以石蜡基原油常减压渣油为进料加工制造润滑油时,典型的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5]: 图2.2 润滑油生产的物理加工路线 Fig. 2.2 Physical route of lubricating oil processing (2)化学加工路线 以全氢工艺生产基础油时,润滑油厂原料制备过程与上述生产过程基本相同,然而基础油的生产工艺结构则有很大的差别[6]。图2.3展示了化学加工路线中全氢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和总流程: 图2。3 润滑油生产的化学加工路线 Fig。2。3 Chemical route of lubricating oil processing (3)混合加工路线 当加氢处理工艺与溶剂精制相结合,与溶剂脱蜡相结合,形成图2。4和图2.5所示的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相结合的基础油生产路线,即混合的工艺结构。壳牌公司开发的混合工艺结构如图2.4所示;海湾公司开发的两段加氢处理工艺结构如图2。5所示[7]。

润滑油工艺流程

润滑油工艺流程 润滑油工艺流程是指润滑油从原料到最终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下是润滑油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原料准备 润滑油的主要原料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合成油或者脂肪酸酯。添加剂是用于改善润滑油性能的化学物质,如抗氧化剂、抗磨剂、清净分散剂等。在工艺流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第二步:混合调配 混合调配是将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混合可以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等方法进行。混合的目的是使基础油和添加剂充分混合,并确保添加剂均匀分散在基础油中。 第三步:精炼 精炼是在混合调配完成后对润滑油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去除混合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提高润滑油的质量。精炼方法可以包括脱色、脱臭、脱水、脱碱等。其中,脱色是通过吸附或催化反应去除润滑油中的色素和不良气味;脱臭是通过蒸馏等方法去除润滑油中的挥发性物质;脱水是去除油中的水分;脱碱是通过酸处理去除润滑油中的碱性物质。 第四步:添加剂调整 添加剂调整是在精炼后根据润滑油的应用需要,对添加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添加。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会根据不同的润滑油类型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添加剂的调整可以通过搅拌或混

合操作进行。 第五步:成品包装 在润滑油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将加工好的润滑油进行包装。包装可以根据润滑油的规格和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桶装、桶包装、袋装等。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卫生和防止外界污染。 以上是典型的润滑油工艺流程,不同公司和产品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一个完整的润滑油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每一步骤的质量和操作条件,以确保制造出高质量的润滑油产品。同时,工艺流程中的每一环节也需要定期检查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 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仓储到配送的全过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润滑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采购。润滑油的主要原料是基础油和添加剂。基础油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矿物油、合成油和植物油等。而添加剂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添加的辅助剂,常见的有抗氧化剂、防锈剂、抗磨剂等。在采购原料时,需要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接下来是加工生产。润滑油生产工艺一般包括混合、加工、调整和包装等过程。首先是混合,将基础油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加入混合罐中,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加工工艺将混合液体油处理成具有一定性能的润滑油产品。加工工艺包括脱水、脱气、滤波、真空脱色、脱臭等步骤,目的是使润滑油的质量更稳定。接着是调整,即根据产品要求调整润滑油的性能,例如调整其粘度、降低凝固点等。最后是包装,将生产好的润滑油产品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形式有塑料瓶、桶和桶等。 最后是配送。润滑油生产完毕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储存和配送。储存一般要求存放在干燥、无异味、无火源的仓库里,以确保产品质量。配送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将产品送到需要的地方,如加油站、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等。 在整个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中,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生产人员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标准来操作,严格把控每个环

节的质量。在原料采购中,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工艺步骤的操作严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在配送过程中,要确保产品安全运输,避免损坏或泄漏。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总而言之,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仓储和配送等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是关键,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并通过检测和监控手段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

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

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 第一节工艺原理 兰炼40万吨/年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采用法国石油研究院(IFP)两段加氢工艺的专利技术。流程为加氢处理→常减压蒸馏→加氢精制串联工艺,其原理为润滑油料中的烃类通过较强选择性催化剂和较苛刻条件下的加氢过程,使多环芳烃和多环烷烃加氢裂解开环,并对其中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进行脱硫、脱氮、脱氧等反应,达到润滑油改质的目的。通过选择催化剂、工艺条件、原料组合可生产不同粘度级的高粘度指数,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原料适用性和产品灵活性。 第二节流程简述 一、100工段(以工况I为例) 原料由罐区自流进入装置,通过HDR原料油增压泵(P101A/B)升压后,经自动反冲洗原料油过滤器(F101A/B),脱除原料中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原料油换热至80℃进入HDR原料油缓冲罐(V101),为了减少结垢,在原料油进入E307之前加入抗垢剂。V101由工厂来的脱硫后的燃料气保护,使原料油不接触空气,避免原料油在预热过程中生成焦状物。 V101中的原料油由HDR原料油泵(P102A/B)升压,在流量控制下与从新氢压缩机(K10lA/B)出来的部分新氢、循环氢压缩机(K102)出来的部分循环氢混合后,进入HDR反应流出物/反应进料换热器(E101A/B/C)换热,为了维持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分压,在反应进料中补充二硫化碳,含有二硫化碳的反应进料进入HDR反应进料加热炉(H101),H101出口温度由调节燃料量来控制,反应进料依次进入HDR第一反应器(R101)、HDR第二反应器(R102)进行脱硫,脱氮、脱氧反应,以及多环芳烃和多环环烷烃的加氢裂解开环,R101催化剂二床层入口温度由调节急冷氢量来控制。 R102反应流出物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经E101A/B/C与反应进料换热降温至200℃后进入HDR热高压分离器(V103),热高分液与从HDR冷中压分离器(V105)出来的油相混合后进入HDR热高分离器(V106)。热高分气与循环的冷中分液和脱盐水混合后进入HDR热高分气体空冷器(A101)。(中分液循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循环氢纯度,注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铵盐沉积。)A101流出物被冷却到40℃后进入HDR冷高压分离器(V104)进行三相分离。V104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6.3MPa。V104的压力正常操作时通过调节K101A/B各段的返回量、即调节新氢量来控制。(催化剂再生时V104的压力通过调节排气量来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