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乸朗村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48.34 MB
- 文档页数:20
花都炭步朗头古村之所见所闻行游天下
炭步镇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省古村落之乡,拥有朗头古村、茶塘古村及藏书院古村三大古村落,形成罕见的小范围内集中数个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集群,是当今岭南古村落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的乡村建筑风貌。
其中以宗祠、书院、庙宇为主,布局紧凑而典雅。
塱头村,位于炭步镇西边。
该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塱头(现也称朗头)。
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
村民多姓黄,黄姓于南宋末年从南雄县珠玑巷南迁至广州北郊(今白云区)神山镇,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
自驾车路线:
广州:广清高速—北二环西二环高速---炭步出口离开---左转入S267省道---左转入宝珠路----直走2.2公里---朗头村
佛山:佛山一环东高速-一环北延线—北二环西二环---炭步出口离开--- 左转入S267省道---左转入宝珠路----直走2.2公里---朗头村
村口高大的牌坊彰显着霸气。
村口有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食肆,旅游设施很完善。
停车场
游客服务中心
许愿树
古树参天
看了牌坊的来由,我陷入了深思。
食肆规模很大。
探访100个古村落之炭步镇郞头村光宗耀祖800年口钮海津下午3点,由花都区的首都新华出发,上风神大道向西,一路笔直地中速行进。
这条道路我闭着眼睛也能将车子开到日落的那头,因为,来过花都汽车城两次,到过风神大道路边深处的鸭湖村"家乡度假渔村"三十次以上——因为那里有我在国营媒体服务时的老同事张老板。
可我怎么这么闭塞——这么多年来竟不知道离鸭湖村两三公里的西边,就有一座古香古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它拥有34间书室、18条古巷、17座炮楼、30座屋村首尾相连的古村落。
鸭湖村的张老板,我前前后后来你的家乡度假渔村16年了,你怎么就从未向我提起过你们炭步镇有个古代的"养鸭高手黄仕明太公"?从未向我提起过这一带有个"吊鸭节?有个朗头古村落?!车进炭步镇,再进朗头村,那情景,我已在《阅尽千家饭店美之炭步镇郞头村美丽山村饭店》里描述,不赘。
近在咫尺的古村,躲在弯弯绕的路桥后边。
我们经"百年木棉树"、"昇平人瑞牌坊",穿过窄道和石桥,踏进"宣重光门楼",哎呦喂您哪,一幅大大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广场!荷湖!祠院!宅巷!古树!这架势,好犀利。
看介绍,你的祖籍在湖北,起源上朔至南宋年间(约公元1140年),南下的祖先们从湖北江夏郡迁往江西,接着迁入南雄珠玑巷,几经辗转,最后迁到现在的朗头村。
从"第七世祖黄仕明"立村始,由三个亲兄弟分建东社、中社和西社而组成,每个社各长800米至850米,集祠堂、书室、古庙、古巷、古炮楼和民宅古屋群共计388座,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在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800多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魅力。
村子于明代时属南海县管辖,在清代则改属广州花县炭步镇,由于地理位置优好,水陆交通便捷,信息对流通畅,族群学风高尚,涌现出一批批科甲和炙手可热的功名人物。
徐闻南极村简介
徐闻南极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方。
它位于广东
省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东南部,因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之南极村而得名。
这里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奇特的热带海岸与海岛风光,有古朴的乡村风貌,有神奇的极地风情,有让人浮想联翩的历史遗迹,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
南极村不仅有连片的椰林、沙滩海湾,还有幽静的村落、古朴的渔港、纯朴的民风以及丰饶的物产。
这里可以品尝到最鲜活的鱼和海鲜,感
受到最地道的渔村风情。
这里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如“南极村
水尾处寻找下川岛外番国界遗址”的牌坊、天后宫、南海番禺会馆等,都让人感受到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极村全年都适合旅游,但春秋两季更为适合。
这里的住宿设施齐备,游客可以选择住在度假村、旅馆或民宿。
这里也有各种美食,如徐闻
鱼粥、炸虾饼等,可以让游客尽情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徐闻南极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渔村风情和美食于
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探秘、观光还是度假,这里都是一个绝佳的
选择。
广州最适合徒步探索的古村落在哪里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繁华的都市景象,还隐藏着许多充满古朴韵味的古村落。
对于热爱徒步探索的人来说,这些古村落就像是一个个等待被发现的宝藏。
那么,广州最适合徒步探索的古村落究竟在哪里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番禺区的大岭村。
大岭村是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村落形态保存完整,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
走进大岭村,石板路蜿蜒曲折,贯穿整个村落。
沿途可以看到古老的蚝壳墙,这是岭南建筑的特色之一,蚝壳堆砌而成的墙壁不仅美观,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村里的祠堂众多,每一座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荣耀。
龙津桥横跨在玉带河上,桥身的石雕工艺精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这里徒步,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能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花都区的塱头古村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塱头古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
村落布局规整,街巷纵横。
漫步在古巷中,抬头便能看到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这些雕刻作品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年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古村内的锅耳屋错落有致,颇具气势。
村中的友兰公祠、谷诒书室等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让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传承。
此外,村里还有大片的荷塘,夏日里荷花盛开,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为徒步之旅增添了几分诗意。
增城区的瓜岭村也是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瓜岭村是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村,独特的宁远楼和棠荫楼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
宁远楼是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碉楼,造型独特,坚固耐用。
棠荫楼则是一座精美的民居,内部装饰精美。
沿着村里的河道徒步,可以欣赏到两岸的古民居和绿树成荫的美景。
村里还有许多传统的岭南水果树,如荔枝、龙眼等,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
从化区的钱岗古村同样值得一去。
钱岗古村始建于宋代,有着“未有从化,先有钱岗”的说法。
古村内的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村里的道路犹如迷宫,四通八达,充满了神秘感。
徒步其中,可以看到古老的房屋、石巷和石桥,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广州塱头村,被誉”岭南书香古村“,古建恢宏,文化厚深【探索广东古村系列:广州花都塱头古村】广东各地保留着大量历史古村落。
下面和大家探访:广州花都炭步镇塱头古村。
这是广东一座有65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保留的古建筑恢宏,历史文化厚深等,被誉为“岭南书香第一村”。
我们一起走进去看看。
(广州古村)塱头古村,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
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塱头古村,广东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2008年被评定为广东首批古村落。
(广州古村)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据闻:立村前黄氏先祖们以放鸭谋生,当时只有两三间小泥屋。
这里河渡湖泊多,水塘都长满了朗草,因而得名“塱头村”。
(航拍-塱头古村)村里现今依然保留着3口半月形水塘。
塘基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
平日村民喜欢在树下纳凉。
(广州古村)走进塱头古村。
先见古色古香的门楼。
在古榕的掩映下,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广州古村)村中黄氏宗祠。
塱头古村是黄氏家族的古聚落,现有600余户3000余人。
黄姓家族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信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家国情怀。
(广州古村)村中稚溪公书室。
据介绍,村中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可谓气势宏伟,古屋林立。
(广州古村)村中积墨楼巷。
据介绍,村中现保存历史古巷达20多条。
每条巷道都刻有名称。
如永福里,兴仁里,敦仁里,新园里等等。
古巷纵横交错,古韵悠悠。
(广州古村)村中的小公园:百孝园。
向游人讲述孝道文化。
(广州古村)村中展厅的展品:木鹅。
明朝正德皇帝为嘉奖黄皞(黄氏十四世祖,官至参藩王爷)为官廉洁,特恩赐他金木鹅一只带回家乡,准他将木鹅漂流过的地方归他所有。
而黄皞不忍多占百姓田地,暗中将木鹅引到一口池塘停下。
这就是“奉旨放木鹅,不忍多占地”历史的典故(广州古村)村中一座桥:青云桥。
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摘要:一、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背景介绍二、第四批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三、村落特点及文化价值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意义五、结语正文:【提纲】一、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我国分批次公布了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7年,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共有234个村落入选,这些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民俗价值。
【提纲】二、第四批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1.南宁市(13个,国家级4个)2.柳州市(18个,国家级5个)3.桂林市(38个,国家级8个)4.梧州市(18个,国家级3个)5.北海市(4个,国家级1个)6.防城港市(4个,国家级1个)7.钦州市(7个,国家级2个)8.贵港市(7个,国家级2个)9.玉林市(12个,国家级3个)10.百色市(16个,国家级5个)11.贺州市(9个,国家级2个)12.河池市(16个,国家级5个)13.来宾市(8个,国家级2个)14.崇左市(10个,国家级3个)【提纲】三、村落特点及文化价值第四批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些村落分布在不同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例如,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平卯村拥有古朴的苗族风情,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则以其独特的梯田景观著称。
【提纲】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意义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
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建筑技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手段,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提纲】五、结语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公布,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广东省古村落塱头村简介塱头村位于炭步镇西南面两公里,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5000多人,高产鱼塘2500亩,良田2300亩。
第七世祖黄仕明在南宋末年(1140年)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塱头村的祖先最初居住于福建,从福建迁居湖北江夏郡、转至河南、江西,后又搬迁往南雄珠玑巷,经5次搬迁,最终定居塱头。
塱头村于2008年9月份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
塱头村能够从过百个村落评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一、建村时间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二、全村孕育出较多的功名人物:明朝一品乡贤黄皞、明朝法律进士黄聚瓒;科举考试年间,共孕育了15个进士、10个举人和15个秀才,是名副其实的“进士村”;三、塱头村保护古建筑意识强:塱头村是一条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美丽古村,虽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全村至今仍保留古建筑388座,34间书室、书舍,18条古巷,17座炮楼,古建筑保留完整度及规模令人惊叹。
红棉树:其价值在于:一:苍翠木棉树已有642年树龄,二、塱头村黄氏祖祠创建者黄宗善亲手所种。
青云桥:又名玉带桥,建于1507年,明皇正德赐塱头村里第一高官黄皞所建。
青云桥寓意仕途顺利、青云直上。
桥深11米,左桥孔3.8米,右桥孔4米。
升平人瑞牌坊:又名第一圣旨牌坊,为塱头村的象征,乾隆57年(1792年)赐予黄景祥进士。
(黄景祥进士曾任南海知县)升平人瑞即乾隆盛世,国泰民安。
“引养”:和谐。
“而艾”:一心为国为民出力。
“颐期”:清官、明官。
“天年”:长寿。
宣重光门楼:建于元朝,重修于清朝。
炮楼庙内主要供奉财帛陞君、土地公、土地婆。
渔隐公祠: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
公祠前有三进士碑,黄玉璋、黄璇璋、黄湛莹。
耀轩公书室:观音厅。
耀轩公一次乘船到广州经商在东北江五和大桥附近遇风翻船,急忙中在水中抱住一块樟木,渡过危险。
留耕公祠:建于明朝,清朝嘉庆重修。
留耕公,明法律进士,曾任广西阳朔知县,后任广西桂林知府。
谷诒公书室:谷诒公,生于乾隆,发于嘉庆,助于道光。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特色村落泉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不仅有着繁华的市区和悠久的历史遗迹,其周边的特色村落也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值得一游的村落,感受它们的别样风情。
首先要提到的是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梧林保留了许多清末民初的建筑,走在村落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那些红砖古厝、西洋楼和番仔楼,每一幢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
古厝的燕尾屋脊高高翘起,展现着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西洋楼则融合了欧式的建筑元素,精致的雕花和石柱令人赞叹不已;番仔楼更是中西合璧的典范,见证了华侨们在海外的奋斗与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古街巷陌,感受历史的厚重;也可以走进一间间古宅,聆听那些关于家族传承和拼搏的往事。
永春岵山茂霞村也是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茂霞村以其丰富的古荔枝树资源而闻名,这里的荔枝树大多有着数百年的树龄,枝繁叶茂,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里的古厝也别具特色,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黑瓦白墙,木窗雕花,尽显古朴之美。
而且,茂霞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如永春纸织画、永春白鹤拳等。
你可以在村里的民俗馆中欣赏到精美的纸织画作品,感受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的魅力;也可以观看一场白鹤拳表演,领略永春武术的刚柔并济。
安溪西坪南岩村则是铁观音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为铁观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来到南岩村,你可以参观古老的茶庄园,了解铁观音的种植和制作过程。
漫步在茶园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还可以走进茶农家中,品尝一杯正宗的铁观音,那醇厚的茶香定会让你陶醉其中。
除了茶叶,南岩村的古民居也颇具特色,它们大多采用当地的石材和木材建造,坚固耐用,又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泉港涂岭樟脚村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村落。
樟脚村以其石头厝而闻名,这些用石头建成的房屋层层叠叠,犹如一座石头城堡。
石头的颜色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新塘瓜岭古村落景点介绍
瓜岭古村是增城市重点打造的“岭南民俗文化第一村”,位于增城与从化交界处。
古村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
古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村前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小溪旁有一座古亭,亭子下是一片荷塘,荷池中有几只黑天鹅在嬉戏。
古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就是“陈氏宗祠”和“关帝庙”。
瓜岭古村由一座大祠堂和五座小祠堂组成,大祠堂中供奉着陈氏历代先祖的牌位。
五座小祠堂则是供村民们祭祀祖先时使用。
大宗祠中有一口井,井水清凉甘甜,村民们都十分珍惜。
在五座小宗祠里,最吸引人的要数关帝庙了。
瓜岭关帝庙的规模并不大,但却是村民们祭祀祖先时使用的地方。
关帝庙里供奉着关云长和他的兄弟。
据瓜岭村的老人们说:“瓜岭关帝庙最早建于宋朝时期,那时只是一座小庙。
”但由于战乱的原因,明朝洪武年间进行了扩建和维修,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庙。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再次进行了扩建和维修,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规模。
—— 1 —1 —。