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损失赔偿视角下对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59.72 KB
- 文档页数:3
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控研究【摘要】财险公司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赔环节存在着诸多风险。
本文通过对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的研究,探讨了目前风险管控现状、风险管控策略、案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实际案例,对财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为财险公司提供了指导意见和实践参考。
本文旨在帮助财险公司更好地应对理赔环节的风险,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公司的稳健发展和客户的利益。
【关键词】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控、研究、背景、意义、风险、现状、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险公司在承保风险方面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在财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理赔环节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却存在着诸多风险,如理赔资料不完整、理赔流程不规范、理赔审核不严谨等问题,这些风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声誉。
针对理赔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财险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控,提高理赔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开展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理赔环节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财险公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赔服务水平,降低风险损失,提升客户满意度。
本文旨在探讨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目前财险公司的风险管控现状和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风险管控对策,为财险公司加强理赔环节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管控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财险公司更好地了解理赔环节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从而提高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
理赔环节是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最直接的联系点,也是客户最容易产生投诉和纠纷的地方。
加强理赔环节风险管控是财险公司稳健经营和保障客户权益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财险公司理赔环节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基于战略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1. 引言1.1 基于战略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基于战略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深入挖掘财务数据背后战略含义的方法。
财务报表不仅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体现,更是公司战略规划和执行的结果。
通过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规划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有效管理风险,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战略,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而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重要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支持战略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信息。
基于战略角度的财务报表分析将使企业管理层更加深入地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战略含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将有助于实现更全面、深入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战略决策支持。
2. 正文2.1 内部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战略对于公司的财务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公司的内部战略包括了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层决策、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这些内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是公司对外展示其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的工具,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资金运作情况。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公司内部战略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内部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之一是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公司内部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成本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控制情况,评估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内部战略也包括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决策机制。
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从而判断公司的内部战略执行情况和效果。
内部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公司需要将内部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
2.2 外部竞争环境与财务报表分析外部竞争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保险理赔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保险理赔思考论文摘要:对于保险服务而言,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理赔问题。
在众多保户心中,对保险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印象,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拟从保险公司、客户、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外部环境等角度入手,逐一分析不同因素对保险理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望对保险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一、导致保险理赔困难的原因分析1保险公司角度多数保险公司经营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当前,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客户服务的倾向。
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为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会千方百计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
对于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由于和机构利益关系不是很大,各级机构对此重视不够,使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保险公司业务前期管理的诸多环节存在问题。
理赔作为业务环节的最后一个关口,业务前期埋下的隐患都会在这里暴漏出来。
影响理赔的业务前期相关环节的问题包括:条款制定中的问题。
众多的保险产品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对保险业务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保险产品在条款设计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理赔工作带来一些争议。
例如某公司产品的责任免除条款中有“被保险人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犯罪行为”一款,既可以理解为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仅指被保险人的犯罪行为。
展业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大都通过雇用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代理兼业机构销售保险。
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往往没有动力去向潜在的消费者披漏对于自己不利的信息,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们的销售利益。
在这种销售机制下,加上对保险代理人职业道德教育、恶意承揽约束力不够;兼业代理机构人员签单不规范等原因,使消费者处于交易的不利地位。
核保环节中的问题。
当前,在有业务就有一切的指导思想下,部分核保人员缺乏责任心,核保把关不严,导致进门容易出门难的现象较为普遍。
由此引发理赔纠纷问题自属正常,当然有些保险公司缺少科学的核保技术和评点手册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保质量。
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财务报告分析不是机械的比率计算,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工程。
本文从会计政策的选择、财务战略、财务比率、收益质量与成长性四个视角简述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
一、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
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
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①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②评价会计灵活性;③评价会计战略;④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⑤辨明潜在亏损;⑥消除会计扭曲。
二、突出财务战略的一个维度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是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它有助于对公司、竞争者以及经济环境量化的理解。
从战略高度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立足于量化分析的现实基础,通过辨明关键的利润动因和商业风险,帮助经营者作出现实的预测选择。
战略分析用于财务报告分析必然涉及管理会计,而平衡计分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极好工具。
根据美国GartnerGroup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企业中,有55%的企业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管理层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一致。
平衡计分卡方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而成为有效的战略执行的框架和工具。
财务指标是企业追求的结果,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取得这种结果的动因。
保险理赔中的数据分析与模型保险行业一直在寻求创新和改进,以提供更准确、高效的服务。
在保险理赔过程中,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应用已成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保险理赔中数据分析与模型的应用及其价值。
一、保险理赔中的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与清洗在保险理赔中,首要的任务是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保单信息、索赔信息、客户信息等。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各种渠道,如在线申报系统、保险代理人、医院等。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后续的分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以消除错误和冗余。
2. 数据探索与可视化通过对保险理赔数据进行探索和可视化分析,可以获得对数据特征和趋势的直观认识。
例如,可以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来展示索赔金额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数据探索还可以用于发现异常值和缺失值,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3. 数据挖掘与模式发现数据挖掘技术为保险理赔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通过应用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等算法,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聚类算法将索赔案例分为不同的群组,从而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和评估赔付概率。
二、保险理赔中的建模方法1. 风险评估模型保险理赔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索赔的合理性和赔付的金额。
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赔付情况。
例如,可以使用回归模型来预测索赔金额与保单信息、客户特征之间的关系。
2. 欺诈检测模型保险欺诈是保险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来构建欺诈检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分析索赔案件中的异常模式和规律,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
3. 理赔速度预测模型保险客户对于理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有效地管理理赔流程。
通过建立理赔速度预测模型,可以根据保单信息、索赔类型等因素预测理赔申请的审核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前分配资源,提高理赔效率。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的价值1. 提高理赔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利用大量的理赔数据。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对财险公司的影响随着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发生了变化,对财险公司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财务报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对财险公司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财务报表影响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影响了财险公司的财务报表。
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更加严格,要求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并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保险合同准备金相对较高。
新准则要求对保险合同准备金进行详细的披露,包括计量方法、假设变化的影响、偿付能力风险等,这增加了财险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负担。
财务报表是财险公司对外报告自身经营状况的重要载体,新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变化将直接影响财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增加了财务报表编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业务经营影响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对财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也会产生影响。
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变化将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和产品设计。
相对较高的保险合同准备金将增加保险产品的成本,导致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定价上需要更加谨慎和合理,以保证产品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新准则要求对保险合同准备金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这也会增加保险公司在产品销售和客户沟通上的难度。
客户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对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业务经营方面,新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变化将增加财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定价难度,同时也会对客户沟通和市场竞争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风险管理影响保险合同准备金是财险公司用于覆盖未来保险赔付责任的资金,是公司未来偿付义务的一个重要部分。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更加注重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风险的考虑,这也增加了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难度。
对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要求增加了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压力。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风险的考虑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变化、投资风险和赔付风险等因素,这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FRS9号准则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密切。
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导标准,对于保险行业而言,IFRS9号准则的出台对其经营和财务报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FRS9号准则的实施对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资产和负债计量、准备金计提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IFRS9号准则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一、风险管理
IFRS9号准则将原有的坏账准备计提模式更改为预计信用损失模式,使得保险公司需要更加精准地评估和监控其资产和负债的信用风险。
根据新准则,保险公司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并根据其未来可能的信用损失情况计提相应的预计信用损失准备金。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投资组合中的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IFRS9号还要求保险公司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预期和应对,这将迫使保险公司加强对其投资组合的动态监控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信用风险。
二、资产计量
IFRS9号准则对资产的计量也产生了影响。
根据新准则,保险公司需要根据每种资产的实际信用损失情况进行计提,这意味着对于那些信用损失可能性较低的资产,保险公司需要较低的计提准备金;而对于那些信用损失可能性较高的资产,则需要更高的计提准备金。
这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意味着其投资组合的风险评估和资产配置将更加重要,需要更加灵活和精准地进行调整,以满足新准则的要求。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对财险公司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重要方面。
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所需的未来现金流支出而设立的资金准备。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7和中国新会计准则,在保险合同准备金的会计处理上都有了新的规定,这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对财险公司的影响进行浅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产生了重大变化。
在IFRS17和中国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采用了建立在现值基础上的整体计量模型。
这个计量模型要求保险公司需要考虑到未来现金流的时间价值,采用贴现率来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的数额。
相比之前的“传统准则”,新会计准则下的计量方法更加注重未来现金流的时间价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合同的实际价值。
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投入到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预测工作中,计量的复杂性增加了,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假设和参数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慎性评估。
在IFRS17和中国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需要对于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和假设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慎性评估,对于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更多的考虑。
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在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和使用假设参数,包括风险调整利率、赔付率、费用率等重要参数。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需要更加关注经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更多的投入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以确保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下对于保险合同准备金的披露要求也更加详细和严格。
根据IFRS17和中国新会计准则,保险公司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对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方法、计量假设和参数、风险调整过程等方面进行更加详细和清晰的披露。
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投入到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披露质量和透明度,以满足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信息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王丽圆(—),女,河北蠡县人,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基于损失赔偿视角下对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的探讨王丽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0)摘 要:为使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更加公正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切断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从“保险赔偿”角度出发,针对学术界提出的财务报表保险模式可行性进行探讨,从保险赔偿时间段的划分、赔偿对象的界定、赔偿金额的计算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认定原则和计算方法,对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的改进和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损失赔偿;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系统因素中图分类号:F840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875(2010)022*******一、问题的提出财务报表保险模式,指的是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保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
保险公司根据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决定保险费用,就财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负责赔偿。
在该种模式下,避免了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直接利益关系,同时引入了保险公司作为“审计中介”,通过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双重保障,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从2002年美国纽约大学罗恩教授提出该模式之后,学术界对于该模式的可行性及应用范围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就该种模式在执行、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
笔者认为,该模式虽是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的改进,但归根结底仍属于保险的范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号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文件),可以作为保险公司赔偿损失的参考。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从保险中“损失赔偿”视角出发,分析了财务报表保险模式,并提出了技术上的赔偿方案,对该模式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二、两个前提(一)信息使用者的界定财务报表保险模式最后落实到的是保险公司就因财务报表不实陈述给信息使用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使用者种类较多,有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国家监管机关等一系列组织或个人。
而在众多的信息使用者中,投资者人数最多,财务信息对其影响较大。
因此,为简便起见,本文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使用者仅限定为投资者(股东)。
(二)导致股价变动的因素虚假财务信息的披露(或揭露)均影响到了上市公司股价的后续波动,同时,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在虚假财务信息披露(或揭露)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并不都是由于虚假财务信息所引起的。
假设实际股价发生变化的为A ,其中由于虚假财务信息披露之后造成的影响为B ,那么A -B 就是系统因素引起的变化(如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引起的股价的变化)。
三、赔偿金额的计算(一)赔偿对象的确定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在认定赔偿对象时,可以参考《规定》等文件,将同时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信息使用者(投资者)确定为赔偿对象:11在虚假财务报表披露以后购进公司股票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获取公司财务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由于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参考了虚假财务报表的数据,故虚假财务信息客观上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21在虚假财务报表被揭露以后卖出公司股票并受到损失上市公司往往出于掩饰业绩的目的披露虚假财第33卷 第2期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V ol 133N o 122010年4月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 conomicsA pr.2010:2010-0-08:1989务报表,投资者被虚假财务报表所误导进行了投资,而造假一旦被揭露,就会引起公司股价的“跳水”,股价的下跌则导致部分投资者在揭露日以后卖出股票并受到损失。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只有那些在虚假财务报表披露(公布)以后购买、持有股票至虚假财务报表揭露以后才卖出并受到损失的股东才符合赔偿对象的条件,因为虚假财务信息与其投资决策客观上具有因果关系,并且因虚假信息的揭露导致股价下跌而受到损失,理应得到赔偿。
(二)赔偿时间段的确定赔偿对象确定之后,接下来要考虑按照具体的赔偿时间段确定每个赔偿对象的赔偿金额。
受到个人投资风格的影响,部分投资者(赔偿对象)在虚假信息揭露后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急于抛售手中的股票(不设止损点)。
而由于保险时效问题,保险公司不可能等到所有的赔偿对象均卖出手中股票后再计算赔金。
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选取恰当的基准日来划分赔偿时间段:对于在揭露日以后到基准日之间卖出的,以实际卖出价为基础计算赔金;对于在基准日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则选取基准日的收盘价计算赔金,基准日以后股价的波动不予考虑。
保险公司可以适当参考《规定》等文件对于基准日的确定依据,具体有以下几种:(1)从揭露日起,至股票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
(2)按第1条规定仍不能确定基准日的,则以揭露日后第30个交易日为基准日。
(3)对于已经摘牌的股票,可将摘牌日前一交易日作为基准日。
(4)对于已经停牌的股票,可将停牌日前一交易日作为基准日。
(三)赔偿金额的计算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保险是为将担保对象最大程度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经济或物理状态而赔偿的货币损失。
具体到财务报表保险模式中,保险公司在承保范围内要补偿的是一种信息使用者的差量损失,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在造假或不造假这两种情况下给投资者带来的差额收益或损失。
因此,《规定》中指出的用“平均价格”计算上市公司赔偿股东损失金额这一赔偿公式显然难以符合保险中“机会损失”的原理,违背了投保的初衷,不适用于财务报表保险模式,保险公司还是要综合考虑造假前后的公司财产状况和股价情况来计算赔偿金额。
例如,某公司在年3月假设披露了真实的财务报表后企业的月平均股价为P1,而实际披露的虚假财务报表所支撑的月平均股价为P2,到2008年6月,造假被揭穿后公司的月平均股价为P3。
那么,鉴于上市公司“掩饰财务报表”的动机,P2>P1,P2-P1就是虚假财务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虚拟利益。
而P3-P2就是虚假信息揭露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即股价的下跌。
在这个逻辑中,保险公司的赔偿肯定要慎重考虑P1/P2/P3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计算出正确的股价变动。
前文已经指出,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是一个复杂过程,既有虚假信息引起股价的虚涨,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引起股价波动(系统因素),如国家宏观经济变化、外围股市影响、自然灾害等。
如果不加考虑把系统因素引起的损失也由保险公司赔偿,有失公允。
在计算具体的赔偿金额时,要剔除系统因素影响,仅将虚假财务信息引起的股价变动作为赔偿依据。
股票大盘指数(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能够反映出各种宏观政策、经济变化对证券市场的总体影响,因此可以选取大盘指数作为系统因素的代表,将该指数的涨跌幅度作为系统因素予以考虑。
在赔偿时间段内,当大盘走势与实际股价走势相同时,实际股价变动幅度减去同期大盘变动幅度视为虚假信息引起的股价变动;当大盘走势与实际股价走势相反时,实际股价变动幅度加上同期大盘变动幅度即虚假信息引起的股价变动。
例如:A公司3月15日披露虚假财务报表,股价为5元,此时大盘3000点。
某股民和先生于4月15日购入该股票100股,股价为10元,大盘为3300点。
该公司财务造假于6月15日被揭露,此时股价为15元,此后股价一路下跌。
和先生于7月15日卖出该股票(保险公司确定的基准日为7月30日),卖出价为715元,大盘为3900点,计算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
计算原则:计算赔偿金额时要全部剔除系统因素的影响,仅计算由虚假信息引起的变动。
考虑系统因素后的买入价格:受虚假信息影响,该公司股票在3月15日以后处于虚增的状态,至4月15日购买日股价上涨100%,同期大盘指数上涨(3300~3000)/3000= 10%,因此考虑系统因素后,纯粹由虚假信息引起股价上涨90%,此时剔除系统因素后的买入价格为915元。
考虑系统因素后的卖出价格对于该股民而言,股价从月5日—月5日,股价从元降至15元,下跌5%。
但同期96王丽圆:基于损失赔偿视角下对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的初步探讨2008:4171 1072大盘由3300上涨至3900,上涨18118%【(3900 -3300)/3300=18118%】。
故由虚假信息引起的复合下跌幅度为43118%,考虑系统因素影响后的折算卖出价格为10×(1-43118%)=5168(元),总体赔偿金额:(915-5168)×100=382(元),为计算方便,未考虑交易中的各种税费。
和先生得到的赔偿费用与“割肉”卖出股票收入之和为1132元,“投资回报率”为1312%,虽小于同期大盘上涨幅度(18118%),但借助于引入财务报表保险模式,使中小股民既避免了由于虚假财务报表造成的巨额损失,也分享了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
四、结论11将虚假财务报表公布以后购买股票、持有至虚假财务报表揭露以后才卖出并受到损失的股东列为赔偿对象,既充分考虑弱势群体中小股东的利益,又简化了保险赔付计算过程。
21保险公司可以选取恰当的基准日来划分赔偿时间段:对于在揭露日以后到基准日之间卖出的,以实际卖出价为基础计算赔偿金;对于在基准日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则选取基准日的收盘价计算赔偿金,对基准日以后股价的波动不予考虑。
31为了真实反映虚假信息造成股价的波动值,将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作为系统因素予以考虑,在赔付计算时应考虑同期大盘指数走势与股价走势,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叠加或相减,这对于赔偿双方更加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汪冠丞.财务报表保险模式适用性研究[C]//.深圳市会计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黎明.财务报表保险中虚假陈述损失的确定及赔偿责任的认定[J].商场现代化,2008(34):371.〔4〕连宏彬.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新思路.财会月刊,2004(7):29-30.A Discussion on Financi al Statement Insurance i n the V ie w o f CompensationW ANGLi2yuan(Zh ongnan Un iversity o f Econ om ics&Law s,W uhan,Hubei430060)A bstr act:In order to make t he fanancial audits of listed c ompany m ore fair,to pr otect t he interest sof investors,and to cut of f direct interest relation betw een audit party and audited party,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feasi bility of fi 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 in the vie w of com pensation.The author als o discusses the devision of c ompensation tim e,t he identification of com pensation object,and t he calculation of c ompensation am ount.S om e ident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are pr oposed for per fecting the insurance mode of financial statement.K ey w or ds:c ompensation;fi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systemic factors(责任编辑 李秋梅) 07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